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技能开发”项目构建高职大学生《自我认知》课程体系的探索

2021-03-23 01:17李春青姜桂娟邵晓红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自我认知课程体系技能

李春青,姜桂娟,邵晓红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生活技能开发项目是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青少年教育合作项目,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教育部合作框架安排,自2014年以来,由职成司、国际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执行,是旨在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生活技能的“青少年教育项目”。该项目由教育部职成司具体负责,教育部职教所负责具体实施,针对对象为18—20岁的青少年。生活技能是一种有适应性的、积极乐观的社会心理行为能力。而生活技能教育是让年轻人拥有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有效参与社会生活,解决生活危机的能力。生活技能共包括十项技能:问题解决、批判思维、做决定、创造性思维、沟通、人际关系、自我认知、换位思考、抗压、情绪管理。

自我认知作为生活技能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是一个人的基础能力,也是一个人健康的前提。自我认知对个体在整个人生经历中的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它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制约个体人格的形成、发展和重建,更是提升学生心理品质、发展生活技能的主要途径。当前我国正面临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更加专业化、职业化的技术型人才,这无疑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综合实践能力、身心健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人的基础能力中的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通过对高职学生的调查发现,目前高职学生对自我认知存在着很多偏差,而自我认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求学心理和就业心理。

一、自我认知概念的界定

国外关于自我认知的研究起步较早,1890年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在其著作《心理学原理》中首次提出自我的概念,将自我分为经验的我和纯粹的我,首次以自我作为研究对象,开创了关于自我研究的先河,为自我认知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乔纳森·布朗在《自我》中提出自我认知可与自我看法、自我意识、自我特质、自我概念等术语相替换(2017)。自我认知也可简称为自我,是人们对自我存在的觉察,对有关自我一切方面的观察、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方面的认知,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既是认知的主体也是认知的对象[1]。

我国学者整合了多项研究成果,指出自我认知也称自我意识或称自我,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对自己生理、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其构成成分包括生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心理(精神)自我、自我情感、自我意志等。

本研究所界定的自我认知的概念是人对于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三个主要成分。

二、当前高职大学生自我认知的现状

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阶段理论认为,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发展障碍是获得自我认同感,即对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将要去向何方以及在社会中处于何处的稳固且连贯的知觉。自我认同感是在应对许多选择中形成的:什么样的职业是我想要的?我该秉奉哪种道德观和价值观?我是什么样的性征的个体?我所属的位置是什么?埃里克森用认同感危机来描述当这些青春期个体思考现在的自己是谁,决定“我能(该)做怎样的自我”时会体验到那种混乱,甚至焦虑的感受[2]。

当前高职大学生的自我认知状况如何呢?我们在山东、新疆、河北、广西、江苏、广东、浙江、黑龙江共8个省份的14所学院中开展《高职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调查问卷》测试,经过分析统计,我们发现当前高职大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对自己的认知不全面、不客观。自我评价低,自卑。47.88%的学生常常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42%的学生总是担心受到他人的批评与指责,29.45%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二)亲子关系疏离。调查发现,高职生的亲子关系疏离主要表现在与父母的沟通少,自己的“小秘密”不愿与父母说。有12.95%的学生与父母关系有困扰;13.41%的学生认为“子女与父母交流生活琐事,是可有可无的”;当被父母批评时,当场反驳的有13.28%,默不作声的有23.47%。

(三)不擅长处理同伴关系。青春期是人发展社会性的重要阶段,拥有关系密切的朋友是青春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需求。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与矛盾冲突的化解是大学生们重要的功课。调查发现,26.82%的学生存在与朋友同伴关系的困扰,当与室友有矛盾时,25.54%的学生是采取被动反应的态度,5.56%的学生盲目认错。不知道应该怎样同班级同学相处的有24.37%。

(四)不擅长处理恋爱中的冲突。有17.15%的学生存在与恋人关系的困扰,分别有26.7%和16.1%的学生认为维系爱情的关键因素是金钱和性;不少大学生抱着游戏的态度恋爱,在处理恋爱冲突上,24.66%的学生表示与恋人分手时不知所措。

(五)合作意识缺乏。调查发现,24.85%的学生不知道怎么与别人合作,缺乏配合意识。33.38%的学生选择更愿意自己一个人“完成团队任务”,13.74%的学生不认为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分子。

(六)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控力较差。不善于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情绪,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的学生达35.42%。调查数据显示,对自我缺乏管理,其原因包括懒惰,有理想不敢实现的占55.6%,没有长期计划的占48.14%,受周围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的占38.63%,受到身边诱惑的占37.56%等。

(七)对未来感到迷茫。在关于未来职业认知的维度的调查中,68.22%的学生对未来职业存在困扰,对自己的未来和前途有想法但不清晰的达到53.42%。不知道所学专业是否适合自己的占51.81%,对此不确定的有23.68%。

