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后一百米”行稳致远“千万里”

2021-03-24 11:50
当代党员 2021年5期
关键词:民情民意山区

走好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后一百米”,方能行稳执政为民的“千万里”。璧山区把党支部建在“最后一百米”的实践经验,既不局限于基层社会治理,也不止步于璧山区一城一域。

近距离知民情。把党支部建在小区,是填补党的基层组织覆盖面的“真空”,也是近距离发现问题真相、探寻答案真知的有效路径。“支部建在小区上”、“支部建在在建楼盘上”,党组织越直面矛盾,越能发现基层社会治理的痛点、难点,越能找到改进工作的方向;从小区党支部到楼栋黨小组,党组织越深度融入群众,了解的民情就越真实,掌握的民意就越真切,解决问题的“银针”就会“扎”得越精准。

融感情顺民意。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党的工作方式不能一成不变。“汽车送票队”、“小区四点半课堂”、“孝心食堂”等创新举措,既生动鲜活又充满诚意。这些贴心之举不仅解决矛盾,还通过不断创新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彰显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价值追求;这些诚意之举更表明,只要初心不改、使命常在,服务群众的工作就能更好顺应民意,更大慰藉民生。

护民生得民心。在“最后一百米”,璧山区174个小区党支部、近千个党小组,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千名楼栋长、3000余名楼层长好似一张大网,把矛盾纠纷筛查出来,并努力去寻求解决之道;也仿佛参天大树的繁茂根系,在肥沃群众土壤的同时,将根深深扎进群众土壤,并与之形成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和融洽和谐的党群关系。解决问题就是最贴心的民生,基层党组织在呵护民生的过程中获得了民心。

猜你喜欢
民情民意山区
用好“民情诊所”解民忧
一颗滚烫心 满腔为民情
《山区修梯田》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八年暖心路 丝丝为民情
山区
邮一堆微笑到山区
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
小山区留守娃的圆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