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与本土化研究

2021-03-24 09:50朱晨慧万金芳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引进办学模式

朱晨慧 万金芳

摘 要:近几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迅速,为了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提升,本文创造性地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分为显性优质教育和隐性优质教育资源。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的过程主要经历引进、融合、生成三个层次,为了更好地促进吸收,本研究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国外优质教育;引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1.069

0 引言

早在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鼓励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指出,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工作,从总体来看,当前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的数量和质量仍有不足,尤其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的过程中,国外教育理念与国内高职院校的区别,使得学生吸收优质教育资源的效果不佳。21世纪是知识化社会和信息化时代,有效吸收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的长效机制,从而生成和创造出成功的、个性鲜明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是我国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当务之急。

1 优质教育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关于教育资源,《教育大词典》中将之定义为教育的实施条件和基础,通常指为保证教育活动正常进行而使用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亦指教育的历史经验或有关教育信息资料,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者认为教育资源还包括教学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等制度教育资源和声誉教育资源。由于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的过程中存在复杂性,研究学者试图对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分类去寻找有效的引进途径和引进策略,比如赵涛从优质教育资源存在的形式将之分为物质教育资源和理论教育资源;代萍将优质教育分为优质的文化资源、制度资源、物质资源、教师资源以及学校特色的资源。

本文创造性地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分为显性优质教育资源和隐性优质教育资源(见表1)。所谓显性优质教育资源通常是指国内院校以其自身发展的环境为基因,按照合作协议将优质教育资源从国外引进到国内高职院校,具体包括教学所用的教科书、设备、教师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这类型的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容易引进且便于引进,容易在本土环境中生根、开花和结果。与之相对,隐性优质教育资源通常指那些以意志存在为特征的教育资源,具体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管理、特色文化、学校影响力、社会声誉等资源,但是这类资源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难以直接模仿和吸收,一般附属在显性优质教育资源上,它依赖于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办学的深度。

2 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的内涵

本土化指某种事物发生改变,以便更好地适应本国家、地区的情况并最终与地方特色融合,生成新的事物的过程。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的过程主要经历引进、融合、生成三个层次,并且随着本土化的深入,要克服对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盲目仆从的心态和强势教育资源过分依赖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本土化层次的内涵就是将改造过的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吸纳于本土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根植于本土又符合国际潮流的教育模式,并最终向外进行辐射和传播。

2.1 引进

“引进”作为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的第一层次,主要涉及显性优质教育资源和隐性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

关于显性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并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或全盘的接受,需要在高职院校财力、物力、人力的允许下,制定判定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劣标准。由于显性优质教育是以一定的物质形态存在的,因此判定优劣标准具有可执行性。本研究根据引用赵涛的判定标准,即与国内高职院校相比,能够促进高职教育发展,提升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国外教育资源都是优质资源。高职院校在此标准的引導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国外合适的教科书、参考用书,更新教学设施设备。中外高校合作办学早期,倾向于引进国外教师,实际在开展合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可选派一批优秀教师赴合作院校学习、沟通与交流,国内高职院校老师先“走出去”再“引进来”,这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教学体系引进的过程作为主体的课程主讲教师,需要全程对接外方授课老师,从学习、借鉴、吸收的过程中,熟悉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最终将课程搬回国内院校。总之,教科书与设备是国外优质资源引进过程的基础、教师队伍是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过程中的保障、课程体系是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的核心。

关于隐性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是一个长期磨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理念至关重要。与我国传统高职院校不同的是,国外院校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进教学工作,强调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直接体验,教师能够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新能力。国内高职院校以此教育理念为核心,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这也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另外,关于学国外院校的特色文化和社会声誉的引进对于提高国内高职院校的影响力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在进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国外合作院校的这种优势来开展招生工作、提高软实力和社会地位,以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2 融合

当显性优质教育资源被国内高校选择引进后,进入第二阶段——融合。融合层面,国内院校在考虑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学校教学的特点上,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引入我国之后,与学校传统教学相碰撞之后所发生的转化的过程,叶飞帆将整个过程称为嫁接,嫁接的过程是由外向内发生的转变,本质上是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融合到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实际过程中。融合层次具有诸多优势,首先融合有利于保证我们办学的自主权,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中方高职院校的话语权有提升的空间;其次融合有利于快速提升中方高职院校现有教资源的品质。如外方的教材、课程设置、师资、教学资源、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引进国内院校与“中国特色”的教育相交流、沟通与对话,最终建立与我校相适应的本土化的教育体系,这对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自主、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大有裨益。

目前,有些办学机构抱着“更换土壤”的思维方式,将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原封不动地移植到国内的教学环境中,降低了国内高职院校在这一过程中“存在感”。因此,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融合的过程中,提高中方高职院校的“存在感”的同时,又要避免强制移植造成本土教育“洋不洋中不中”的尴尬局面。从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的过程来看,融合是必不可缺的环节,为本土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化提供了一条捷径。

