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晨倩
在种类繁多的各种照相机中,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是最受职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欢迎的机型之一。它对焦准确、构图取景直观,所拍摄的画面与取景器内看到的画面一致。因此,可显著提高拍摄的成功率。
而在微距摄影领域,单反相机更是可以大显身手,可把微小的物体放大,拍摄那些眼睛看不到和看不清楚的微观世界。因此,单反相机成为世界照相机发展史上具有特殊优势的一个重要机种。
时至今日,单反相机仍是照相机的主流机种之一。单反相机的生产历史悠久,从早期的大画幅单反相机到经典相机的中、小画幅时代,单反相机的流行时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1925年德国徕兹公司研制的35mm小型化的徕卡相机成功的推向市场。随后,在1932年德国的蔡司公司也成功推出了结构复杂的康太克斯35mm相机。这两款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完全不同的高端专业35mm平视旁轴取景相机,成为了日后35mm相机的典范,开启了相机小型化、轻量化的新时代,对135相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众所周知,平视旁轴35mm相机的优点是有利于抓拍。但是,由于早期的平视旁轴35mm相机的取景器都比较小,因此所拍画面与要求的画面效果往往有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在底片放大时对画面进行适当的裁剪,这对底片的使用效果和放大画面的尺寸大小产生一定的损失。
一般来说,35mm单反相机由于取景直观,对焦准确,因此可以进行满底片放大或做很少的裁剪,底片利用率高,可以放制大幅照片。这也是单反相机能够长期流行的原因所在。
135单反相机在1936年首创并推向市场。图1左为德国爱克山泰35mm单反相机,右为前苏联生产的斯波特35mm单反相机的外观。两款35mm单反相机,是谁首先推向市场的问题有过长期的争论,说法不一。但广泛被认可的是德国爱克山泰35mm单反相机是世界首创和被推向市场的新机型,而前苏联生产的斯波特35mm单反相机的生产年代有不同的说法。
此外,德国的爱克山泰35mm单反相机推向市场后,受到职业摄影师的广泛欢迎,因此得到很好的后续发展和形成系列。而前苏联的斯波特35mm单反相机只此一款,并没有后续发展的机型,成为了昙花一现的孤品。
爱克山泰35mm单反相机被公认为是世界首款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德国的依哈格公司起步很早、历史悠久,早在1933年就推出了使用127胶卷的单反相机,该机也被公认为是世界首款小型化单反相机的先驱(图2)。
受到127单反相机的启示,依哈格公司的三位技术人员经过重新设计,把127单反相机的画幅缩小为35mm的画幅尺寸,其外观造型和外形尺寸、相机的结构原理基本一样,于1936年首次推向市场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因此,这种成功移植的爱克山泰35mm单反相机,也被认为是爱克山泰127单反相机画幅尺寸的缩小版。
本文所介绍的两款135单反相机,一款是德国生产的爱克山泰功能完善、做工精良、带切刀装置的35mm单反相机;另一款是前苏联生产的功能完善、做工精良、带切刀装置的35mm单反相机的仿制品斯塔尔特35mm单反相机。两款相机虽然性质相同,但是由于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各异,因此两款相机既有不少相同之处,又特色分明、彰显出各自的鲜明特点,通过从外观到内部结构的对比,可看到两款相机值得玩味、观赏、收藏和研究等重要价值的原因所在。
