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晓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美术教学的源头活水。生活中蕴藏着美,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与美术知识结合起来,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并将自己对美的感悟融入美术创作中,逐渐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和技巧,实现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术的教育目标。
一、创设生活情境,体验生活之美
在小学美术生活化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提升审美水平。比如,在教学《漂亮的灯》的内容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灯,我们的教室里有灯、走廊里有灯,家有吊灯、台灯,马路上有红灯、绿灯,广告牌上有霓虹灯,可以说,灯在我们的生活中是触目可及,这些灯各有各的用处。你喜欢什么样的灯呢?随后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灯的图片,并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欣赏图片,你发现古代的灯和现代的灯有哪些区别呢?引导学生去发现古代的灯,花纹的细密精致之美,现代灯的简约大方之美。再让学生去画一盏自己熟悉的灯。这样的教学唤醒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创作的积极性也得以充分调动。
再如,在教学《漂亮的房间》时,教师首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房间照片,然后再给同学们介绍自己带来的房间照片,并分别讲述了自己从小学、中学、大学及工作后,所居住的房间的变化。这样的介绍也唤醒了学生对自己过去曾经居住过的房间的回忆,放飞了学生的想象,这对于接下来的房间绘画表现,起到了有效的帮助。
二、通过美术实践,美化学生生活
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生活。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参与美术实践的兴趣,激发学生进行美术创造的积极性。要让美术实践活动走出课堂,在生活中绽放精彩。比如,在教学《作文插图》的内容时,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选择优秀的文章,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给作文画上插图,在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后,教师组织开展了课后拓展活动 ——特色作文插图展,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才华,表现自己美术能力,享受成功的愉悦的平台。又如,在学习了的《动物面具》的内容时,为了使学科整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实践,老师让学生们从语文课本中选择课文,来制作其中角色的面具,学生们选择了《动物王国开大会》《小马过河》《小公鸡和小鸭子》等,利用自己制作的面具做了精彩的表演。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让美术渗透到了生活之中,与生活融为一体,开拓了学生的美术视野,锻炼了学生的美术能力。
三、憑借创作内容,表现生活之美
小学生美的感受源自对生活的独特体验。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美术作品去表现生活之美。比如,举行了六一文艺汇演、游戏活动、小种植比赛等,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回味无穷。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去静下心来,去回忆一幕幕难以忘怀的情境,并和同学一起交流自己的体会,当学生表现创作的激情时,教师要为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把想要说的内容,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春天到来,百花争艳,教师组织学生去户外赏花,然后让他们结合学过的“花儿朵朵”的知识,以“春花”为题,进行主题创作。由于学生对各类花朵进行了细心的观察,他们想表现春天花朵之美的欲望也被激发了起来,画的自然得心应手。老师在同学们初次展出的作品中看到,大部分都是对各种花的真实再现,就此引导同学们:花还可以用点、线、形来表现。在教师的启发下,同学们的画出了像圆圈、像贝壳、像鸟爪的花,这些花的形状源自他们的悉心观察、概括能力及创新意识。通过创作,同学们感受到了用美术表现生活的乐趣。
四、评价联系生活,激发美的想象
在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中,学生作品的评价也要密切联系生活,这样的评价才会拉近美术与生活的距离,才能加深学生的创作体验,激发学生美术的兴趣。教师在评价作品的过程中,不要仅仅对作品内容做出优劣的分析,还要对学生作品所蕴含的思想、理念做出准确的了解,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做出评价,引导学生以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生活,从多个角度感受生活之美,从而促进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提升。在作品评价中,教师还应对学生独特的观察力作出肯定性的评价,使学生对美术创作更加自信。比如,在“字的联想”创作环节,教师首先提供给同学们一些字,让同学们相互讨论:哪些字可以变化?在学生的创作完成后,教师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把作品分别贴在“有独特创意”“造型美观”的作品的分类栏中。最后,经过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后,评选出“联想之星”。同时教师对同学做出鼓励:今天的收获满满,同学们创意非常美妙,在今后的生活中,老师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善于发现美、善于创新、善于思考的学生,相信你们会凭着自己的一双慧眼,找到更多会变的字!
综上所述,教师要认识到根植于生活沃土中课堂教学,才是充满生命力的、灵动的课堂。生活化的美术课堂,唯有落实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理念,才能走上培养学生美术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