陈荣锋
(漳浦县林业局,福建 漳浦 363200)
2018 年,在福建省漳浦县沿海林带修复造林前期调查林地小班现状,地块面积共计103.73 hm2,具体调查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2018 年漳浦县沿海林带修复造林前期林地小班现状
造林地点位于漳浦县绥安镇和旧镇镇交界处,涉及4 个行政村、4 个大班、15 个小班,面积 103.73 hm2,属于沿海一重山范围,是闽南沿海地区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地表裸露大量岩石。
调查造林地块植被发现,乔木主要为相思树、马尾松、湿地松、枫香、柠檬桉等树种,灌木以桃金娘、黄栀子、檵木、山苍子为主,蕨类以芒萁为主,禾本类主要是五节芒、茅草等。
造林地块的坡度以斜坡、陡坡为主,其中,缓坡的小班有3 个,面积25.73 hm2;斜坡的小班有5 个,面积40.93 hm2;陡坡的小班有 7 个,面积 37.07 hm2(见表 1)。
造林地块的土层厚度等级以中等土层厚度为主,其中,土层厚度等级为薄的小班有4 个,面积25.53 hm2;土层厚度等级为中的小班有11 个,面积78.20 hm2。土壤质地以沙质红壤为主,含沙量高,土层内伴有白色高岭土成分,土壤含水率低,土地贫瘠,立地质量等级低,极易出现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崩岗等自然灾害(见表1)。
造林地点属于丘陵山地,加之乱石林立,土壤含沙量高,植被稀疏,土层含水率低,造成林地内无直接可利用水源。造林地南面分布有红卫水库等小型蓄水库,且南面山脚有坑沟,雨季有细小水流动,旱季则处于干涸状态。造林地周边有水源,均位于山下,取水难度大,成本高。
漳浦县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高温集中在5—9月份,多年平均气温21.3 ℃;无霜期353 d;夏季伴有台风,以东南风、南风为主,冬季以西北风、东北风为主。造林地位于沿海地带,植被在冬季极易受海风影响而长势较差。
根据对2016—2018 年漳浦县降水量的分析,年均降水量为1 538.74 mm,降雨集中在每年3—9 月,6 月最多(见表2)。随着极端天气经常发生,特别是受拉尼娜现象等极端气候的影响,2017 年开始漳浦县春季3—4月份降水量明显减少,5—6 月降水量比较稳定和集中,且降水量受台风主导因素影响加大,年均降水量与2016年相比偏低。
表2 2016—2018 年漳浦县降水量 mm
①造林地点处于山地丘陵地带,地表乱石林立,坡度较大,不适宜大型机械化造林作业,更不适宜运水浇灌。②造林地以红壤为主,土层内伴有高岭土,且含沙量高,极易发生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土壤含水率低,土地极为贫瘠,植被生长条件较差。③造林地地类为郁闭度较小的乔木林地、疏林地与宜林荒山地,植被稀疏,除松树和相思树外,其他乔木长势较差。当地林农也基本退出经济耕作,且地表干燥、易燃物多,时常发生山火且难以控制,不适合炼山造林。④受地形与水文限制,造林山地内无直接水源,山下调运成本高且难度大。⑤受极端气候影响,2018 年漳浦县降水量偏少,降水量不均衡,3—4 月降水量极少,雨季集中在高温的5—6 月,造林难度加大。综上分析,该造林地为困难立地造林地块。
经过实地勘查,综合分析造林地条件,结合漳浦县历年来造林经验,充分考虑造林树种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选定马占相思作为造林树种。
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属于豆科含羞草亚科常绿乔木,平均树高可达18 m,主干通直,树型整齐,叶翠绿且宽大,喜光,根性浅,根部有根瘤菌可固氮共生[1-2]。马占相思具有适应性强,较耐干旱、贫瘠等特点,且生长迅速、干形通直,是集用材、薪材、纸材、饲料、肥土和环境改良于一身的树种。在历年来漳浦县植树造林过程中,无论是一般造林,还是水源地桉树林分改造,又或是矿山修复,马占相思应用非常广泛,生长良好,是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树种的最佳选择。
采用实生袋装苗,苗高15 ~35 cm,主茎明显,体形完整,土球填充紧实,袋直径≥8 cm,袋高≥10 cm,符合造林苗木质量分级规定的Ⅰ级苗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DB 35/127—2004)。
苗木出圃、调运、使用过程中需持有“两证一签”,即苗木检验证、苗木检疫证和苗木产地标签。最好选择当地培育的苗木,更易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
2018 年,漳浦县沿海林带修复造林作业设计如表3所示。
表3 2018 年漳浦县沿海林带修复造林作业设计
