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兵,李 宁,姚 征,谢 青,高 骏,许 婷
(1.陕西省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西安 710068; 2.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 710054)
实现煤炭安全绿色开采、清洁高效利用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要求,是煤炭资源向绿色能源转变的根本出路,“绿色煤炭”是煤炭绿色开发的基础[1]。煤作为一种能源资源,不仅是工业的“粮食”,还可以成为工业的“血液”。近年来,用煤炼油成为一种新的潮流。煤焦油就是煤通过低温干馏在干馏和气化过程中得到液态产物,作为一种优质的原料油,经过后期加工生成成品油,是普通燃料油的替代产品[2]。另外,煤焦油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双明曾说过“富油煤不仅是煤,更是煤基的油气资源,若在煤炭热解技术和规模化发展上取得突破,西部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可替代一至两个大油田”。
陕北三叠纪煤田子长矿区瓦窑堡组煤层厚度较薄,夹矸多,煤层回采率低[3]。同时,该矿区煤质好,目前大多用做配焦煤,综合利用率低。针对这种现状,利用低温干馏得到煤焦油可以提高该区煤炭利用价值。本文在充分利用低温干馏数据的基础上,对子长矿区特高焦油产率煤的富集特点进行分析,为煤炭高效利用提供支撑。
晚三叠世,随着印支造山运动,华北克拉通整体抬升。受此影响,鄂尔多斯盆地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沉积中心由盆地西南部转移至中部的陕北子长地区[4]。鄂尔多斯盆地在晚三叠世沉积形成了厚煤层瓦窑堡组(相当于延长组长1段)。瓦窑堡组是在相对稳定的构造条件下由一系列河流、湖泊及湖泊三角洲环境沉积而成。晚三叠世末期,由于受到印支造山运动的影响,盆地整体向上隆起,瓦窑堡组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剥蚀,仅在榆林横山—延安富县一带保留[5],其中子长地区煤层最厚,达到1~3m。
瓦窑堡组自下而上分为五段,含煤层(煤线)20余层,最多可达36层,可采和局部可采2层,具对比意义的煤层7层,编号自下而上依次为1、2、3、3-1、4、5、6。煤层总厚度达11 m左右,含煤系数1.67%,局部地较高为2.53%,富煤中心在子长县与蟠龙镇一带[6]。
子长矿区主要可采煤层为5、3号煤层。5号煤层位于瓦窑堡组第四段的中上部,煤层较稳定,煤厚0~3.10m,平均1.34m,含夹矸0~7层,矸厚0.01~0.50m,顶板岩性为泥岩、粉砂岩,底板岩性为泥岩、黏土岩[7]。3号煤层位于瓦窑堡组第四段的下部,属局部可采煤层,煤厚0.50~1.35m,上距5号煤40~90m,含夹矸1~2层,厚0.05~0.35m,顶板岩性为泥岩、砂岩,底板岩性为泥岩、细粒砂岩[8]。
煤经过低温干馏得到焦油产率,根据现行标准,焦油产率(Tard)大于12%为高油煤,也被称为特高焦油产率煤[9],焦油产率小于7%为含油煤,位于两者之间的是富油煤。陕北三叠纪煤田瓦窑堡组煤层煤焦油产率普遍大于12%,属于特高焦油产率煤,是低温干馏炼油用煤的理想原料,应用前景广阔[10]。
陕北三叠纪煤田子长矿区瓦窑堡组以高油煤为主,分布连续性好。5号、3号煤焦油产率平均值和中位数高于12%(图1),显示煤的特高含油性优势。5号煤富油性更佳,其高油煤发育占比为91.28%,煤层厚度以中厚—厚层为主。3号煤焦油产率稳定性更强,但煤层厚度较薄(表1)。
图1 陕北三叠纪煤田主采煤层低温干馏焦油产率(Tard特征对比图)Figure 1 Northern Shaanxi Triassic coalfield main mineablecoal seam low temperature carbonization tar yield(Tard features comparison)
表1 陕北三叠纪煤田主采煤层低温干馏焦油产率(Tard)对比表
通过对开采5号煤层的矿井进行样品采集分析,发现5号煤层厚度零线以内基本上都是富油煤,其中大部分为高油煤,多数集中在子长县城周边。研究区5号煤层发育面积约为249.4km2,高油煤发育面积227.67km2,占比91.28%;富油煤面积21.73km2,占比8.72%;含油煤只是零星发育(图2)。
图2 子长矿区5号煤层特高焦油产率煤分布图Figure 2 Zichang mining area coal No.5 extra-hightar yield coal distributions
