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也在不断进行相应的改革与调整,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借助新课改来完善数学教学,才更容易取得数学教学有效性,彰显数学魅力,在数学一线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从而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文章主要结合数学一线课堂教学,谈一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手段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数学学习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还需要具备数学思想和数学技能。尽管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思想,但是受应试教学的影响,在一线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仍是占主导地位,因此,优化一线课程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一线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出发点,结合数学课程特征,为学生设计适宜的课堂教学,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数学知识探索
在数学一线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获取更多、更全面的数学知识,这样才可以说是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所收获。但从实际教学来看,目前在一线课堂教学中还达不到这一要求,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高涨,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探索。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一线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在特定的教学场景下,学生可以充分感受数学,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强化学生的數学学习兴趣,这样数学教学才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随着课堂改革的发展,情境教学也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受欢迎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利用情境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在传统的一线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是直接引入数学知识,让学生去接受数学知识,这中间都没有给学生一个反应和思考的时间,这也就导致学生难以快速地投入数学教学中。而情境的创设则可以有效弥补这一问题,一般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都是学生所熟悉的,通过教学情境可以一下子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学生主动进行数学知识探索。
例如,在苏科版八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降低学生的偏科情况,对八年级学生各科成绩进行调查发现,有35%的学生喜欢学数学,25%的学生喜欢学语文,15%的学生喜欢学英语,25%的学生喜欢学物理,教师可以将所有的调查信息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到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同时,在数据整理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利用统计图或者统计表的方式来进行分析。由于偏科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存在,利用这个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二、 创新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水平对课堂教学效率有着较大的影响,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在数学学习中只有学生不断思考,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究,这样才可以真正从课堂教学中有所收获,进而加强课堂教学效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相对来讲比较被动,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才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的方式,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苏科版八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中,就可以采用层层递进的问题来引导学生逐步思考。首先,可以利用一次函数的知识来引出反比例函数,“同学们已经学过了一次函数的图像,那能否结合画一次函数图像的经验来画二次函数?”“在一次函数的图像中能够发现,图像可以同时跨越三个象限,那同学们思考一下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可以跨越几个象限,为什么?”“在反比例函数图像中是由什么决定图形的位置,以及图像的递增、递减规律?”等等,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来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除了问题教学法之外,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曾说过:教育的本质不只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是激发、鼓舞和唤醒。如果学生自己不主动学习,那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是传统课堂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和弊端,学生往往都是靠教师推着走,很多学生也已经习惯了灌输式教学,自己主动学习的意识是比较差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有效改善这个问题,教师也要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要我学”转移到“我要学”上面来,将“讲堂”打造成“学堂”。在一线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少说少讲,引导学生去多说、多思考。只有真正去转变师生之间的地位,才可以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和综合能力。在课程改革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才可以使学生投入数学探索中,进而使各方面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
例如,在苏科版八年级数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准备一个问题,让学生来对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思考。“同学们,王师傅店里一块三角形橱窗坏了,现在需要换一块新的,那王师傅需要提供哪些数据,才能保证换得的玻璃和原来的玻璃一模一样呢?”这时会有学生快速地说出答案,量一量三角形橱窗三个边的大小,按照原来三个边的长度来制作一个三边一样长的新玻璃,应该就可以保证两块玻璃一模一样了。这时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回答是否正确,学生在讨论片刻之后给出答案,说是正确的,自己也是这样想的。然后,教师再继续引导学生,让学生思考除了这种方法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这时有学生说可以量一下两个边的长度以及这两个边中间夹角的度数,根据这三个数据,也可以做出一块一模一样的玻璃。还有的学生说可以量一下其中的两个角的度数以及连接这两个角的边长的长度,根据这三个数据也可以做出一模一样的玻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己探究出全等三角形的条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一线课堂教学中,只有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才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 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共同协作进步
随着数学学习难度的加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的交流,可以产生思维碰撞,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而且在问题探索的过程中还可以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往往会有一种畏惧感,遇到问题也不好意思问老师,长期下去,学生的问题也就会越积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构建学习小组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学生之间不存在任何距离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可能不太好意思向老师请教,但会向周围的同学请教,学习小组的构建可以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随时和同学进行交流。而且对于学习小组,学生的参与性往往会比较强,在小组氛围的影响下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小组讨论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探索中。同时,在小组成员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通过与小组其他成员的比较,可以让学生明显知道自己在数学学习中还存在哪些問题与不足,从而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进而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例如,在苏科版八年级数学“平方根”课后作业练习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合作学习小组的方式来完成平方根的计算练习,
在小组中教师可以指定一名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来担任小组长,由小组长来根据小组内学生的综合情况来制订作业计划。由于每个学生小组成员的数学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在作业练习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也有所不同,小组长还要帮助每个成员及时解决在平方根运用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要将汇总本小组的共性问题,及时让教师来进行统一指导,这样在学习小组中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都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探究性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而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五、 组织实践活动,强化学生数学探究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体验和感受与数学知识同等重要,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探索,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对数学知识会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为此,在一线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感知数学、探究数学,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而且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在苏科版八年级数学“确定事件与随机事件”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如可以让学生投掷骰子,看在这个过程中哪个点数出现的机率最高,学生在投掷几次后发现根本就无法确定哪个点数出现的机率是最高的,因为这是一个随机事件。但如果将一杯水放在零下20℃的室外,那这杯水结冰的概率是百分之百,这就是一个确定事件。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除了这部分内容之外,在数学一线课堂教学中需要实践活动的内容是非常多的。例如,初中几何问题的学习中,几何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但是仅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很难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空间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为学生组织实践活动,为其提供一些几何模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空间想象力。
六、 总结
总之,在一线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才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进而加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顾春燕.丰富初中数学课堂,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J].中外交流,2019,26(16):156-157.
[2]吕家梁.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5):8.
[3]徐晓蕾.关于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8(17):92.
[4]秦蕊蕊.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新通信,2018,20(9):208.
作者简介:张红英,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永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