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

2021-03-24 11:01王苏辛
花城 2021年1期
关键词:门卫室冰河亚洲

王苏辛

坐在门内的人叫章敬业。他早上来,一般是六点钟,有时要七点一刻,今天例外,五点半他就来了。寒天的早上,全身裹着棉袄棉裤,踩着皮棉鞋,也依然觉得冷。他坐下来的时候看不出高矮,只觉得一个宽大的影子落下来了,尽管影子里他真正的身躯,又瘦又小。

章敬业模样有些老,但分不清是五六十岁的老,还是六七十岁的老。他不太说话,长期的沉默让他看起来过于严肃,以至显得不太有精气神。他面前是拼了一半的拼图,如果在往日,他定要把拼图拼完,但今天,他总想犯懒。

他面前是一本翻开的日记,日期还是几个月之前的某一天。第一句话写着“今天是地铁运行的最后一天”。章敬业看了一会儿,又把日记本合上,紧盯着右侧墙壁,也像只是对着空气,轻声读出,或者背出日记的内容。像这样记日记的日子并不多,章敬业只在从城外回来后才会写。刚搬进来的时候,他没什么出去的机会。后来,每年能有几天假期。他喜欢在固定的那个日子前后请假,仿佛是一种契约。也有时候,他从外面回来,并不写新的日记,只是不停修改之前的。有那么几次,改着改着,一篇日记就变成了另一篇,另一篇又变成了另另一篇。到最后,这些日记总能连在一起,像纸上的山脉,有时海拔高一点,有时矮一点,它们的曲线像章敬业心绪的变化。尽管他的情绪在脸上是看不出来的,但落在纸上,他就发现,自己只能在每年的那个日子,才稍微平静一些。

他手里端着个白色茶缸子,背面隐约印着“钓鱼岛是中国的”,那还是很多年前搬进城内时他带着的,当时杯子就不怎么新了,现在旧得更加明显,笔画已经掉漆了。除了他和钟娟娟,门卫室其他人,都不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章敬业用一只很小的电磁炉煮饭,茶缸子是锅也是碗,筷子用来喝汤,也用来吃米饭。有时,茶缸里是炒好的油豆腐和五花肉,有时是煮好的速食面,但今天里面只是一杯飘着油脂的开水。章敬业吸溜一口,看看面前荡着黄尘的马路,再啜一口,看看后面,那远处隐约的山。直到水有些温了,他干掉半杯水,没管窗外的来人到底在问些什么,只是大喊:“山在后边,河在右边。”最近,总有人敲门卫室的窗户,问些有的没的。比如最新一期的报纸是上个月的还是一年前的,又比如城内的租金是多少,申请条件是什么。还有一些住了很久的老住户,偶尔会敲敲窗户,低声说着听来的“新闻”,说冰河里的鱼虾都靠进口,放生到河里的。对此,章敬业不感兴趣,因为他从不去冰河。他已经快忘了自己最初是怎么进城内生活的,只记得,自己的养老金好多年都没有涨,但也足够支付在城内生活的费用,但在城外,要靠子女的帮助。搬进城内后,只有老伴的祭日,他才会觉得自己和城外的世界有关联。他不爱打听什么,不像有的人,眼睛会盯着来往的人看,他多半时候一动不动,就像所有的一切都和自己無关。实在担心会睡着,就玩面前的拼图。也有时,他会和来送邮件的邮递员聊天。城内所有收寄件只走平邮,一开始,邮递员们每隔两周会来一次,有时候只是发放城内人看的精简版报纸,更多时候,他们会亲自把邮件送到每户人家,并写下一份翔实的访问记录,呈给上级。

城里的人不用手机,新来的手机都上缴了,或卖给二手商。报纸是他们了解外界的唯一途径。起初,这些报纸并没多少人要看,只是丢在门房。堆久了,就被值班的人丢出去,每个月都有收废品的人,守在门卫室外,捡报纸。时间长了,报纸送得越来越晚,也越来越少。城内人不到必要的时候,也不太过问城外的样子,偶尔有些想出去的,或者出去了又回来的,嘴里也多是一些道听途说的消息,什么“外面什么也没有”,又或者“出城的方向错了,看见了几个扛着锄头的人,说要到我们这里来”。

门卫室其他几个轮班的,对章敬业有各种不同称呼。许亚洲喊章爷,岁数最大的钟娟娟喊阿业。年纪最小的索罗,有时候喊名字,有时候喊他〇五一六——这是章敬业住的那间屋的门牌号。只是城内的人,说话时都不爱看人的眼,偶尔往高处瞅,看见一两架飞机从头顶飞过,就赶紧低头向着地面,声音也低沉下来,整个人降了一个色号。但偶尔也有人故意高声大喊,比如钟娟娟。她会看着突然在滑板上跳起来的索罗,用家乡话大声咒骂他。也有时,她会骂一个似乎不存在的人。没人知道她骂的是谁,也没人去猜,毕竟大家心里都有想骂的人。只是总有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说她骂的是头顶上的飞机。但很快钟娟娟又开始说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待到真的聚集了几个听众,她又不说话了。更多时候,城内的这群人都在咒骂天气,咒骂长期的断电、时不时的断水,他们只能轮流去冰河打水。而敲破冰层的铁锹被传来传去,常常不见踪迹。

这几年地震频发,暴风雪来了几趟,光照总是不够,城外的粮食往往也要靠进口,更不必说城内。城内没有四季,都是寒天,可即使稍微温和的日子,也不见冰层有松动的迹象。

只是章敬业从不参与大家的抱怨。今天上午,他没有继续枯坐在门房内盯着某处一直看,甚至没有完成一块拼图。他想起今天是每年的那个特殊日子,往年这一天他都在城外,由孩子带着给老伴扫墓,或者和几个老朋友聚一下。后来,朋友大都渐渐离世,孩子带他扫完墓,都匆忙回了家。他居住的房子越来越空。

此刻,章敬业又一次对着空气喊“欸”,一连欸了好几声。他很专注,眼睛一会儿眯着,一会儿瞪圆。盯着一处看久了,他的眼前就有重影,并觉得另一个影子朝自己压了过来,这么一恍神,他竟倒在座位上睡着了。只是刚睡了一会儿,他就觉得有人敲了门卫室的窗户。再一愣神,看见一个又高又瘦的女人,穿着宽大的暗红色毛呢大衣,说话声像喘着气。

她侧着身,左手搓着右手上一颗冻疮道:“我是新来的,这是介绍信。”

介绍信的纸张已经泛黄,一些蓝色墨水字都已经看得不够清楚了。不过末尾的落款他很熟悉,这人也是曾经的门卫,好几年前据说去了城外,还有人说去了更远更荒僻的地方,说那里还不通信。女人又敲了敲窗户,章敬业回过神道:“我们现在都不用介绍信了,那个你得走流程,先申请……”

“他们说拿着信就能住进来,我妈不住,我可以住。”

章敬业再看过去,发现介绍信上入住人的名字果然和女人身份证的名字不同,而女人的身份证,仔细看,也是多年前的版式了,背面的国徽还是红色的。

“这身份证该换了。”章敬业登记了一下她的身份证号道,“具体住哪儿,等通知吧。”

“我走了好久的路,草鞋被泥巴糊住了,能让我在门卫室后面扎个帐篷吗?”

说完,他继续低头拼起拼图,直到困倦得趴下睡着了。“帐篷?”章敬业看过去,只见女人已经熟练地拿出一只深蓝色折叠帐篷,作势要铺开。章敬业比画了一下道:“进来吧,低调点,别让人看着。”

女人点点头,椭圆形的身影在门卫室又荡来荡去了一下,很快消失不見。

深绿色的小卡车,已经趁着朝阳,拉着一批城内住户往城外去,而门房前的小黑板上,也已经被开卡车的人写上一列新的入住人。这几年,入住标准变了,从以前的要有财产证明,或要有学历,到增加不准结婚的条限。也不像最初那几年,住进来就不准出,要出也只能往更远信息更少的地方。这几年,有几个人都回到了原本居住的城外,甚至还有往上面城市走的,章敬业不知道,这几名新的入住人,是城外来的,还是从更荒凉的地带来的,他们是不是也骑马,还是已经学会了开车。

很多年前,城内也是那样一个更荒僻的地方。只是,章敬业搬进去前,它就已经迎来了一批住户,那些住户章敬业许多也曾认识,都是工厂的下岗职工,或者孤寡老人,还有一些不打算结婚和逃避城市压力的男女。入住人需要付出的最大代价,也不过是接受信息的有限性。他们不允许再参与进现代化浪潮中,从大哥大、电脑、互联网,到手机、即时通信设备、自动翻译机、快递机器人……这些都不许在城内出现。他们看的报纸都是被筛选过信息的,那些现代化色彩的新闻都被过滤掉。他们不允许结婚,只能住在各自的单人宿舍,不能留宿在其他人的房间。连城内日常吃食,多年来也是就地取材,后山的小野兔小野鸡早不见了,只有冰河深处偶尔还有野生鱼虾,但最近似乎也在变少。有人饲养鸡鸭,还有人负责熬煮酱料,拓出一块旱地,种植小麦和旱稻。量虽不大,竟也能供城内的几十口人。开始,运粮车会带来最简单的食物,后来,就很少来了。物资短缺的时候,有假期的人会去城外采购一些食品,拿着失业证去旧衣回收站领取免费衣物。

章敬业例行公事地站起来看小黑板上的那些名字,有几个很眼熟,似乎早就是城内的居民,但后来出去了,现在再出现,是要回来?章敬业想着,只见接班的许亚洲已经摇摇晃晃朝他走来了。

“章爷。”他喊着,从口袋里摸出一根烟,伸到章敬业面前,“章爷。我听说,这周来的新人,没有立刻住进来?”

