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成 宫 玉 孙殿敬
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介入医学科(山东 烟台 264001)
肺部肿瘤是发生在肺实质与肺间质的肿瘤,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又分为良性与恶性肿瘤[1]。肺肿瘤的发生与感染、免疫失调、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其病理机制为致癌因子侵入机体,调控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表达过程,导致癌基因发生突变,出现异常增殖癌细胞[2]。早期肺部肿瘤治疗手段仍是以放、化疗及手术为主。但对于晚期或病情复杂肺部肿瘤患者,放、化疗作用较小,手术无法适用。消融治疗是一种以微波介入为基础的非手术疗法,包括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microwave ablation,MWA)[3]。有研究显示,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引导下穿刺联合消融治疗能提高肺部肿瘤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4]。穿刺活检取病灶进行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肺部肿瘤的重要手段,同时经皮穿刺技术也可应用于治疗肺结核及肺部肿瘤[5]。其中以CT引导下肺穿刺应用较多。本研究通过对肺部肿瘤患者行CT引导下三维重建穿刺联合MWA,观察患者临床疗效、活检率及预后生活质量变化。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我院接收的肺部肿瘤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24例。观察组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2.36±2.48)岁,男性19例,女性11例,原发性21例,转移性9例,鳞癌19例,腺癌5例,小细胞癌5例,大细胞癌1例。对照组年龄34~73岁,平均年龄(53.81±2.13)岁,男性14例,女性10例,原发性11例,转移性13例,鳞癌10例,腺癌7例,小细胞癌4例,大细胞癌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分型基础信息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已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充分知晓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经组织病理学检查与影像学检查共同诊断为肺肿瘤[6];无严重心肝肾疾病;年龄18~75岁。
排除标准:血液系统疾病;语言及智力障碍;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观察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普通化疗。化疗方法: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吉西他滨给药量为第1天、第8天分别1200mg/m2,顺铂给药量为第1~3天分别30mg/m2。给药周期为25d,持续治疗3个周期。在化疗基础上进行CT引导下三维重建穿刺联合MWA治疗。具体方法:术前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心肝肾检查及CT检查,并对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处理。术前4~6h禁食。术中根据患者CT扫描图像,选择最佳穿刺面,注意避开动脉血管,确定好进针方向及角度。采用局部麻醉,分段法进针,进针后选择适宜深度,CT扫描确认进针方向、角度及深度是否合适。当针尖刺入肿瘤病灶后,撤出穿刺针,采用同轴法置入活检枪,获取病灶标本,标本长度不超过2cm,共取2次。将活检取得的病灶组织浸泡在甲醛溶液中进行标本固定。固定完成后进行病理学检查。通过穿刺针将MWA微波消融针置入肿瘤病灶内,经CT扫描确认消融针位置。设置MWA治疗仪(南京康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KY-2000)功率70W左右,消融时间5~10min,频率2450MHz范围控制在肿瘤组织外1mm内。消融结束后缓慢推针,经CT扫描检查有无出血、气胸发生。CT扫描检查使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扫描系统。
对照组给予同等化疗治疗。同时进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联合MWA治疗。具体方法:术前常规超声检查,了解患者肿瘤病灶形态、大小、回声,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及心肝肾功能。对术前情绪紧张患者给予镇静剂。手术时给予局部麻醉,在超声引导下进针到肿瘤病灶处,采用普通切割针取病灶组织2次,长度不超过2cm,撤出引导针,接入MWA仪测量温度,观察回声变化。消融时间5~10min。消融结束后缓慢退针,注意避免烫伤。超声检查采用日本东芝Nemio-17超声仪。
1.3 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MWA治疗结束1个月后进行CT扫描复查,观察临床疗效并计算治疗有效率。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以肿瘤病灶完全消失或病灶体积缩小程度>70%为完全消融;以肿瘤病灶体积缩小程度达30%~70%为部分消融;以肿瘤病灶体积缩小程度<30%或病灶未出现坏死为无消融;以肿瘤病灶体积增加或侵犯其他组织器官为病情恶化[7]。临床疗效有效率=(部分消融+完全消融例数)/总例数×100%。(2)两组患者穿刺活检阳性率。(3)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气胸、胸腔积液、咯血、胃肠不适、发热。(4)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3个月后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表(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变化[8]。GQOLI-74包括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四个维度。