德国EXAKTA Varex Ⅱa带切片装置的135单反相机
起步很早、历史悠久的德国依哈格公司,以生产著名的爱克山泰35mm单反系列化相机和林哈夫高端大画幅专业相机而闻名于世。该公司在1887年创建,创始人为精通精密机械和仪器制造、富于创新精神的维利蒂尼·林哈夫。创建初期以制造准确可靠、结实耐用的镜间快门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曾得到美国柯达公司、蔡司公司的选用。其后,根据市场的需要,开始独立自主的研发各种相机产品。公司的宗旨是,不走仿制和改制的老路,对相机产品的要求是质量第一、功能完善、使用可靠。相机制作精心选料、精心加工制作,研制和生产适销对路的相机产品。因此,依哈格公司独树一帜的相机产品,被职业摄影师、相机专家和摄影爱好者广泛认可。
照相机进入经典相机时代后,相机的小型化、携带使用方便成为照相机发展的新方向。1933年依哈格公司首创使用127胶卷的单反相机和1936年成功上市的35mm单反相机,被认为是世界第一款具有里程碑意义小型化单反机的始祖。这台爱克山泰Varex Ⅱa型35mm单反相机是后续的机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爱克山泰3 5 m m单反相机的外形尺寸为145mm×85mm×90mm,机身呈三角形状,两端为小圆弧形状,镜头凸显在机身的前面(图3、图4),该机机身设计别具一格、很少见。经精心设计的相机标牌上有Exakta标识,简洁、大方、美观。打开取景器后,该机具有很好的观赏效果。
该机为全金属、全机械结构。用料厚实,机身用金属薄板经冲压成形制作、制作规整、结实。机身粘贴黑色飾皮,十分牢靠,部分外露的部分都做了质量上乘的电镀加工处理,光亮如新。机身前面板分别设有XFM三个闪光灯插口和快门按钮,相机的接口为三爪卡口。
相机机身上部中间为俯视腰平取景器,取景器制作精细、精致、美观(图5)。按住取景器后面的小按钮,取景器被弹开,形成遮光罩。自动全开放的光圈使取景器十分明亮,有利于对焦和构图。取景器前板的后面有折叠放大镜可翻上进行精确对焦。把前盖上有凸起形状的小盖板翻起,可形成框式取景器,进行眼平快速取景(图6),有利于抓拍。该机的取景器可以更换,向下按住取景器前面的小钮,锁定可解除,把取景器卸下。该机有眼平五棱镜取景器附件可以更换。
图7为卸下的俯视取景器(左)和五棱镜眼平取景器(右),图8为该机安装五棱镜眼平取景器机身的上部。这个五棱镜取景器同樣做工精细、精致,有裂像式对焦和精细磨砂玻璃可精确对焦。取景器的更换方便、快捷。
这台爱克山泰35mm单反相机上部的左侧设有快门上弦和卷片扳手、手动归0的自动计数盘。左手操作扳手的角度很大,卷片、上弦一次,扳手需旋转约320°,计数器走过一格。
卷片扳手和取景器之间设有布帘快门速度的调节盘,调节圆盘上刻有B、T、1/25s~1/1000s,共8档高速快门。向上提起调节圆盘,左右旋转对准标记即可。快门按钮也设在机身左侧的前面板上,左手操作。快门按钮的上面有快门锁,可随时锁定快门按钮(图9)。压下锁盖,快门被锁住。
相机上部的右端设有慢速快门兼自拍机的大旋钮。卷片上快门后,调好快门速度,顺时针旋转这个大旋钮到底给自拍机上弦,按快门按钮后,自拍机延时十几秒后快门被释放。如果把快门调到B门后,卷片上快门后,调好慢门速度,可实现慢速快门。慢门最长的延时时间可达到12秒。该机的快门和慢门均工作正常。
相机的后部可看到几条亮晶晶的金属线条,把该机的外形勾络出了完美的轮廓,极富装饰性效果(图10)。
相机的底部有三个较厚较大的圆盘,圆盘的边缘有精细的直丝滚花(图11)。三个大圆盘中,一个靠前,两端的靠后,呈三角形分布。中间的圆盘上有三脚架的螺丝孔,左侧的圆盘除起支撑作用外,还兼做相机后盖的开启和锁钮,向下拉此钮右旋,相机后盖被弹开。机身底部右端的圆盘除了起支撑作用外,向下拉此圆盘,可把胶卷暗盒装入机身内并定位。
图12为装入机身内的胶卷暗盒。可看到,在暗盒出口处的机身内,固定有一根开有细缝的银白色的细圆管。圆管内有带切刀的金属杆,金属杆的上端有切刀,下端在机身外有拉手,松开拉手的锁定,可把机内的切刀自上而下地把已拍摄的胶卷切断(图13)。随时可把已拍摄的胶卷切断,及时进行冲洗看结果,是该机的主要特色之一。
