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陆早48号在内蒙西部的适应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2021-03-24 09:59咸丰路战远张建中陈立宇杨建强程玉臣张向前曹丰海姜晓平刘智
棉花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适应性棉花栽培技术

咸丰 路战远 张建中 陈立宇 杨建强 程玉臣 张向前 曹丰海 姜晓平 刘智

摘要:新陆早48号在内蒙古西部棉花种植区域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皮棉产量分别为2901.75 kg/hm2 和2874.90 kg/hm2,较对照增产极显著,且早熟、抗病、纤维品质好、适应性强,综合性状优良。作者概述了其在内蒙古西部棉花种植区域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为该品种在内蒙古西部大面积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棉花;新陆早48号;内蒙古西部;适应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2.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43(2021)01-0046-04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21.01.009

Abstract:The lint yield of Xinluzao 48 in cotton planting area in the western Inner Mongolia was 2901.75 kg/hm2 and 2874.90 kg/hm2 in the regional test and production test, respectively,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it has a comprehensive excellent traits with early maturity, disease resistance, good fiber quality and good adaptability. The author summarize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key points of cultivation techniques, providing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large area application in western Inner Mongolia were summarized to.

Key words:Cotton; Xinluzao 48; The western Inner Mongolia; Adaptability;Cultivation techniques

新陆早48号是由新疆惠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而成的早熟陆地棉品种,在新疆北疆等地综合性状表现突出[1-3]。而内蒙古西部作为新兴植棉区,棉花品种却十分混杂、主栽品种不明确、市场混乱、病虫害潜在危害加重。为了适应棉花机械化采收的需要,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引进了新陆早48号,于2011~2013年在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东风镇和阿拉善左旗吉兰泰镇连续进行了3年品种比较试验,2012~2014年在额济纳旗东风镇、阿拉善左旗吉兰泰镇、阿拉善右旗曼德拉苏木以及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渡口镇和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分别进行了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2015年3月在内蒙古通过了品种认定,认定编号为蒙认棉2015002。2015~2020年,新陆早48号大面积应用于内蒙古西部区域的棉花种植中,获得较高的产量,且综合性状表现优良。

1新陆早48号在内蒙古植棉区的种植表现

1.1生物学特性

新陆早48号苗期长势稳健,中后期长势强。植株呈筒形,株型紧凑,茎秆粗壮、直立,抗倒伏,叶枝少,叶量少,叶片中大,缺刻较深,色泽深绿,通透性好。棉铃较大、圆卵形。吐絮畅较集中,絮色洁白,光泽好。

株高平均为70.42 cm,第一果枝离地面高度平均为19.46 cm,着生节位5~6节,Ⅰ式果枝,单株有效铃数平均为6.9个,单铃重平均为5.67 g,衣分平均为41.82 %。新陆早48号的生育期平均为125 天,霜前花率94.3 %。

1.2产量特征

2012~2014年区域试验平均结果表现:新陆早48号的籽棉产量平均为6939.30 kg/hm2,比对照新陆早8号增产60.68 %,居第1位,皮棉产量平均为2901.75 kg/hm2,比对照新陆早8号增产74.75 %,居第1位。增产极显著,产量性状表现突出。

2013~2014年生产示范试验结果表现:新陆早48号的籽棉产量平均为6844.95 kg/hm2,比对照新陆早8号增产58.45 %,居第1位,皮棉产量平均为2874.90 kg/hm2,比对照新陆早8号增产81.34%,居第1位,增产极显著,产量性状表现突出。

2015~2020年大面积生产测产结果表现:新陆早48号的籽棉产量平均为6727.65 kg/hm2,最高达到7177.20 kg/hm2,皮棉产量平均为2925.75 kg/hm2,最高达到3138.15 kg/hm2。

1.3纤维品质

2012~2014年对各区试点棉花纤维品质检测,农业部棉花品质监测中心用HVI900系列(ICC标准)测试平均结果,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89 mm,断裂比强度27.90 cN/tex,马克隆值3.88,伸长率6.1 %,反射率82.6 %,黄度6.9,整齐度指数83.5 %,纺纱均匀性指数140。

1.4抗病虫性

经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田间病虫害情况调查,新陆早48号少量蕾铃有棉铃虫危害,未见其它病虫害发生。

1.5适宜种植范围

适于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以及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等内蒙古西部棉花种植区域种植。

棉花科学,2021,43(1):46-49[]咸丰,等:新陆早48号在内蒙西部的适应性及栽培技術要点

2新陆早48号在内蒙西部区域的栽培技术要点

遵循“矮、密、早”的原则,协调各个栽培环节。

2.1适期早播

在内蒙古西部,4月20~30日为适播期。力争苗全、苗齐、苗匀。

2.2精量播种

应用铺膜精量播种机,采取机采种植模式,地膜宽为2.05 m,“一膜两管六行”,行距为66和10 cm的宽窄行距、株距11 cm,覆膜、铺管、施肥、播种一次性作业;一般留苗21.0万~24.0万株/hm2。

