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辽宁舰上的“惊天一落”

2021-03-25 10:53
中外文摘 2021年5期
关键词:战位甲板战机

“世界上最危险的4.5 英亩”

2012 年11 月22 日上午9 时,航母辽宁舰正游弋在渤海湾,一切准备工作进入倒计时。24 小时之后,我军舰载机飞行员将驾驶国产舰载战斗机歼—15,首次在航母辽宁舰上实施起降。

没有先进的空空导弹,再先进的战机也是和平鸽。没有先进的舰载战斗机,再先进的航母也是摆设。

此时,没有人知道:中国在辽宁舰正式入列的59 天后,就迈出了超乎寻常的“一大步”。歼—15着舰成功,将是航母辽宁舰形成战斗力的关键性突破。

22 日上午,9 名记者搭乘直升机,降落在航母辽宁舰上,向全世界报道中国航母建设的这一“爆炸性新闻”。

甲板上,身着各种颜色服装的舰面保障官兵都在各自战位上忙碌。“你看,他们头盔、马甲、长袖套衫的不同颜色以及背后不同的图案和符号,表明了他们的战位和职责,外行看起来,仿佛在甲板上看到了流动的‘彩虹’,我们称之为‘甲板彩虹服’。”辽宁舰副航空长李晓勇介绍了每一种颜色的含义,“紫色代表燃油补给战位,红色代表危险和安全管控,绿色代表起降和飞机维修战位,蓝色代表吊运和供气保障战位,白色代表安全、医务、政工战位和临时上舰人员,黄色代表指挥类战位,棕色代表机务。”

航母飞行甲板,被称作“世界上最危险的4.5 英亩”(1 英亩约合6 市亩)。巨大的危险,首先是对起飞助理陈小勇和他的战友来说的。舰载机在着舰或离舰的瞬间,一旦偏离跑道,它所产生的巨大尾喷流,可将挨得最近的起飞助理吹进海里,而万一温度高达上千度的尾喷流扫到人体,后果更是不堪设想。自1986 年以来,仅某大国就有28 名飞行助理牺牲在岗位上。

辽宁舰上选拔飞行助理时规定:必须是本人自愿。当初,舰领导问陈小勇:“你在考虑这项工作时,想过它的危险性吗?”陈小勇沉着地回答:“我当然考虑过!我不会后悔!”

巨大的危险,也是对舰载机飞行员来说的。据国外一份报告显示,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险系数是航天员的5 倍,普通飞行员的20 倍,其中80%的事故就发生在航母飞行甲板这“4.5 英亩”范围内。

“刀尖上的舞蹈”

下午,记者参观航母阻拦系统,碰到了负责建造任务的军代表冷骏。他正带人检查每一个细节,倾听设备运转的每一声动静。

阻拦索是航母工程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外国曾断言,中国搞不了航母,理由之一就是中国造不出阻拦索。据悉,美军航母的阻拦索直径约35 毫米,由6股钢丝绳组成,每股由12 根主钢丝和12 根辅钢丝紧密缠绕,最大可承受约85 万牛顿的拉力。因此,阻拦索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产品,之前世界上能够制造的,只有美国、俄罗斯等少数国家。

“绝非你们看到的几根阻拦索那么简单。”冷骏介绍,现代航母普遍使用的是液压式阻拦系统,它由制动器械、液压缓冲系统以及冷却系统组成,当舰载机尾钩挂上阻拦索后,阻拦索一边通过滑轮阻尼器减缓飞机速度,一边不断地把动能传递到压缩空气罐。此时,隐藏在甲板以下的整个阻拦系统同时工作,将冲击带来的巨大动能转化为液压油的热能和压缩空气的势能,使飞机得到缓冲并实现制动。

三年前,34 岁的冷骏临危受命。他和战友们协调科研院所、生产厂家成立联合攻关组,将心血都凝聚在这根细细的阻拦索上。

“明天歼—15 战机就要着舰了,我现在的心情,就像站在产房外面的准父亲,等待着新生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冷骏情绪有点激动,“行,我们就是祖国的功臣;不行,我们就是罪人!”

晚饭前,记者终于“逮”住了担任此次舰载机试验训练总指挥的海军副司令员。这位身经百战的海军中将,谈起此次任务的谨慎态度,传递着歼—15 战机首次在辽宁舰上降落的艰巨性。

舰载战斗机在运动的航母上降落,风险之高,难度之大,一向被喻为“刀尖上的舞蹈”。

这个“刀尖”有多小?一位专家说:战机以几百公里的时速,必须精确落在甲板上4 根阻拦索之间,每根阻拦索间隔十余米,有效着陆区域只有几十米。

这个“舞蹈”有多难?统计数据显示:从1949 年美国海军开始大规模部署飞机到1988 年,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损失了近1.2万架飞机和8000 多名飞行员。1965 年至1985 年的二十年间,美国海军损失了1354 架舰载机。