向下拉机身底部左端的圆盘并锁定,后盖可被弹开。关闭后盖时,解除锁定,圆盘可自动弹回原位锁定后盖。机身的左侧为卷片仓,由于该机没有倒片机构,因此在卷片仓内使用暗盒进行收片,机身的右端为胶卷仓(图14)。机身后部的中间为该机的画框,画框上面压印有该机的机身号No.959170。该机的布帘快门完好。
该机镜头与机身的接口为爱克山泰专用的三爪卡口。机身有定位锁钩,镜头上也设有能和机身快门按钮对接的快门按钮,可以和机身快门对接和联动释放快门。镜头上的快门按钮兼光圈预测和光圈实现自动收放的功能。因此,该机设有双重快门按钮和能实现全开放光圈取景、对焦和景深预测的功能也成为该机的另一大特色。
图15为机身快门按钮与镜头快门按钮联动对接的外观。使用该机拍摄时,先设定好光圈值,打开取景器可看到,由于光圈全开,因此取景器十分明亮,使取景和对焦十分方便。半按快门按钮可使光圈收缩到位,此时可观察景深效果,继续按快门到底,快门被释放;松手后,光圈可重新回到全开的状态,但取景器却漆黑一片,反光镜不能自动复位,上弦卷片后,反光镜呈取景状态。
这种光圈全开方式的取景、对焦和自动控制光圈的机构,在当时应该是比较先进的设计。光圈收缩到位后,旋转快门按钮外的锁定环,光圈可被锁定。快门按钮前面可加接快门线进行快门释放。
这台爱克山泰35mm单反相机安装有蔡司天塞高素质镜头(图16),镜头的内圈刻有Carl Zeiss Jena Tessar 2.8/50 No.6030859标识。镜头有蓝、紫色加膜,镜片十分洁净。镜头的光圈范围由F2.8~F22,共7档,均为半档定位,定位明确。该机的调焦范围由0.5米~∞。
该机镜头做工精细、精致、精良。镜头可以更换,广角、中焦、长焦等配套镜头丰富。此外,与之配套的还有大量的摄影附件。这些配套镜头和摄影附件可以大大拓宽该机的拍摄功能。
图17为爱克山泰35mm单反相机使用的一组专用近摄接圈。共有3个,两个接圈的厚度均为12mm,另一个为23mm。标头加接近摄接圈后,就可以进行0.5米以内的近距和微距摄影。三个接圈加50mm F2.8的标头后,最近的拍摄距离为80mm左右,可进行大于1:1的微距拍摄。
图18为爱克山泰35mm单反机身+3个近摄接圈+标头的外观。该机加接近摄接圈后,仍可在全开的光圈下进行取景和对焦,取景器仍比较明亮。拍摄前可先按下镜头上的快门按钮,使光圈收缩到位并锁定,再按下机身上的快门按钮进行拍摄。
图19为爱克山泰35mm单反机身+20mm F4超广角镜头的外观,镜头仍由蔡司厂制作。镜头的内圈刻有Carl Zeiss Jena Flektogon 4/20 No.728353标识。镜头有浅紫色加膜,镜片十分洁净。镜头仍安装有与机身对接、可联动释放的快门按钮,该按钮兼景深预测和自动控制光圈的功能。该机光圈调节的范围由F4~F22,共6档,均有明确的半档定位。该机拍摄的距离范围由0.16米~∞,可做近距和微距拍摄。光圈、距离调节顺畅,阻力适中,手感很好。使用该机拍摄时,可在全开的光圈下取景和对焦,取景器十分明亮。快门按下一半时,光圈自动收缩到位,继续按快门,布帘快门释放,松手后光圈重新自动全开,反光镜不能自动复位,卷片上弦后,反光镜呈取景状态。
这支由蔡司厂制作的20mm F4超广角镜头,做工精细、精良、美观。调焦环的直径为80mm,调焦环和光圈调节环都有经抛光的银白色宽条纹作为装饰,与机身的标牌形成了完美的配合,具有很好的观感。
使用这台爱克山泰35mm单反相机进行实拍表明,该机的各项功能正常。两个快门按钮联动释放快门,十分平稳。拍完十几张样片后,使用切刀切断机内已曝光的胶卷,继续卷片,把已曝光的底片全部卷入暗盒内,打开后盖,取出暗盒就可以进行冲洗,效果很好。
圖20为使用乐凯135黑白胶卷拍摄的样片效果,底片放大10×12英寸。天塞50mm F2.8标头,F11,1/100s拍摄。
图21为使用柯达135彩色负片拍摄的样片效果,底片放大 8×12英寸。天塞50mm F2.8标头,F8、1/100s拍摄。
从两张样片可看到,这支蔡司原厂50mm F2.8标头的成像质量优异,素质很好。无论是拍黑白片还是彩色片,线条都十分锐利,清晰度很好,反差高,色彩还原和饱和度也都令人十分满意。
