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状元与状元赋

2021-03-24 09:55王彬
书屋 2021年3期
关键词:科场破题仁宗

王彬

宋代科举考试分为三个层级,由低到高,依次为发解试、礼部试和殿试。殿试第一名是为状元。北宋熙宁变法之前,殿试一般考赋、诗、论三题,其中,赋乃重头戏,姚勉《词赋义约序》云:“国初殿廷惟用赋取状元,有至宰相者,赋功用如此也。”北宋状元往往因赋而得,他们借以夺魁的赋作即为状元赋。宋代状元赋其实只存在于北宋前期,因为神宗熙宁变法后,宋代殿试改考策问,赋不再是殿试的内容。但哲宗元祐年间及南宋时期,科场以诗赋与经义分科取士,赋仍然是发解试、礼部试的考试内容,且地位相当重要。因此,宋代状元赋的产生虽止于北宋前期,其影响力却是一直延续到南宋之世。

在科举时代,状元是广大举子钦慕的榜样与学习的对象,状元赋也便顺理成章地成为科场范文,很受一般举子的欢迎。不必说状元赋了,礼部试的第一名为省元,省元赋亦颇有吸引力。《湘山野录》卷下记载了欧阳修的一则趣事,欧阳修在仁宗天圣八年(1030)的省试中独占鳌头,他初夺省元时,“庸人竟摹新赋,叫于通衢,复更名呼云:两文来买欧阳省元赋”。欧阳修的省试赋为《司空掌舆地图赋》,那些小商人(“庸人”)为了射利,竟将《司空掌舆地图赋》摹印,在大街上叫卖,并着重强调这是“欧阳省元赋”,由此可见,科场中第一名的应试之赋是多么有市场。省元赋即已如此,状元赋则可想而知了。王曾乃真宗咸平五年(1002)的状元,其《有物混成赋》就是一篇盛行一时的状元赋,《隆平集·王曾传》载:“咸平中登进士甲科,所试《有物混成赋》,天下以为赋格。”赋格,乃作赋范文之意。“天下以为赋格”,足见《有物混成赋》在宋代社会上的流行程度。

既然状元赋在宋代很容易被视为科场范文,那么宋代状元赋有哪些具体特点会被举子效法呢?首先,破题精警。破题乃破解题目之意,是一篇的开端。破题出色,能起到先声夺人之效,给阅卷的考官留下一个好印象。《历代诗话》卷二十《试赋》云:“宋时试赋,最重破题警切,场屋间每于此定魁选。如《天之历数在舜躬赋》,暨陶破题云:‘神圣相授,天人会同,何讴歌不之尧子,盖历数在于舜躬。又《君人成天地之化赋》,熊节破题云:‘物产于地,形钟自天,赖君人之有作,成化功之未全。”此处所举暨陶、熊节二破题,贴切,浑成,造语正大,堪为魁选。宋代状元赋多破题精警,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郑獬《圜丘象天赋》的破题。郑獬为仁宗皇祐五年(1053)状元,《圜丘象天赋》是其夺魁之作,不仅蜚声当时,后世的赋话类著作也每每称赞。如清人李调元《赋话》卷五云:“宋郑獬《圜丘象天赋》起句云‘礼大必简,丘圜自然,语极浑括而肃穆。”浦铣《复小斋赋话》卷上云:“律赋最重破题,李表臣程《日五色》,夫人知之矣。宋唯郑毅夫(獬)《圜丘象天赋》一破,可与抗行。”事实上,郑獬得中状元,正得益于《圜丘象天赋》的精彩破题。

其时,滕甫在场屋间的名声不输于郑獬,二人同试《圜丘象天赋》,而且破题相似,只因有些微差异,郑獬略胜一筹,结果便是郑獬为是科状元。《能改斋漫录》卷一四载此事颇详:“内翰郑毅夫(獬)久负魁望,而滕甫元发名亦不在其下。既试礼闱,郑为南宫第四场魁,滕为南庙别头魁。及入殿试《圜丘象天赋》,未入殿门,已风闻此题,遂同论议,下笔皆得意……将唱名,二公相遇,各举程文。滕破题云:‘大礼必简,圜丘自然。及闻郑赋云:‘礼大必简,丘圜自然。滕即叹服曰:‘公在我先矣。”及唱第,郑獬第一,滕甫第三。滕甫与郑獬的破题只是在用字的顺序上存在不同,但辞赋本来就以一字见工拙,郑獬将“礼”与“丘”提到了“大”与“圜”的前面,即产生了一种顿挫之势,倍显精神;相对而言,滕甫的破题就有点平板了。郑獬的《圜丘象天赋》是宋代试赋中的典范之作,然而李调元在盛赞其破题“语极浑括而肃穆”后,却又说它“通篇未见出色处”,意谓《圜丘象天赋》尽管破题超卓,但破题之后的内容比较平庸。可见,郑獬《圜丘象天赋》的典范意义就主要表现在破题上。

