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成友
“今年,在大好春光的田坎上,我们盼望能见到镇党委书记的身影。”近日采风,一位60多岁的老农对笔者说。
见到镇党委书记的身影成为农民的一个盼望,这是为什么呢?上点年纪的务农人或许能够理解。
20年前,在春播时节,抓农业生产是各级党委书记的“第一要务”,“关键时刻抓农业”是流传在县乡各级干部中的一句“口头禅”。
那时候,村党组织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几乎每天都要到田坎上去,指导农民做好育秧播种。甚至在田坎上,也能见到挽起裤脚、平整秧苗的县委书记。
农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心里更是明白的。各级党委书记到田坎上来,意图自然十分明显。“书记都到田坎上来‘督战,这说明党和政府很重视农业生产。我们这些以种田为生的农民,没有理由不搞好粮食生产。”这位老农说。
但是,近年来,出现在田坎上的各级党组织书记的身影少了,就连一般乡镇干部,甚至端“农业饭碗”的农技人员的身影也稀疏起来。
笔者曾是一位跑“三农”新闻的记者,每年春播时节,都要到田坎上去“跑”新闻。可近些年很少在田坎上见到乡镇干部或农技人员。找到正在平整秧田和撒谷种的农民询问乡镇干部或农技人员有没有下来指导春播,得到的回答大多是三个字——没有来。
有几次,笔者到一些乡镇农技站暗访时甚至还见到,外面大好春光,农民正忙着春播,农技人员却闲坐在办公室里聊天。
农村工作中有句話叫“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意思是说,干部带了头,群众就会跟上。在农村干部这一群体中,书记就是带头人。如果书记都挽起裤脚下田了,干部也会跟着走下田坎。
在农业生产的关键时刻,田坎上少了各级党组织书记、乡镇干部的身影,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农民对粮食生产的忽视——秧田整得马虎,谷种撒得也不均匀。久而久之,这还会带来更大的后患——乡镇干部与农民之间的感情变得生疏了。
在田坎上能够看到书记的身影,这不仅是农民的期盼,更是中央的要求。
在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对于“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更要负责。
粮食安全是地方各级党委的一项政治责任,而且要实行党政同责。这就意味着,作为“一线总指挥”的各级党委书记,在粮食生产的关键时刻,绝不能缺位。
不缺位并不是在春播时节到田坎上转一转,重要的是要真正扛起政治责任,统筹好各方面力量,在关键时刻抓好粮食生产,常态化抓好“三农”工作。相信只有书记到了位,才能带出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要求才能真正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