2.3水肥一体,平衡施肥

基肥施入有机肥45000~60000 kg/hm2、磷酸二铵225.0~450.0 kg/hm2、硫酸钾或氯化钾75.0~150.0 kg/hm2。追肥:一是在苗期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以促苗早发;二是从第1次滴水就随水追肥,每水滴施尿素60~75 kg/hm2,最后1 水或2 水,停止滴肥;三是蕾期、盛花期可结合化学调控,分别喷施1次磷酸二氢钾和锌硼微肥。6月上中旬开始滴水,生育期灌水量3750~4500 m3/hm2,花铃期间隔天数5 天,其它时期间隔7 天,灌水次数为10~12 次,每次300~600 m3/hm2,8月20日前结束灌水,避免后期棉株贪青晚熟,要求灌水均匀、不积水、不漏灌、宜浅灌。

2.5缩节胺化控

一般化调3~4次,苗期(4叶1心)第一次化控,喷施缩节胺4.5 g/hm2。现蕾期(6~7 叶)进行第二次化控,于灌水前3~4 天,喷施缩节胺15.0~22.5 g/hm2,对偏旺的棉田,可增加缩节胺的用量(22.5~30.0 g/hm2)。初花期进行第三次化控,于灌水前3~4 d,喷施缩节胺37.5~45.0 g/hm2,长势较旺棉田,用量可加大到45.0~75.0 g/hm2。第四次化控(7月上中旬)在打顶后7~10 d进行,喷施缩节胺75.0~150.0 g/hm2,长势强的田块用量大些,长势弱的用药量小些。也可根据植株长势及天气情况分两次进行。要因时因地因长势化调,做到早、轻、勤,灵活掌握。

2.6化学打顶

坚持“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留果枝8~10个/株,7月5日前结束打顶,结合水肥及化学调控,将株高控制在70 cm左右。可喷施金棉化学打顶剂(中国农业大学专利)900~1125 ml/hm2进行封顶。

2.7脱叶催熟

于9月5日和9月10日,分2次喷施50%欣噻利(50%噻苯·乙烯利悬浮剂,中国农业大学专利)1350 ml/hm2,用药液量为450~750 L/hm2。也可使用无人机施药。喷施后需日最低气温≥ 12.5 ℃,日平均气温≥ 18 ℃,维持3~5 天,脱叶效果才好。

2.8病虫草害防治

根据虫害发生规律,做好调查和预测预报,掌握虫情动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重点抓好红蜘蛛、蚜虫的防治,结合增益控害措施,达到综合防治目的。播种前喷施33 %二甲戊灵乳油2250~3000 ml/hm2,进行土壤封闭芽前除草,再结合中耕防除杂草。主要以种衣剂防治苗期病虫,以吡虫啉和阿维菌素防治蕾花期蚜虫和红蜘蛛。

2.9机械采收

棉田脱叶率达到90%以上,吐絮率达到95%以上,纤维含水率在12%以下,即可使用采棉机进行机械采收。水平摘锭式采棉机要求采净率达93%以上,总损失率不超过7%,含杂率在10%以下。采收时,按预定行走路线以播幅为单位进行采收,作业速度控制在4~5 km/h。应根据收获棉花产量及运棉距离确定随车拉运棉花机车的数量。

3讨论

内蒙古棉花种植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等西部区域,适宜种植早熟或特早熟棉花品种。內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经过多年的引种试验示范,认定了适宜的棉花品种新陆早48号、新陆早41号和新陆中42号[4],其中新陆早48号适应性最广,产量最高。而且针对内蒙古气候特点和劳动力缺乏、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制定了全苗早发、水肥一体化、机械化、轻简化等一系列栽培技术规程,建立了内蒙古西部棉花机械化、轻简化栽培技术体系[5-10],完全满足了当前内蒙古棉花生产的需求。未来,内蒙古还需自育优质抗逆丰产的宜机采短季棉新品种,全面推进棉花智能化、机械化、轻简化栽培管理,健全社会服务组织化,才能突显棉花的比较效益,大面积扩大棉花种植规模,建设内蒙古新兴植棉区域。

参考文献

[1]杨华. 新陆早48号在北疆的种植表现[J]. 种子世界,2011(11):43.

[2]张立新,王大光. 新陆早48号在精河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农村科技,2014(05):13-14.

[3]张英海,宋文娟. 棉花新品种新陆早48号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 新疆农业科技,2015(03):16.

[4]咸丰,程玉臣,张建中,等. 新陆中42号在内蒙古西部植棉区的适应表现及栽培要点[J]. 棉花科学,2017,39(02):38-40.

[5]咸丰,路战远,张建中,等. 内蒙古西部棉区棉花全苗早发技术规程[J]. 中国棉花,2017,44(05):34-35.

[6]路战远,咸丰,张建中,等. 内蒙古西部植棉区棉花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J]. 棉花科学,2017,39(03):38-42.

[7]咸丰,路战远,张建中,等. 内蒙古西部植棉区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规程[J]. 棉花科学,2017,39(02):53-56.

[8]杨建强,路战远,咸丰,等. 内蒙古西部植棉区棉花机械采收及脱叶技术规程[J]. 棉花科学,2017,39(02):50-52.

[9]路战远,咸丰,张建中,等. 棉花机械化采收技术规程[J]. 现代农业科技,2017(11):57.

[10]路战远,咸丰,张建中,等. 棉花机械采收栽培技术规程[J]. 现代农业科技,2017(10):28-29.

猜你喜欢
适应性棉花栽培技术
棉花是花吗?
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
雪白的棉花堡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的相关探究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心中的“棉花糖”
从《孙子兵法》中的“奇正相生”联想到雕塑与环境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