章敬业不愿接茬,但还是伸出一根手指道:“等着吧。”

说完,他终于睁开眼,看见许亚洲两腮的胡茬已经快和额前长长的刘海儿融为一体,撇撇嘴道:“野人。”

“上周走的那个人,负责理发。他走了,没人理了。”许亚洲抚弄了一下刘海儿,“不过他去了那么远的地方,那地方,真有人需要理发吗?”

章敬业不理他,走出门把小黑板收进去,再把茶缸子放在水桶里洗净,粗略擦了擦。低下头时,仿佛又感觉那个椭圆形身影飘忽而过,只是再抬起头,又不见了。仿佛刚刚只是过了一阵穿堂风。可这里哪有穿堂风呢?他心里想着自己的事情,又想着外面的事情,不禁把整个头都裹进外套里,顺着泥巴路一深一浅地往城深处走去。

许亚洲坐到章敬业的位置,照例低着头往下看。他个子高,低头时像犯了错误,仿佛正准备老实交代。刚搬进城内时,他总被调侃是劳改释放犯。许亚洲并不辩解,甚至也不反感,对他来说,城外的生活困难重重,他要么回到农村老家,要么为留在城外缴纳滞留金或者买下一栋小房子……不管哪一种,都十分困难。他一度效仿社会新闻里报道过的“占据者”,在城外各个因为人口迁徙和街道改建,被废弃的屋宇居住。那些小楼外面都写着“拆”字,有的说半年后要拆,有的说马上要拆。都已经断水断电,基本也没人居住。他流窜在那些屋子里,有时候早上在一栋屋里醒来,当天夜里却要逃到另一栋屋睡觉。和他一道跑来跑去的人不少,大家也都心照不宣,偶尔碰到了,有的人还会递给他一支烟。和他一道打工的同乡多半回了老家,但有的人回去不久,也因为各种原因,纷纷去了更远的地方。其中一位同乡还给他寄信,地址是一个名叫“暂安处”的地方。他在上面写村庄已经没有自己的位置,他只得往更远处走。

“谁知道还有这么好的地方。”他写道,“说山清水秀不为过,住久了,人都清心寡欲了。我现在,不喝酒,不找妹子,干活也勤快了,手上茧子更厚了。你还记得吗,我太爷跟我们说过,他小时候河水是可以喝的,这个地方就是这样。”

同乡还在信里列举了暂安处的种种好处,嘱许亚洲也可以来,但是得先回到村里,村里待不下去了,才能申请去暂安处。

什么叫待不下去了?许亚洲内心冷笑,但又想,既然同乡找得着这么一块地方,那他又为什么找不着?难不成他真的要回村里,村里还有他能做的事吗?一番寻寻觅觅,终于,许亚洲发现了冰河附近的“城内”。这里不像暂安处那样有名字,也不是什么收容所,而是给一些没有家庭负担,同时不愿意缴纳滞留金或者无个人房产的城外居民住宿。起初城内也是由废弃大楼组成,后来,从城外运来的许多其他建筑废料,渐渐充实了废弃大楼,直到形成一座宛如垃圾山的居住楼。又经过一番环保改造,异味消除了,城内还是正式招纳一些符合条件的居住者,只需要付低廉的租金,就可以获得一间单人宿舍。但许亚洲身上连一个铜板都没有,只得申请了劳务居住,就是在城内担任清洁工或保安、门卫等职,没有薪资,但可以免费住宿,饮食需要自己解决,但既然决定了自给自足,这也不难。当然许亚洲也知道,住进城内的人不能组建家庭,不能集体居住,更不允许生育。一些想带着孩子住进来的单身母亲或者父亲,尽管其他条件符合,但因为有子女,曾被拒绝入住,还上过当年的《晚报观察》。

许亚洲想着,看看玻璃窗上自己隐约的轮廓,还有阳光下门卫室墙壁上挂表指针走动时的投影,赶紧挺了挺背,注意力也渐渐聚拢,盯着章敬业拼了一半的拼图。

这是一张世界地图,亚洲部分基本齐了,北美洲国家缺了两块,欧洲稀稀拉拉的,零星摆着几块,都不连着,仿佛这些“陆地”之间的缝隙都是看不见的大洋。许亚洲半低着头,感觉自己要被视觉中的大洋湮没了。

再回过神,面前的马路突然走动着不少人,有的还骑着马。许亚洲记得,城里确实养着有马,供住进来的富人打发时间。只是这些人后来都搬走了。马常年没人管,变成了无处奔跑的肥胖野马。直到城内这几年开始有人做小买卖,拉小摊做冰河炸鱼的,晨起卖早点的——不是外面那种面食早点,更接近创意料理,比如桑葚和烤茄子,野山果和煎鸡蛋,等等。许亚洲都不知道城里哪里有桑葚有茄子,野山果到底能不能吃。但当它们都出现在早点摊时,没有人怀疑它们的合理性。大家有钱的拿钱,有物的拿物,乐呵呵地享受着难得的集体时光。

而这些马,也因为有时需要拉货,能走动点了,便又活泼起来。只是这种日子也没有持续很久。许亚洲来的时候,马又被圈养起来了,只有上面来人的时候,它们才被允许走出圈养地。

不过面前的马,不像城里的,倒像一直被使用的坐骑。领头的满月脸高个儿男人似乎看到了许亚洲的疑惑:“我们也是城里的人,住得久了,就喜欢骑骑马。但之前没什么机会,现在这些马闲着也是闲着,我们就想出来玩玩……说起来,这马还是我以前公司捐的。”

许亚洲看见,队伍末尾的马看起来像得了白化病,毛色有的发灰有的发白,还时不时仰头想要嗷嗷叫一声。还有是两个叽叽喳喳的女孩,骑在马上,丁零当啷的。许亚洲挨个看过来,觉得像哪个摄影棚跑出来的特型模特。只是看他们的样子,似乎还要往前走,许亚洲心不在焉地学着章敬业的样子,扯着嗓子:“山在后边,河在右边。”直到面前的人马仍旧没有反应,防护门栏也没有像往常那样自动打开,许亚洲才突然对眼前的人警觉起来。

“怎么……”许亚洲道,“你们既不是城里的人,跑到我这儿来干吗?”

“我们是新来的,他们让我们等一周,可我们早就没地方去了……我们想早点住进来,多交钱也行。这个我们跟介绍人申请过了,他也请示过上级了……”

“有介绍信吗?”许亚洲道,“要盖章的介绍信,日期得对得上。”

领头的男人爽快地拿出来。

许亚洲只觉得笔迹不太像那个介绍人的,想大声呵斥,转念又觉得自己这么认真做什么?他佯装认真地翻来覆去看了几下,问道:“你们以前是城里人啊?”

“我们在城里住了好几年了,去年出去了,可是不行,我们已经没法在外面生活了。”领头男人继续道,“我们运气不好,走到一片荒地,什么也种不出来。”

许亚洲倒是听章敬业,还有另外几个人说过,城里最早来的那批住户,比他们这些后面来的人更深居简出,在城内走动往往很难看到他们;他们也不写信,更不会借用公用电话联系谁,就像城外已经没有亲人那样。但他们中有几个人,也曾费尽心思出去,因为不习惯城外的生活,又回来了。回来之后,生活更加原生态,从衣物到吃穿用,全都自给自足。有外国的纪录片摄影团,特地来过一次。不过,这也是三四年前的事了。

最尾处的女孩跳下马:“好了没呢?我们已经保证过,这次租金交了,我们不会再走了。”

“进来吧。”许亚洲说完,就又低下了头。这是他很不喜欢的时刻,一帮明明住在同一片社区的人,却像一队他似乎从未察觉过的陌生人。又或者,只是不合时宜的穿着与言辞,造成了这种印象。许亚洲刻意往下压了压自己的头,想象着现在是自己刚进城时的例行检查时间,他眼前的这列陌生人马正是刚从边境战场上下来的人,还带来了几双回潮流行的西部战靴,对城内人来说堪称新鲜,却其实也只是更加古老的信息。有一些人围过去,而许亚洲更愿意像现在这样继续保持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悠闲。只是今时不同往日,尽管他努力低着头,仍注意到这些人的影子是怎么一个个跨过自己的身体,等到这些身影走远了,他才终于再次坐直了,用一种近乎专注的放空,让自己稍微松懈下来。他重新打散了拼图,从感觉上最远的南极洲开始拼起。只是没拼几块,他又突然站起身,看向窗外,大半条路都被城内高低不平的建筑遮进浅浅的阴影中。刚才那些马蹄的痕迹,很快又被一阵大风刮过去了,门卫室前水泥马路上的灰尘扬起,并很快形成了一垄一垄的土线。

看来真的没人来了。许亚洲想着,不知应该失望还是高兴。但只一瞬,他突然大胆地想,也许刚才那几个人就是新来的,只是故意说自己是老住户。城内全线实行纸质备案后,取消了面部扫描等诸多检查方式,蒙混过关变得不再那么难。