羊马河井田、焦家沟煤矿东部、自备煤矿等区域的焦油产率达到16%以上,极值点位于焦家沟煤矿东部,达到18.7%。富油煤只是在个别矿井发育,主要分布于天任煤矿、永兴煤矿、禾草沟一号煤矿。含油煤只在永兴煤矿零星发育,极值点为6.2%(表2)。
表2 陕北三叠纪煤田5号煤层原煤低温干馏焦油产率(Tard)数据表
3号煤层原煤焦油产率为10.8%~18.6%,平均为13.7%,浮煤焦油产率为16.0%~16.8%,平均为16.4%,属高油煤,是特高焦油产率煤。
3号煤相对于5号煤焦油产率总体较低,发育面积也有所下降。研究区内3号煤层发育面积为198.27km2,其中高油煤发育面积为134.79km2,占比68%;富油煤发育面积为63.48km2,占比32%(图3)。
图3 子长矿区3号煤层特高焦油产率煤分布图Figure 3 Zichang mining area coal No.3 extra-hightar yield coal distributions
高油煤主要在矿区中东部发育,呈带状分布,自禾草沟一号煤矿北部向北,一直到前进煤矿,极值点出现在羊马河井田为18.2%。富油煤主要在矿区的北部、西部和南部发育,其中南部贯屯煤矿总体较低,极值点也在贯屯煤矿为7.2%(表3)。
表3 陕北三叠纪煤田3号煤层原煤低温干馏焦油产率(Tard)表
煤化其实就是一个脱水、脱氢、脱氧、增碳的过程[11]。随着煤化程度的由低到高,煤焦油产率也呈逐渐下降的趋势[12]。这是由于随着煤化度的提高煤中,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挥发分、H/C、氧含量等都在下降[13]。研究区5号煤层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为0.74%,3号煤层为0.76%,属低-中变质程度(第II变质阶段)的气煤一气肥煤范畴,以气煤为主,少量气肥煤。垂向上5号煤变质程度稍高[14]。
对比榆神矿区3号煤,发现挥发分与焦油产率基本上呈现正相关关系(图4)。5号煤层原煤挥发分变化为37.28%~45.24%,平均值为42.07%;3号煤层原煤挥发分变化为36.73%~42.96%,平均值为40.9%。氢含量变化为5.12%~6.06%,综合平均值5.46% ~5.73%。 氧含量变化在7.05%~10.96%,综合平均值8.34% ~8.64%[15]。5号、3号均属高挥发分、较高含氢、含氧煤,有机质含量较高,因此焦油产率相对较高。
图4 挥发分与焦油产率关系对比图Figure 4 Relationship between volatile matter content and tar yield
另外,研究区5号煤上部夹一层厚4~14m的腐泥煤[16],这些夹层使得煤层具有较高的挥发分和焦油产率。
煤的焦油产率受煤中活性组分和矿物质含量影响,镜质组和壳质组挥发分和氢含量都较高,加热后易软化分解,是产生煤焦油的主要来源,而且壳质组的挥发分产率和焦油产率高于镜质组和惰质组[17]。
5号、3号煤层的显微煤岩组成中有机含量平均值为91.6%~95.4%。活性组分(壳质组+镜质组)平均含量变化为65.2%~77.9%,惰质组平均含量变化为13.8%~24.6%(表4)[18]。由此可见,5号、3号煤活性组分含量高,焦油产率也较高。
表4 5号、3号煤层显微煤岩特征表
5号、3号煤活性组分(壳质组+镜质组)、有机含量、含氢、含氧量较高,最主要的原因是瓦窑堡组成煤环境还原程度高。
瓦窑堡组煤层主要发育在河流、三角洲和沼泽等环境中[19]。在煤层沉积的早期,成煤环境由河流向湖泊-三角洲逐渐过渡,富煤带主要位于河流沼泽地带,并逐渐向三角洲平原过渡。到成煤环境中期时,湖泊范围周期性扩张,富煤带主要形成于三角洲平原沼泽[20]。因此,瓦窑堡组煤层的沉积环境主要是陆相的湖泊、三角洲及沼泽,这些环境都是强还原环境,成煤物质草本植物、低等植物和浮游生物发育较好[21],活性组分、有机含量偏高,最终形成特高焦油产率煤层。
1)瓦窑堡组5号、3号原煤焦油产率平均值和中位数高于12%,其中,5号煤焦油产率平均为12.55%,高油煤发育面积占比为91.28%;3号煤焦油产率平均为13.7%,高油煤发育面积占比为68%,显示煤的特高含油性优势,是特高焦油产率煤层。
2)5号、3号煤层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为0.74%~0.76%,属低—中变质程度(第II变质阶段)的气煤一气肥煤范畴,具有高挥发分、较高含氢、含氧的特点,有机质含量较高,因此焦油产率相对较高。
3)5号、3号煤层的显微煤岩组成中有机含量、活性组分(壳质组+镜质组)平均含量高,加热后易软化分解,能够产生煤焦油,焦油产率也较高。
4)5号、3号煤的沉积环境主要是陆相的湖泊、三角洲及沼泽等强还原环境,成煤物质发育较好,活性组分、有机含量偏高,最终形成特高焦油产率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