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相果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463000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发热或手、足、口和肛周等部位疱疹或溃疡为临床表现的急性传染病[1]。手足口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大部分患儿可在1周左右自愈,而部分患儿会出现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急性弛缓性麻痹是重症手足口病的常见后遗症之一,起病急,可导致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等症状,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发生永久性瘫痪,给患儿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而早期康复护理可尽可能地减轻患儿的功能障碍,提高患儿生活质量[2-3]。本文旨在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恢复的影响。具示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6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观察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9个月~4岁,平均年龄(2.64±0.38)岁;病程1~12d,平均病程(10.02±1.14)d;肌力分级:0级1例,1级7例,2级18例,3级8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10个月~5岁,平均年龄(2.78±0.52)岁;病程2~13d,平均病程(10.23±1.32)d;肌力分级:0级1例,1级11例,2级17例,3级5例。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4]中相关标准,且1周内出现偏瘫、肌力下降等症状,脑脊液中蛋白和白细胞水平升高,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损害;②脊髓MRI显示运动神经元或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③病程<15d;④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肌电图显示肌源性损害;②脑部器质性病变者;③研究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入院后,监测两组患儿心率、血压、血糖等生命体征,针对症状谨遵医嘱给予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利巴韦林、甘露醇等药物治疗,对出现呼吸困难、肺啰音、血压异常等患儿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根据患儿血流动力学情况,谨遵医嘱给予米力农、多巴酚丁胺等增强血管活性药物。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包括保障呼吸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对尿潴留患儿留置导尿管、营养支持、严格消毒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第2天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被动运动护理:经过专业手法培训的护理人员采用由轻到重的力度,大关节到小关节的顺序,被动活动患儿的全身关节,幅度控制在正常活动度,10min/次,2~3次/d。(2)高压氧护理:使用婴幼儿氧舱,压力设置为0.08MPa,缓慢升压12min,最高压力至0.10MPa,稳定吸氧30min,缓慢减压13min,1次/d。(3)针灸:对瘫痪患儿的头部运动区给予针灸,对上肢瘫痪患儿,取肩井、肩贞、曲池、内关与合谷针灸,对下肢瘫痪患儿,取梁丘、伏兔、阳陵泉、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针灸。(4)主动运动:当患儿肌力得到改善后,引导患儿进行主动运动,训练内容包括患侧肩关节外展运动、肘关节屈伸活动、腕关节伸展和屈伸,双手握拳、抓、拿、打等动作,还有下肢的外展、内旋运动,上肢的上举、外旋、外展运动等。康复锻炼2次/d,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即动作由简单到复杂,幅度由小到大,强度由弱到强,先锻炼单一关节慢慢遍及全身关节,锻炼时间逐渐增加,视患儿情况,5~30min不等。(5)体位护理:保持患肢处于良好姿势及功能体位,定时给予患儿仰卧位和侧卧位交替。患儿仰卧位时,前挺患儿肩部,让患儿上肢外旋,伸展肘部和腕关节,掌心朝上,手指舒展,在上肢下垫上枕头,髋部和骨盆前挺,内旋大腿向内收,在大腿外下侧放置枕头,在膝关节下垫小枕垫,让踝关节处于90°功能位。侧卧位分为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健侧卧位时,在患儿胸前放置枕头,方便患儿上肢伸直,腕关节伸展,在手指间垫纱布,让其手指最大限度展开,健侧下肢自然摆放,患侧下肢屈曲;患侧卧位时,患肩前伸,伸肘,前臂后旋,让患儿掌心朝上,手指充分展开,健侧下肢置于体前支撑枕上,患侧下肢处于功能位,膝微屈。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交替进行,时间间隔为2h。(6)患儿家长心理护理:患儿入院后,其家长往往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护理人员向家长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与目的,疏导患儿家长心理。两组均护理4周。
1.4 观察指标 (1)恢复效果[5]:①痊愈:患儿肌力恢复至BrunnstromⅣ级;②显效:患儿肌力提高≥Ⅱ级;③有效:患儿肌力提高Ⅰ级;④无效:患儿肌力无变化。(2)相关指标:统计两组患儿感染性休克发生率、瘫痪率、脱机时间及住院时间。
2.1 恢复效果 观察组(痊愈+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1,P=0.022<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n(%)]
2.2 相关指标 观察组感染性休克发生率、瘫痪率、脱机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和EV71病毒感染,其发病机制是:(1)病毒通过血液和神经传导两条路径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神经元致使瘫痪;(2)病毒引起局部水肿,影响血液正常循环,导致部分神经元缺血缺氧而坏死[6]。急性弛缓性麻痹多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而手足口病患儿感染的柯萨奇病毒、EV71病毒与其具有相似性,侵入人体后损害脊髓前角细胞运动神经元[7]。
本文结果显示,对比对照组,观察组的(痊愈+显效)率较高,感染性休克发生率和瘫痪率较低,脱机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可加速患儿肌力恢复,缓解肢体功能障碍,促进患儿转归。因手足口病所致的急性弛缓性麻痹对患儿肢体功能的伤害较大,致残率较高,因此,对于该类患儿,不但要治疗原发病,还需要利用早期康复护理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瘫痪率,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改善患儿的家庭压力[8]。在患儿内环境稳定后的第2天即可开展康复护理,因患儿肌力较低,无法自主运动,故需要对其关节进行被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同时可给予患儿适当的按摩,调节血液循环,刺激新陈代谢[9]。高压氧能够增加机体血液中的氧含量,促进神经细胞恢复,减轻神经损伤,同时可以增加脑组织的有氧代谢,保护血脑屏障,有利于患儿脑功能恢复[10]。针灸具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的功能,所选的穴位多与运动神经相关,可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11]。经过一段时间护理后,当患儿的肌力达到3级时,方可指导患儿进行主动活动。主动活动的原则是循序渐进,让患儿的肢体功能逐步得到锻炼,促进反射弧建立,提高肌张力,另外在进行主动活动时,护理人员需要全程陪护,注意规范患儿的动作,避免患儿偷懒或者动作幅度过大损伤肌肉和关节。因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较为严重,家长往往会产生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患儿的情绪,降低患儿的治疗积极性,导致患儿不配合康复训练,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与家长单独交谈,让其了解疾病,增加其治愈信心,降低负性情绪[12]。
综上所述,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患儿血液循环,刺激大脑血液循环和有氧代谢,促进脑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从而最大限度恢复患儿的肢体功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