兴许他们就是蒙混过关的。许亚洲狡黠一笑,看向门卫室背后,泥泞的路上被马蹄踏过的痕迹,但很快,其他经过人的脚步就盖住了那一排脚印,再看过去,那条路,竟似只有他和章敬业的脚步似的。他還要坚持两小时,直到索罗来,又或者不是索罗,是突然出现的钟娟娟。但这也不重要了。自从实行轮流守卫制,他们就渐渐比过去更加少言,却也更加仔细观察起对方来。此刻许亚洲最关心的就是城内的主干道——他在等待接替自己的身影早点来,这变成了他每天的期待之一。

拼图再次完善了一些,现在,只剩下几块大陆边缘的岛屿和零碎裸露的洋面还没有拼上。许亚洲琢磨着这些边缘奇特的板块各自的归属,直到发现好几块被章敬业拼错了位置,又不得不把它们拆开,并看见了那几块拼图下的字眼——

女人。

那是两个马克笔写出的粗体字,“人”字的笔画是反复描画过的,因此边缘有些不够平滑,遮住字迹的拼图背面,还沾着马克笔的黑色痕迹。许亚洲很快想起章敬业在澡堂里给他讲过的故事——他孙女供职的机关单位,有一个女干部,有一次在集体澡堂洗澡,露出两边肩膀的两块大痣,那两个痣就像两个汉字——“女人”。

此刻,许亚洲仔细回想,想打捞出更多细节,却一无所获。他有些不甘心,站起身透过窗子扫视了一遍门外,准备坐下,恍然听到一阵喊。

“小哥。”

说话的是一个女声,人长得不像章敬业口中描述的女流浪汉,倒像一个上世纪舞厅里常见到的那种形象——皮衣喇叭裤,粗粗的颈链。女人头发很长,似乎烫了头——但也可能是自来卷——没有刘海儿,额头比一般人要宽。脸有些方,如果不是发型和声音,许亚洲可能会觉得是一个个子不高的青年男子。女人披着深红呢子大衣,显得身形比原本宽阔许多。但是看起来大衣保暖性似乎明显不够,她的鼻子红通通的,一面哈着气,一面压低声音,说自己是开了介绍信来的,但房间还没分到。

“前面那个门卫让我找新的门卫……”女人继续道,“说这个事儿,你就是新的门卫吧……”

“没有安排房间是没房间了,还是其他人安排了,就你没安排?”

“我不知道……其他今天要住进来的人,我也没碰见。我就是在后面扎个帐篷,你应该看得见。我是想说,如果没房间,能不能让我在宿舍楼扎帐篷,等房间安排好了我再住进去。路口扎帐篷有点冷……”

女人哆哆嗦嗦说了很多,话也越来越流利,许亚洲心想她既然都自己安排好了,只要不违反规定,他点头就行。但他还是低着嗓子道:“介绍人信息没问题,但他安排住处这事儿,我不知道,也没听说。还有,如果你都打点好了,那是多特殊的房间,到现在还没安排上?”

接着,他像是质疑,又像是直接认定似的道:“你不是第一次来我们这儿吧?”

“小时候我和我妈来过。那时候你们都还不在这儿,那时候冰河镇只有两三户人家……”

“冰河镇?”许亚洲诧异道,心想原来他们这儿在别人心里是个镇,他还以为这里是个平凡的小区,除了追求极简生活,也为了遵循城内低碳生活的要求,他们这些人不用电子产品,城内也没什么娱乐设施之外,他们这里也不像个镇子啊。毕竟路灯是常开的。

女人继续道:“那时候我妈妈就拿到了介绍信,但她还是想把我弟弟养大,我们那边女人生活总是艰难,她说我可以拿着她的介绍信来冰河镇,来了就能住进去……我知道你们都是没身份的,你们的身份证现在在外面早就不能用了,他们不让你们出来,也是因为你们出不去……不过我愿意把身份证押下来,我不会取出来,我也不会跑,我是能实名登记入住的……哦,我是对房间有要求,我想要一个没有监控能看到的房间,宿管说,这有点难。”

“这里的房间都没有监控。”许亚洲道。

“要门前没有监控的房间。”女人看向别处。

许亚洲匆忙撕下一张表递给她:“晚上八点之后,你要在房间里,这是规定,交钱去这个地址……”

“八点之后能去冰河挖鱼吗?”女人道,“或者干别的也可以,我没办法一直在房间里。”

“如果你有足够厚的帐篷,倒是可以去冰河过夜的。”

“有。”女人喃喃自语,把背包拉开。她的背包里没有别的东西,只有一顶蓝色帐篷。

钟娟娟是最先来接替许亚洲的。按照他们的座次表,第三个来的该是索罗,如若他不在,才轮得到钟娟娟。她嘴巴太碎,常常拿着对讲机一个人在门卫室喋喋不休,除了章敬业,没人受得了。他们都希望钟娟娟去值夜班,但她拒绝了,不仅如此,她还经常迟到,尽管她看起来不像会迟到的样子——年近六十的年纪,双目炯炯有神,抬头纹很重,戴着复古感十足的细框眼镜。钟娟娟是城外第一批自由职业者,毕业实习结束,没再上过一天班。从给地理报纸写稿,到写短视频文案,她服务过很多不太有名的旅行类博主。也因从不要求署名,她的收入在周围同行群体中也相当一般,但她不在乎。没有署名,收入不高,让她觉得不用担心节目效果,更不用担心流量和措辞失误。她一直交着最低的社保,搬进城内前才终于买了房——那还是因为当时的政策规定,入住申请者有购买三十平方米以上公寓的经济能力。钟娟娟也是城内唯一一个,能够每个月收到租金的入住人。那份租金,正好抵消了她在城内的租金和饮食。

今天,钟娟娟本来打算晚到一会儿,她要在冰河上的小吃摊流连一下,可冰面上,居然什么也没有。没有人摆摊,更没有人钓鱼,连冰面上砸出的大洞也被一块不知哪里来的大理石盖住了。她只得先去了门卫室。

她把凳子搬离门卫室,把它放在大铁门前,目不转睛盯着门外偶尔走动的人。直到一个怎么看都是陌生人的女人从她眼皮下进城,钟娟娟大声喝止了她。

“新来的?住哪个区?刚来就请假?”

“我去买了渔具。”女人指了指自己背着的东西。

“你叫什么名字?”钟娟娟仍旧盯着她。

“〇五三一。”她道,“到这里的不都没有名字吗?”

女人说的确实没有错,他们都有编号,只是都记在各自的心里,时间久了,也没人真的再喊彼此的编号。管理他们的人,更不会再刻意提起,只有每个月的例行检查,他们会像报数一样报上自己的编号,在那些属于自己的快递或者其他物件上,像签名一样签上自己的编号。

“很快你就會忘记编号的。”钟娟娟道,“最好先找个纸条记一下。”

“难道你忘了?”〇五三一道。

“你能记住别人的编号吗?你以为你能真的没有自己的名字吗?”钟娟娟不耐烦起来。

“我可以把你们的编号记下来。”〇五三一想了想说,“不过能不能对上脸还需要时间。”

“那交给时间吧。”钟娟娟看着她的眼,“现在,先告诉我你的名字。”

“张杰。”她艰难地吐出这两个字,“这其实是我哥的名字,但他饿死了,就变成了我的名字。”

“这年头还有人能饿死。”钟娟娟打量着她,“身份证号给我。到了城内,就不要说你们那边了,现在你是在我们这边。”

〇五三一张张嘴,只得把身份证号码写到了钟娟娟递过来的笔记本上。

“身份证有X。”钟娟娟看着她,“你从很远的地方过来?”

“我走了半个多月。”〇五三一道,“没有火车也没有汽车,我知道你们这边有,但是步行太难了,我只能蹭了一路马车。”她的右手在口袋里晃荡了很久,似乎在捏着什么东西,又像只是故意浪费时间。最终,她掏出一串字条。钟娟娟看见,第一张字条的一组签名里,有许亚洲和章敬业。

“他俩没开后门……”〇五三一道,“他们是看了我的介绍信……”

“他们看了你的介绍信,让你住在冰河边上?既然房间安排好了,就别再跑来跑去了。”钟娟娟拨了拨镜架,“以后想出去的时候多着呢,机会要省着点用,知道吗?”

〇五三一有些尴尬,但还是淡定道:“冰河不就在城内吗?去冰河也算出去?”

“你看好了,除了咱们这围墙里面的路,凡是穿过围墙的,都叫出城,有假期可以用假期请假。”

“这么长的日子,总要做点什么吧……”

钟娟娟不理她,一边查阅着一些消息一边道:“河面的冰层最近没有裂开的,你没有去钓鱼……”

“我只是喜欢水流的声音。”〇五三一道,“你不觉得那非常安静,就像这里的氛围一样?”

“这里的氛围?刚搬进来,你知道什么叫安静?”

钟娟娟激动地站起来。但很快,她又坐下了,对着桌面上完整的拼图道:“你知道吗,很多国家的国境线都差不多的……我是说拼图上的这些国家。你看这一块,狭长,弯弯绕绕。它可以放在现在的位置,但也可以放在其他大洲的其他角落。就像这样……按进去了……”

〇五三一道:“还是在之前的位置最合适。”

“确实啊。但如果我不说,你这样看过来,会觉得我拼错了吗?”钟娟娟道,“你不会发现,因为你根本不会仔细看,这只是一张拼图而已。安静吗,就是安静咯,谁还能确认安静是不是真安静呢?”

〇五三一不知她想表达什么,但见她脸部肌肉有些颤动,低着头,下巴和脖子上多条褶子都凝固着,分不清是皱纹,还是肥胖。她转过头看着〇五三一:“以后你就知道什么是真安静了。”

“我能进去了吗?”