图22为使用柯达135彩色负片,蔡司原厂20mm F4超广角镜头拍摄的样片效果。底片放大8×12英寸,F8、1/100s拍摄。可看到,该头成像锐利,反差高,所拍画面没有任何畸变,色彩饱和,效果很好。
前苏联c?ap?带切刀装置的135单反相机
前苏联是世界照相机、摄影器材和感光材料的主要生产国家之一,有规范完善的摄影工业体系,所生产的照相机种类繁多、品种齐全、特色鲜明。这台前苏联生产的斯塔尔特带切刀装置的135单反相机是一款比较少见、有特色的高档35mm单反相机之一,也是上述爱克山泰带切刀装置35mm单反相机成功的仿制品。两款相机既有共同特点,又特色分明。可谓观赏、收藏、研究绝佳的一对。
前苏联斯塔尔特带切刀装置35m m单反相机的取景器的前面压印有c?ap?标识(图23、图24)。相机很新、品相很好,有做工讲究、柔软的牛皮套,皮套上仍有标识。相机连镜头的外形尺寸为150mm×97mm×100mm。全金属、全机械制造,制作精细、精良,机身粘贴黑色饰皮。该机外观最大的特点是,相机镜头右侧设置的与机身快门按钮对接、可联动释放布帘快门的粗大快门按钮金属杆,十分显眼。该机机身两端为圆弧形状,而不是常见的方形。机顶两端的两个大旋钮、光圈环、调焦环等的直丝滚花加工相当精细,整机有很好的观感。
相机顶部左端为倒片大旋钮,右端为卷片大旋钮和卷片扳手为一体化的结构(图25)。两个大旋钮对称排列,旋钮的直径和高度完全一样,精细的加工很美观。
左侧旋钮的上面有胶卷感光度刻度可以调节,从11~350苏联标准,它旁边的小钮为机身内切刀的提手。该机使用双暗盒,可随时切断已拍摄过的胶卷,及时冲洗看结果。这个切刀的设计,与上述的爱克山泰35mm单反相机上的切刀设计原理完全一样,只是位置不同而已。
机顶的中间为取景器,这个取景器做工精细、精致,有裂像式和精细磨砂玻璃对焦。全开光圈下,取景器十分明亮,有利于精确对焦和取景。取景器后面有小拨钮,向右拨小钮,五棱镜取景器可退出卸下,更换俯视取景器。
取景器的右侧为布帘快门速度的调节盘,调节盘上的快门速度调节范围为B、1~1/1000s,共11档。调节顺畅、工作正常。向上提起圆盘,左右旋转,对准所需的快门刻度即可。
机顶的右端设有倒片按钮、卷片扳手和自动计数手动归0的计数大圆盘。卷片扳手的预备角较大,约为60°。
相机后部的右上方压印有该机的机身号No.6002333,表明该机为1960年的产品(图26)。
从相机的底部来看,该机后盖的开启方式仍沿用了传统的大揭盖,与平视旁轴取景的康太克斯35mm相机相似(图27)。机身底部两端设有折叠的手柄,锁定和开启机身后盖。旋转机身底部两端的手柄,相机后盖可方便的卸下。机身底部中间为三脚架螺丝孔。
从相机的内部可看到,该机的做工很精细,相机后盖上的压片板经抛光后十分光滑、美观(图28)。由于该机的左侧设有切刀,因此两个导片细圆轴设在了后盖板压片板的两侧,以减小卷片时的阻力。
机身的左端为胶卷仓,在胶片的出口和画框之间可看到有两根银白色的金属细圆管(图29)。左侧的圆管有细缝开口,管内有细圆杆,圆杆的底部有切刀,另一端在机顶设有提手。松开提手螺丝,向上提可把切刀沿圆管的细缝把机内暗盒外的胶卷切断(图30)。
机身右端为卷片仓。机内胶卷被切断后,可连续卷片,把已曝光的底片全部卷入暗盒内,可打开后盖取出胶卷及时冲洗。
前苏联斯塔尔特35mm单反相机的镜头和爱克山泰35mm单反相机一样(图31),也设有双重的快门释放按钮,一个在机身上,另一个在镜头上,两个快门按钮对接后,可联动释放布帘快门。机身快门也可以单独释放。
该机安装的镜头做工精细、精致、精良,从外观设计到加工制作的精细程度,很像是德制镜头。镜头右侧设置的快门释放长杆十分醒目,设计大胆、喧宾夺主,与整机在外观上的配合倒也十分协调,给该机的观赏性增色不少。这个快门按钮圆杆长为23mm、直径为11mm,圆杆前面有快门线接口。圆杆与机身快门按钮对接后,可联动释放快门。
该机可在全开的光圈下进行取景和对焦。因此,取景器十分明亮,有利于精确对焦。半按快门按钮,光圈可自动收缩到预定值,此时可以观察景深效果,继续按快门按钮到底,可与机身快门按钮联动,释放快门。松手后,光圈可自动弹回,呈全开的状态。但是反光镜不能及时复位,只有在卷片上弦后,反光镜落下,呈取景状态。该机镜头在半按快门时光圈收缩到位后,可以锁定,逆时针旋转快门按钮到位即可,快门按钮上有黑点作标记。
