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华
[摘 要]非智力因素型学困生的问题是教师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将是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学困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情感的培养、心理健康与否、学习方法和个人行为都是导致“非智力型学困生”产生的种种原因。因此,教师要对学困生进行有效的研究,分析导致他们学习困难的诸多原因,分门别类地,有针对性地对非智力因素型学困生进行精准转化。
[关键词]非智力型学困生;成因;转化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9-0095-02
非智力因素型学困生在情感获取,人际交往方面与其他学生没有太大的差异。因此,对非智力因素型学困生的转化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重于提高学困生综合素质。事实上,重视对非智力因素学困生的转化,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对学困生的转化进行有益的探讨,这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学困生的存在,会导致教师教育教学效果差,对学校的良性发展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为了切实转化学困生,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首先追根溯源搞清学困生之成因,才能对症下药。
一、学困生的成因
1.心理障碍
非智力因素型学困生在智力方面不存在缺陷,但是受学校、家庭、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学困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以下几种心理障碍:
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在短时间内在班集体中可能会仍然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位置,导致他们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学习时也不思进取;加之他们学习习惯,行为养成较差,有时难免会受到教师、家长的批评和埋怨,受到同学的冷眼和排斥,学习时又没有同伴的关心和鼓励,导致他们丧失学习的自信心,以至于自暴自弃。
胆怯心理。主要表现为:课堂中不敢主动发表个人意见;有时虽想表达但又害怕同学认为是爱出风头;学习上遇到难题羞于或不敢向老師、同学求教,生怕他人嘲笑;每逢考试就紧张焦虑,焦虑又以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方法不够灵活的学困生最为突出,他们害怕考试以及害怕面对考试结果。
闭锁心理。常表现为:紧扣心扉,不愿向父母、老师和同学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想甚至是害怕与他们沟通和交流,更谈不上和他们说说心里话。
惰性心理。常表现为缺乏远大理想和抱负,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平常做作业能拖就拖,不能则敷衍了事。
2.教师方面的原因
学生的心理障碍影响着学困生的学习和发展,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困生的学习和发展,影响着学困生的转化。
(1)教师刻板效应,先入为主。“贴标签”是教师教学中一种不好的行为,他们往往主观地将学生分别贴上“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的标签,以至于班级中出现学困生,教师一般不会从自身找原因,往往把产生学困生的原因,一味地推在学生身上。在教学目标和课堂训练上常常把学困生撇到了一边,教师缺乏转化学困生的意识和激情。于是,学困生从教师口里得到的总是一个“差”字,学困生们也认为自己恐怕要一直被“差”出校门,因而自身改变“差”的动力也就无法产生,殊不知教师的使命就是要因材施教,变“顽石”为“宝贝”,化腐朽为神奇。
(2)教师学情分析不全面。教师在备课作学情分析时,往往只重视“优待”“照顾”中等生和优等生,殊不知我们教学时要“一个也不能落下”。因而,导致学困生在课堂上很难与教师步调一致,心理同步,以至于他们反应跟不上,记忆跟不上,笔记跟不上,理解跟不上,看见老师和别的同学热闹异常,而自己却茫然不知所措。
(3)教师不注重从学困生中及时获取和反馈信息。教学中,教师对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师生互动的效果不关注,不注意学困生的学习反馈。主要表现在很少或者不向学困生提问,小组活动中也未给学困生分配合适的“角色”。练习过程中不及时查看学困生的作业状况等,等到批改作业或过关检查时才发现他们始终未与教师同频。
(4)教师作业评讲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教师只注重班级的普遍性,忽视了学困生的特殊性。学困生反映在作业中或试卷中的知识缺陷,不管是“横”的或“纵”的,都有其特殊的一面,教师在评讲时如果缺少这方面的针对性,学困生的知识缺陷就得不到及时的补救。
二、转化学困生的对策
其实,无论是在教学活动中,还是在生活中都需要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注、关怀、温暖和帮助。事实也证明,学困生不仅需要转化,而且也是可以转化的。基于此,笔者认为对学困生的转化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地认识和理解
马卡连柯说:“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这足以说明我们所要培养的人要德才兼备,这不仅关系到教育的成败问题,还关系到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良性发展。因此,必须强化培养优生与转化学困生同等重要的意识,把转化学困生摆到重要位置上来;其次要角色互换,“将心比心”,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理解学困生的心理,对他们要宽容,要有同情心,共情心,不能一味排斥他们,置学困生于“千里之外”。