“先写记录。在冰河边做什么了,谁能证明,有没有未经许可使用工具。购买渔具的凭证……谁能做证……”

“我花自己的钱,也要写吗?”

钟娟娟扶了扶镜框,用笔在拼图下面压着的纸上一边记录一边对她说着:“在这里没有‘自己的钱,这里花出去的,都是城里的配额……你花钱的配额用了,别人就得少用……有钱也花不出去的滋味,晓得

?”

“那赚钱有配额吗?”

“赚钱吗,随便喽。如果你有本事。”钟娟娟道,“不过城里的人都没什么钱。就算你要做点小买卖,怕他们只能拿过冬衣服换。还有章敬业的茶缸子,还有谁祖上传下来的怀表……这些值钱不值钱的,都可能当这里的‘钱。可在这儿,你到哪儿花钱呢?”

“我在我们那边……我是说我们以前住的地方……”〇五三一四下望着,“那边的钱庄有笔钱,但我来的路上,没有看见钱庄。”

“钱庄?”钟娟娟笑道,“这里只有银行,但也大都倒闭了。农工商银行,也有一阵叫商业发展银行。不过昨天也下通知了,ATM都关了。窗口业务只开放周一到周五上午。你到底是从多远的地方来的,钱庄的钱,不太好转啊。不过我记得前几年,有个很会骑马的人,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城内的。结果住了没两年,他又往另一个方向,更远的地方去了……”

“我们那边也有人往更远的地方去。”〇五三一认真地说,“有个人只会写简化字,在镇上找不到事情干,又做不动农活。时间久了,他说日子还不如他老家,就又走了。他走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他老家什么样。不过,我手上现金不多,也不是现在你们用的货币了,有什么地方能赚点小钱?”

“城内不太用现金,尤其最近,大家爱拿其他东西换粮食,换衣服……可是你可以卖老货币呀,我听说,有人爱收藏这个,纸币也行的。”钟娟娟看了一眼〇五三一,发现她恰好也看着自己,她不免打了个喷嚏。

“好主意,就是我的钱数额不大,也不多,不知道有没人感兴趣。”〇五三一说完,就要往里走。走了几步才想起说明书上还没签自己的名字,又折回去。签完字,她环顾四周,看见门卫室斜对着的那栋楼的楼顶有一个避雷针形状的摄像头。她在其他地方见过这种摄像头,暴雨来临前,它们被当作避雷针;放晴后,又成了平凡的摄像头。

“值班的话,方便出去吗?”

钟娟娟像听不懂似的看了她一眼:“我们不是为了出去才值班的。”

〇五三一不为所动,继续道:“如果我值班,是不是不用每次出去都要写条?”

“值班就不便出去了。”钟娟娟道,“值班的时候怎么出去?”

“哦。”〇五三一低下头,“那我替你的班,你是不是就能出去?”

钟娟娟吃惊地看着她:“我不想出去啊。”

“但如果你想的时候呢,如果其他人想呢?”

钟娟娟扶了扶镜框,想起索罗正不知在哪里跑着。自己原计划等会儿去敲他的门。此刻〇五三一在这里,倒是一个机会。反正上面的人只在乎有人值班,并不在乎是谁值班。

“好嘛。”钟娟娟把眼前的拼图一推,不同的小色块就四散逃逸了,还有的滚落到她脚下,她也不去捡,只是继续说道,“可是接你的人不来,你就要一直在这儿,能行吗?这里什么也没有。”

“房间里不也什么都没有?”〇五三一道。

她们的对话很傻,就像故意似的。〇五三一又看了眼仿佛避雷针的摄像头,想着这里人多起来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她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机会看到这一幕。来城里居住之前,她还住在自己的帐篷小镇。据说,很多年前房价突涨,他们的祖辈就集体搬去了帐篷小镇,不买房,就睡各种帐篷,某些调皮的,还会今天把帐篷扎这里,明天把帐篷扎那里。他们还设计了能洗浴的帐篷,能煮饭的帐篷。成年的标志则是自己的帐篷距离父母的帐篷能有多远。

〇五三一成人后,接替了母亲的工作,在一个私人小作坊做事。有时做女佣的活儿,有時做账房女先生。她生活简朴,加上居住的地方没什么需要消费的,积蓄倒是存了不少。母亲生病的那段时日,告诉她,如果朝着某条直线一直往前走,能发现很多和自己生活的镇子不太一样的地方。那地方没有钱庄,只有银行,还有遍布全城的互联网。那里很多人不喜欢生孩子,四五十岁能保养得像小姑娘。她当时听得心惊肉跳,想起小时候母亲也跟自己说过,曾外出游玩,去过很多国家。末了,母亲补上一句,后来才知道那些地方都不是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只是他们所在的镇子,以及镇子周围的地方,和那些地方联系越来越少了。他们生活的地方刚刚有报纸,而那些地方,已经没有人看报纸,流行网络媒体了。

“你可别觉得他们奇怪。”母亲对〇五三一道,“没准啊,再往前走,还有更不一样的地方。但是我当时走不动了。我听说,还有人去过一个叫核心城的地方,那里已经流行机器人了。他们没有邮递员,只有直线派送员,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走直线给你送信……”

〇五三一觉得母亲的话有些像神话传说,但还是激起了她的向往之情。她坚持读书,成了镇上唯一的女高中生,后来一切都顺理成章,除了婚姻。她在故乡找不到合适的对象,附近的外乡似也没有她能相中的。她的母亲是心大之人,叮嘱她往外走走。

“记得走直线。”母亲道,“别一圈圈地走,绕得慌。我有封信,你可以带着,带着它,到一个你觉得可以停下来的地方待着。”

那时候〇五三一不知道,自己这一走,居然是这么多年,她从一个适龄女性,一直走到了长出法令纹的年纪。她走上了瘾,轻易不肯停下来。到冰河附近,也是被它的流水声吸引了。她家乡的风俗认定——有流水的地方必然富庶。她便决定留下来。她本以为介绍信上没有写清她具体能住在哪个“城内”,可没想到,这封久远的介绍信,城内人并没有深究。也许是因为年代久远,也许只因为她从很远的地方来,大家对她便格外宽容。

这么想着,她却又有些心虚。她又想起在后面那座城的商场大屏幕上,看到的冰山驶过洋面的视频。她一面浪漫地想着冰山能“开走”多远,能路过几个大洲。一面又知道,它怕是根本连那片大海都无法穿越。它会沉没下去,又或更快化为水,成为一缕浮冰在洋面上微弱地闪烁,就像那下面有人在艰难地呼吸。

钟娟娟把章敬业的茶杯,许亚洲曾完成的拼图,都推到桌子一角,把身后的广播打开。十几秒的短暂新闻后,流淌出一首仿佛是粤语的歌曲。

“这是谁的歌?像南蛮方言。”

“粤语,粤语,香港那边的,什么南蛮。”钟娟娟眯着眼,看向右侧墙壁还有柜子上铺满的凌乱报纸,上面一块块被切割掉的新闻,就像一片片镂空花纹。在〇五三一突然打开的窗户前,它们摆出要飞舞的姿势,但很快又在关窗的一刻突然停下。虽然只是一个间隙的仿若起飞,却依旧是稳稳落了下来。尽管仍是落在原处,但此刻的原地,还能与当时的原地一样吗?〇五三一走进来,煞有介事地把自己的编号用粗笔写在了窗户上,写完的那一刻,整个门卫室似乎也被这串数字标记了。

“别人还是要喊你名字的。没什么用。”钟娟娟道,“名字挺好的,反正也就是个代号,大家不会深究,也没什么可深究。不过,你这么纠结,只是在想以后的事吧。你不用看我,你心里若想别人怎么看你,就是在想以后的事。不过,你想的是这里的人怎么看你,还是外面的人怎么看你?老实说,这还是不太一样……”

钟娟娟喋喋不休地念叨了好久,直到〇五三一快睡着了,她的声音仍在。在晃动的飞蚊景象前,钟娟娟仰头看见天花板越来越高。她感觉眼前的一切都在升起,变得巨大,而她无限矮小。

索罗坐下来的时候,桌上是〇五三一留下的一摊水。沿着水渍的方向,他看见一个红色木桶。城里经常停水,老去冰河提水不太现实。常备一桶水,已经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一件事。不过,索罗从没有亲自提过水,他也没见其他人提过,就好像这桶水始终都在这里等着谁。反正每次走进门卫室,水就在那里了,每次都是清澈的,每次都是冰凉的。值班的时候,常有一些奇怪的声音响起,有时是白天,更多时候是夜里。索罗猜不出是什么。他觉得其他人肯定也听见过这声音,但没人说,于是他也不说了。

他是第二批住进城里的人,是当时年纪最小的一位。那时城里人员构成相对不复杂,没有人开火做饭,大家喜欢在假日,以及特殊时节请假外出采购蛋白棒。索罗吃过各种口味的蛋白棒,据说它们已经替代了城外前些年流行的现做现送的外卖。食品生产商热衷开发新口味,各种协会也开始用他们的公众影响力宣传蛋白棒这样的快餐式零食。甚至有人说,蛋白棒取消了食物的复杂性。尽管调料表上写着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但没有人知道这信息的准确性。毕竟蛋白棒已经不似前些年那般饱腹感明显,它似乎只是饭前的调剂,或者饭后的点心。索罗觉得这是商家促销行为,用新鲜的口感锁住人的味蕾,却不让他们获得期待的饱腹感,如此,人们只能继续吃下去,继续买更多蛋白棒。毕竟没有几家外卖了,连快递员都在变少。一部分返回原籍,一部分不知所终,也有说他们也去了更远的地方。有些人期待看到的地方繁荣景象并没有出现,社会反而呈现出更大程度的萧条。

