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同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

2021-03-24 14:03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4期
关键词:脑出血神经功能协同

佟 璐

(新宾满族自治县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抚顺 113206)

脑出血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报道[1]显示,大多数由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都会留下后遗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除了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外,还需要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随着现代神经外科技术的进步,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已成为主要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情况,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和微创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治疗疾病的方法越来越多。虽然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的个体化、经验式医学模式难以达到最佳疗效。只有加强学科间的协作,共同制订本病的治疗方案,才能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多学科协同(多学科团队,MDT)的概念已成为国际医学界的重要医学模式之一。医疗多学科协同无疑对护理管理者和临床护士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士加强各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时俱进,提高临床工作能力,适应开展医疗合作的需要[1]。多学科协同护理干预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被动护理的新型护理方法,鼓励各学科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参与护理过程,在各学科医护人员、患者、家属、护理人员共同关心下开展康复干预,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根据患者需要提供护理措施,加速患者康复进程[2-3]。本研究将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信封随机法分为两组,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探析多学科协同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信封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试验组年龄58~79岁,平均(65.90±5.27)岁,男∶女=18∶12。对照组年龄59~76岁,平均(65.21±5.57)岁,男∶女=19∶11。两组样本比较显示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多学科协同护理干预。①联合多学科合作,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多学科协同护理模式对护理管理和临床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士加强各方面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时俱进,提高临床护理能力,适应医疗合作不断发展的需要。通过多学科联合护理实践,依托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得到有效落实,从而深化优质护理内涵,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多学科协同护理模式主要包括营养、康复、心理学、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多学科的合作,并与病理学、影像学等学科密切合作实现对患者的有效干预。结合多学科护士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最大限度地为患者提供便捷有效的医疗护理服务,避免各科室重复预约、挂号、就诊。实现医疗护理资源优化配置,缩短患者住院时间。②促进护士创新思维,提高业务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多学科协同护理模式下的临床护理工作,对临床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加强各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时俱进,提高临床工作能力,适应开展医疗合作的需要。③协作组的建立。以多学科协同护理干预理念为指导,由专科医师、康复师、营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组成协作组。分工协作护理:医师负责患者的治疗、转归和检查,康复师负责患者的康复锻炼,护士长和责任护士负责收集和调整患者的病情,营养师负责患者的营养摄入和日常饮食。护士对患者进行日常细致的护理工作。④协同护理干预。护士向患者讲解高血压脑出血相关知识,专科医师负责专业讲座,营养师讲解日常饮食注意事项,为患者制定简单的饮食食谱,强调饮食禁忌。责任护士反馈患者护理效果,与小组其他成员分析调整护理措施,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根据患者问题向患者解答疾病相关知识。康复师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康复训练方案的制定和指导。⑤出院随访护理。对即将出院的患者进行跟踪护理,告知患者定期来医院随访,为患者建立出发档案,预留患者电话和急救联系电话,向患者发放科室电话和急救电话手册,帮助患者更便捷地就医,也方便护理团队定期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现状,跟踪护理时间为半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开始和护理后自我护理能力、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肢体功能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4.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如各项评分的比较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如满意度采取χ2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肢体功能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肢体功能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肢体功能FMA评分均显著升高,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护理结束时试验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肢体功能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肢体功能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分,)

表1 两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肢体功能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分,)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试验组的满意度是96.67%,而对照组的满意度是76.67%。

3 讨 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作为临床多发病,具有病情重、并发症多、卧床休息时间长的特点,增加了护理和治疗的难度。因此,加强患者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4]。

现阶段,诊疗现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①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因素重视过少。②在治疗上,往往只注重经济利益,强调患者数量,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和最佳的治疗方法。③综合治疗太少,分科治疗的模式往往使患者病情得不到正确判断和处理,医师的知识和能力过于偏颇,缺乏综合能力和团队意识[5-6]。④患者对医疗服务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满意度不高,医疗纠纷过多等。只有在多学科协作的基础上建立合理可靠的诊疗方案,更多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因素,才能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多学科合作模式为了更好地融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转变传统医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②医师要在学科专业化的基础上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和多学科合作的团队模式,拓宽医学知识,加强医学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素质。③在临床工作中,要合理开展多学科协同诊疗,医院也要有计划地开展多学科协同综合救治队伍建设[7-10]。

该研究的成果显示,试验组自我护理能力、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肢体功能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多学科协同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活动能力、生存质量、肢体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满意度。

猜你喜欢
脑出血神经功能协同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