其次,器识不凡。所谓器识,是指一个人的胸襟、抱负、志向、气度、识见等内在素质。宋代帝王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十分看重器识,因为在他们看来,一个器识不凡的人更有可能成为王佐之才。欧阳修在《归田录》卷一中说:“真宗好文,虽以文辞取士,然必视其器识。”赋作为场屋之技,要根据既定的题目进行写作,一般情况下很难展现举子个人的器识。如果试赋在依题作文的同时,把一己的胸襟抱负展现了出来,就极有可能受到帝王或考官的赏识。徐奭为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状元,其殿试《铸鼎象物赋》有语云:“足惟下正,讵闻公■之欹倾;铉乃上居,实取王臣之威重。”真宗从中看到了徐奭有成为“王臣”的潜力,遂将其定为第一。大中祥符八年(1015),蔡齐殿试《置天下如置器赋》有语云:“安天下于覆盂,其功可大。”真宗亦从中看到了蔡齐欲“安天下”的宏伟抱负,遂将其擢为状元。除徐、蔡两人之赋外,王曾的《有物混成赋》也是一篇展现出作者不凡器识的状元赋,且更具典型性。

《宋史·王曾传》云:“咸平中,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杨亿见其赋,叹曰:‘王佐器也。”杨亿所见王曾之赋便是《有物混成赋》。杨亿感叹王曾是“王佐器”,则是从赋中看到了王曾有做宰相的器识。《邵氏闻见录》卷七:“王沂公曾初作《有物混成赋》,识者知其决为宰相,盖所养所学发为言辞者,可以观矣。”杨亿即是“识者”之一。据《宋会要辑稿·选举六》记载,南宋胡衛在给宁宗的上疏中亦提道:“场屋间王曾试《有物混成赋》,识者即以公辅期之。”后来,王曾果然成为北宋名相。《有物混成赋》展现器识的地方主要有两句话,吴处厚在《青箱杂记》卷十中大力称扬:“王沂公(曾)《有物混成赋》云:‘不缩不盈,赋象宁穷于广狭;匪雕匪斫,流形罔滞于盈虚。则宰相陶钧运用之意,已见于此赋矣。又云:‘得我之小者,散而为草木;得我之大者,聚而为山川。则宰相择任群材,使小大各得其所,又见于此赋矣。”《有物混成赋》被时人奉为展现器识的科场范文,在宋代流播甚广,吕祖谦编纂《皇朝文鉴》时就将其收录书中。

再次,颂美得宜。科考文体骨子里有一种迎合在上者的倾向,特别是在评判标准比较主观的情况下,只有投合考官的心意,才有希望中选乃至夺魁。应试的举子心里都明白,他们作赋是要给考官看的,有时候还会由当朝帝王审阅,于是颂圣成为很多试赋的基调。王世则、章衡、吕溱等人在赋中颂美得宜,深得帝王嘉赏,皆高中状元。《青箱杂记》卷二载:“其后太宗再驾乃始克之,海内自此一统,故因御试进士,乃以《六合为家》为赋题。时进士王世则遽进赋曰:‘构尽乾坤,作我之龙楼凤阁;开穷日月,为君之玉户金关。帝览之大悦,遂擢为第一人。”此事发生在太平兴国八年(983),王世则在赋中极力颂美太宗统一海内的功德,乃成为该年状元。《古今事文类聚》别集卷十一:“又闻仁宗圣性尤务俭约,器用止于漆素,衾褥止用黄絁。嘉祐间,临轩策士,出《富民之要在节俭》以为御题,时吕溱赋曰:‘国用既节,民财乃丰。仁宗悦之,擢为第一。”吕溱在殿试赋中颂美帝王俭德,仁宗大悦之下,遂将他擢为宝元元年(1038)状元。《北窗炙录》卷下载:“章子平(衡)《民监赋》云:‘运启元圣,天临兆民,监行事以为戒,纳斯民于至纯。方进卷子,读‘运启元圣,上(仁宗)动容叹息曰:‘此谓太祖。读‘天临兆民,叹息曰:‘此谓太宗。读‘监行事以为戒,叹息曰:‘此谓先帝。至读‘纳斯民于至纯,乃竦然拱手曰:‘朕何敢当!遂魁天下。”在仁宗的解读中,章衡《民监赋》中的这四句话每一句都是颂扬帝王之德,无怪乎仁宗大悦,乃将其擢为嘉祐二年(1057)状元。总之,宋代状元赋颇有一种润色鸿业、颂美帝德的倾向,并且屡试不爽,常常奏效,这使得广大举子跟风效仿,也在无形之中使“颂美得宜”成为科场试赋的典范性方法。

猜你喜欢
科场破题仁宗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宋仁宗好色
《闹科场传奇》发现记——兼及清代中期剧作家张懋畿的生平再探
宋仁宗的自守之道
深化创新 破题前行
好马也忠诚
医改举措“单兵推进”亟待破题
用问题倒逼医改破题
令狐绹与晚唐诗坛
迎难破题 创新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