基于上述现象,高职学生在自尊和学业成功动机方面很难获得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智力低,能力不够,对自我认知和评价存在偏差。因此,应对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觉察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长处,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树立自信。为实现这一目标,构建自我认知课程体系是当前提高学生自我认知技能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自我认知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构建自我认知课程体系可以有效地指导自我认知课程的开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构建立足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课程观

自我认知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立足于职业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技并修的高技能、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从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提升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同时,要立足于高职大学生生源多种多样,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能力不一、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存在较大差别等客观现实情况,立足未来幸福生活和职业发展需求,帮助学生建立充满幸福和激情的生活方式,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进而提升其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

(二)构建“认知自我、悦纳自我、提升自我”的课程目标

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更要把学生个性的发展、人格的完善、素质的提升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通过对全国8个省份的14所高职院校的6 192名学生关于高职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调查,我们发现学生中存在自卑的比例比较大,同时在处理与家人的关系、同伴的关系及恋人的关系等方面也存在许多的困扰,对自我缺乏有效的管理,对未来感到迷茫等。针对这种状况,自我认知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要使学生正确地认知自我,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认知自我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认知自己与他人及未来社会需要的关系,能够有意识地通过训练掌握认知自我的方法,学会如何更好地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及未来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自己的优势,能够悦纳自我并不断地为提升自我而努力。

(三)构建基于不同角色视角的模块化课程结构

从自我认知的概念入手,课程结构以人在一生中所承担的不同的角色的视角,通过不同的模块来认知自己与不同的人的关系以及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在与他人的关系中选取了以家庭视角如何做好子女的角色、以同伴的视角如何做一个好的室友和同学、以恋爱的视角如何做一个好的恋人、以教师的视角如何做好一名学生,在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中选取了以合作者视角如何做一个好的合作者,以未来职业视角如何做好一个未来的职业者而构建了不同的模块化课程。

自我认知课程结构

(四)构建融入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及校园文化的有中国特色的课程内容

构建以问题为导向,以价值观为引领,以提升心理品质为目标的课程内容。自我认知的内容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自我认知首先是要认知自己的身心特征,还要认知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然地认知自己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是必不可少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优秀的民族,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20世纪大学生崇尚西方文明相比,现代大学生表现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回归[3]。孔子八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经数千年沉淀与凝结下来的,深深影响了每一个炎黄子孙,具有历久弥新的价值。自我认知将孔子八德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融入课程内容中,以将学生培养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4],使学生将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充分认知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也要体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校园文化特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

(五)构建多形式、多途径的课活联动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自我认知项目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团体辅导、工作坊、第二课堂、演讲、辩论赛、实践实习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六步教学法,涵盖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即课前进行问卷调查与测评,了解学生的自我认知状况,课中采用目标引领、体验与分享、问题归纳与理论深化、提升策略的制定来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课后学生实施提升方案,进行行为生成,课程结束时进行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认知和体验,改变学生对自己的不正确认知,重塑正确的自我认知,从而激发学生悦纳自我,并不断地增强提升自我的动力。

(六)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法

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地检验课程的效果,多元化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自主发展为根本。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的自评、同学间互评、家长评价、企业评价等。我们要改变以往由教师单方面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的方式,评价方法要多元化。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教学及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定,而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在认知和行为上的改变以及学习的收获和感悟进行自我评价,同学间和家长可以通过对学生在行为上的改变对学生进行评价,也可以将企业对学生的实习表现等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参考依据。总之,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学生。

四、不断促进自我认知项目教师的专业发展

联合国儿基金会“生活技能开发”项目界定十项生活技能的目的是“通过项目试点,培养一批生活技能教师,通过组织开展生活技能相关活动,增强学生社会和人际交往的技能、认知技能、处理情绪等生活技能,使学生能够从容积极地面对生活的各种困难与挑战”[5]。这一目标强调了“生活技能开发”项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自我认知是一个涵盖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哲学等多学科内容的课程,自然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要求也比较高,作为自我认知课程的教师要不断地提高专业化水平。自我认知项目的教师首先应该进行不断的觉察和反思,这样才能体会到自我认知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其次要能够对教学过程和项目的开展进行不断的反思与改进,才能更好地促进项目的有效开展,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师的奉献精神和自身的不断努力。教师的言传身教、示范引领作用在教学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小觑。总之,教师要从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自我专业发展等方面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

五、结束语

自我认知是人类探索了几千年的课题,直到现在仍在为人们所探讨,可见能够正确地认知自我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我们发现每个人对自我的认知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这就更需要在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的构架下对自我进行认知,在自我认知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技能,同时也要提升教师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觉察能力。

猜你喜欢
自我认知课程体系技能
秣马厉兵强技能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拼技能,享丰收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具”角度看国内外校服的变革
大学生悦纳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画唇技能轻松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