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过年的异乡人

2021-03-24 09:59梁辰
南方人物周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小赵老家师傅

梁辰

司琪和男友购置年货布置居室。她每天都会给老家的防控部门打电话,询问返乡政策

聂护士

北京同仁医院骨科的聂志红护士今年在科室跟同事们一起度过除夕。爱人和孩子都在老家河北邢台,考虑到疫情和自己作为医护人员的身份,小聂决定今年春节留守北京。

入职一年多,正好赶上新冠疫情从暴发到逐渐平稳,小聂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刚开始也经历了恐慌,但当她看到医院的前辈们众志成城、奔赴武汉,内心除了敬佩,也渴望自己尽快成长起来,加入到一线抗“疫”的队伍中去,因为“这个时候最能体现医护人员的职业价值”。

2020年夏天,北京新发地暴发疫情,小聂申请增援核酸检测任务。室外35度的高温,她和队友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每天采集超过1000例样本。每次收工脱下防护服和隔离衣时,人都快虚脱了。虽然辛苦,但今年1月,北京东城区全员核酸检测,小聂再次报了名。

今年春节假期,小聂值两天班,剩下的时间,她着手准备一篇足踝外科方向的科研论文,这是院里刚刚批下来的一个护理基金项目。作为同仁医院2019年招入的惟一一名护理研究生,小聂希望自己在扎根临床的同时,也能在护理科研上有所建树。

本科毕业后,小聂曾在河北一家医院的急诊科当过一段时间护士,记得有一次接收了一位危重病人,已经上了呼吸机,不能说话。他用一种惊恐又带乞求的眼神看着小聂,像是在求救。小聂为他吸了痰,可能是感觉舒缓了一些,他的眼神也放松了。

小聂至今还记得那个眼神,那是她第一次感到从事医护工作的“神圣感”——在病人最需要的时候,自己哪怕只做一点点,都可以化解痛苦,并给予心理上的抚慰。她想到了读书时看到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能治愈,常常在帮助,总是去安慰。

聂志红作为轮班护士,定期在同仁医院东区方舱执行核酸检测工作

除夕夜,小聂坐在空荡荡的地铁车厢里。当晚值班的同事怕她一个人在京过节太寂寞,邀她去科室跟同事们一起过节

大年三十下午,小聶独自在家中看网络节目。爱人和孩子都在老家河北邢台,考虑到疫情和自己作为医护人员的身份,小聂决定今年春节留守北京

女儿三岁多了,小聂每天都要和她打视频电话

路师傅

腊月廿五,星期六,在北京打工的路师傅和爱人终于回到了河北廊坊家中。半个多月没见,两个孩子见到爸爸和妈妈格外高兴。夫妻俩简单收拾了房间,换洗完床单被罩,就带着孩子们去洗澡。从澡堂出来已是傍晚,一家人去下馆子,这是孩子们最期待的环节。路师傅拍下女儿就餐时满足的笑容,发到朋友圈,配文:“只是回家陪孩子吃个饭的功夫,又该进京了。”

路师傅是物流公司的司机,每天往返于京冀的仓库之间运送货物。早上5点半从北京发车,往返两趟,收工得晚上9点了。最近赶上京冀相继暴发疫情,再加上年底促销活动,货量庞大,时常要加班,他已经半个多月没回家。

单位给员工提供了宿舍,但为了节省通勤时间,路师傅晚上就睡在货车上。驾驶室里准备了电热毯、被褥、暖水壶、碗筷、脸盆和晾衣架,这一平米的空间就是临时的家。他之前当货车司机的时候,也经常睡在车上。“这个大东风相对来说还算‘豪华的呢,还能打个卧铺, ”路师傅觉得冬夜里有电热毯的驾驶室“还挺暖和的”。

路师傅的老家在河南濮阳,从业六年,有五年的春节是在工作中度过,今年也如此。因为传次少,货物多,春节往往意味着更加忙碌。作为传站司机,他的工作不仅是开车,还要拉货备货,协调装车。分拣台和货车之间三百多米的距离,他每天来来回回要走两万多步。

谈到“过年”,路师傅笑着说,“没有任何感觉,睁开眼睛就是干活。 ”但也有开心的时候——看到8岁儿子发来的自己和妹妹背诗、读英语的视频,就是一种动力。“现阶段还是要坚持下去。去年因为疫情,身边一些人找不到活干,我至少每月准时有工资到账,对自己目前的状态还算比较满意。”

