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影响和意义

2021-03-24 21:20相煜魏黎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9期
关键词: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

相煜 魏黎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愈发注重中国文化走出去,随着世界形势和我国国情的不断变化,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重要文化发展战略的提出具有着 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影响和意义

引言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以及信息化新时代的来临,国际竞争愈发变幻莫测。在全球,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已然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愈发突出的一个方面。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格局虽然形成,但由于世界上各种文化之间的逆差,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否掌握文化的主导权变得极为重要。在国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迅速发展,随着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文化软实力能否与时俱进,对我国的发展前途有着重大影响。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许多重要的讲话场合中多次提到文化自信这一关键词,意味着坚定文化自信是关系着国运的兴衰、文化的安全和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在此背景下,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 、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对外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对外交流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文化建设日渐繁荣,文化“走出去”战略也顺应而生。文化“走出去”战略初次被提到的时间是在2002年7月,孙家正在全国文化厅局长座谈会上提议要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向外实施“走出去”战略。他提出要充分利用现代的传播方式,大力弘扬当代中国的优秀文化,宣传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所得到的优秀成绩,树立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崭新形象。

文化“走出去”真正被作为国家战略提出的时间是在2002年11月举办的党的十六大。会上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新的重要举措”,并提出了文化建设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要把目光投放在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努力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汲取世界各国家各民族的优点长处,要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进行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并将对外宣扬中华文化作为了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随后,在2004年和2005年举办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文化“走出去”战略又被逐步进行了完善。

2006年9月,政府颁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使得文化“走出去”战略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义,发展重点开始转变为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开创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新格局。紧接着,《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的提出,更是规定了要在未来五年至十年内,推进施行五大发展战略,这其中就包含了“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这一重要的发展战略。最初这一战略目标只着眼于经济以及文化产业,但在2011年之后该战略的重点开始转变为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特别强调了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此后,国家对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诠释的更加具体、更加全面、更加深入,也可以看出国家对这一战略的极大重视和支持。

二、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现状

近年来,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取得了不小的发展和成绩,但也存在着潜在和未解决的问题,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一)文化“走出去”的效果

1、促进了对外文化贸易发展

通过文化贸易的方式向外输出中国优秀文化是文化“走出去”的一个重要载体。随着《開拓海外文化市场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正式出台,越来越多的我国优秀民营文化企业纷纷走出国门、走向国际。我国的影视产业和图书行业发展情况良好,电影产业更是发展迅速,向外出口数量日益增加,尤其是动漫行业,已实现了文化贸易顺差。艺术演出、展览等向外文化输出与日俱增,对外文化贸易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改善了我国文化贸易逆差巨大的境况。

2、建设了多种对外交流的平台

近年来,政府着力实施了许多成功的对外文化项目,旨在宣扬中国优秀文化,同时也为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例如中法文化年等优秀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向世界输出着中国优秀文化也能够吸收学习西方的优秀文化。2013年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国会,习近平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倡议共同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由此,“一带一路”的概念被人们所熟悉。一带一路的建设也为对外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平台,许多国家通过一带一路更加了解我国的优秀文化。此外,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更是搭建了更多对外文化交流的新平台,可以向国际上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以上这些对外交流的平台的建立既可以让世界更了解中国,又无形中增强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3、展现了独特的中国优秀文化

中国文化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是我们挺立于世界之林的独特瑰宝。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也是向世界展示着我国独特的优秀文化。孔子学院的建立便是文化“走出去”的一个重要途径,也向世界传递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中国智慧。像孔子学院这类平台不仅可以让国际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语言,了解中国文化,减轻国际社会对我们的误解,也能够向西方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

(二)文化“走出去”面临的问题

1、缺乏国际文化人才

我国人力资源总量虽然很丰富,但是人才资源仅占人力资源的5%,高层次的文化人才仅占人才资源中的5.5%,高层次人才中的国际文化人才占的比例则更少。人才缺失的现象在我国已经存在很久,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国长期受着计划经济的影响,所培养的人才已然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所以才出现了人才资源结构严重不平衡的现象。这一现象在对外文化交流上主要表现为:缺少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有强烈创新意识的人才以及优秀的翻译者和文化传播者。这些优秀人才的缺失严重地限制了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培养国际化人才变得至关重要。

