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五大校本问题及探索

2021-03-24 11:03包建新
中国教师 2021年3期
关键词:生涯导师专业

包建新

对大部分高中学校而言,生涯规划教育是因为新高考而进入视野的,选科制度使学校感到生涯规划教育的迫切性,但生涯规划教育怎么开展似乎还没有令人信服的方案。笔者认为,实施生涯规划教育,还需要厘清五个问题:生涯规划教育是什么?为什么要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做什么?生涯规划教育怎么做?生涯规划教育谁来做?

这五个问题似乎已经是清楚的,但离开了某些讨论的语境,结论往往不可靠。第一个问题如果离开了学校基本生态,结论就缺乏现实意义;第二个问题要放在“如果没有新高考,生涯规划教育是否需要做”这一假设下才有说服力;第三个问题不在于找到一个答案,而在于需要確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究竟应该做什么。前面三个问题解决了,后面两个问题才能理出明确线索。

一、生涯规划教育是什么

生涯规划教育有许多好的、现成的定义,但如果把范围缩小到高中三年,那就要斟酌一番了。“选择”是新高考改革的核心字眼,包括学科选择、课程选择、升学选择、专业选择等,“选择”需要指导,中学的生涯规划教育由此产生。“选择”使中学的生涯规划教育变得重要起来,同时,除了新高考所要求的选择外,学生还存在其他选择问题,如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社团活动等。那么,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是因为“选择”而存在,认识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也应该由此出发。

现在,我们可以给生涯规划教育下一个定义了,这个定义适合高中生,即运用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与工具,为学生所面临的各种选择提供帮助,使他们更具有担当精神、目标意识和行动能力。就目标而言,其着力点是为高中生所面临的选择提供帮助,其专业性在于生涯规划教育理论与工具的运用。笔者认为,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在这个定义下建立、发展、丰富起来。

二、为什么要开展生涯规划教育

如果没有新高考,学校该不该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回答这个问题有利于我们理解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1.生涯规划教育应成为学校教育的“底座”

学校教育说到底是为学生的生涯负责,而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目标、学习管理、学习的意义感等都可以通过生涯规划教育实现。生涯规划教育促使教师充分正视学生这个学习主体,也促使学生能够充分正视自己。从这个角度看,生涯规划教育应成为学校教育的“底座”并不过分。既然如此,生涯规划教育应该与学校现有的教育生态融为一体,成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独立的内容。樊秋盛在讨论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目标时说:“生涯规划课程的目标是增强学生规划人生的意识,提升自主发展能力,不仅关系着学生考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也影响着学生的人生成就,要更多地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通过自我生涯规划,准确寻得人生发展方向,不断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学校教育不正在于此吗?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底座”。

2.生涯规划教育使因材施教变得更为切实

要实现因材施教,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材”究竟有什么不同?二是我们如何发现这种不同?如果我们能够科学地分析“材”的不同,因材施教才有了现实意义。在孔子那里,确定“材”的不同靠的是观察,现代教师在如何了解“材”这个问题上也是靠观察。

人与人有哪些区分(“材”的不同),以什么手段来区分,心理学是有许多研究的。有些国家早已将研究成果普遍运用于基础教育,如MBTI的性格分析、霍兰德的兴趣分析、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舒伯的职业价值观分析……学校运用这些成果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明白自身的特点与优势,把当下的学习与未来链接起来,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三、生涯规划教育做什么

做好生涯规划教育,首要任务是建设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这里之所以用“建设”一词,是因为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成熟的、适合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边缘性的存在。因此,在高中学校加入的生涯规划教育缺乏质的规定性,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究竟应该怎么做,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

学校的生态会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省份也显示出很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境下,有些学校的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就要考虑其普适性,不能以学校的个性来作为普遍的标准。我们认为,应该基于一般学校生态确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见图1)。

第一,生涯规划教育是用一些知识解决学生遇到的日常问题,当然,也包括新高考背景下遇到的问题。这种知识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称之为内部探索的知识,包括性格、兴趣、潜能、价值观、天赋等。内部探索的知识用来解决“我是谁”的问题,它是整个教育要关注的问题,也是生涯规划教育的出发点。另一部分称之为外部探索的知识,它包括高中学科的专业性质,以及关于职业和行业的认识,其他照字面意思就能理解。高中学科的专业性质指什么?简单地说,就是高中学科可以分别对应大学哪些专业,在高中所学知识与大学专业之间建立联系。如果在学生心中建立内部认知与外部认知的对接关系,无疑是把学习的中长远目标根植于学生心里,眼前的学习也被赋予新的意义,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第二,学校的哪些问题需要运用上面的知识来解决。在新高考背景下的主要问题是学科选择、升学选择、专业选择,当然还有其他选择的问题。学科选择也是从六门(浙江省为七门)学科中选择三门,与必选的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科组成3+3模式。怎么选?学生自然需要作一番内部探索和外部探索。新高考开辟了升学的新通道,需要运用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知识做出适合的应对。而专业选择的问题表面看只是跟外部知识相联系,实际上与学生的性格、兴趣、价值观等密切联系。在没有新高考之前,学生社团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等也存在,我们也在进行这方面的指导,而运用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指导则更有针对性、方向性。

