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彪,李 旭,陈 珂
(沈阳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沈阳 110866)
重点培育农林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是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的重要途径[1]。近年来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18年底,全国林业专业合作社达27万余家,比林改之前增长了1 070%,出资总额超过6 300亿元。合作社具有多重属性[2],林业专业合作社亦追求“三重盈余”,以经济、社会与生态价值最大化为目标[3]。林业的生态价值更是被众多学者定义为公共物品[4],作为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进行发展。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继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5],林业与“五位一体”建设息息相关。林业专业合作社是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促进林农增收的重要组织,对林业专业合作社运行效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已有的研究文献多数关注林业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效率[6-7],而对于社会效率和交易效率的测度以及经济效率、社会效率、交易效率内部关系的研究鲜有涉及。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林业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效率、社会效率和交易效率关系的综合分析,探讨其运行效率及提质增效的优化路径。
当前林业专业合作社运行效率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林业专业合作社与市场的关系等方面。FarrelI等认为合作社有利于改善市场结构,消除卖方垄断利润,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和服务最优化[8-9]。但是阿尔钦等认为农业生产的机会主义行为、“搭便车”行为以及决策局限性等问题更为严重,使集体农作的效率低下[10]。总体说来,效率优势是合作社存在的前提[11]。学者对于合作社综合效率的研究也较多,黄森慰等通过聚类分析法测算了福建省林业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效率、社会效率和生态效率,但测算过程中并没有剔除外部环境对林业专业合作社效率的影响[12];崔宝玉等把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效率分为经济效率、社会效率和交易效率,通过DEA-Tobit模型测度与分析,发现合作社综合效率总体偏低且社会效率水平最低,且效率之间存在改进“悖论”[13]。
既有文献为林业专业合作社综合效率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但当前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合作社综合效率的成果多关注农业方面,且以研究其经济效率与驱动因素居多,而对林业专业合作社经济、社会与交易效率综合研究较少。(2)既有少量文献关于合作社经济、社会与交易效率的综合研究很少剔除外部环境对合作社的影响,难以反映林业专业合作社真实的运行效率和内部效率差异。本文将剔除外部环境影响因素,采用DEA-Tobit模型测度与分析,研究林业专业合作社的经济、社会与交易效率,并分析三者之间改进是否存在冲突,以期为林业专业合作社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林业专业合作社的效率并没有明确定义,为能更客观地测度林业专业合作社效率,须剔除外部环境和随机误差对林业专业合作社效率的影响,借鉴崔宝玉等[13]采用三阶段DEA,使得各投入和产出变量更加具有一致性。
第一阶段,使用原始投入产出数据评价初始效率。不同林业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具备可变性,可采用BCC-DEA模型测度可变规模报酬条件下的技术效率。
第二阶段,借助SFA回归并分解产出变量的松弛变量,基础回归函数为:
Sij=f(Zj;βi)+vij+μij(i=1,2,…,i;j=1,2,…,j)
(1)
剔除第一阶段结果中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影响,调整后的回归函数为:
(2)
第三阶段,用调整后的投入指标替换原始投入指标,再次测算林业专业合作社各决策单元的效率,此时效率为剔除外部影响环境所得到的真实效率。
林业专业合作社效率值分布于0~1区间,属于截断数据,借鉴高珊等研究方法[14]采用Tobit模型,并根据既有文献选取林业专业合作社规模、理事长社会职务、财政补贴等指标作为自变量,合作社效率作为自变量,分析合作社运行效率的驱动因素,具体模型形式为:
EFT=β0+β1FG+β2CN+β3OA+β4CE+β5CSP+β6CEB+β7NFD+β8CP+β9FS+ε
(3)
其中,EFT代表林业专业合作社效率,FG代表林业专业合作社规模,CN代表理事会人数、OA代表组织资产总额、CE代表理事长受教育程度、CSP代表理事长社会职务、CEB代表合作社股权制衡度、NFD代表财务信息公开次数、CP代表理事长付出程度、FS代表财政补贴。
辽宁省集体林权改革取得良好示范效果,林产业发展相对较好,2019年林业专业合作社达到9 323家,出资额达98亿元,社员达105万余人。辽宁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时间较长,类别丰富,对应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且市场发育程度完善,林地利用方式多样,分析其运行效率可信度高,具有代表意义。课题组于2019年7月份以辽宁省14市为样本地区,开展林业专业合作社运行效率问卷调研,共获得问卷392份,剔除错误和遗漏关键信息的样本,最终符合研究目标的样本为378份。
1.投入与产出变量。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为林业专业合作社提供必要的发展要素,借鉴冯娟娟等[15]关于农业合作社效率测度的指标选择,选取资本总投入、社员人数、管理费用作为投入变量。经济产出采用经营收入和净利润,反映专业合作社产出;社会产出采用带动农户数和社员人均年收入来表示;交易产出用统一交易的贸易额和获得财政补贴额衡量,投入与产出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 1。
表1 林业专业合作社投入与产出变量描述性统计