在普通人眼中,辽宁舰的飞行甲板还是挺宽阔的,可用来降落飞机,这块地确实太小。一般来说,陆地军用机场跑道长达千米,而航母辽宁舰飞行甲板只有300 多米,可利用的降落距离只有100 米左右。

舰载机飞行员选拔培养堪比航天员

次日清晨,水兵李阳和战友们肩并肩地在航母甲板上排成两列,一寸一寸地仔细检查。“我们的工作就是不允许甲板上有一丁点的杂物,消除飞机因为吸入杂物而发生危险的隐患!”他们深知,在高速状态下,哪怕一粒小石子,对舰载机的影响也是毁灭性的。

上午8 时45 分,辽宁舰广播响起:“552 号飞机已起飞,预计8 时55 分左右临空,进行阻拦作业。”整个辽宁舰顿时安静下来。

上午9 时整,轰鸣声隐约从天空传来,紧接着一架米黄色涂装的战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

近了,近了! 是552 号国产歼—15 舰载战斗机!

就在不久前,外电还发出如此评论:“即使中国的第一艘航母下水了,与之配套的舰载机也仍然是个未知数。”

中国舰载机上航母的速度如此之快,世界为之惊讶。这份“惊讶”,源自他们的不知情——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中国航母人是如何争分夺秒、舍生忘死、攻关克难。

航母建设,是个庞大系统。六年前,中国兵分多路:一路抓航母改建,一路抓歼—15 舰载机研制;一路组建航母接舰部队,一路选拔培养舰载机飞行员。

“首批歼—15 舰载机飞行员选拔培养堪比航天员,某些条件甚至更为严苛。”海军装备部飞机办的领导介绍说。按照规定,首批舰载机飞行员年龄应在35 岁以下,飞过至少5 个机种,飞行时间超过1000 小时,且多次参加过多兵种联演联训、重大演习任务,是所在部队的种子飞行员和重点培养对象。

钩住阻拦索的瞬间,舰载机飞行员会承受巨大的载荷,加之惯性的作用,血液会加速涌向舰载机飞行员头部,飞行员眼前会出现“红视”等现象……航母着舰对飞行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此外,滑跃14 度仰角起飞,舰载机飞行员会产生加速撞墙的感觉;着舰时,他们必须大油门下滑着舰,以保持“逃逸”速度……每一次起降都是“命悬一线”。因此,舰载机飞行员必须具备“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心理素质。

2006 年初冬,联合试飞小组成立,戴明盟等6 名尖子飞行员从此开始了惊心动魄的“着舰征程”。

划时代的标志性事件

2012 年11 月23 日上午9 时02 分,着舰指挥官指示:“一切正常,从舰艇通过。”

舰载机安全着舰,离不开着舰指挥官的精准指挥。航母行进时,在涌浪的作用下,飞行甲板可能会沿着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运动;同时风向、风速复杂多变,不规则的气流会严重扰乱飞行轨迹。在空中,舰载机飞行员无法完全感知现场环境,着舰指挥官能否及时发出指令,及时准确地引导飞行员修正航线轨迹、调整下降姿态,成为舰载机能否安全着舰的关键。

资料显示,美、俄、英、法等拥有航母的国家中,着舰指挥官从熟练的舰载机飞行员中产生。他们不仅飞行技术要让其他舰载机飞行员信服,还必须具备优秀的指挥组织能力,同时对飞机的状态和性能、飞行员的技术特点和性格十分了解,才能指挥舰载机安全着舰。

上午9 点08 分,飞行员戴明盟驾驶552 号歼—15 战机,放下尾钩,调整飞行姿态,对准航母舰艇甲板跑道呼啸而来。

这一刻,空气和时间都仿佛凝固了一般,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睁大眼睛注视着歼—15 战机与航母飞行甲板接触的那一刻——

“嘭!”歼—15 战机的后轮平稳地落在航母飞行甲板上,机腹的尾钩精准地挂住了阻拦索的第二道。战机继续滑行,尾钩拉着阻拦索,在航母飞行甲板上形成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形图案。

稳稳地,歼—15 战机停住了。这疾风闪电般的着舰瞬间所蕴含的风险、难度,若非亲眼看到,实在难以想象。

成功了!现场沸腾了。掌声,欢呼声回荡耳畔。官兵们一张张紧绷的脸庞,此刻都绽放着会心的微笑。舰桥上,许多老专家都流泪了。为了这一天,他们埋首攻关,默默奋斗数十载,青丝已变成了白发。

这一刻,是2012 年11 月23日9 点08 分,歼—15 战机首次成功降落辽宁舰,这是中国航母事业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性事件。

猜你喜欢
战位甲板战机
次世代战机
未来战机大猜想
加油!你是最X的战机
科考船木甲板安装工艺
基于任务逻辑和战位匹配的作战流程优化
战机发展史
基于团队绩效的作战舱室工效评价模型
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舰飞行甲板准备起飞
替代甲板结合负压吸引治疗修复甲床缺损
我的战位最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