忙完这一阵,路师傅计划带着老人和孩子们出去玩一趟,“这是最有意义的事。 ”

路师傅的工作是往返于京冀的仓库之间运送货物。每天早上5点半从北京发车,往返两趟,收工得晚上9点了

为了节省通勤时间,路师傅在单位附近的城中村租了一个单间,七八平米,月租金260元,这样就不用每天往返北京和廊坊了

春节期间工作忙碌,路师傅晚上就睡在东风货车上

路師傅在村口跟摊贩打招呼。他租住的城中村距北京市中心约40公里,里面的租户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

司琪

自从各地倡导“就地过年”后,司琪就每天给老家的防控部门打电话,询问返乡政策,她一直没有放弃回家过年的念想。

司琪18岁就从黑龙江佳木斯只身来到北京学习化妆,现在是一名独立造型师,经过五年的积累,客户遍及明星艺人、网络主播、影视剧组和广告公司。

她记得毕业后的第一单活儿,化一个新娘早妆,定价100元。12月底的北京,她拖着装满化妆用品的行李箱,坐早上5点钟第一班地铁,然后再换乘公交车,从西三环赶到东四环。如今,她接一个新娘妆的起价是3000元。

另一个巨大的改变是住房。刚到北京时,她跟同学合租过单间,两人共用一张床;后来跟朋友合租过开间,有了属于自己的床;然后又有了自己的次卧;现在,她跟男友在通州整租了一居室,家里还养了一猫一狗。

2018年,父母为了让司琪回老家安顿下来,在县城给她买了一套八十多平的精装两室一厅。她辞职回到县城的影楼上班。终于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司琪每天上班前都会认真地打扫一遍房间,把家里布置得井井有条。但很快,她就厌烦了这种“每天5点下班,跟朋友出去打牌、吃饭,一眼能望到头的日子”。正好北京有一份合适的工作,她就回来了,还是“向往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生活”。

小年刚过,司琪再一次给老家的防控部门打电话,终于得到了“不用隔离”的答复。腊月廿五那天,她和男友决定带着猫和狗,自驾回家过年。

作为一名化妆师,司琪很少给自己化妆,腊月廿三小年这天,她特意化了淡妆,准备晚上跟朋友出去吃饭

司琪外出工作时随身携带化妆箱

司琪平时喜欢在家做饭,男友每天傍晚7点多下班回家,饭菜已经备好了

司琪跟男友是同乡,家里还养了一猫一狗

犇犇

小赵2016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北京,在一家财经媒体做记者。今年是她第一次在北京过春节,除了疫情,还因为她已到孕末期,节后将迎来自己的第一个宝宝。

去年年底,父母从老家山东威海带着她爱吃的海货来北京看望女儿,本来计划就待一段时间,却赶上“就地过节”的通知,于是跟女儿、女婿一起在北京过春节。

丈夫张闪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朝10晚10的工作制,再加上每天通勤两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工作。他业余喜爱旅行,恋爱8年,夫妻俩去过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一起看过变幻多彩的北极光,结伴自驾900公里穿越雪山湖泊,也曾有差点误机错过行程的狼狈。

随着孩子的到来,这样的环球旅行要暂告一段落。小两口计划在深圳安家,因为户口在那边,而且他们看好深圳房价未来的上涨空间。

每个从地铁站走到公司的冬日清晨,张闪都会在心里默念——“明年不在北京了。”小赵觉得最大的问题还是户口,这涉及到孩子未来的教育机会,“要是有户口,他还怕冷吗?”

妻子怀孕后,张闪在股市的牛市中赚到了“首付”。 他为即将到来的孩子取名犇犇,寓意牛年牛市,牛运当头。

(文中小赵、张闪为化名)

小赵2016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北京,今年是她第一次在北京过春节,除了疫情,还因为她已到孕末期,节后将迎来自己的第一个宝宝

随着孩子的到来,小两口计划到深圳安家

大年初二,小赵和父母在家中吃饭,父母特意从老家威海带来了鱼虾等海货。丈夫张闪春节期间连续加班,“挣奶粉钱”

小赵和张闪为即将到来的孩子取名犇犇,寓意牛年牛市,牛运当头

猜你喜欢
小赵老家师傅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最美是老家
乡下老家
乡下老家
赔了多少?
如此不易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都不易
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