等到第三批住户搬进来后,他们已经取消了在固定日子集体采购商品的计划。一些商铺关门,或被重新征用,或变成新的铺面。他们需要不断行走,才能发现一两家可以采购的商店。最终,城里开大会,定下种植农作物的计划。还有几个农业学院的教授来给他们上过几次培训课,只是农活到底是难做的,最后,还是几个原本有农事经验的住户领头,陆续完成了稻米和小麦的种植及收割。索罗记得,有一段时间,城里的广播歌曲是《南泥湾》。

记忆中,连爷爷奶奶辈都已经不听这样的歌曲,索罗也只是在一次新春晚会上,听见过一次。那时他年纪还小,近视,课业成绩一般,被安排在倒数第三排,一百多人的课堂上,他看不见黑板,听不见老师的声音,功课全靠自学。即使如此,他还是喜欢在课下看闲书。不过那年头,书店已经在变少,偶尔几家开着的,除了练习册和理财类书籍,只有《夏洛的网》《穷爸爸富爸爸》等一些畅销多年的中外书籍。因为书少,有的样书已经被翻得掉页,索罗每次路过,都会习惯性把散开的纸张塞进原本的书里。尽管有时候,他也不知道有的书页究竟属于哪本书,只能乱塞一通。

索罗大学学的是软件开发,原本是很好找工作的,孰料毕业后,就业市场也在变化,互联网科技公司大批量倒闭,索罗始终找不到对口工作,在考研和降低就業标准面前,他很务实地选择了后者。毕业后的头三年,他奔跑在外卖快送、同城搬家、家居安装等体力工种间,因为长期超时劳动,常常感到四肢突然绵软无力,浑身冒冷汗。有一次,雇主要求他在一小时内来往城东和城西送两份餐,他终于爆发了,结果当月底薪都没拿到,平台上的提成也被扣除了百分之五十。不久,索罗通过城内招租的一则广告,用自己985院校的应届本科学历换来一间低价单人宿舍。只是没有财产证明,索罗签不了长期居住合同,只能签订劳务居住合同。这让他有了在城内给管理层打工的机会,同时还能给城内有现金的人跑腿,买各种生活用品,凿开冰河的冰层,钓起小鱼炸成鱼干售卖给其他住户,赚取外快。

只是,竞争很快就来了。有一天,索罗去晚了些,摊位被一架新的小车占据了。小车上架着的是煎饼馃子摊和烤冷面摊。原本曾属于索罗的长队,也全都聚集在新的摊点前。从那之后,每一天冰面上,都有新的摊位。有的人似乎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交换食物,交换衣物,还有人只是为了打发时间。他们热络地聊着,索罗觉得冰面都要融化了。后来,这些摊位,都变成了城里资源共享的阵地。除了必要的交换物资,还有交换信息。城内许多人都有自己探听信息的途径,索罗甚至听到传言,说发放给每个人的报纸都是不同的,有一些报纸上隐藏着更多城外的信息。还有人说,那些被剪去信息的镂空报纸,彼此拼起来,就是城外新住宅区的地图。

只是索罗奇怪,还有新的土地可以建住宅区吗?还有多出来的人需要住房吗?那些来到城市的外地人,这些年有的回了老家,有的去了其他地方。曾经作为工业开发区的城市新区,也渐渐变得荒凉,成为楼形的“荒山”。

索罗为了适应没有电子产品的生活,开始制作文字游戏——把曾经玩过的网络游戏文字化或实景化,像幼年的过家家那样表演出来。这样一来,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玩到想玩的游戏,尽管看起来艰难一点。只是艰难也是刚开始的,随着游戏的深入,他们的游戏规则越来越复杂,简略版报纸上展现出的城外的落后,让他为自己轻微的领先得意起来。尽管很快,他意识到,依然是信息的有限性,给了他信心。他不知道,是不是在某个角落,城外的人也在冷冷审视着他们,一边嘲笑他们这些城内的人只不过是被遗忘的,一边嫉妒他们可以长期居住在便宜到几乎等于免费的宿舍住宅里。只是,〇五三一的到来,让他开始渐渐怀疑这一切。〇五三一来自城外,但又不是来自城外。她走了很远的路,具体的故乡在哪里,城内的人都不太清楚。她会看天色判断时间,会纳鞋底,会骑马。不像城内的人,骑马是后来学的,她一开始就会。她告诉索罗,城外的信息也是简略版。

“那就是比我们的信息多,但也是被过滤的?”索罗道。

“他们不是被过滤,是信息本来就那么多。”〇五三一道,“那么有限。”

索罗一开始不是很明白,随着城外渐渐变得萧条,他也懂了。搬到城内后,他没有再见过亲人,一开始他们还有信件往来,尽管信递过来时,很多涉及城外变革的词语和句子都被打码了,后来,几个表兄弟姐妹都跟他疏远了。这里面有信息量的错位,也有人心的距离。但这种距离,让他感觉每个曾经想远离的亲属都变得可爱起来,这让他内心升起一股耻感。他喜欢充满陌生感的集体生活,但在城内生活久了,许多居住者也都渐渐组成熟人圈,虽然大家掌握的信息都不多,但即使是重复的信息,经过一番交流和交换,也似有了生活的厚重感。

他和他们一起在冰面上摆摊,他学会了简单的捕捞,懂得使用工具探测鱼群的方向,甚至在暗夜,他还能像海洋生物那样感受超声波的音符在四周围跳动。他的生活能力,伴随着他所在的集体生活,在变强。看起来只是搭伙做一些事,并不涉及精神交流,但其实他和他们已经是朋友。他充满了参与生活的欲望,他有了很多玩伴,被很多人信任。搬进城内前,他渴望的距离感荡然无存,他觉得城内并没有和城外有差别,但他为此感到兴奋。

有一次,在执勤申请表上,他甚至大方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尽管他认为,以他的資历,管理员肯定不会信任他,但也许因为他的积极,他的申请居然通过得最快。

起初,他和许亚洲分在一起执勤,他们骑着马,一路跟着摄像头的方向走。据说,摄像头会即时拍下他们的动作,自动传到城外,甚至更远的地方。并且,这些图片,将作为城内宣传片的素材。

“不是申请入住吗?还要宣传?”索罗问道,但没有人想理他。直到〇五三一幽幽地来了一句——

“早就没人申请了,现在,像我们城这样的地方,不知道有多少。”

“有多少?”他继续不知趣地问道,“不是每一层掌握的信息都不一样吗?有再多我们这样的地方,信息的层级不还是不同。”

“确实不同。可信息总量就这么多,分给我们的是这些,分给别人的是那些,这些也许比那些多,但这些未必完全覆盖得了那些。”

索罗恍然大悟,但还是装出一副什么都不懂的样子,又跨上了马,走入了摄像头的视线。

大部分时候,许亚洲负责引路,索罗负责解说和控制身下的马匹。这样拍摄久了,他们甚至忽略了拍摄环境,开始自然地聊天。只是城里的人,看见他们走近了,就自然散开。

久而久之,他们三人都产生了自己是多余人的感觉,但许亚洲并不在意。索罗比较敏感,感到困扰的他甚至一度远离了他们的小群体,也远离了城内许多人,他喜欢收拾门卫室的信件和旧报纸,观察小黑板上的人名,甚至观察钟娟娟骂街。但他绝对不跟某一个人多说太多话。

只是,往往感到自己多余的人,会觉得别人多余。索罗就是如此,他决定主动认领这个“多余”,并开始制造机会,独自值班。从星期一到星期天,他们几个人轮流坐在门卫室,记录偶尔进出的人,接待难得来一次的邮递员,拼前面值班者留下的拼图。当然可以阅读报纸,但他们都没什么兴趣,甚至连讲话也没什么兴趣。索罗对游戏的热衷依然没有消退,他独自玩游戏,从打发时间,渐渐变成严肃钻研。休息的瞬间,他甚至开始计算从门卫室到冰河的最短距离,频繁跑到那里,仿佛在练习短跑。他相信,其他人一定也有对付时间的方式。并且,试图以此给予自己自律的机会。比如许亚洲喜欢看着索罗检查小黑板上的错别字,章敬业喜欢喃喃自语,钟娟娟继续大大咧咧骂人,所有人都有自己消磨时间的方式,除了〇五三一。她总是背着自己的帐篷,让人觉得她随时在进行新的跋涉。

更独特的是,她喜欢把自己的编号挂出来。先是挂在房门外,再是贴在衣服上。在需要签名的地方,她只写编号。久而久之,大家不再喊她的名字,但他们也不愿意叫她的编号,仿佛那样,他们也得互相以编号称呼彼此。他们只好喊〇五三一“欸”——这是刚刚搬进来时,他们对彼此的称呼。现在,它成了对〇五三一的特指。

但在城内久了,〇五三一的流动地点也渐渐固定起来——就是冰河的四个角。她也会在摆摊时间前起身离开,在白天,也不那么容易能在冰河碰见她。

这天是周几,几个执勤的人已经有些遗忘了。虽然他们中有的人,只值班过几个月,也已经对星期几的概念渐渐模糊,喜欢用当天值班人的名字定义那一天。眼下,一轮的值班即将结束,城内会挑选新的门卫来接替他们,但大家都不愿提及这件事,仿佛执勤早已经成为习惯,仿佛即使他们没有享受到什么特权,也不愿意放弃门卫室那一块窄小,又被禁锢的领地。

一大早,钟娟娟就来敲许亚洲的门,接着,许亚洲去敲索罗的门,再后来,〇五三一的蓝色帐篷再次移动了一下,大家就都清醒了。没有人去敲章敬业的门,大家都默认他已经在门卫室。

钟娟娟抬头看见飞机驶过留下的白烟,低声吼了一下。城外的小黑板上,写着新的入住人的名字。许亚洲数了数,有三个。过了一会儿,等到大家开始商量新的执勤顺序时,他们又发现入住人的名字被迅速擦掉了,换成了编码。还有人说,以后城内可以进人,但不能再出人了。

“那人多了怎么办?”许亚洲道。

“人怎么会多呢?”钟娟娟道,“城外还真有什么多余的人吗?”

