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方明
摘要:近年来,全国各地、各部门大力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如今提到安全工作便无法忽视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日益深入的今天,部分企业仍然存在职责不清、标准不明、“救火式”排查等问题突出,忙于应付、被动完成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如何让企业主动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如何让员工积极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如何形成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社会共治格局,如何有效构建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是需要我们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将从六个方面探讨解决对策。
关键字: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1 事故隐患定义和特点
事故隐患,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条件或状态。它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具有隐蔽性、危害性、突发性、因果性、重复性、连续性、时段性、季节性等特点,针对事故隐患的特点及以往以企业单方面自查自改为主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现阶段必须转变观念,完善隐患排查治理管理机制,强化落实管理责任,建立企业自查、行业主管部门执法检查、专家排查以及社会参与的“齐抓共管”格局,方能形成平稳长效运行机制。
2 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安全隐患自查自纠机制
严格落实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制定涵盖《隐患排查治理导则》重点内容在内的隐患排查治理规章制度,建立责任机制,以管理制度和责任制为准绳,制定企业年度、月度排查治理计划,编制专项、综合隐患排查治理方案,同时结合企业生产运行特点,编制有效的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并定期组织更新,开展日检、周检查、月检、季度、专项、季节性排查等工作,排查问题隐患严格落实整改责任、资金、措施、时限和应急预案,从而实现企业、基层单位、班组、岗位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并对隐患进行排查、登记、治理、验收全过程闭环管理,并按照当地监管部门要求,通过信息系统报送隐患,主动接受监督和指导。
3 从专项整治为主转变为以日常规范管理
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标准,编制隐患排查指导手册,宣贯和印发排查治理导则。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结合行业(领域)实际,按照科学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的原则,细化隐患排查标准,明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标准和要求,使企业下属各单位明确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使企业监管单位知道“管什么、怎么管”,实现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利用体系管理、岗位检查、内部审核等手段,规范和监督各级单位规定动作开展情况,加大宣传力度,促进观念转变,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让依赖专项检查和外部检查提升的思路转变为更多依靠全员开展、每日排查、常态化治理,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隐患排查整治企业文化。
4 创建行业主管部门与企业协同并进的良好氛围
现阶段,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各级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不断强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以及执法检查力度,持续狠抓生产经营单位主题责任落实,排查和处罚力度逐渐增大。生产经营单位在做好隐患排查治理规定动作的基础上,转变观念,面对行业主管部门的执法检查,要周密组织,密切配合,主动暴露管理薄弱环节,主动提报自查问题隐患,杜绝迟报瞒报、整改不落实等问题,以政府监管为契机,利用外部监管力量和视角,查找企业问题隐患和管理弱项,积极提升和治理,以查促改。
5 利用信息手段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效果
企业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系统,开展内部隐患排查治理问题录入、进度查询、整改闭环,隐患治理项目管理等工作,同时企业可以利用国家、省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等综合隐患管理系统,对各类专项整治和日常治理问题进行主动上传和公示,接受各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实现政企两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过程记录和管理,利用信息平台,企业对隐患排查、隐患整改、隐患上报及其他相关隐患信息等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管理;安全监管部门对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状况、日常执法检查数据和监管措施执行到位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有效监管。
6 强化奖惩化外部压力为内在动力
随着行业主管部门持续加大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管力度,针对部分问题隐患的行政处罚力度不断加大,企业面临一定的压力,面对逐渐收紧和从严从重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企业更应从保证企业安全平稳生产运行的长远角度出发,切实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视程度,做好顶层设计和部署,编制奖惩方案,对外部排查中涉及问题隐患的责任单位进行提级考核,对日常排查治理中开展较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激励,开展全员安全诊断和全员安全观察等活动,提高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7 结语
事故隱患排查治理体系是构建长效机制的具体体现,是促使各相关主体形成抓安全生产工作应有动力、压力和合力的“有形的手”,可从根本上解决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存在的动力不足、压力不够、合力不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