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高校计算机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021-03-24 11:26李超罗庆斌谭明佳
计算机时代 2021年2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欠发达地区人才培养

李超 罗庆斌 谭明佳

摘  要: 根据欠发达地区高校的现实情况,研究了计算机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分析了影响学生实践教学的各个因素,以解决学生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出满足企事业单位现有需求的高质量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文章提出了一些经过检验的富有成效的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21)02-55-03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less-developed regions, the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for cultivating innovation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s majored in computer science is studied.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students' practical teaching is analyzed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ismatch between students' talent training and social needs,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cultivate the high-quality computer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o meet the existing needs of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Some tested and effective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less-developed regions; innovation ability; talent training;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通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提升高校工科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利于国家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推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综合改革,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1]。2010年,教育部发布了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见,要求高校更新现有教育观念,将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紧密地结合起来,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丰富教育内容,创新培养模式,最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2017年,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将培养目标定位于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要将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引入到教学工作中,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3]。

“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和“新基建”项目建设,使计算机类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幅提升。近年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5G技术相关理论及应用,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遍及各个领域。但是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难以吻合,传统教学中培养机制特别在创新教育方面存在很多不足[4-6]。2019年麦克斯调研表明,毕业生找不到合适专业岗位与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的矛盾比较尖锐。实践创新能力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推进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强大助力,是高等教育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本质必然,是不断提升计算机类学生社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7,8],也是促进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可以培养计算机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素养,使他们获得必备的创业知识、增强创新能力,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中对计算机应用及创新能力的需求[9,10]。

湖北民族大学位于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毕业生的就业与学校地理位置、生源质量、学生培养、就业选择等方面与其他同层次高校存在许多差异,湖北民族大学毕业生在恩施州及周边地区就业比例较高,而计算机专业因专业特殊性在发达地区就业需求量较大,在该地区虽然有一定需求但是计算机相关公司在规模和技术力量方面存在不足。因此,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生源质量、学院教学资源等,研究计算机类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对于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湖北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在教学改革方面,基于工程教育理念建立了立体化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注重行业需求跟踪、教师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方法制定、创新导师队伍建设、试验环境打造、课程考核及评价方法等等,开展了从学生进校到毕业的全过程创新实践教育,构建计算机专业学生全员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通过校内实训、企业实习、学科竞赛、创新团队、参与科研项目等活动,强化学生实践,鼓励创新,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落到实处,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我们探讨一些措施如下。

⑴ 紧跟产业行业人才需求。计算机应用技术日新月异,为了更好的培养政企事业单位急需的人才,学院结合人才培养定位和社会发展要求,每年组织专门专班,深入调研和收集企业的用人需求,准确定位学校周边及沿海往年就业人数较高的市场人才需求情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消除计算机类人才培养与就业间存在的鸿沟。通过开设紧跟市场需求的方向课程和创新培训课程,让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计算机软件行业最新技术及应用。

⑵ 加强企校合作和实践基地建设。目前,学院已与省内外20余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科研教学合作关系;已签订校外实习基地30余个,这些基地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实习生提供较好的工程实践环境。目前,学院虽然具有较好的实验平台,能够满足学生一般性的实践需求,但先进技术和工具在企业的应用比在学校要更及时更广泛。学院紧跟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掌握企业用人信息,实现实习和就业的有效衔接,有效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学生的专业素质、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道德品质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⑶ 结合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组织教师参与企业先进技术培训。学院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计算机教师特别是实践课程老师积极参加工程实践,让老师到一线企业实践锻炼,造就了一批“双师型”教师。同时,学校近年来出台了相关政策,把工程经历作为职称评定和聘用的重要评价条件,并拨付专项经费支持老师承担工程项目的开发工作,长期保持与行业内相关企业紧密的联系;同时鼓励老师参加各类教育和学术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开展人才下企业活动,同时让企业工程师参与科研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2020年,我院派出近10人到企业做技术服务和合作工作。

⑷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为提升计算机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院开设了多门创新实践类课程,优化课程设置,改善以往重理论轻实践观念,优化计算机理论与实践的比重。结合培养目标,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创新项目和创新活动增加平时学习内容。同时,根据计算机专业人才市场需要,信息工程学院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与培养特点,加强了“双创”课程体系建设。目前学院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人数大大增加,学生积极性较高,同时在课程教学内容上有了较大转变。

⑸ 加强创新导师队伍建设。学院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在政策上引导和支持教师参与创新教育,目前学院有近70%的教师担任本科生创新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参与双创项目、学科竞赛和一些老师的科研课题,现在基本形成高年级学生人人都参与创新项目的局面。同时,学院每年划拨专项经费,让长期在企业工作的高级技术人员针对教师培训,提升导师实践能力。

