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桂芬 赵滨
腹膜后畸胎瘤(retroperitoneal teratoma)占儿童畸胎瘤的2%~5%,腹膜后单胚层畸胎瘤罕见。笔者回顾分析一例腹膜后单胚层畸胎瘤的临床及CT 表现,旨在提高对腹膜后单胚层畸胎瘤的认识。
病例资料男,1岁1 个月,因腹泻、腹胀,发现腹部肿物7 d 入院。7 d 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3~4 次/天,伴腹胀,体温最高37.6℃,就诊于我院。腹部立位平片提示中下腹部膨隆、较致密,肠管推压改变。为求进一步诊治收住院。患儿为第1 胎第1 产,孕33 周,剖宫产,既往因早产于外院住院治疗。体检:腹膨隆,可触及一巨大肿块,边界不清,质韧,余无异。
腹盆腔CT 增强扫描(图1a~1d):腹盆腔巨大低密度肿物,大小约13.73 cm×12.72 cm×9.03 cm。肿物以囊性为主,密度均匀。囊壁不均匀增厚,最厚处约0.75 cm,囊内可见分隔,增强示囊壁及分隔轻度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肿物大部分边界清晰光滑,局部与左侧输尿管及膀胱分界欠清。周围脏器受压移位。
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腹盆腔巨大囊性肿物,位于左侧腹膜后,穿刺抽液见淡黄色清亮液体,抽液减压并完整剥离切除后送病理。术后病理:(1)大体观(图1e)见(腹膜后)椭圆形囊性肿物,大小11 cm×8.5 cm×(3~3.5)cm,内含灰褐色液体,内壁欠光滑,囊壁厚0.3~0.7 cm,囊壁见一凸起,大小2.1 cm×1.5 cm×0.7 cm。(2)镜下(图1f)大部为成熟脑组织,未见原始神经管及其他胚层成分。免疫组化:GFAP(+),Syn 神经 丝(+),EMA(+),D2-40(+),CK(-),Desmin(-)。病理诊断:成熟性单胚层畸胎瘤伴神经胶质分化。
讨论畸胎瘤起源于胚胎生殖细胞[1]。可位于中线区任何部位,但常多见于骶尾部、纵隔、性腺部位[2]。腹膜后畸胎瘤占儿童畸胎瘤的2%~5%[3]。畸胎瘤多为包含有内、中、外三胚层或多胚层多种组织的真性肿瘤,并分为成熟性、未成熟性及恶性畸胎瘤三种组织病理学类型[4]。但是,少数畸胎瘤仅由单一胚层组织构成,称为单胚层畸胎瘤[5]。单胚层畸胎瘤罕见,最常见的单胚层畸胎瘤是卵巢甲状腺肿,约占卵巢肿瘤的0.3%,病理诊断标准[6]:(1)肿瘤完全由甲状腺组织组成;(2)肿瘤超过50%以上由甲状腺组织组成;(3)肿瘤内的甲状腺组织虽小于50%,但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症状,并可排除其他因素所致。满足其中1个条件即可诊断。其影像表现为[5,6]:囊实性肿物,囊内胶冻状分泌物密度较高,T1WI、T2WI 呈高信号,增强无强化;囊壁、分隔实性成分可见钙化,因主要为甲状腺滤泡及血管组织,增强多明显强化。本病例主要由成熟脑组织组成,所以无钙化、脂肪成分,囊壁及分隔表现为软组织密度伴轻度强化,囊内容物密度较低且无强化。除卵巢甲状腺肿外,其余单胚层畸胎瘤更为罕见,相关文献主要以病例报道为主[7-17]。通常,成熟性畸胎瘤依据发病部位、年龄及影像学特点不难作出诊断,尤其是当肿瘤内含有牙齿、钙化、脂肪特征性组织成分时。但是,由于本病例为以神经外胚层成分为主的成熟性畸胎瘤,所以其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结合单胚层畸胎瘤相关文献及本病例,笔者认为对于单胚层畸胎瘤,其影像学表现主要由肿瘤内含有的单一组织成分决定,如神经外胚层为主的单胚层畸胎瘤CT 表现以等、低密度为主,可伴分隔,等密度实性区域、囊壁及分隔无或轻度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
对于本例腹膜后单胚层畸胎瘤,由于肿瘤巨大且以囊性为主,所以术前CT 诊断应主要与以下几种儿童期腹膜后囊性病变相鉴别:(1)淋巴管瘤:多呈单房或多房囊性肿物,密度均一呈水样密度,合并出血、感染时密度可增高[18]。边缘锐利,囊壁及分隔薄,可有强化。肿块张力低,具有钻缝生长的特点。(2)肠重复畸形:多与肠管关系密切,位于肠管系膜侧,为囊状或管状结构。病灶壁厚且具有肠壁结构,强化明显,增强可显示血供来源于肠系膜动脉分支[19]。囊内无分隔,囊内容物依分泌物多少及是否与肠管相通可表现不一。(3)苗勒管囊肿:多位于盆腔或苗勒管发育走行区,多呈单房囊性肿物,偶见多囊性。边界清晰,囊壁无强化或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20]。囊壁可有钙化。除上述几种疾病外,若该患儿为女童,还应注意与卵巢囊肿、囊腺瘤相鉴别。
图1 a)CT 平扫,轴位示右下腹受压移位膀胱内可见因皮试代谢的对比剂;b)CT 增强扫描排泄期,轴位;c)CT 增强扫描髓质期,失状位,左输尿管受压移位,壁增厚并明显强化;d)CT 增强扫描髓质期,冠状位;e)大体病理,壁结节;f)镜下病理×40,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