“不能出人,那是不能回城外了吧。但到另一个城内还是可以的。”索罗努努嘴,“欸,你不是很清楚吗?”

〇五三一不回复他,而是沉浸在自己的记忆中:“我们那边,也有一个城内,但是它很小很小。有人说,我们那边快到头了,没什么人再被挤出去,早已经没有人了。但有天我们村里来了个老光棍,说是上面甩出来的,他走投无路只能申请到我们那儿了。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我们那儿也是一个‘收容所……”

“照你这么说,哪儿都是收容所了。”索罗道。

“哪儿都是,但哪儿也都不是……”〇五三一道,“一直有人被甩出来,那就肯定有一直往上走的人。”

“但他们现在想隔绝上升通道。我们不去更远的地方,就只能在这里待着,我们不能再往上,他们不就是想这么干!”许亚洲道。

“城内和城外本来就没区别,你们才知道吗?”钟娟娟道,“都一样,不用出去,但非把我们赶走,那走也没啥。”

“去你的,你被赶走才是。”许亚洲道。

索罗通过定位,看到属于章敬业的蓝色图标一直在临近城里的一条街来回移动。那曾经是城外的墓群,“移风易俗,禁止土葬”的政策颁布后,墓群被夷为平地。但偶尔,依然有少数人前去缅怀。大家在垃圾箱附近烧纸,纠结纸灰应该放进干垃圾还是可回收垃圾——这还是那列从外面回来的骑马人带来的消息。他踢踏着自己的西部军靴,说外面在进行革命,人们在清晨和黄昏排队丢垃圾,都不发一语,都戴着口罩。

“我怀疑他们是信教了。”骑马人道。

此时突然起了风,他们一边看着章敬业的位置在地图上变化,一面看见外面扬起的烟尘,才意识到,那只是灰尘而已。

城外的萧条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不管信息多么隐晦,新闻多么稀少,他们也都能感觉得到了,即使有的人并没有去过城外。听说网络上依然有不少人在发言在讨论,但生活中,城外大街上常常看不到多少人。除了清洁工、交警,还有个别行色匆匆的路人,再看不到一个仿佛无所事事的人。大家都极为谨慎,尽量不在街上过多交談。又或者,他们也并不想谈论什么。通过那些镂空报纸,和本来就隐匿于字里行间的信息,城内的聪明人,也大概能猜出他们这些人已经成为城外人的讨论对象——这或许也恰好是城外希望看到的。

放在门卫室桌上的请假条,章敬业像往常一样写了“外出”二字,事由那一格是空着的,落款也只写了他的编号。

大家就这样待在门卫室,仔细看,更像一场悠闲的集体活动。喇叭响了,他们身后的冰河从热闹到沉寂,但他们却从沉默渐渐熟络起来。

为了便于管理,管理层要求大家佩戴手环,但这么多年了,很多人的手环早就坏了,也没有人来修。门卫室墙壁上多年前安装了定位系统,并和城内的警报器进行连接,也是时好时坏。当大家独自在城内活动时,他们手环不会有变化。他们聚会时,手机会亮起灰色的光。当他们走出城内,手环亮起黄色的灯,墙壁上的定位地图也会亮起,并显示出手环佩戴者的位置,整面墙壁就像一台电脑。但因为定位系统也不太好用了,所以尽管能显示章敬业的位置,却不能显示他移动的方向。

索罗倒干净了新的拼图盒子,拼片堆满了桌子。钟娟娟坐在远处,盯着红色木桶的裂纹。〇五三一走进来送给每人一根蛋白棒。他们站着把蛋白棒慢慢吃完,有人说几年前的蛋白棒更有饱腹感,也更加难吃。现在的口感越来越细腻,饱腹感却很弱。不过,过去他们吃完东西,会变得困倦,此时却变得更加精神。

“不如下次我们一起摆摊。”许亚洲道,“可以适当收费,我看最近陆续搬进来的人不少。”

“他们能接受收费?感觉也没什么人带货币。”

“可以按一般等价物算啊。但我们可以规定一下……比如旧衣服就不要拿来交换了……”

他们说着,又坐了下来。直到有人急切地敲门。许亚洲看见,正是上次穿西部军靴的那列人马,只是这次,没有马了,只有人。

“我们想出去。”为首的那个人道,“最近冰河的鱼太小。”

“城外也没有鱼啊。”钟娟娟道。

“你们刚才吃的什么?”

“蛋白棒,前阵子出去采购的蛋白棒。〇五三一最近在卖,你们可以去她那里买。”许亚洲道。

“我们没有钱了,我们只想出去。”为首的人脱下靴子,换成了更加日常的运动鞋,“城里太冷了。”

“外面其实也不暖和。只是我们心理上觉得这里冷。”索罗认真地拿出温度计,上面记录着上一次他出城时外面的温度,还有他本人的体温。

“那怎么办?总得出去,在这儿待着,我要发霉了。”穿上运动鞋的人蹦跶了几下,盯着视线中突然出现的“飞蚊”,“我感觉我又看不清了。”

“你们应该没有假了。”钟娟娟快速咀嚼完蛋白棒道,“假期都是固定的,你们出去的次数够多了,再出去,就抵消了明年的假,明年怎么办?”

“明年之后,还有后年。”有人道。

“后年怎么办?”钟娟娟说完,就觉得自己的话毫无意义,只得说,“你们不如直接搬出去。我听说,城外开始降租了。”

索罗突然来了兴致:“现在多少?”

钟娟娟伸出一根手指,大家纷纷摇头。

“也没便宜多少。”

“吃的东西贵了,除了蛋白棒,什么都贵。不是有人说,蛋白棒是蟑螂磨成的粉做的……”钟娟娟继续说,但这次没有人再理她。

许亚洲则突然跳起来:“章爷的位置又变了。”

一行人聚集在白墙面前,看着章敬业的位置从定位地图的上侧移动到下侧,再在中间徘徊,最后又回到城里和城外的那道围墙。

“嗐。他好歹走远一点。”索罗道,“这么跑来跑去,想做什么?”

只是,他刚说完,章敬业的位置又开始快速移动,大家怀疑他只是在跑步,又或是找到了另外一种消磨时间的方式。直到他又回到最初那个位置,那排墓群。然后,章敬业就像彻底不动了一般,凝固在那里。他外出的时间已超过三小时,门卫室外,連接手环的警报器年久失修,突然开始放音乐。接着,变成一阵阵时而轻微时而喧闹的争吵——大家很快回过神,这声音,来自城外。他们不知道城外的警报器,或者其他的监控设备遇到问题时,是不是也响着城内的声音。但这种声音突然让他们感到亲切,他们也因此安静下来。宿管,还有平日见不到的几个管理者跟着就来了,大家才发现原来他们都住在城内。

“怎么,现在超过三小时都要拉警报了?”钟娟娟道,“现在出去了,都不一定今晚回得来。地铁和快速公交都停了,只能骑车,还不知道有没有车。”

“不用寻了。”看起来是宿管的人道,“我们往城外发了消息,他们会派辆120救护车前去。”

“救护车?章爷病了?”许亚洲道。

“城外没有车了,救护车是他们仅存的车。”宿管道。

许亚洲不禁来劲了:“没有车了?他们的交通怎么办?”

宿管看了他一眼:“已经不需要车了,不像我们这儿,没有车,还非得骑马,非要走来走去……你们就是不安分。”

“不走来走去,怎么知道待在哪儿都一样?”钟娟娟笑嘻嘻道,“蛋白棒没有了,你要吃可以问〇五三一买。”

没人再接话,大家各自散去了。许亚洲在门卫室继续拼图,钟娟娟去了冰河,又在围墙处站了一会儿。〇五三一看见了她,很快就走了。索罗在自己的房间研究新的文字游戏,他准备把最近的旧报纸上的信息打散,重新安排文字的位置,用这些凌乱的信息拼出一个新的游戏方案。

新信息的有限性,让索罗只得一遍遍安排已有信息的秩序,让它们显得仿佛是新信息。尽管在那些有新信息的时候,他们也都是这样安排它们的位置。这么一比较,索罗又安心了许多,他突然觉得自己没有浪费信息量,并且比过去更加有序。他想喊许亚洲一起玩游戏,却没有找到他,但碰见了〇五三一。她似乎也在忙着自己的事,行色匆匆地对索罗点了下头就走开了。她没有背着帐篷,而是穿着宽大的风衣,没有系带,还踩上了粗跟鞋。

“这就走?”

