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轶学
目前,全国上下正进行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面对城市高速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如何抓住发展机遇,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进而建成一流城管执法队伍,最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是摆在各级城管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加强人才培养,对城管执法队伍健康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重大意义。
一、城管执法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一)城管事业发展需要有责任、敢担当的人才做支撑,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管理愈显重要,管理水平高低,关键在人,纵观城管执法队伍短暂的发展史,其中充满着艰辛与曲折,承载着荣光与非议,城管执法队伍也在锤炼中日益壮大,在整顿中逐步规范。但至今仍时常出现粗暴执法现象,能不能根治弊端,主要取决于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城管人员的努力,共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努力打造一流的城管品牌,不断推动城管事业发展。
(二)城管工作需要有能力、会干事的人才作保障。作为行政执法主体的城管部门,其职能逐步增加,根据2015年1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匡定,城市管理职责已扩大至市政管理、环境管理、交通管理、应急管理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等方面。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唯有立足城管执法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工作量大的实际,通过广泛吸纳、培养、储备城管各类人才,筑牢城管人才队伍基地,才能适应工作需求,打开工作局面,最终提高城市管理执法水平。
(三)城管队伍需要有朝气、求上进的人才做表率。由于城管队伍的构成较为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影响城管部门的整体形象。加强城管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聚集优秀力量、注入新鲜血液、优化队伍结构,有利于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充分挖掘工作潜力、大力提高队伍士气,有利于规范队伍管理、促进依法行政、转变城管形象。
二、苏州市城管执法人才培养的实践
苏州城管执法队伍在成立之初,主要面临三个问题:一是队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二是大多数队员并未受过专门培训,受自身因素和以往工作特性的限制,存在着执法不规范的隐患;三是队员的执法能力还不能适应城管执法的要求,在法规与政策把握运用上存在欠缺,影响执法质量。面对这一现实,城管部门负责人认识到:人才培养是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摸索制定了一系列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逐步使选人用人步入规范化的轨道。
(一)实施中层干部竞聘机制,中层干部是城管队伍的中坚力量,选好中层干部和调动中层干部积极性,是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各级城管部门坚持以“德”的标准选人,将作风建设作为中层干部选拔的重要标准,采取中队长争上岗机制,分阶段地任命一批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群众认可的科室、中队负责人,同时,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力求使中层千部在实践中不断规范、不断提高、不断进步,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城管中坚力量。
(二)实施人员交流轮岗机制。以发挥人员特产、量才适用为原则,在队伍内部定期、不定期开展交流轮岗工作,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城市管理执法水平,为干部廉洁从政、正确行使权力、防范廉政风险,规避利益纠葛创造有利工作环境。
(三)实施执法人员培训机制,加强培训是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各级城管部门健全了全员培训制度,制定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年度计划,编制培训大纲,落实培训经费。每年定期组织开展队伍负责人、中队长及基层执法人员等分层面的培训,以此提高队伍负责人的组织、管理、协调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执法队员学习新法规、应用新法规的能力,不断提升队伍执法水平。
(四)实施执法技能交流机制。通过开展“城管文化年”、城管法律知识竞赛、执法技能大练兵、行政执法理论研讨会、案卷评查活动及定学时的岗前集训、分类培训、分级培训等活动,以多种形式培养队员的执法能力,激发广大城管执法人员在日常執法工作中学法、用法的自党性,引导广大队员文明执法,提高队员依法行政能力,同时,大力开展十佳队伍、星级称号、先进工作者等活动评选,持续加强基层中队规范化建设。
三、城管执法人才培养需要重视的问题
从城管队伍管理上看,需要不断培养有朝气、求上进的城管人才,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激励体制、能力建设及城管文化方面的问题,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激励体制不健全影响人才积极性。目前苏州城管队伍主要以中队、大队为主,虽然执法队员编制大多参照公务员管理,但由于管理层级较少,队伍基数大、职数少的矛盾突出,虽采取干部晋升的竞聘机制,仍造成了上升瓶颈。
(二)能力建设不适应新形势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城管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有责任、高素质的执法人员,但由于城管执法队伍的构成较为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随着城管执法职能的不断增加,抗法管理范畴的逐步扩大,面对专业性强、工作量大的实际,唯有立足城管执法实际,通过广泛吸纳、培养、储备城管各类人才,才能筑牢城管人才队伍基地,真正适应工作需求,支撑城管事业的成功。