1.4 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MWA治疗1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16/24)(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MWA治疗1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
图1为典型病例CT引导下穿刺联合MWA治疗过程中的影像图。其中图1A为CT引导下穿刺联合MWA治疗前肺部肿瘤,图1B为CT引导下穿刺联合MWA治疗1个月后肺部肿瘤病灶缩小。图2为典型病例超声引导下穿刺联合MWA治疗过程中的影像图。其中图2A为超声引导下穿刺联合MWA治疗前肺部肿瘤,图2B为超声引导下穿刺联合MWA治疗1个月后肺部肿瘤缩小,图2C为超声引导下穿刺联合MWA治疗1个月后肺部肿瘤增大恶化。
图1 CT引导下穿刺联合MWA治疗前后肺部肿瘤的变化。图2 超声引导下穿刺联合MWA治疗前后肺部肿瘤的变化。
2.2 两组患者穿刺活检阳性率比较观察组穿刺活检阳性率90.00%(27/30)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15/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穿刺活检阳性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5/30)明显低于对照组58.33%(14/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4 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GQOLI-74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GQOLI-74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GQOLI-74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GQOLI-74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见表4。
影像学是医学诊断中的重要学科,包含CT、超声、核磁共振技术[9]。利用放射性X线,结合不同成像原理,了解机体解剖与生理或病理变化,达到诊断目的。CT三维重建技术是指对CT图像进行后期处理,将图像重建为三维立体结构,从而以任意角度观察正常或肿瘤病变组织[10]。还能展示组织或器官间隙狭窄程度,反映器官之间位置关系,评价血管系统受损程度[11]。CT三维重建技术包括多层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虚拟内镜技术、表面阴影遮盖、容积漫游技术[12]。不同影像学方法诊断准确率不同,因此为确保诊断准确率,临床常与组织病理学联合诊断疾病。影像学穿刺活检是诊断及治疗肺部肿瘤常用方法,但因穿刺时存在创伤,易出现气胸、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有研究发现应用普通切割穿刺针活检,肺部肿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会升高[13]。
良性肺部肿瘤若诊断及时、治疗得当,临床治愈率较高。对于恶性肺部肿瘤患者,手术适应症减少,风险增大,且使用化疗药物见效甚微[14]。微波介入治疗系统是现代临床应用较广的非手术肿瘤治疗法[15]。其中MWA在治疗晚期肺部肿瘤患者上具有极大优势。MWA具有多个可同时使用的微波能量源,可以在短时间内使组织温度升高,微波产生的能量可覆盖病灶组织周围血管,单次治疗时间短且自带测温系统,避免升温过高引起意外创伤[16]。并且MWA还具有不受血流灌注量影响、不受电流传导影响的特点。其疗效高、适用范围广,可应用于肝癌、肺癌、骨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疾病的治疗[17]。作用机制是使用特制微波引导针,经皮穿刺进入肿瘤病灶,微波针释放电磁场,使病灶组织分子高速旋转升温,从而使病灶组织凝固坏死,达到直接破坏肿瘤组织目的[18]。
表4 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GQOLI-74评分比较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穿刺活检阳性率明显更高,表明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穿刺活检可提高肺部肿瘤患者检出率。同时治疗结束1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表明应用CT三维重建穿刺联合MWA治疗肺部肿瘤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发现,观察组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表明通过CT引导下使用活检枪进行同轴穿刺取肿瘤病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结束3个月后,观察组GQOLI-74各项功能评分及总分均较高,表明CT三维重建穿刺联合MWA能显著提高肺部肿瘤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多种影像学方法中,CT扫描同时使用三维重建技术能更直观全面地观察患者肿瘤病灶详细情况,提高诊断阳性率。在CT引导下行穿刺活检,较大程度减少了因穿刺创伤引起的并发症。且联合消融治疗后,临床疗效增高。因此CT三维重建穿刺活检联合消融治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肺部肿瘤患者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