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媛
经贸合作,教育先行。高校是服务重点开放领域建设,加大海外智力和高端人才引进,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加强国际教育合作的重要载体,是辽宁打造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战略高地的重要窗口。加快推进辽宁与东北亚各国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发挥高等教育在对外开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建议辽宁高起点、高标准制定新一轮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规划,依托高校着力打造“兩个高地”“两个中心”,即东北亚区域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东北亚区域科技创新高地,东北亚区域高等教育留学中心、东北亚区域文化软实力输出中心,以教育开放助推辽宁开放、东北开放。
加强对全省高等教育
国际化战略的系统谋划
服务辽宁建设“中国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大门户”的战略目标,助力辽宁快速融入东北亚产业分工体系并形成优势,需要重新审定全省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布局。
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理念和认识。把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推进区域现代化、建设高教强省的重要手段,将其纳入区域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整体规划,明确总体发展目标。高等院校应把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集聚资源、扩大影响力和形成比较优势的重要路径,将其与学科布局、队伍建设、教学和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等紧密结合,明确学校国际化发展的具体目标定位。
针对东北亚各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差距,制定差别化交流与合作战略,努力提升辽宁在东北亚留学市场中的占有率与核心地位。
按照“十四五”规划,制定辽宁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规划。利用辽宁地缘优势、特色高校集中优势,明确沈阳、大连两座城市的功能定位。经过3—5年努力,进一步提升沈阳等中部城市群高校的对外开放水平,加强与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日本、俄罗斯和韩国等国家高校的学术交流、科技合作,将沈阳打造成为我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中心城市,将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最具吸引力的留学目的地城市,成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桥头堡。“一校一案”制定高等院校国际化发展规划,推动各高校有针对性地筛选合作伙伴,健全合作机制,选择符合校情的战略路径和实施方式,提升全省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着力打造东北亚区域
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服务辽宁“以全面开放引领全面振兴”战略布局,对接“双招双引”战略措施与实施计划,充分发挥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平台的聚才引智功能,需要着力破解辽宁高端人才不足,特别是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不足等问题。
对接重点开放领域,确定高校引进高端人才的主要学科方向。对接重点产业、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需求,建立不同学科领域外国专家信息库,完善筛选、聘任机制,支持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和一批行业特色高校,率先加大对优势学科领域高精尖技术人才、首席专家和重点学科带头人等三类紧缺人才的引进聘任力度,着力提高引智工作质量。
创新海外高端人才引进机制。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为海外高端人才申请办理人才签证、工作许可、长期居留和永久居留提供便利,缩短引智程序和周期。参照国际通用模式,实行国际通行的绩效考核标准和办法,实施海外高端人才年薪制。通过设立学科特区,完善外籍人员来华工作学习支持政策,增设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等措施,解决在辽外国人的后顾之忧。
推进高校教师“引进来”“走出去”。一方面,通过聘任外国专家和外籍教师,授予名誉教授、客座教授等方式,引进外国专家学者来辽进行长短期执教、讲学、作专题学术报告、开展系列讲座以及科研项目合作。另一方面,结合国家和辽宁地方留学项目,选派大学校长、学科带头人以及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留学、访学和开展培训交流,不断提高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国际化水平。
重点打造东北亚区域
科技创新高地
服务辽宁促进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依托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一批科技合作基地和技术转移中心,推进辽宁高校与东北亚国家高水平院校的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需要着力破解重点科研项目研究和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难题。
制定高校国际科技合作的优先领域规划,加强与俄罗斯在航天、机电和医药等领域,与日本在农、林、医、环保等领域,与韩国在海洋、核能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支持高校与周边国家高水平大学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围绕产业需求遴选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建立联合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新机制,形成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科研成果。
支持高校围绕服务区域对外开放做强专业智库,协同政府部门、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外向型企业,开展定期会商,进行信息对接,加强对外开放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培育高水平国别和区域研究机构,为支持辽宁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建立政府、高校和社会基金组织等多元化资金筹措渠道,组织策划、定期召开东北亚地区高校学术交流论坛,重点支持高校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建立务实高效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机制。
全力打造东北亚区域
高等教育留学中心
服务辽宁建设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心枢纽的战略任务,需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打造富有吸引力的留学目的地城市为目标,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
配合“留学中国”计划,制定全省留学生教育发展规划。立足周边、面向欧美、拓展亚非拉地区生源,不断提高留学生教育规模。
设立政府留学生奖学金项目,同时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设立外国留学生奖学金,积极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加强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言教育和我国文化教育制度的理解教育,在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的同时,提高进入正规课程学习留学生的准入标准。
充分挖掘辽宁高等教育资源的比较优势,继续增强语言、艺术、中医药等传统优势学科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进一步开发与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钢铁石化、电子科技以及新型农业等学科专业的吸引力,全面拓展辽宁留学生教育的领域、类别与层次。
建立急需紧缺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参照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选择世界一流名校来辽合作办学,打造1—2所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名片”。探索与吉林、黑龙江等省份高水平院校合作,组建区域性教学联合体,采用集团化运作模式,推进核心专业课程与教材国际化,进行国际化教育改革实验,开辟建立共同的东北亚国际教育市场。
推进建设东北亚区域
文化软实力输出中心
加快推进辽宁与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充分发挥高校培育文化软实力的载体和传播作用,需要以推进国际理解教育为核心,促进国家间的文化互动交流,为深入推进经贸合作奠定基础、保驾护航。
加强高校的国际汉语教育,进一步推动与周边国家合作,积极推进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在东北亚国家主要城市布局,通过建立汉语教育发展基金,着力培养培训当地本土汉语教师,探索多语种学习经验,全面增进国际理解。
加强与周边国家共同推进特色领域合作办学,创新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优先鼓励支持具有中外合作办学基础的高校开展境外办学。
打造系列高校文化交流活动品牌,继续举办“中国·辽宁(沈阳)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辽宁国际教育展,组织大学生艺术团赴境外巡演,承办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工作会议,积极拓展交流与合作渠道,推进教育外交、论坛外交,形成与东北亚国家人文交流稳定有效机制。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