⑹ 构建优良实验环境,提供良好创新平台。学院现有试验设备总价值4000多万,学校每年拨付专项双创经费用于学生创新设备购置,为学生双创教育创造较好的实践环境。学院于2006年成立了创新中心,负责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和日常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并为每个部门聘请了教练负责学生创新活动的专业指导。同时,创新中心通过导师制和传帮带形式积累的大量的创新资源、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文化和氛围。

⑺ 学生全员参与创新活动。学院开设有创新创业课程,每年举办各种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同时组织开展了各个其他的创新活动,基本实现所有学生参与目标。对于进驻创新中心的学生,创新中心每个部门总教练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安排任务进行日常训练,形成了创新活动全员参与的局面,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近年来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普遍较高、创新创业意识大大增强。

⑻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各个部门会根据国家级、省级、校级和院级赛事情况,按照相关的赛事训练及准备工作,定期举办如ICPC、CCPC程序设计训练、软件开发、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安全等相关主题的训练,并为A级、B级和C及赛事做准备,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良好局面。学生可以把课堂所学及时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各类竞赛,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和团队协作能力。

⑼ 注重创新实践内课程建设,推进“质量工程”项目。学院先后建成“数据结构”、“C语言编程”、“数据库系统原理”、“大数据技术及应用”等校级、院级优质课、精品课。同时,学院正在建立创新资源共享平台,把创新培训课程资源相关资源如视频、课件、资料、实验元器件、成果和竞赛组织等,实现统一管理,让优质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⑽ 课程考评机制改革持续推进。近年来,按照工程认证体系,学院实现了部分课程设计型实验、验证型实验和综合性试验的有机结合。同时对现有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不再以期末考试成绩定效果,注重实践过程考核。强化并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工程复杂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激励学生取得创新成果并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

⑾ 强化质量监控,注重教学质量反馈。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和就业质量的反馈,目前,除了实现学生学习过程跟踪外,还对学习结果进行分析,对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反馈。通过对反馈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的不足,把反馈结果用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过程监控和学习进程控制,让培养内容和过程满足教学目标要求。

⑿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度建设。学校及二级学院近年来加强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度建设,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负责双创课程教学、学科竞赛、项目管理和其他工作。如负责全校创新创业、就业指导类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负责全校学生创新学分的认定与管理工作;统筹协调并指导各学院开展学科与专业技能竞赛;组织实施跨学院的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负责学生双创竞赛及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组织实施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校企合作项目;组织实施创业项目孵化和大学生创业服务工作;负责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等。

2 改革成效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形成了特有的教学和学习氛围,学生普遍树立起自主学习、主动实践、勇于创新的意识,全员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学生成绩突出,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近四年来,计算机类学生参与校级信息技术创新大赛有800多人次,信息技术创新大赛已成为学校精品赛事;100多名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近20项;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超过80项,其中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25项;发表论文30余篇,完成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余项;获得国家级学科如ICPC、中国软件杯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数字媒体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等竞赛奖励40余人次,获得省级学科竞赛一、二、三等奖超过100人次。所建设的实践教学平台及其各类教学资源为全校各专业服务,年受益学生800多人,成功组织各类学科竞赛校级选拔赛,每年参加人次达800余人,促进了各级创新平台的建设,学院创新教育平台规模为全校之最,获得的成果等级和数量均位列全校前列,学生参与创新活动覆盖面为位列全校前列,在省属高校中也名列前茅。毕业生整体表现出综合素质高、工程适应性好、实践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等特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实践教学为提高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结束语

基于工程教育理念建立了立体化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注重行业需求跟踪、教师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方法制定、创新导师队伍建设、试验环境打造、课程考核及评价方法等等,开展了从学生进校到毕业的全过程创新实践教育,构建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全员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通过校内实训、企业实习、学科竞赛、创新团队、参与科研项目等活动,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机会,鼓励其创新,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落到实处。该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可以应用于其他同层次院校。学院将继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就业质量,更好地满足当前经济及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高文兵.众创背景下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6.1:49

[2] 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20.12:4

[3] 姚亦飞,于繁华,李晓宁.工程教育理念下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37:113

[4] 卢慧,李华马,学彬.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原理问题点断式微翻转教学方法设计与应用[J].计算机教育,2020.7:74

[5] 何杰文.基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20.6:58

[6] 张永强,陈捷,贺普峥.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高校计算机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J].教育评论,2018.5:79

[7] 巫湘林,王凤领,胡元闯.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策略[J].教育现代化, 2020.53:48-51

[8] 何杰文.基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20.12: 58-59

[9] 劉冬冬,丁正祁.基于学科竞赛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黑河学院学报,2020.6:110-112

[10] 武满芳.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214-215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改革欠发达地区人才培养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探析
基于“培养创新型机械工程师”模式的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营改增”试点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水质理化检验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应用型本科《电气基础与PLC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