2.3 生成

生成即在国外教学理念的倡导下,我国高职院校传统教学的建构与创新的过程。与融合阶段的过程相比,生成是由内向外进行辐射的过程。生成阶段的最终目的是将本土化的中国优质教育资源向外进行辐射和传播,并与国际高职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当然,在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对本土的中国教育也提出新的要求,即要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鼓励外来借鉴者将中国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教学模式进行本土化。

在全球化时代的多元化教育化的格局中,中国高职教育想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高职院校自身内部经由自主探索、自我思考而形成的本土化高职教育体系,它不但具有“中国特色”的标签,另外也符合国际高职教育发展的潮流。

3 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保障机制

3.1 国家层面

2010年7月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国家应鼓励和支持我方教育机构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的模式,选择符合自己的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使学生不出国门最终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又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在此政策要求下,国家需要加大教育经费的切实投入和教学改革。

3.1.1 加大经费投入

引进的优质教育资源应与我国的高职院校匹配,符合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为了实现国外优秀教育资源的引进,合理的经费投入最基本的保障,国家应该调拨专项经费用于资源的引进,比如可以从培训经费中调拨一部分资金用于教师出国培训。当然资源的引进也可以与教师的自身发展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国外优秀教育资源本土化的可持续发展。

3.1.2 推动教学改革

国外教学改革体系本土化主要是从人才改革培养的模式出发,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整合学校资源,全面推动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们可以结合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结合我们高校的特点,鼓励教师在引进的过程中加入课程改革、教学建设,积极申报教研项目,推动教学改革。

3.2 社会层面

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和自身价值的实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对优质教育的本土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要引起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办学高校的注意,让他们意识到引进国外优秀教育资源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各种研究机构或传播媒体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推动各院校引进国外优质资源的思路、方案以及举措,切实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导权和参与权,及时宣传推广各院校成功引进教育资源的做法和经验,努力营造积极引进国外优质资源本土化的新局面。

3.3 学校层面

3.3.1 打破用人壁垒

想更多更好的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就需要提高老师的创新能力。学校应打破传统的用人壁垒,国内高职院校传统的招聘都是师范毕业、通过教育系统招聘进来的专业人士,想要优质教学资源本土化应该摈弃传统的招聘模式可以选用有国外留学经历的优秀人才或者是外籍老师,他们接触过比较先进的国外优秀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团队等,在教学过程中更能得心应手的运用这些优秀资源,他们甚至可以把在国外学到的一些优秀课程搬回来,供国内教师学习、借鉴、吸收。另外,学校应选派合适的教师赴国外学习,充分考虑教师的专业背景、英语能力等方面,教师出国进修,应吸收、借鉴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改变传统教学中偏重理论知识的教授、缺乏创新能力培养的弊端,积极与外方教师沟通交流,学习他们的教育特色、教学理念、教学设备等。通过国内外教师的共同努力,引进和整合国外优秀教育资源,全面推动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改革,培养出一批国际化创新人才。

3.3.2 組织编写教材

对学生而言,教材是他们获取专业知识的第一手资料;对老师而言,教材是其上课最重要的依据,我们这里说的教材除了上课用的教科书之外还包括参考教材、配合上课所使用的电子PPT等,教材不仅包括了具体的教学内容,更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可以通过引进与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都适用的国外优质教材。当然最优质的方法是结合国外优质教材,结合本国专业培养的人才目标,求同存异,在保持原有知识概念的基础上寻找创新点重新编写教材,同时删除那些与本国教学内容不相称的章节,使教材更加适应本土化的情形。通过编写教材,教师更加熟悉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

3.4 老师层面

教师是教育资源的直接使用者和传递者,显性教育资源体现了教师应该“教什么”,隐性教育资源体现了教师应该“怎么教”。总体来说,我们很多的教师还是缺乏国际化的视野,对国外先进的教学内容和理念理解不够,对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没有方向。教师想要在实际教学中落实国外优秀教育资源,必须了解国内外教育资源的差异,比如隐性教育资源中的教学理念,国外的课程教育会把生活、学习融入教学内容中,更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课程,而国内的教学则偏理论化。所以教师应该先对这些优秀教育资源从消化到内化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变成主动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1]赵涛.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07):43-45.

[2]代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现状研究[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16.

[3]叶飞帆,陈建平.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嫁接的探索实践——以宁波大学工商管理(中加学分互认)专业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5):1-4.

[4]潘娜.教育生态观视域下对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J].教育与职业,2016,(15):106-109.

[5]宋锦萍,李锋.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与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0(01):18-20.

[6]赵明.关于引进国外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资源问题的思考[J].大学化学,2014,29(05):7-9.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引进办学模式
关于国企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思考
虚拟工读学校:新常态下探索工读教育办学的新模式
论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变革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广告学著作引进与广告学的发展
深圳特区新定位:从“引进”到“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