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华
摘 要:该文介绍了芸豆特征特性,提出了其大棚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芸豆;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4-0042-02
芸豆又称菜豆,生长期短,栽培容易,供应期长,在豆类蔬菜中栽培最为普遍。芸豆的嫩荚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除含糖类外,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等,为人们所喜食。
1 特征特性
1.1 形态特征 芸豆根系分布较深,主根不明显,根茎处常分生出几条粗细和主根相仿的侧根,根部具有根瘤能固氮,侧根再生能力弱。蔓生芸豆生长前期茎直立,长到3~4叶节后开始抽蔓,主蔓生长旺盛,分生侧枝较少。叶分子叶、基生叶、真叶3种。基生叶为单叶,对生,呈心脏形。真叶为三出复叶。花着生于叶腋或茎顶端,总状花序,为白色或紫色,自花授粉。果实为荚果,外皮呈绿色或黄绿色。种子较大,为白色或棕色、棕褐色带有花纹或黑色。千粒重300~4000g。
根据生长习性,芸豆可分为无根生长型和有根生长型。无根生长型为蔓生,俗称架芸豆,顶芽为叶芽,主茎可不断向上伸长,叶腋间生长花序或侧枝,陆续开花结果,生长期较长,收获期也长,从播种到收获需50~70d,采收期40~60d,产量高,品质好。大棚芸豆栽培,主要采用蔓生类型品种。有根生长型为矮生俗称地芸豆,茎直立,基部节间短,主茎48节后和侧枝顶形成花芽开始封顶,不再继续延伸生长。矮生类型开花和成熟早,从播种到开始采收需40~50d,豆荚成熟期集中,采收供应期短,产量较低,品质较蔓生类型差。
1.2 生态习性 芸豆喜温暖而不耐霜冻。种子在8~10℃开始发芽,发芽最适温度为25℃,35℃以上不易发芽。植株生长和开花结荚的适宜温度为18~25℃,高于32℃和低于10℃生长不良,而且易引起落花落荚或畸形,0℃时受冻害。喜晴朗天气,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仅次于茄果类蔬菜,若光照弱,植株易徒长。芸豆对日照的要求不严格,但短时日照能促进提早开花结荚。芸豆植株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适宜的土壤湿度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开花时,雨水多,空气湿度大,土壤积水,落花落荚严重。结荚期,若高温干旱,则嫩荚生长缓慢,品质变劣。植株生长期土壤过湿或积水,氧气不足则基部叶子提早黄化脱落,结荚率低。在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中栽培适宜,喜pH值为6.2~7.0的微酸性和中性土壤。芸豆有根瘤,具有固氮作用,但适量施用氮肥,有利于增产和改进品质。
2 大棚高产栽培技术
2.1 播前准备 冬暖型大棚芸豆栽培,育苗在大棚内进行,采用营养土块和营养钵育苗。营养土的配制与黄瓜育苗营养土的配制相同。营养钵(营养袋)的制作,可用旧报纸做成高10cm、直径10cm的纸筒,或用直径8~12cm塑料袋剪成10cm长作营养钵,或在市场购置制作好的黑色塑料营养钵。在播种前,先把育苗畦挖好床坑,铲平底面,然后将装满营养土的营养钵挨个摆放在育苗床內,营养钵之间的空隙填满土或沙,待全畦的营养钵排好。
2.2 浸种催芽 浸种前,将精选的种子晾晒12~24h后,再进行播种。用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0.3h,以杀灭种皮上的炭疽病菌,用清水洗净后浸种催芽。浸泡0.5h,捞出冲洗1~2次,盛在盆内上盖湿纱布等保湿,放置在25℃处催芽,待种子有80%露尖即可播种。
2.3 精细播种 采用营养土方块育苗,播种前畦内浇水,水量不宜过大,以渗透营养土为宜。待水渗下后,在畦面上按10cm×10cm大小的规格划块点播,把2~3粒发芽的种子放在方格的中央。为使子叶出土时易脱去种皮,种子要平放播后覆土3~4cm厚,播种量45kg/hm2。采用营养钵育苗的,在排好的营养钵上喷透水,然后将2粒芸豆种点播在营养钵当中,并覆盖潮湿细土3~4cm厚。播种后,盖上地膜,加盖小拱棚,夜间加盖草苫保温,促使出苗快、出苗齐。
2.4 苗期管理 播种后保持较高的温度,以利出苗,白天棚内气温控制在20~25℃,夜间15℃以上。幼苗出土,子叶展开后,要适当降温,白天15~20℃,夜间10~15℃。播种后20d左右,第1片真叶展开为定植期。
2.5 定植
2.5.1 整地施肥 选择土层深厚、通气性良好的砂壤土栽培芸豆。栽植前施腐熟的有机肥30000~45000kg/hm2、复合化肥750kg/hm2。施肥后深翻耙平,以备定植。