当然,以上生涯规划教育内容的确定未必是最理想的,随着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研究的深入,我们能够确定更理想的、更切合学校教育实际的、更具有指导价值的生涯规划教育内容。

四、生涯规划教育怎么做

生涯规划教育的具体实施可以用“四体”(生涯课程、生涯咨询、生涯体验、生涯品质)概括。

1.生涯课程

生涯课程由专职教师授课,包括自我认知课程、生涯规划课程和不以课的形式固定的生涯体验课程。自我认知课程:让学生认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积极看待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学会表达、调节情绪的方法,掌握有效的沟通技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學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生涯规划课程:如何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科学安排三年必修和选修课程的修习计划,明确自己的学考、选考意愿;制订参与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体育锻炼等计划,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与特长;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信息与社会职业需求,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认识人生发展的各种可能。生涯体验课程:了解和体验不同职业,在丰富职业体验经历的过程中,不断明确学习、成长目标,为专业发展、职业倾向选择提供判断依据。

生涯课程要以活动、体验、探索为常态。生涯规划说到底是学生个体的规划,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规划是不一样的。我们要从生涯规划教育的个人性这个特征出发,开发更多生涯体验、探索活动;要分清楚哪些内容适合团体辅导,哪些内容适合个体辅导。

立足校本开发生涯规划课程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并能为进一步做好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提供明确的线索。我们以学业为中心开发了生涯规划课程(见表1)。

2.生涯咨询

建立生涯咨询团队,为学生提供一对一指导。学校建设咨询场地,挑选生涯咨询团队成员。生涯咨询团队建设以建立“导师制”为目标。生涯咨询团队成员分为生涯顾问、特需导师、学业导师、学长导师四类。生涯顾问由校级领导担任;特需导师是指具有生涯规划教育专业水准的教师,解决学生在生涯决策过程中一些纠结的问题;学业导师由所有任课教师(以班主任为中心),特需导师对学业导师进行不定期培训;学长导师由高年级学生组成,以“过来人”身份给低年级学生提供指导,同时,接受特需导师的指导。“导师制”目标是实现每一位学生都有导师帮助其解决生涯规划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情况由特需导师研究解决。

生涯咨询要有明晰的操作线索。指导教师应有激励意识,就像毛德明所说:“学生根据自己以往的成绩优势或感兴趣的学科,主动地、有规划性地选择学习科目,对自己的选择有信心和责任心,故而会付出更多的努力。”通过指导,要给学生更多的精神鼓舞。

3.生涯体验

通过生涯体验的活动性课程实现对学生的指导,具体包括学生假期职业体验活动、毕业生回访谈大学专业、家长职业介绍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举办生涯体验活动周、组织学生进高校等活动。

4.生涯品质

以学校相关社团活动为起点,围绕“核心素养”展开,分为道德品质、领导品质、学习品质、生活品质,目标是培养有品质的学生。重要内容是培养“学习贵族”。“学习贵族”培养分三个路径:第一,整理高校强基计划招生、三位一体招生的入围条件、考核内容、面试内容,有方向地发展学生生涯品质;对学生的兴趣特长进行调查,对学生进行引导;学校社团的主旨是发展学生生涯品质,是对学生的兴趣特长、高校的招生要求、学校社团进行一体化整合。第二,组织相应的比赛活动,提升学生的相关品质。第三,与校外相关机构合作,培养学生的生涯品质。

五、生涯规划教育谁来做

在一个学校的管理系统中,生涯规划教育谁来做可能会成为一个问题。梅进德、郑彩亮认为:“为开展生涯规划教育,部分普通高中将生涯规划教育的各项职责简单地拆分,并直接交由学校原有部门开展工作,这一做法有碍于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同时也会出现学校原有部门对生涯规划教育管理工作投入不足的问题。”这的确说出了许多学校生涯规划教育管理的问题,但新成立组织来推进生涯规划教育也可能会造成职务重叠、责任交叉、工作推诿等问题。

笔者认为最合适的做法是,学校德育处确定一位副主任专门抓学校的生涯规划教育,带领班主任,把生涯规划教育逐步深化。生涯规划教育表面上是学校新增的工作内容,实际上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拓展。学校德育工作原来叫政教,在观念上以规训为主;后来叫德育,在观念上以育人为主;生涯规划教育则以指导学生发展为主。学校应该把握“政教—德育—生涯规划”的发展脉络,以班主任为核心组织队伍,由德育处主任领导,德育副校长统领。

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生涯规划教育完全是德育处的事,既然我们把它作为学校教育的“底座”,那么,学校的各种活动都应该考虑学生生涯发展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各部门具有生涯规划教育的意识和为学生生涯发展服务的自觉性。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海市回浦中学)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

猜你喜欢
生涯导师专业
我的教书生涯
16 Years in the Mines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手残党的厨艺生涯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奥巴马:总统生涯使我成为更好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