“你没发现现在去冰河没人管了?”〇五三一皱着眉。

索罗愣了一下:“倒也是的,以前去冰河还要报备。”

“过段时间,说不定能自由进出了。”〇五三一道,“城里有人去外面医院看病了,应该是治不好,已经安排好后事了。说墓格要放在城外的公墓。”

“反正城外也没有人了,他们有大把地界儿挖坟造墓。”钟娟娟道。

索罗想起自己亲属的骨灰盒,多年存放在家里。不过这些年城外的人越来越少,墓格的位置都空出来了。有亲戚指示他把亲人的骨灰盒放进去。可接到电话的时候,骨灰盒早已不知被他塞到了哪里。

章敬业回来已是晚上,他没有立刻去门卫室接替大家,而是先进了宿舍。许亚洲、钟娟娟,还有新加入的〇五三一,陆续从门卫室出来。按照摄像头的记录,门卫室在凌晨三点到五点之间,没有人在。这段时间,章敬业房间的灯一直亮着,他在写日记。看起来只是记录自己外出的具体情况,实际上记录的是城外的变化。

他把那些被剪得斑驳的报纸拿出来,通过支离破碎的语句,发现了更多执勤时没有察觉的重复信息,甚至有一张报纸,整版抄袭了三年前的一期报纸。某大型连锁超市接连倒闭的新闻,三年前就出现过,半年前新闻又出现了。还有暂停运营的快速公交、地铁,以及关闭的银行名录,都不止一次在报纸上出现过。不过,这也不能说明什么,报纸多年前就没什么人看了,如果不是到了城内,他们怕是现在也不会看。这些纸张印出来,也不过是说明城外依然有媒体,它依然被往上再往上的,那个传说中的中心城照耀着。

城外一切都没有变,关掉的银行没有重新营业,也没有新的银行被关闭。然而,走在熟悉的路上,章敬业却觉得一切都像新的了。好像偶尔几个行色匆匆的人吃着的蛋白棒,也已经和章敬业自己手中的不同。仿佛不是他从另一个空间来,而是那些别的人,一直在另外一个空间,此刻遇见他,只觉得诧异。可惜,这些感受从他打开日记本的一刻,再度化为乌有。

他从头开始记录,认为这次外出,和以往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城内的人,对他外出超时一事居然表现出如此高的关注。他反复回忆为什么要在那个地方逗留那么久,却记不起当时的心情。他似乎是本能地走到了那里。那地方曾是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后来生源越来越差,原先的教室被改成付费自习室。一开始还真有不少人去自习,后来人越来越少,它被改造成桌游室,后又成了餐饮集市。再后来拆迁,市区最大的墓格纪念堂迁了过来,面积也扩大了。

老伴过世后,章敬业突然觉得子女离自己更远了。有时候独处久了,他会自言自语起来。起初,他不知道自己在对着空气说话,下意识认为旁边还站着什么人,当时恰逢人口大迁移的末期,很多人去了外地,还有人直接去了乡下。劳动力少了,一些小企业纷纷倒闭,全市仅余市中心的几家大公司。刚毕业的学生,租不起市中心的房子,都住到了远郊,出来工作的,也多选择兼职。章敬业喜欢步行上街,从下午到晚上,有时候忘了回来的路,就给交警打电话。后来,交警也越来越少,他只得摸索着走回去。子女给他的手机装了导航软件,跟着导航中的女声在夜色中踏进小区的大门,章敬业内心有了一丝安全感,也有了一些陌生感。并且,每一次重新走进小区,这种陌生感都会加剧,他并不讨厌这种感觉,反而觉得生活有了一丝微妙的变化,他可以继续跟着一个声音往前走了,这甚至让他多了一些自信。

子女们在墓格纪念堂订好位置后,章敬业独自带着老伴的骨灰前去。他刻意避开子女,没有直接选择定期存放,而是选了一年一付费的方式。他这么做,是想每年拜会一下老伴,好像有这么一个日子在,往后的人生就是可以标记的。但很快,章敬业就知道这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因为接下来的一年一缴费,让他感受到了被提醒的负担。直到搬进城内,这种负担才变成微小的甜蜜。他必须请假才能抵达墓格纪念堂,在埋葬着老伴骨灰盒的墓园逗留。他为此有了多次去城外的机会,更有了观察城外变化的机会。

他在日记本上飞快地记录着:“天气预报依然是假的,城外依然很空,几年前留在城外的外地户籍朋友,并没有离开。人们很快接受了地铁停运、银行大批倒闭的事实。大家开始使用现金和其他等价物交易,虽然麻烦,但似乎刺激了留在城外的人赚钱的欲望。提着沉甸甸的纸币走进还开业的那家商场,被认为是提升幸福感的有效方式。

“房子在贬值,老房子贬值,新楼盘卖不出去。许多烂尾楼在某些角落错落着,没有人清理。賺钱的方式变得很原始,多数是小生意,一些原先就在公司做到管理层的,开始密集和城市建设者与规划者打交道,参与了一些项目,有的人也赚到了一些钱。当然,多是小钱。即时消费成了许多人的首选。城外那家至今没有倒闭的商场,就是这样被撑起来的。”

章敬业记得自己远远地望过那家商场,穿过城外似有若无的雾气,商场的尖顶呈现出清真寺般的圆形盖头,仿佛有一缕微弱的青光向四周扩散。章敬业朝着那儿多走了几步,发现马路上人很少,也没什么车,红绿灯都变成间歇性闪烁,他便又走了几步。直到突然下雨,把他视线中模糊的圆顶浇成模糊的尖顶,他突然失去了继续走近的欲望。他的通行证在雨水中泡出了灰白色,可他还是攥着它,匆匆忙忙往回走,一直走到墓格纪念堂。纪念堂很空旷,没什么来悼念的人。纪念堂外面有一方墓地,当年的售价也不算很贵,但依旧没多少人选,大家习惯了小小一盒放着,墓格和墓格之间互相隔着一支小小的白色蜡烛,据说一直有人照看这些蜡烛,让它们时刻保持不灭的姿势。

墓格的排列让章敬业感觉到奇异的安慰,仿佛老伴待在一个微型社会中,那个社会也有闪烁不定的东西,她也住在类似城外的集体宿舍中,也一样喜欢沉默。站久了,章敬业觉得周围的气氛有些肃穆,总有喋喋不休的人,如同摇曳的烛火。他在不同人的牌位前穿梭,那些陌生的名字,此刻也都变成了编号,像弹幕一样在他面前一遍遍放映。纪念堂规定,只有亲属知道编号背后的名字。当然了,城外到底还是传统一些,有的牌位,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名字可以和编号排列在一处,据说此举也是为方便一些人吊唁,毕竟真正能记住亲属编号的人,也是极少数。章敬业当时不同意摆放老伴的照片,也不同意放名字,因此老伴的牌位至今只有编号。每一次站在老伴墓格前,章敬业内心都有一丝丝后悔,他发现——那排编号无论看见多少次,都很难让他内心升起温度,而名字和照片永远有温度。

章敬业的日记越写越长,许多他没打算放进日记里的内容,也都出现了。他想删掉这些字,删掉这些细节,甚至撕掉日记本的某几页,但想到垃圾分类时,仍旧会被询问纸团上的内容,他便放弃了。毕竟这不是广播站的新闻稿,不会被公开,也就那几个人会看。章敬业想着,一边把过于私人的话用圆珠笔多划了几道。这样划着划着,已经划伤了几张纸。许多字从第一页印到后面几页,像旧信息叠加着新信息,章敬业突然觉得这一幕十分熟悉。他开始检查自己的描述,发现很多观感也都和前面外出时感受到的一样,只是表达方式有些变化。他不再感到那种属于公共的、共同的悲伤,而是注意力越来越集中于某一处。在老伴墓格前时,他注意的是墓格的排序和陈设,在城外游走时,他注意到红绿灯不再灵敏,却并没有像前几次那样不满,沮丧于交通的失灵。相反,他感觉到自由。仿佛一瞬间从城市抵达草原,他心中怀着规则,却突然发现怎么走都可以,他不适应,却不因为这种不适应而难过。他甚至对变化本身的适应力变强了,他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在提醒他——这里怎么变都可以。

那城内会变吗?这么一想,章敬业的目光再次失焦,视线在房间四处游动,仿佛能把空气中似有若无的浮沉一颗一颗托起、称重。他想站起来走走,却仿佛被眼前的日记困住了。可继续写,难道不是在原地兜圈,不断换着方法把重复的信息再灌输一遍吗?

章敬业把台灯的光调亮,拿出所有的日记本,从第一篇外出日记看起,他发现,城外的生活结构一直都是简单的。只是,最开始那几次外出中,他都忘记了这件事,仿佛它是那时那刻才变得简单的。他在城内生活越久,这种感受就越明显。后来,他到城外,看着它渐渐像倒退一般前进,推进着时间轴。他突然分不清,自己本质上,是在城内还是城外,他觉得有些惶恐,不知如何描述,更不知如何面对。他内心的差别感越来越弱,他的目光开始具体,更加具体,盯住小事,盯住小事的细节,他开始用这些细节排列事物的全貌。然后发现,所有的差异都消失了,他的生活像流水一样,从过去滑到现在。那些看起来增加或者减少的信息,看起来重复的信息,也像只是在填充这样一面事实……像为了迎接他前去,又或其他什么人的观察,所有信息在这里组成信息墙,只是为了不让人通过,或者只是为了让人徒劳地经过。他内心那些起伏不定,也只是因为他始终注意着一些细节和方向,比如墓格排列的变化,比如空气中浮沉的重量,还有自言自语的中途——当他发现自己在自言自语时,他倾向把这场面对空气的演讲,叙说完整。

〇五三一和钟娟娟是在许亚洲后面来到门卫室的。章敬业的新日记在门卫室后面的小黑板上公布了几日,除了门卫室的几个人,没有人围观。大概是上午十点,大喇叭宣布,从现在开始,每个人外出后,要把在城外的观察记录下来,每两周,宿管要集体检查一遍。此举遭到了整个门卫室的反对,但他们的反对似乎也没什么效果。到了下午,有的人甚至期待着互相传阅日记的机会——刚来城内的时候,他们私下传阅过番号和手抄本,以及独特的下载和保存方式。

但很快,有人开始表现自己的不满了,比如钟娟娟。她直接对章敬业道:“你的日记被检查,也要我们的被检查吗?”

