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金林/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委副书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十四五”时期,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将在创新规模经营“姜堰模式”的基础上,重点致力“四个转变”,不断巩固和拓展改革成果,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姜堰特色的新型农业经营发展之路。
推动“数量增加”向“量质并举”转变,增强新型主体实力。近年来,姜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连年增加,数量多、种类全,但是普遍质量较低,高水准、有影响的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数量较少。针对这样的现状,一是以入选新一轮省农村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推动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开展现代家庭农场示范创建,修订形成区现代家庭农场示范创建标准及具体实施细则、认定办法,引导各镇街积极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完善家庭农场档案和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强化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软硬件建设,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价格、流转程序、流转时限及流转合同,切实维护土地所有者、承包者和经营者各方的利益。加快家庭农场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在全区家庭农场中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持续走好“接二连三”的路子,鼓励家庭农场主因地制宜发展家庭小加工、果蔬采摘、农家乐、体验式民宿等新业态,拉长产业链,提高综合效益。二是以实施党建富民项目为契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放大党建引领作用,鼓励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领办或创办综合性农民合作社,发展多种社会化服务,走村社合一的产业发展之路。不断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充分发挥村“两委”党员干部在引领和服务合作社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切实推动合作社的规范健康发展。三是以实施“万企联万村”行动为契机,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围绕区“优质稻麦、绿色果蔬、生态菌菇、特色水产”四大主导产业,积极组织高层次的对外推介活动,吸引更多工商资本下乡,发展现代化种养、农产品深加工、流通和生产性服务行业,与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产业联合,带动全区农业向现代农业方向发展。
姜堰名片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市
全国生态示范市
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
推动“单打独斗”向“抱团取暖”转变,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单个经营主体难以与大市场进行抗衡,互相联合、培育品牌、共闯市场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淮安“淮味千年”、浙江“丽水山耕”等品牌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借鉴。一是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探索组建家庭农场协会,鼓励支持一定区域内的家庭农场抱团合作,组建同业或多业态产销联合体。协会组织家庭农场共享资源、互通信息、交流技术、联合销售产品,提高家庭农场种养效益。二是打响区域公用品牌。以溱湖簖蟹和姜堰大米等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农产品为主,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的路子,采取“1 个区域地标+N 个自主品牌”一致对外的营销策略,形成产品集群优势,共同打响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三是组建产业联盟。由区农水公司带头联合组建产业联盟,通过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将区域内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联合起来,发展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作、产业联结、一体发展”的产业化经营格局,让家庭农场在合作中共享产业链价值,合作社、龙头企业在合作中提升自身竞争力。
推动“供给不足”向“优先保障”转变,破解发展要素制约。针对用地难、用钱难、用人难的问题,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坚强有力保障。在用地保障上,加快完善农业“十四五”规划,落实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不低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用于乡村振兴政策,进一步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的用地难矛盾。在基础设施上,加快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提档升级,为本地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和仓储物流项目奠定基础。探索建立大型烘晒、仓储中心,变分散存放为集中储存,在提高经营主体生产利润的同时,最大限度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在政策优惠上,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认真研究制定财政奖补政策,按照“确定标准、分级扶持”的要求,设立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专项扶持资金,充分发挥财政奖补政策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引导调控作用。同时,注重政策扶持的持续稳定性。在金融支持上,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深度整合涉农资金,广泛开展银企对接,积极引导政策性银行和本地金融机构开发信贷和金融产品,拓展各类主体融资渠道。创新完善各类农业保险政策,推动保面积向保产量、保价格、保效益转变。在人才培育上,积极与省农科院等农业科研院校开展校企、校地合作,聘用吸纳各类农业专家;积极招引农产品加工、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鼓励姜堰籍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奖励力度。
推动“生产服务”向“多元服务”转变,拓展为农服务范围。一是科学规划。在摸清农业生产布局的基础上,结合规划,按照“以现实需求为依据、以未来发展为参考”的原则,科学制定村级为农服务综合体分类培育计划,因地制宜发展粮食、果蔬、食用菌等多种门类的全程社会化服务综合体。二是重点打造。针对粮食生产大户较多的特点,对基础较好的服务联盟进行重点打造,作为专门从事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载体,从管理经营体制入手,从完善全链条服务着眼,致力激活各类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全方面提升村级为农服务综合体服务质效,努力为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配套服务,真正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三是创新服务。鼓励现有村集体领办的为农服务综合体先行先试,发展多种经营,因地制宜拓展生产服务以外的服务或经营项目。加强对农业经济形势、气象、病虫害等信息的发布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创新拓展电商、农产品初加工、品牌营销等特色服务,为农民解决销路问题,推动农产品卖出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