2.热情地教育和帮助
消除心理障碍,从根本上说,要帮助学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地认识自我并且能做更好的自己。因此,在集体中,不仅要有关怀之心,更要有具体的行动。集体中,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困生创造和提供表现他们才能的机会,让他们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野百合也有春天”“笨鸟也能齐飞”。要善于引导、帮助学困生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目标,告诉他们小人物也有梦想。要善于引导他们从正能量的人和事中去吸取学习的动力,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精神。要依托事例和情景对学困生进行教育,帮助他们辨别是非、真伪和善恶。对他们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对于短时间内不能彻底改正的缺点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持之以恒地帮助。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其在活动中受到启发、受到教育。
3.诚挚地关怀和爱护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热爱学生”。对于学困生来说,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怀和爱护。诚挚的师爱是弥补学困生心理上的缺陷的“愈合剂”,是消除他们心理障碍的“良药”。首先,教师在人格上要尊重他们,对其错误不宜在公众场合大张旗鼓地批评;即使考试成绩不佳,也不斥责埋怨,要耐心帮助其找到原因;对表现出的优点紧紧抓住,给予及时的更多的表扬和鼓励。其次,生活上关心他们。一是关心其学习生活,二是关心其精神生活,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愉快地成长。另外,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其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成功中体验自身的价值。
4.让学困生找到自信的“支点”
学困生在长期否定、批评、冷嘲热讽中,早就忘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这些学困生往往受到教师的斥责:“你以后再捣乱,我有的是方法整你。”“起来!跟我到办公室去。”有的则好言规劝:“过去的事我不追究,以后要改正噢。”这样,学困生调皮,捣蛋的水准会更高。对此,可以运用魏书生老师的“转化奇招”先进行冷处理,待学生的心理防卫减弱以后,让他们找自己的长处。此时,教师要和学困生一起找一找他们的“辉煌历史”,帮助他们找到自身的“美”,找到他们自信的“支点”。
5.减缓坡度
教学难度的指数决定着学困生的学习是否与教师同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地降低教学难度,尤其是要降低问题的难度。课堂教学中低着头的多半是学困生,缘何低头,是害怕老师提问,因为一旦答不上来他们会觉得很難堪,心理负担也愈来愈重,成绩也就愈来愈差,其自尊心也会受到打击。因此,对学困生要适当降低要求,减缓坡度,问题的设计也应该坚持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这一原则。
6.“六个优先”切实转化学困生
(1)辅导优先。学困生的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根据产生错误的原因,当面指点、辅导,并交给其学习与思考的方法,让其顺利通过知识难关,扫除“拦路虎”,使他们逐步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
(2)提问优先。一般情况下,课堂提问如果采用抢答的方式的话学困生很难得到机会。因此,要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困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就要以抽问的方式让学困生回答难度不大的同题,并且及时启发引导他们自主获得正确答案,以便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欢乐,以学习成就感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交友优先。教师要与学生广交朋友,特别应考虑与学困生经常接触,交知心朋友,在接触交谈中了解其差的原因,以便有的放矢,促其上进。
(4)表扬优先。学困生身上同样有闪光点,教师若有偏心则不易发现,因此,教师要时刻留心观察,从学困生身上发现长处,哪怕一点一滴都要及时表扬鼓励,让他在同学中建立自信,得到同学们的温暖与支持。
(5)信任优先。学困生丧失信心就是得不到各方面的信任,因此,教师要像信任优生一样信任学困生。比如,安排小组干部时,学困生喜欢劳动,就安排他当劳动委员,喜欢文体,就让他当文体委员。有时还可有意交工作给学困生承担,让他在游泳中学游冰,吃苦头,尝甜头。
(6)关心优先。学困生在学习中面临的困难较多,教师应主动帮助他们清理“荆棘”,在学习上,在成长的道路上关心他们,让他们坚定信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去争取胜利。
学困生在学校里在班级中总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此,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需要我们教师以强烈的责任感,极大的工作热情,积极主动找原因,寻对策,并且关心关爱他们,我们相信这些晚开的花朵终将绚丽多彩。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