2、文化产业在国际上吸引力低

文化是一个国家思想价值与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但我国的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并不高,这与我国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符。究其原因,其一是因为我国的文化属于教化意义较强的文化,经典名著的传播中,其意义内涵并不被国外人理解。其二是我国文化产业缺乏创新能力,大多数作品几乎雷同,令人拍手叫绝的好产品则凤毛麟角。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吸引力,使之成为适应世界精神的先进文化,也是我国文化“走出去”道路上的重要关卡。

三、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意义和影响

在我国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我国优秀文化走出去,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对促进我国文化走出去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影响。

(一)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综合国力

软实力是近年来国际关系之间的一个新型词语,是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的概念。虽然他是从维护美国超级大国的战略地位出发而提出的这一概念,但我们确实应该认识到软实力在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国家的经济、军事等硬实力固然不可缺少,但文化、思想等软实力也在国际关系之间占有关键地位。

在文化软实力逐渐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因素时,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在国际地位竞争中却处于弱势地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增长迅速,与其产生对照的却是不相配的文化软实力。由中国发起并获得国际社会竞相支持的“亚投行”与“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使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又搭上了快车,跨国投资、跨国生产、跨国经营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但跨国生产经营本质上也就是跨文化生产经营,跨文化生产经营必然需要强大的文化软实力。然而,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显然不够,中国企业走出去难免受到由于习俗、习惯、观念上不同所产生的文化阻力。据研究,中国企业大约有35%-45%的跨国并购是失败的,而其中70%是由于文化问题所导致的。

推动文化走出去因此显得至关重要,增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提高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依托文化软实力的渗透力和凝聚力,是实现促进经济增长、更好融入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由之路。

(二)增强话语权,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在东亚,日韩等国家对我国的文明虎视眈眈,在许多民族艺术文化遗产方面与中国展开激烈的争夺,韩国继2005年申报江陵道端午节为其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对中国的文化遗产进行了几乎疯狂的掠夺,将汉服称为韩服,中医称为韩医,甚至出现孔子和老子也是韩国人等这些完全违背历史的说法。这些对中国文化的肆意掠夺无疑侵犯了我国国家文化安全。

同时,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文化意义持有怀疑、不安甚至是敌视的态度。“中国威胁论”、“文明冲突论”、“中国责任论”、“中国傲慢论”、“中国崩溃论”等西方捏造的谣言沸沸扬扬,更有少数西方国家在文化上直接否认了中国发展的积极意义。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少数霸权主义国家把中国当成了自己的假想敌,试图通过意识形态的斗争来打垮中国。

面对长期以来西方媒体牢牢掌握国际话语主权的格局,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在长期激烈的文化竞争中发出中国声音,对于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传播中国智慧,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世界文化是多元的,是互相交流的,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大繁荣的前提,是关系到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问题。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1988年曾在巴黎发表宣言:“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活得更好,必须回首 2500 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这说明中华文化不仅仅是中国独特的瑰宝,也是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进步的不可缺少的资源。我国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东方智慧在今日也具有时代的价值、闪烁着时代的光芒。

在此境况下,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贡献东方智慧,对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世界文化繁荣,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宝贵的参考价值。

结语

目前,随着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的越来越深入,我国对外文化传播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对外文化贸易生机勃勃,在国际中也拥有着愈发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文化“走出去”也产生着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影响,如何在变化莫测的世界形势中立足,从而更好地实施我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更快的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向世界贡献独特的中国智慧,从而更好的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也是当下我们需要思考的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杨利英.新时期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意义[J].人民论坛,2014(23):186-188.

[2]曲慧敏. 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3]郭琦. 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5.

[4]宋志平. 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三个问题[N]. 中国工业报,2019-04-29(002).

[5]杨国平.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逻辑架构[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9):43-45.

[6]佟斐.浅析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政治意义[J].社科纵横,2012(9):124-126.

基金项目:安徽省(滁州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文化“走出去”战略下“国风”文化对外译介研究(2021CXXL178);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安徽故事,国际传播——凤阳花鼓对外译介及语料库构建研究;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弹幕文化现象研究。

作者簡介:

相煜(2002—),女,安徽亳州人,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

魏黎(1989—),女,安徽亳州人,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商务英语。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