(三)缺乏一以贯之的城管文化建设。近年来,各级城管部门领导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持“以文化人”,但由于城管工作性质及社会舆论影响,队员对城管执法工作的认同感还不强,部分优秀的城管执法队员不愿意长期留在执法一线,认为城管执法工作反复性强,难度大,挫折感强而成就感差,自身价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制约了个人能力发挥,想改行另谋发展,未能有一以贯之的城管文化品牌来增强队员的认同感,是难以吸引与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城管执法人才培养的思考
城管执法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性任务,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多措并举,务求实效,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和干部选拔机制。完善晋升机制,改变目前城管执法部门管理层级较少的现状,建立执法人员表彰奖励制度,对在工作中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单位进行表彰奖励,提升职业荣誉感,激励城管执法人员不断提升自己。一是探索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按照职位类别和职务序列实行分类管理,合理确定执法人员职务层次,科学设置职务职数比例,实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在城管执法领域推进执法类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二是大力选拔后备千部。强化干部工作的延续性,认真抓好后备干部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城管后备干部队伍。同时,加强对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锻炼和管理,保持城管队伍发展后劲。三是积极荐举领导千部。对工作出色、群众认可、品性端正的中层干部及后备干部,要极力向组织人事部门推荐,予以提拔、委以重任,真正让想干事、会千事、肯千事的人,有舞台、有作为、有前途,切实改变城管部门出力气多,出干部少的现状,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加强对城管执法人员的能力培养。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一是专题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规划和实施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需求、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时限的教育培训活动,着力提升城管队员的整体素质,出台激励政策,鼓励城管人员参加学历进修,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水平。注重內涵发展,加强理论学习,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知识讲座、报告会等形式,进行政治理论、法律理论、管理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广泛开展调查取证、卷宗制作、执法技巧等培训比武活动,提高执法管理水平,二是培树典型,坚持用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善于挖掘、培植、总结、宣传和推广城管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引导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在系统内营造比、学、赶、超浓烈氛围的同时,让社会各界认识城管、熟悉城管,进而理解、支持城管。
(三)构建城管职业生涯管理体系。当城管执法队员的职业生涯的选择符合其自身的才能、性格、气质、兴趣和素质时,会更容易发挥自己的知识和自身价值,更容易做出成绩,获得满足感,并能适应新形势条件下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实现人才与岗位最佳匹配,使人力资源使用效益达到最大化,创造人尽其才的工作环境,激发城管执法队员的上进心,特别是创造使优秀青年队员施展才华的环境和条件,让他们能把自己的专长发挥出来,施展自身的才干并获得一定成就。
(四)加强对城管人才队伍的管理,注重人才政工教育。一是强化教育引导。以“两学一做”制度化常态化教育为抓手,以打造“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务实”的城管执法队伍为目标,持续深入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活动,不断巩固“城管文化年”活动成果,创立城管文化品牌,不断增强对城管工作的认同感、使命感、归属感。同时加强政治思想、党纪条规、勤政廉政等方面的教育,通过警示教育、典型引导,确保城管人才的纯洁性、廉洁性、自觉性。二是加强内外监督。完善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同时,大力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借助网络监控系统、GPS定位系统、执法记录仪等科技手段,对城管人才工作作风、履职尽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开展向服务对象、征求意见活动,聘请行风监督员,主动邀请新闻媒体参与监督,促使城管人才依法依规行事,稳步平衡发展。三是强化考核评价。实行绩效管理,根据工作实绩考核结果,对成绩优异的城管执法队员要给子奖励。探索有效的非物质激励手段,多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
城市管理事业进一步发展需要一批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要抓住城市抗法体制改革的机遇,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积极推动苏州一流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建设,努力为勇当“两个标杆”、建设“四个名城”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