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书礼仪之邦,中华文明源源流长,传下许多令世界赞叹的瑰宝。其儒家和道家思想更是教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碚育一代代正义凛然的中华魂。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道德教育思想也适用于现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道德;教育
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德育,比如各朝各代皇帝都重视以孝治天下,“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老人们常说一个人只要孝顺父母就坏不到哪儿去。当然传统德育可不仅仅是孝道,还有其它的内容,以下我们慢慢谈谈。
《颜氏家训》中留下的家风家训中孝悌文化,就很值得今人思考。颜之推曾说:“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矢。”父母对子女不慈爱,子女就可以不孝顺他们,兄姐对弟妹不友好弟妹就可以不恭顺他们,丈夫对妻子没有情义妻子就可以不顺从他。什么都是相对的,我们细思其实生活中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这种处世之道都是很有裨益的。“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你想别人怎么对你,你就要先怎么对待别人。
清朝的曾国藩以数封家书以自身几十年的学习、生活、为官处事的经验向子孙后辈传达自己对于修身养德、做人处事道理,教育后代。他的座右铭“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不向圣贤看齐则易沦为如禽兽般的欲壑深渊,做人不要总是追求获得了什么,而应该关注付出了什么。这对我们今天的中小学德育也是有深远影响的。我们也要教育孩子学会自控,学会付出,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让孩子们沦为小说、网络游戏、吃喝……的奴隶。“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
《礼记》中“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日期,颐。”这其中就讲了每个年龄段应该做什么,达到什么目标。所以我们在进行中小学德育工作时也应该循序渐进,不能凌节而施。要尊重学生个体发育的阶段性,遵循教育规律,不可对学生提出过重的课业要求和过高的情感要求,以免造成学生因常期完不成目标而失去前行动力。
《中庸》中提出“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既学生一旦在应该学习的年龄不学习,事后再努力也很难有成就。所以老师应该对学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适时引导,恰当规劝,不要针尖对麦芒,形成对立,这样既伤学生自尊,也伤害老师感情,甚至造成教学事故。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采用鼓励式教学,也既西方提出的“爱的教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教学的宗旨就在于弘扬美好的品德,使人能与时俱进,不断革新,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大学》中关于教育的宗旨说的也是非常适用于今天的。“修身在正其心”端正自己的心态,明确自己的立场,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应该干什么事,就是成长。“于止,知其所止,何以人而不如鸟乎!”(《论语》)中也提到了,鸟都知道它应该栖息在那儿,难道人还不如鸟吗?也是在说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地方,什么地点干什么事。在德育中也要提醒学生千万不能随波逐流,因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每天学习一点点,日积月累就会学到很多了,不能因为今天不会就放弃明天的学习,只要有开始就会越走越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父母在,不远游”在《论语·里仁》里,这是一种血缘亲情连接的孝道,强调陪伴的重要性,这对于现代社会,连接家庭关系,陪伴父母依然是不变的关怀话题。父慈子孝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家庭生活方式,不只是父母需要陪伴,子女更需要父母的呵护。“留守儿童”问题也是社会一大难题,为了生活父母不得不选择远方,可是家中父母小孩,却在生活中失了子女,失了父母,出现多少心理有问题的老人和孩子,对家庭,学校、社会造成多么残痛的教训。
《论语·学而》也强调“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对于知识文化的学习固然重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今之学者对此也做出了概述,做人做事比做学问更重要。《中庸》中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教育人们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现今社会的“熊孩子”各种熊事真的是令人发指,旁人要是指责他,其父母就会诡辩“孩子还小,你这么大个人怎么这么没素质,跟小孩子一般见识。”让人气到肺炸,牙咬咬又没办法。但这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这些熊孩子父母身上时,他们却会跳起来破口大骂,污言秽语令人侧目。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为人应当稳重,不争小利,合群但又不搞小团体,注意团结同学,团结集体,有团队意识,做一个谦谦君子。“巧言令色,鲜矣仁。”教育人要质朴诚实,踏实啃干。“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人们在擅长一些事时,总会在其他方面有所欠缺。所以在学校教育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不能限制学生的天性,让学生的发展失去沃土。“大小多少。报怨以德。”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要让学生不能只看眼前不顾将来,要立足眼下,拼搏未来。解决问题少点报怨,多点宽容,平常心办平常事,稳步前行。
“跂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我们为人处世,学习也好,工作也好都要脚踏实地,不能急功近利。现行年轻人大都浮躁,不安于现状,急于求成,当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他们就迷失了自我,变得爆躁,惶悾不安,自闭,要么就是自暴自弃。所以,在日常德育教学中我们也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建设,让学生的健康不只是身体上的,也要包含精神上的。“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就是说人不能滋长傲慢的心态,不能放纵自己的欲望,不能过度自满,更不能沉溺享乐。“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物,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道德经》)适用于今下亦是如此。不去过于宣扬明星,不去鼓吹珠宝,不去炫耀彩礼……就不会出现盲目追星,不拜金,不天价彩礼使人嫁娶困难……青少年不成熟,易被外物迷惑心志,沉溺于外物不可自拔。“至虚极,守静笃。”保持这种心灵空灵的状态去面对工作和生活,才会在学业和生活以及将来的工作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
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其灿烂文化教育了一代代具有中華魂的中华儿女,我们要发扬国学,学其精华,去其糟粕。用传统美德教育和熏陶青少年,让其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参考文献
[1]章义和.颜氏家训译著[M].上海: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1999:9.
[2]佚名.曾国藩全集[M].长沙:岳麓书社,1986:2.
[3]礼记/(西汉)戴圣编;-刘小沙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7.
[4]论语/王超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7.
[5]大学·中庸/(战国)曾参,(战国)子思著;严亚珍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7.
[6]道德经/(春秋)老子著;高文方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7.
作者简介:谭静(1984.11-),女,汉,河南省南阳市人,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