该机设置的双重快门按钮,快门按钮兼景深预测和光圈自动的设计,也成为该机的主要特色之一。
该机卷片上快门一次完成,卷片的预备角较大,达60°。该机的快门释放长金属杆,设计、加工都十分到位,手感很好,按快门按钮时十分平稳、柔软、轻快、顺滑,没有丝毫的震动感。
相机的镜头接口采用三爪插刀锁环式卡口(图32),与佳能FD卡口类似。该机的锁环设在机身上,镜头与机身的定位销钉对接后,逆时针旋转锁环,可把镜头锁牢。
该机镜头的前部为调焦环,调焦范围由0.7米~∞,需旋转约260°。镜头的中间为光圈调节环,光圈范围由F2~F16,共7档。
该机安装有著名的格里奥斯-44 58mm F2高素质经典镜头。镜头内圈的标识为ГEЛИOC-44、1:2 F=5.8cm有红П标识,No.0001260。镜头有漂亮的棕、紫、绿色镀膜,镜片十分洁净。机身右侧有自拍机和单次、万次闪光灯同步插口。该机可更换取景器和一些相关的摄影附件,还有两支带快门按钮的配套镜头:一支为广角头28mm F2.8,另一支为中焦头85mm F1.5,这些附件和镜头已很难见到。
使用该机实拍表明,该机使用双暗盒,装卷和卸卷很方便。卷片时阻力较大,不是很顺畅。卷片后反光镜呈取景状态,在全开的光圈下取景器十分明亮,取景和对焦很方便。使用乐凯135黑白胶卷和柯达135彩色负片进行实拍,效果很好。
图33为使用乐凯黑白胶卷拍摄的样片效果。底片放大10×12英寸,F11、1/100s拍摄。图34为使用柯达135彩色负片拍摄的样片效果。底片放大8×12英寸,F8、1/100s拍摄。
这支前苏联生产的格里奥斯-44 58mm F2标头是一款经典结构、经典设计和精心加工制作的著名镜头之一,质量稳定、可靠、成像十分优异,被广泛安装在各种135单反相机上。
从以上所拍摄的样片可以看到,镜头成像十分锐利,反差高、层次丰富。色彩还原真实、饱和,效果很好。
纵观这台前苏联设计生产的带切刀装置的35mm单反相机可以看到,该机在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上,与上述的德国爱克山泰带切刀装置的35mm单反相机完全不同,具有鲜明的个性。这台前苏联斯塔尔特相机虽然也是为新闻记者、科研单位等行业所设计。但是,在相机结构上融合了一些经典相机的特点,做了一些全新有创意的设计,这在前苏联生产的35mm单反相机中也并不多见。
历史上,由于首创的相机品牌和机型及时的申请了专利加以保护,因此有效的防止了盗仿和仿制的现象。这台德国爱克山泰35mm单反相机和前苏联同一时期生产的斯塔尔特35mm单反相机就可以作为典型的一例。两台相机虽然有一些共同之处,但是如果把两台相机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到,它们之间从外观到相机的结构存在着许多的不同之处和各自鲜明的特点。
图35为两台相机的正面外观(左为德国爱克山泰35mm单反相机,右为前苏联斯塔尔特35mm单反相机,以下简称德制单反和苏制单反)。可看到:
①两台相机外观造型的设计风格完全不同。德制单反给人以精细、精致、华丽之感;而苏制单反给人的印象是大气、厚实和粗犷之感。德制单反的机身为少见的三角形状,而苏制单反机身两端为圆弧形状,也不多见。
②两台相机的镜头虽然都可以更换,但是由于镜头的接口完全不同,因此两台相机的镜头不能互换。
③两台相机都设有两个快门按钮,一个在机身上,另一个在镜头上。但是两台相机快门按钮的位置、结构和外形尺寸也不一样。德制单反相机的快门按钮设在镜头的左侧,尺寸较小;而苏制单反相机的快门按钮设在镜头的右侧,外形尺寸很大,十分显眼。
④两台相机都设有自拍机,但位置、结构不同。苏制单反相机的自拍机设在常见的机身面板的右侧;而德制单反相机的自拍机设在了机顶的右端,结构也比较复杂。
图36为两台相机的上部外观(上面为德制单反相机,下面为苏制单反相机)。可看到,两台相机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完全不同。因此,两台相机在结构上也有很大的差异。
