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琴
[摘 要]设计生本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活动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精选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提升活动的适配性,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如观察活动、演绎活动、操作活动、生活活动等都是学生容易接受的活动形式,教师要做出对应的设计和组织,使之形成教学亮点,让学生在不断体验中建立学科认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本视角;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9-0060-02
设计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时,教师要有生本视角的观照意识,为学生精选更多适合的活动内容,这样能够自然形成学生的能力成长点。如观察活动、演绎活动、操作活动、生活活动等,都属于学科活动的重要选项,教师要从生本角度展开思考,做出更为理性的选择,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 ,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观察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学科能力。学生大多对学习活动有较高的接受度,这无疑是重要学情,教师应该引起关注,针对性地做出教学应对。如在观察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实际展开设计,为学生提供更直接的观察学习机会,可以是对外界景物的观察,也可以是对特定人群展开观察,还可以对社会现象展开对应观察和思考,形成新的学习启迪。
观察活动无处不在,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针对性观察,需要给学生布设清晰的任务,还要设定具体的要求。如教学四年级上册《少让父母为我操心》时,教师在课前预习阶段为学生设计以下的观察任务:“对爸爸妈妈的日常行为展开观察,记录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和操持家务的情况,并做出梳理和归结,体会爸爸妈妈的辛苦,将观察情况在班级内展示。”学生接受观察任务后,都能够有意识地对父母一天的工作生活展开细致观察,并挑选重点内容进行记录。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给学生自由讲述的机会,很多学生都能够详细地做出介绍,罗列爸爸妈妈每天需要做的事情,深刻体会到父母的艰辛。
在设计这个观察活动任务时,教师做出针对性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为学生展开观察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很清晰,能够从观察活动中形成心理触动,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艰辛,这已经达成了学习目标。
二、演绎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体验
学生对演绎活动有特殊情结,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不妨给学生提供演绎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情景再现中扮演相关角色,体会角色人物的生活经历,然后结合学科学习展开深度分析,在体验感知中内化学习认知。课堂演绎形式众多,教师不妨借助媒体手段进行助学设计,给学生的课堂演绎创造良好条件。需要注意的是,演绎活动不是简单的回顾和展示,需要融入更多的情感,这样才能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
演绎活动一般带有娱乐性质,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教师不妨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让演绎和实践有机结合,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如教学《这些事我来做》时,教师为学生设计演绎活动任务:“你们在家做家务吗?现在请两名同学上讲台演示如何做家务,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看他们都做了哪些家务。”学生听说有模拟表演任务,都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在学生演绎时,其他学生全神贯注地观看,做出准确判断。为了让学生有更真切的体验,教师又挑选两名学生进行现场比拼:“整理同学的课桌,看谁整理得又快又有条理。”比赛开始,课堂活动气氛被点燃。
上述教学,教师为学生设计模拟演绎活动,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也使其他学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从而将演绎活动推向高潮。整理课桌的比赛活动是学习实践的机会,给学生带来挑战。教师灵活展开教学调度,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操作和思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有重要帮助。
三、操作活动,强化学生的认知构建
學生生活中要面对许多操作性任务,教师针对性设计操作活动任务,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感知的机会。操作活动不能只是一种劳动,而应该是一种创造和探索,学生需要对操作过程和操作细节展开思考,在实践中形成思维启迪和感悟,这样的操作才有价值。同时,操作活动要与培养学生的品格相接,体现学科教学的基本诉求。因此,在具体设计和组织时,教师要做好筛选和整合工作,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促使学生顺利进入活动环节,在体验和体悟中形成能力。
学生对网络比较熟悉,教师可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活动设计,其助学效果会更为显著。如教学《网络新世界》时,教师先要求学生介绍上网经历,说说自己在网络中是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的,有没有遭遇其他意外。学生运用网络早已成为生活常态,对这些话题比较熟悉,自然有话要说。于是,学生纷纷主动介绍自己的上网经历,课堂学习气氛渐浓。为考查学生的上网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教师为学生设计挑战性任务:“我需要利用支付宝转账,谁能够用我的手机帮忙操作一下,或者教教我如何操作?”学生当然不相信老师不会用支付宝转账,开始犹豫。经过教师的再三鼓励,终于有学生接受挑战。学生操作时,教师在旁边介绍,并要求其他学生对其操作方式和过程进行评价。
上述教学,教师为学生设计现场操作活动任务,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检验其网络认知基础,并涉及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等问题,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这样从正确运用网络的角度展开教学引导,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契机。
四、生活活动,训练学生的学科思维
学科活动设计不能局限在课堂之内,教师要有拓展意识,为学生布设一些生活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生活展开活动学习,形成触动。如社会调查、生活观察、案例收集、实地考察等都属于生活活动范畴,教师不仅要做出具体规划,还要给学生提供方法支持,让生活活动顺利展开。
如教学《正确认识广告》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先进行学情调查:“你关注广告吗?你关注什么样的广告?”大多数学生对广告不感兴趣,也没有太多经历需要介绍。于是,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份广告,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对广告宣传的真实性展开判断。广告内容如下:“这瓶药酒是用千年人参浸泡得来的,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如果没有病还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这种药酒还有养颜美容的效果……”学生对广告中的介绍进行讨论,有的说:“这种广告真的不可信,什么‘千年人参,哪有这种东西?其疗效说得神乎其神,一听就是虚假的。”也有的学生说:“关涉食品和药品,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生活中需要谨慎对待,不能听信广告语的夸张宣传。”
教师为学生设计广告,让学生判断真假,这是对接学生生活认知的实践性活动,学生对此比较熟悉,也有一定的判断力。从学生的积极表现可以看出,教师这个广告判断活动设计是比较适合的,能快速启动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形成新的学习动力。学生对广告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这当然是最为可贵的。
总之,学生是学科活动的主体,在设计活动时,教师要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多重活动训练中形成学科能力。同时,教师针对学生学科基础展开设计和组织,能够成功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丰富的学科认知。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