4.1.1 林地清理。由于造林地内生态脆弱,立地质量差,加之地表易燃物多,为避免产生其他次生灾害、保护生态环境,采用不炼山造林方式进行造林。结合造林地内植被情况,灌木与其他低矮植物高度为20 ~65 cm,对造林作业影响小;为保护原有植被,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采用块状和带状清杂的方式。其中,块状清杂适用于杂灌低矮,对造林作业影响小,且异常干燥的地区。沿山地等高线走向,以种植的苗木为中心,将方圆1 m2内地表全面除草清杂,并把割除的杂灌集中收集堆放覆土处理。这样不仅能让劈杂物自然腐化,而且可避免劈杂物过多而增加造林地内火灾风险。带状清杂适用于杂灌相对较高,对造林作业有一定影响,植被生物量大含水量较多的地区。沿山地等高线走向,开辟1 m 宽的种植带,两植苗带中线间隔3 m,将劈除的杂灌、杂草,沿等高线方向水平耙在一起,整理成带,让其自然腐烂,火灾风险高的地块把割除的杂灌集中收集堆放覆土处理。
4.1.2 种植密度。综合考虑造林地立地条件,结合树种特性及造林目的,沿山地等高线走向呈品字形配置,株行距为2 m×3 m,667 m2种植株数为111 株。
4.1.3 整地挖穴。通过整地,可以拦截地表径流,蓄水保墒,提高苗木根部土壤含水量,降低苗木的受旱死亡率[3]。造林地内采用块状整地方式,在劈杂1 m2方圆中心和带状中心线挖穴,穴规格为40 cm×30 cm×30 cm,表土与心土分别堆放于穴两边。
造林地内无直接水源,运输成本又极高,需要运用原有的地理山势,在自然形成的汇雨沟适宜位置建设1 个简易的人工蓄水设施。首先,在汇雨沟下段开挖一个长2.5 m、宽1.0 m、深1.2 m 的蓄水池;其次,在进水水平位置0.4 m 位置挖1 个40 cm×40 cm×40 cm 沉沙池,用于过滤、沉淀上流的雨水,再用小水沟与蓄水池连接;最后,将蓄水池用不透水的塑料膜覆盖,紧贴内壁,预留好下段溢流口。
4.3.1 缓苗。苗木运输到造林地点后往往会遭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也不能立即适应当地气候,需要进行缓苗,让苗木有一定的适应时间,恢复长势,提高种植成活率。缓苗时间控制在种植前7 d 以上。苗木出圃后,运输到蓄水池附近平整地面上,整齐紧靠排放,其间适当喷洒水分(到苗当天不能喷水),切记不能喷施过多,更不能破坏苗木土球结构。
4.3.2 施基肥。由于造林地条件较差,为了满足造林苗木生长的营养需求,提高造林成效,苗木种植前必须施基肥。基肥选用复合肥,每穴施0.1 kg,施肥时要确保肥料与下层土壤充分混合,并填入穴旁的表土。
4.3.3 苗木种植前准备。第一步,种植前应对苗木进行挑选,除去缓苗后长势弱、主干枯萎、叶面萎蔫的苗木。第二步,对苗木的枝叶进行修剪,剪去枯枝、病虫枝,枝条茂密苗木可适当疏枝、修剪。第三步,将处理好的苗木,捧住土球浸泡入蓄水池,控制在土球吸饱水、拿起来没有多余的水滴下,土球保持完整。
苗木应轻拿轻放,以免造成损伤或土球松散。栽植时需要除去营养袋,但要保持土球的完整性,可以用双手紧握压实已湿润的土球,再顺势将营养袋剥离。造林时采取苗木深栽措施,深栽时依据树种和苗木规格适当栽植,栽植深度控制在苗高的3%~5%。栽植时苗木要扶正,居穴中央,种植深度适当,将穴旁的心土缓缓填入四周,再将苗木周围的土壤紧紧压实。种植后30 d 内,要检查苗木成活率,发现死苗,应选择适宜的天气及时进行补苗。
抚育时间为当年10 月,入秋天气转凉时。对栽植苗木及对现有立地条件差、林木生长不良的苗木进行抚育修复,促进林木生长,加快郁闭成林。应结合当地实际,坚持防止水土流失、促进天然更新、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原则,保留长势良好的自然更新树种,适当采取修枝、生长伐等措施。抚育方式主要为以苗木为中心割灌除草(块状,1 m2)、施追肥(复合肥0.15 kg/株)、松土、扩穴和防治病虫害等。
4.6.1 病虫害防治。马占相思病虫害较少,但仍要做好种源检疫工作,特别是引种树种的种苗检疫,防止病虫害传入。加强养护管理,促进林木健康生长,增强抗病虫害能力。结合抚育等管护措施,去除受害植株;随时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当病虫害发生时,要本着“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及时消灭,以防止病虫害蔓延。
4.6.2 森林防火。造林期间应严禁在林区使用明火,从源头抓起,严厉监控务工人员的吸烟行为,要求工程队制订相应的防火计划,防止发生火灾。
4.6.3 防范牲畜。马占相思幼叶鲜嫩多汁,可作为牲畜的饲料,要注意牛羊等大型牲畜对幼苗的啃食,把控好各进山通道,派专人巡视。
如表4 所示,补植数量为202 株,补植率为0.12%。这说明漳浦县困难立地条件造林技术方案执行科学合理,新造苗木成活率极高。
表4 2018 年漳浦县沿海林带造林各小班补植情况
如表4 所示,漳浦县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平均成活率为91.6%,成活率大于验收标准要求的85%,且苗木长势喜人,最高长至3 m 以上。
2018 年,漳浦县沿海林带修复项目是对困难立地条件下科学造林的一种探索,通过对造林地立地条件、水文、气候、降水量等进行分析,科学合理制订造林作业设计,从而保障造林苗木的成活率,获得最佳的造林效果。笔者总结的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技术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在闽南沿海地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