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荐才的欧阳修

2021-03-24 11:08江舟
共产党员·上 2021年3期
关键词:苏洵文坛司马光

江舟

宋代词人叶梦得称颂欧阳修:“公于晦叔(吕公著)则忘其嫌,于温公(司马光)则忘其议论,于荆公(王安石)则忘其学术,世服其能知人。”

欧阳修乐于荐才,给了王安石、苏氏三父子等一批文坛新人脱颖而出的机会,成就了北宋的文章盛世,对当时乃至后世的文坛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欧阳修是人们所熟知的北宋著名文学家,他在政治上属于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良派,性情刚直耿介,直言敢谏,在官场上几经沉浮,先后做过滁州、扬州、颍州的地方官,后来调回京城,在朝廷中历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要职。欧阳修在仕途上几起几落,历经坎坷,深知成才之不易,所以特别注重擢用人才,提拔后学。凡是有才华者,不管相识与否、个人政见恩怨如何,欧阳修都会大力扶持荐举。

王安石自幼喜欢读书,据说能过目不忘。经弟子曾鞏引荐,欧阳修读了王安石的诗文,非常赏识,到处为王安石扬名。他写了一首《赠王介甫》,有“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之句,把王安石比作李白和韩愈。可惜王安石因为学术观点原因,并没有把欧阳修视为知己,不以为然地酬答说:“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他在这里自比孟子,以经术为己任,而不接受欧阳修的赞誉。“热脸贴了个冷屁股”,欧阳修却毫不介意,后来他在奏折上推举三人可以为相,其中便有王安石。

欧阳修推举为相的还有另外两人,分别是吕公著和司马光。吕公著当年极其排斥范仲淹,也是把欧阳修贬谪到滁州的主要参与者;司马光曾经在一场政治争论中视欧阳修为异党,与欧阳修关系并不融洽。然而欧阳修却能做到唯才是举,不计个人恩怨。所以宋代词人叶梦得称颂欧阳修:“公于晦叔(吕公著)则忘其嫌,于温公(司马光)则忘其议论,于荆公(王安石)则忘其学术,世服其能知人。”

苏洵27岁发愤为学,然而却屡试不中,便烧毁所有文稿,闭门苦读,很快就精通了六经和诸子百家,下笔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绝,片刻千言。苏洵与当时的成都太守张安道相熟,在他和儿子苏轼、苏辙同赴京城赶考之前,曾经从家乡眉州去成都求太守张安道为之斡旋。张安道说:“我能力不够,欧阳修是当今文坛领袖,应该能够帮上你们。”欧阳修和张安道曾因政见不同而交怨,这时候,欧阳修担任翰林学士,他很清楚苏洵父子和张安道的关系,但在见到苏洵父子三人后,并没有给他们以冷遇。特别是当欧阳修读了苏氏父子的著作之后,极力赞誉说:“后来文章当在此。”并且把苏洵的文章呈送给皇帝审阅,曾经默默无闻的苏洵顿时声名大噪,京城士大夫争相传阅并效法他的文章。欧阳修看到苏轼的应试文章后,赞许地说:“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为了扩大苏轼在当时文坛的地位和声誉,欧阳修在嘉祐五年亲自保举他参加殿试,这种满腔热情奖掖后学的精神,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成语“出人头地”,正是出自欧阳修对苏轼的评价。欧阳修对老友梅尧臣说:“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意思是说,自己应给这位有才华的青年让路,让他有出头的机会。

不别于亲疏、不囿于政见、不执于恩怨,唯才是举、唯才乐举,体现了欧阳修坦白的襟怀。襟怀是一种气度,是一种雅量,也是一种品格。欧阳修乐于荐才,给了王安石、苏氏三父子等一批文坛新人脱颖而出的机会,成就了北宋的文章盛世,对当时乃至后世的文坛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斯人已去,风范犹存。欧阳修乐于荐才的襟怀,确实值得后人学习。

猜你喜欢
苏洵文坛司马光
苏洵焚稿
苏洵,中年开始乘风破浪
当先锋不再先锋
哭正中老
《南方文坛》2018年度优秀论文奖揭晓
永不说假话
司马光说谎受责
司马光“警枕”夜读
苏老泉大器晚成
司马光砸缸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