①德制单反相机的卷片扳手、计数盘、快门速度调节盘和快门按钮均设在机身的左侧,左手操作;而苏制单反相机的卷片扳手等均设在了机身的右侧,右手操作。
②两台相机虽然都设有全速快门,但是快门的结构也有所不同。德制单反相机采用快门和慢门分离的结构设计;而苏制单反相机采用快、慢门一体化的结构设计,并设有倒片机构,可以倒片;德制单反相机不能倒片。
③两台相机虽然都设有切刀装置,随时可以切断机内的胶卷,但是切刀的位置有所不同。德制单反相机的切刀设在片框的右侧,向下拉切刀,可切断胶卷;而苏制单反相机的切刀设在片框的左侧,向上拉切刀可切断胶卷。
图37为两台相机的内部(上面为德制单反相机,下面为苏制单反相机)。可看到,两台相机的后盖开启方式不同。德制单反相机的后盖开启方式简便、快捷、结构简单;而苏制单反相机后盖的开启方式经典、守旧、加工件较多。两台相机虽然都使用双暗盒,但是胶卷仓和卷片仓的位置完全相反,一左一右。
通过两台相机的比較,不但可以看到两台相机从外观到内在结构上的因果关系和完全不同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而且也可以再一次看到专利权制度的有效性和权威性。有了专利权的保护,使世界照相机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这两台带切刀装置的单反相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相机实物。因此,可作为收藏、分析研究的范例之一。
综上所述,照相机进入小型化、轻量化的经典相机时代,在1936年先后推向市场的德国爱克山泰35mm单反相机和前苏联的斯波特35mm单反相机(图1),是世界最早小型化的135单反相机。两款新机型从外观造型到内在结构完全不同,特色鲜明。
德国的依哈格公司是具有百年以上、历史悠久的相机公司,奉行独立自主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相机制作用料讲究、质量至上、结实耐用。早在1933年就首创世界第一款爱克山泰127单反相机,并得到市场的认可。1936年又首创世界第一款35mm单反相机并获得成功。从此,爱克山泰135单反相机得到了很好的后续发展并形成了著名的爱克山泰系列化35mm单反相机。
前苏联自从十月革命成功后,组建了庞大的摄影工业体系,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企业只有按有关上级下达的生产任务进行生产的权利,生产的各种产品统一交给有关的物资部门进行定价和分配。生产和销售分离,是计划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
从这台世界最早推出的前苏联斯波特35mm单反相机来看,苏联的相机设计师也具有很好的设计水平和能力。遗憾的是,这款很有新意的斯波特35mm单反相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后续发展。
时隔二十多年后的1958年,前苏联的克拉斯诺尔斯克机械厂又推出仿爱克山泰带切刀装置的斯塔尔特(起点牌)35mm单反相机的新机型。由于该机从外观到内在结构做了全新的设计,功能完善、做工精细、精良,因此成为前苏联比较少见的高档35mm单反相机之一,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该机从1958年生产,到1964年只生产了六年时间,根据苏联多年一贯制的做法,该机应该没有它的后续机型。笔者所藏的另一款斯塔尔特35mm单反相机为出口型,标牌为英文斯塔尔特,其外观和结构没有什么变化。多年来,笔者还未曾见过该机,特别是两支带快门按钮的广角、中焦镜头和俯视取景器等相关的摄影附件。唯一见到的一次还因为相机已坏、两支镜头品相太差,只好放弃。时至今日,仍是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