2.5.2 定植方法 采用营养土方块育苗的,定植前1~2d苗床内浇水,待水渗下后按10cm×10cm大小切块,待土块干湿适宜时起苗带土坨定植。在大棚内南北向,按行距50cm开沟,将带土坨的苗子或营养钵苗按株距30cm栽入沟内,覆土埋好,每亩栽苗4000墩左右。栽好苗后,做成15~20cm高的小垄,覆盖地膜,膜上挖洞,掏出幼苗膜下浇透缓苗水,以利迅速缓苗。
2.6 定植后管理
2.6.1 温度管理 从定植到缓苗前,大棚内不通风,棚温控制在白天20~25℃、夜间13~15℃。缓苗后开始通风,棚温控制在茎蔓生长和开花结荚的适宜温度在18~25℃,夜间稍低,控制到1~5节,不使它徒长。
2.6.2 肥水管理 定植缓苗后,视土壤干湿情况浇水。当4~5叶出现,可结合支架浇1次抽蔓水,并随水冲施尿素225kg/hm2,以促抽蔓。在第一穗花坐荚前,以控为主,一般不浇水,进行蹲苗,以防茎蔓徒长和落花落荚。如果土壤比较干旱,可浇小水。当第一穗荚果长5cm以上时,改控为促,进行浇水,以后浇水量逐渐加大,每采收1次浇1次水,每次浇水注意浇荚不浇花,避开盛花期。每隔2次浇水冲施1次化肥,每次追施尿素225kg/hm2。结荚期喷洒磷酸二氢钾300倍、尿素溶液200倍进行叶面追肥,交替喷施,对芸豆有较好的增产效果。
2.6.3 支架 植株抽蔓时要进行支架,防止植株间相互缠绕,影响通风透光。支架一般多用细竹竿插编成“人”字架或四角形架,每墩芸豆插1根细竹竿,插好后要绑牢固,以防倒架。
2.6.4 植株调整 出苗后要及时间苗,一般每墩留2株,留生长健壮的幼苗继续生长,拔除细弱的幼苗。进入结荚期后,植株衰老时,及时摘除老叶、病叶、黄叶,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侧枝萌发和潜伏花芽开花结荚。
2.7 病虫害防治
2.7.1 芸豆炭疽病 症状:芸豆子叶受害,病斑为红褐色至暗褐色,呈圆形凹陷。叶片受害,叶背面叶脉处呈多角形条斑,由红褐色变黑褐色。茎蔓染病,病斑为条状锈色斑,有凹陷或龟裂,使幼苗折断。荚果病斑为暗褐色,有近圆形凹陷,边缘有红褐色晕圈,潮湿时病斑分泌肉红色黏稠物。
发病原因:芸豆炭疽病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0℃左右,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在95%以上,因此气候温凉、空气相对湿度较高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若温度超过27℃,空气相对湿度低于90%,不利于病菌的发生蔓延,很少发病。芸豆栽培在黏重土壤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连作重茬地等发病重。
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合理密植,加强棚内通风降湿和栽培管理,促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在芸豆发病初期,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5~7d交替喷药1次,连喷2~3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2.7.2 芸豆锈病 症状:芸豆锈病是芸豆和豆角的主要病害,主要危害叶子,严重时也可危害叶柄和果。发病初期,在叶背面出现淡黄色小斑点,后变为锈褐色,微隆起呈小脓疱病斑,为夏孢子堆;病斑破裂后散放出紅褐色粉末状物,后期病斑变黑,为冬孢子堆,内含黑色粉末状物。
发病原因:芸豆锈病的病原菌属真菌中的担子菌。在大棚内空气湿度大,夜露形成多,则发病较重。病原菌萌发适温为16~22℃。气温20℃左右,植株表面有水滴是孢子萌发的条件。冬孢子萌发适温为21~25℃,并要求湿润和散射光的条件。在种植密度过大、植株徒长、排水不良等情况下,植株发病重。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加强栽培管理,控制好棚内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使其不利于该病的发生。发病初期,喷施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1000倍液即能控制锈病的发生。
2.7.3 芸豆害虫 芸豆主要虫害为蚜虫和红蜘蛛。
2.7.3.1 蚜虫 预防为主,在芸豆顶部30~40cm处悬挂黄板,及时清理棚内及周围杂物,减少虫源。当蚜量达500头/100株时及时防治,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采收前15d停止用药。
2.7.3.2 红蜘蛛 清理棚内及周围杂草,减少虫源。点片发生时,用1.8%阿维菌素3000~4000倍液,药剂安全间隔期10~14d,采收前15d停止用药。
2.8 采收 大棚架芸豆,如温度管理正常,一般于播种后60~70d开始采收。荚果由细变粗,由绿变白绿,豆粒略显,即达食用成熟度,要及时采摘,以防老化而降低品质。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