章敬业拉下脸:“写日记是我的事!”

“章爷写日记是打发时间,怎么,现在打发时间都得这一个法子了吗?”许亚洲敲了敲桌子问,“你们说,能用外语写吗?”

“根本不可能……”〇五三一也加入进来,“谁能一五一十把自己的感想都记下来,写着写着没准就飘了,这些字,谁信?”

“有没有可能,我们一起出去一次?”索罗道,“以前也不是没这样过,我们一起出去看看,再回来写……”

“有什么好写的?”钟娟娟暴躁道,“老章要写那也是他的事,你们掺和什么?有什么好比较?外面啥样你们心里不清楚,還用得着去吗?”

“也不能这么说。”〇五三一停顿了一下,“外面的变化,咱们都不知道,那些走的人,留下的人,有些我们看得见,有的我们看不着。”

“他们真能收上去日记?”许亚洲道,“再说,最近还有谁要出去?谁还想出去。我琢磨着,外面现在还不如我们呢。”

“也就,差不多吧……”章敬业破天荒多说了几个字,仰头也看向空中的一缕白烟。他知道那是飞机,但此刻,他突然觉得它很亲切。他们这些生活在地面上的人,总想知道头顶上的人在做什么。城内没有飞机场,离飞机场也很远。他们一直不知道,这些飞机是哪儿来的,只是以前他们不想这件事,他们觉得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只是大喇叭突然播出了有关日记的消息,那些原本不打算写什么日记的,突然都变得懊丧起来。他们住进城内,本来是要寻找极简生活,没想到这里也开始复杂起来。

“估计是最近出去容易了吧。”〇五三一道,“你们没发现,现在去冰河不用请假了吗?”

“出去的时间缩短了。”索罗道,“这点时间,也就能出去买点吃的。”

“以前还能撸个串儿,现在外面早没地方了。我看,不如啥时候我们去冰河撸好了,河里鱼虾听说又多了点。上面每天会丢进去一些饵料,晴天的时候,总有一些小鱼聚在大窟窿那儿……”许亚洲道。

没有人说话,〇五三一已经在去往冰河的那条小路支起了两只蓝色帐篷,还在帐篷的下方,安装了滚轴。

“这里面能容纳好几个人。你们都能进去。”她在风中喊着,“如果你们去冰河的时候需要帐篷,可以找我租。”

“赚钱新门道啊!”许亚洲道,“我估计能租出去的,只有身上的大衣了。”

“你还能租出去你的假期。”索罗道,“很多人,已经把假期卖到大后年了。”

“他们挺自信啊。如果没记错,城里还有好几个老大爷,都不知道能不能活到明年呢。”钟娟娟大声道。

“就是老大爷先开始卖的。他们没什么牵挂,假期卖了,留着买墓地,不然到时候,还得我们住在城内的人一起凑。”许亚洲道,“有一年,城内天气和城外特别像,也是下暴雨,也有冰雹,城内的人出不去,有人堵在老大爷门口,要求退钱。最后当然没退,可是从那时开始,城内每个人,只要住满半年以上,都有不同长短的假期了,而且假期时间是永久的,年底没用完能结转到第二年、第三年。还有的人,在城内刚住满半年,又犯过小错误,假期只有几个小时。那时候这种假都像闹着玩的,现在限时了,倒都能碰上用场了。”

“这么说,最近很多人其实会出去?”〇五三一问道。

“那也不一定,就是他们这么做,是让我们出去,让我们看着,但很快就得回来。”钟娟娟道,“也没什么意思,但又比同样没什么意思的日子,多了那么一丢丢意思。”

“不给我们出去,又鼓励我们想法子出去。最近吃食倒是又紧缺了,小蔬菜还好,肉不吃也罢了,米面倒是得从城外进,可我听说,连宿管最近也都吃蛋白棒了。”

〇五三一的话音落下,没有人再接茬,到了傍晚,许亚洲去了冰河,〇五三一的帐篷已经住满了人,她收了钱,回到自己的宿舍。章敬业把示众的日记从小黑板上揭下来,钟娟娟对着空中的飞机骂了一通含糊不清的话。索罗骑着马,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想象着摄像头咔嚓的声音,大喇叭开始放歌,有点舞曲风,节奏很快,貌似是张国荣的《Monica》。但很快又变成一首极为舒缓的钢琴曲。许亚洲一边跟着歌曲的音调把冰面上的窟窿敲得更大,一面往鱼钩上挂更多饵料。他把大衣的一角折过去当垫子,坐在冰面上,手电筒照着窟窿下的河水,顺便还照出了自己的影子。他想弄点吃的,这个愿望突然十分强烈。也许是刚刚的讨论刺激了他,也许想到日记的事,他突然烦心起来。前阵子还有的放松感荡然无存,目前也只是比曾经在城外活得轻松些。许亚洲耐着性子等鱼钩的反应。但很快,他不再想这件事,他感到一阵困倦,只得匆匆收起鱼竿,拖着步子往宿舍的方向走去。下一批值班人员上岗后,他的作息又将回到昼夜颠倒的那段时间,再也不是城内少数几个有规律作息的人之一,这加深了他的焦虑。仿佛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生活秩序又要被打破,他再次回到不知道怎么和别人相处的那个阶段,那个只知今日不知明日的阶段。他不禁跺起脚。

如今深夜还在路上行走的人更少了,他一路没有看见任何人,包括〇五三一。他突然觉得一切是从〇五三一的到来开始发生变化的,但他很快否定了自己这个想法。他在深夜中叹了口气,这让他感到不好意思。他本来就是在城外讨生活的人之一,到了城内居然有了吃饱穿暖之外的要求吗?

他想起执勤时桌上的拼图,一些蜿蜒沿着不同海岸线生长的小国家,还有那些没什么存在感的小岛,它们总是最后被他拼上,拿起整张拼图时,它们也总容易掉下来。这让它们在他的脑海中总是游移的。一片一片,像阳光下的鳞片,或者鱼鳍。也像突然从海水中走出来的大海鸟,是那种早已灭绝多年的品种,但有时候再次来到它们曾生活过的地方,就总觉得它们仍在。它们雄赳赳气昂昂的,如果能从海水中走出来,必然是高大威武的。高大威武的大鸟,高大威武的身影。许亚洲想着,那得是什么样?比他还要高吗?不可能,最多比还是幼童的他要高。但想起这些海鸟时,或者那些被此刻脑子里的海鸟牵绊出来的其他已经消失的事物时,他突然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幼童,并且眼前一片空旷,仿佛原本密集的建筑群突然在自己眼前消失,或者像开启了某种机关,通通从地表沉入地下。他想起那列骑着马的队伍,想起自己上一次到城外是什么时候,仿佛也就是不久之前。他骑着目之所及唯一一辆共享单车,穿过空寂无人的马路,红绿灯依然遵循着它们的规则在闪烁,没有交警,也没有上班的人,或者有,他也没发现,他只是盯着前面的路,寻找超市和菜市场,以及廉价服装店——倒是有那么几家是开着门的,但服务员漠然地望着他,好像没有做生意的热情,但他们还是站起来,问他需要什么,他说需要一件棉衣,他们表示困惑,说这里很久没有冬天了,许亚洲说城内很冷。他们摇摇头说,这就是城内,你的“城内”是哪里?

许亚洲张张嘴想回复,却不知说什么。那时候他穿着厚厚的衣服,不是军大衣,是另外一件厚厚的衣服,可能是一件裹着毛衣的羊毛西服,也可能只是一件沉甸甸的卫衣。他唯一能确认的是脖颈处很扎,但他知道脱下来会很冷,所以还是穿着,他穿着它骑过了很多条街道,骑过很多貌似熟悉,但他完全叫不上名字的人。他们有的看向他,有的仍旧低头走路,有的会嘀嘀咕咕咒骂着什么,就像钟娟娟那样,只是声音小些。那一瞬间他觉得自己不需要再出去了,除非他真的在城内找不到吃的,那些小庄稼地,旱死的旱死,冻死的冻死,城外到底有他们需要的食物。一些蛋白棒,一大袋一大袋的米面,还有城外的光照。他对阳光最深的记忆,依旧来自城外。阳光照在他身上,就好像他是从冰河里钻出来的海洋生物,他的鳞片,还有鳍,跟随着舞曲的节奏,一闪又一闪。

责任编辑.许泽红

猜你喜欢
门卫室冰河亚洲
准能找到你
冰河遇险记
去冰河时代“刷微信”
生气的火山和冷冷的冰河
小门卫的一天
那一位老人
那一位老人
亚洲足球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日全食令亚洲很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