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观念与现代主义绘画语言结合的研究

2021-03-24 11:03林晓盛
参花(下) 2021年3期
关键词:绘画语言现代主义

摘要:现代主义绘画语言一般相对比较抽象,构图也比较复杂,这不是刻意为之,而是绘画者洞悉内在感受的需要,这就使得这种绘画语言变成了一种形而上的概念。我们生长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必然会受到儒、道、禅宗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即使使用的是西方的绘画语言,表达的实质也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本文以笔者的作品为例,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与现代主义绘画语言的结合。

关键词:传统文化观念 现代主义 绘画语言

西方现代主义大师有的是将多个角度的视角糅合在一个平面上,有的是用绘画来表现音乐,还有的将现实中的实物归纳成平面上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三原色色块,他们的绘画是一种理性宇宙秩序的根本体现。笔者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绘画语言,将一些简化形象当成一种语言,用它们来记录生活,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最后从中领悟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一、禅宗

图1是从刚养的一只猫溜了几天后自己跑回来的过程来领悟禅宗的“悟”以及对我们人生意义的追问。左边是想象中猫的出走轨迹与心理变化,右边是对应的人的活动与心理变化。在这幅画中尽可能地寻找猫心理变化和人心理变化的联系。比如图1中间偏上的黄蓝相间的箭头和其周边的图像,代表人活动的一个片段。有个三角状图形从左边代表猫活动的图像经过,这个箭头指向一个蓝黑相间的圆。这种联系实际上代表了猫和人彻悟的过程的相似性:猫溜掉可能是因为怕生,但在经历几天的饥寒以及随时被野外动物吃掉的恐惧之后,它突然感觉待在主人身边无比幸福;对于人来说,在知道猫出走后苦寻无果,猫不想回来也不再强求,而是每天在盆里放上猫粮,终于在一天晚上听到那熟悉的叫声,猫回来了,这时就知道它想明白了。人不找猫而给猫提供猫粮,实际上就是暗示猫“如果在外面待得好就在外面待着吧,如果想回来随时欢迎”。而猫在经历外面的风风雨雨后也明白了在人身边待着才是最好的港湾。所以,这两个彻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促成了猫回来这一结果。猫出走后回来这一过程只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失而复得”的一个特例,我们失去一个东西,苦苦追寻,“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人生是由失去的消极和得到的积极这两方面循环反复进行而组成的。

二、太极阴阳

太极是道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朱子语类》里有这么一句话:“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意思是说太极寓于天地万物之中,每个客观事物间都存在阴阳两面,它们彼此间互相推移,这是天地万物变化的根源。图2《椿湫》是根据《大鱼海棠》这部电影画的,这部电影让人印象最深的是湫这个角色,太极的阴阳两面在他身上有着充分的体现。阴是湫,喜欢椿,而椿却对他无动于衷,一心放在鲲身上,这让湫备受打击;阳是湫对椿纯粹的爱,他不求这种爱得到回报。图2画面右边向下运动着的蓝色箭头代表阴,对应着的是画面中咧着嘴的形象,表现了湫内心的痛苦;画面左边向上运动着的黄色箭头代表阳,对应着的是画面中微笑着仰望天空中月亮的形象,表现了湫对椿无私的爱。阴阳两股力量贯穿着这部电影,最终阳压过了阴,为了让椿去人间和鲲在一起,湫牺牲了自己。

图2《椿湫》是个体中阴阳两极的关系,而图3《戒》则是整体中两极的相互作用。图的左边有个水滴状的阴极向下极速运动,它环绕着的由月牙状和眼睛状组成向上运动的阳极,好像快要被拉扯下来了,这时画面左边另外一个向上运动着的箭头作为另一个体的阳极从它底部往上运动,好像试图不让这个阴极往下掉,画面右边也有个阳极往上拉。这两个个体的阳极往上发力的同时也消耗着阳极的力量,这使得整体阴盛阳衰,而往下掉。这是很多社会问题的缩影,比如很多家庭因为某一个人的问题而变得支离破碎,造成这些问题不单单是个体原因,而是整体。比如家庭关系不好,成员缺少沟通,解决这种问题也只能通过家庭这个整体一起努力。周敦颐《太极图说》中写道:“自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阴阳两极是可以转化的,整个家庭多点理解、多點尊重,才有可能帮助个体解决问题,使其阴阳逐渐平衡,从而使整体的阴阳逐渐恢复平衡。画面中尽可能地找出不同个体之间的联系,比如,画面中央眼睛状图形有个三角形指向右边的黄色箭头,画面两边的黄色箭头也通过三角形建立了联系。如果一个整体能紧密地联系起来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这就是所谓的“静极复动”,所以,画面底下向下运动的蓝色箭头两边画了向上运动的箭头和三角形。

三、“不忍人之心”

孟子提到过一种“不忍人之心”,意为人的本心是善良的,看不得别人经受不幸和苦难。这种儒家思想自古以来就在我们的心里根深蒂固。就像杜甫诗里写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不只对人,我们对宇宙万物都有关怀之心,李商隐写过:“深知身在情常在,怅望江头江水声。”这种情感有时不会一下子显露出来,但会因某件事的触发而表露无遗。图4《鱼之痛》画的就是这样一件事。下乡时,笔者有时闲着没事就在河边钓鱼,河里的鱼特别多,饵料扔下去不久就有鱼咬钩了。鱼钩掉了后又买了个大点儿的,跟之前的一样,鱼很容易上钩,但笔者渐渐地发现鱼钩都是从鱼的眼睛里穿出来的,鱼钩取出来时鱼的眼睛也受伤了,即使把鱼再放回河里估计也活不成了,因为鱼的眼睛会化脓,会感染。画面底下没有加白色的圆形图像,就代表了化脓的眼睛。钓鱼的乐趣这时就逐渐转变为对鱼的怜悯,甚至能够体会到鱼的眼睛被钩住的那种痛苦。从这件事中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我们只是地球上众多生物的一种,不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肆意破坏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袁宝林.主编.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林晓盛,男,硕士研究生,华南理工大学,研究方向:公共艺术与设计)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绘画语言现代主义
论《韩熙载夜宴图》的画面机构与形式特征
中西方绘画趣味性的表达方式
关于青少年科幻画创作辅导的几点思考
浅析中国油画的绘画特征
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继承与发展
浅谈王宏剑
论乔治?鲁奥朴素、真诚的绘画态度形成因素
艺术与现代主义音乐
现代主义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