2.外部环境影响变量。目前外部环境影响变量的选取并没有统一标准,一般选用对研究对象有切实影响且短期内无法改变的变量[16]的原则,本文结合林业专业合作社组织特征,借鉴黄森慰[12]、崔宝玉等[13]研究方法,选取林业产业发展成熟度、林农人均纯收入、林业财政投资、林农受教育程度作为外部影响环境变量。(1)林业产业发展成熟度。产业发展越成熟,相应的物流成本、销售成本、贸易壁垒等越低,越有利于降低原材料采购、服务等方面的成本[17]。关于产业成熟度的衡量,学者一般采用产业产值与地区GDP的比重,本文借鉴崔宝玉等研究方法[13]采用林业产业占地区GDP比重来反映外部环境变量对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影响。(2)林农人均纯收入。林农从林产业中获得收益越高,对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参与需求越强烈,组织与治理成本也会降低[18]。(3)林业财政投资。林业财政资金对林农脱贫具有显著带动效应[19],林业财政投入可以促进林业专业合作社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改善生产技术,从而提高林业专业合作社成员收入。(4)林农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反映地区的人口基本素质,合作社所处地区的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林业专业合作社推广新产品、采用新技术和降低组织管理成本[20]。
各外部环境影响变量数据主要来自于《辽宁省统计年鉴》以及各市统年鉴与林业汇总资料,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外部环境影响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3.运行效率影响因素。内因与外因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的异质性和外部环境决定林业专业合作社运行效率,因此本文从林业专业合作社成员组织结构、林地类型、财政补偿、人力资本水平、管理制度等方面探讨其对林业专业合作社经济效率、社会效率和交易效率的影响。
D.Misra S.kant从规模效率方面分析了印度Gujart州内50个林农专业合作社,认为村级合作组织森林管理是联合森林管理体制中最为有效的方式[21]。徐旭初等认为理事会成员人数、理事长担任社会职务都会促进专业合作社发展[17]。黄森慰认为当前林业专业合作社经营规模、制度因素、人力、资金、土地、技术以及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林地类型等方面是制约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12]。Mazzarol等认为,政府支持会使合作社具备新的发展动力[22]。梳理既有合作社运行效率驱动因素相关研究,结合林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本文选取林业专业合作社规模、理事会成员数等9个指标作为林业专业合作社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1)合作社规模。本文中采用林业专业合作社成员数反映林业专业合作社规模。合作社规模越大,在市场经济交易中议价能力越强,越有益于提高社员收入,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2)资产总额。组织资产总额越大,信用度越强,具有更高的承担风险的能力,更有利于市场交易和带动林农增收,因此,在一定程度能提高合作社效率,从而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3)理事会成员数。理事会是合作社重要决策机构,理事会成员人数多有利于集思广益但会增加决策协调成本。(4)理事长受教育程度。理事长对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决策经营具有重大影响,其能力与素质越强,越有利于合作社的经营与管理,有利于林业发展的提质增效。(5)理事长社会职务。理事长社会职务有利于合作社获取社会资源,促进社员收入,推动林业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具有社会职务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6)合作社股权制衡度。股权比例对于合作社的经营、决策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股权制衡度低,信息不对称会导致相关利益失调导致增加社员之间协调成本;但股权制衡度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可能出现激励不足和内部协调成本增加。该变量用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最大股东持股比例来表示。(7)财务信息公开次数。反映社员对合作社经营与管理的监督能力,表明财务信息公开次数越多,经济效率越高,林业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水平越高。(8)理事长付出程度。理事长付出程度对林业专业合作社运行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意义,根据问卷调查和访问发现理事长对合作社的付出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中付出程度高赋值为2,付出程度较高赋值为1,付出程度一般赋值为0)。(9)财政补贴。财政补贴对于提高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补贴形式有技术培训与指导、优质品种树苗、修路、现金补偿等方式,对林业专业合作社运行效率有显著影响。
1.可变规模报酬条件下的技术效率(BCC-DEA模型)。第一阶段DEA测度结果显示(表3)。(1)林业专业合作社整体技术效率偏低。整体上,规模效率值在0.35~0.45区间,纯技术效率值在0.68~0.75区间。(2)林业专业合作社之间技术效率差异显著。经济、社会与交易技术效率值在 0.80 以上的林业专业合作社分别占7.7%、5.8%和 9%,在0.20极低以下分别占 58.7%、68.3%和79.1%。(3)林业专业合作社规模效率低于纯技术效率。这表明,林业专业合作社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更有利于提升合作社效率。(4)林业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效率低于社会效率和交易效率,反映林业专业合作社在经济发展获取产业收入方面弱于带动农户、增加社员收入以及财政补贴等方面效果。
表3 第一阶段效率分布
2.剔除外部环境和随机误差,计算出实际投入值。对外部环境变量和投入指标的松弛变量进行SFA回归,统计值大于1%显著水平,表明模型设计合理,回归结果如下(见表4)。
表4 第二阶段回归分析结果
(1)林业产业发展成熟度。对于林业专业合作社的经济、社会与交易效率,林业产业发展成熟度系数都为负,且基本都通过了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林业产业发展成熟度是降低固定资产总额、社员数量和管理费用松弛值的有利因素。(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是降低固定资产总额松弛值的不利因素,是降低管理费用松弛值的有利因素。对于经济效率和交易效率而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是降低社员数量松弛值的有利因素,对于社会效率而言,却是降低社员数量松弛值的不利因素。(3)林业财政投资。林业财政投资对林业专业合作社的经济、社会与交易效率的作用有所差异。对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而言,该变量是降低固定资产总额、社员数量和管理费用松弛值的有利因素。(4)林农受教育程度。无论是对于经济效率、社会效率还是交易效率,该变量是降低固定资产总额松弛值的不利因素,是降低社员数量松弛值的有利因素。
1.校正后的林业专业合作社效率分析。表5显示,剔除外部环境影响因素,校正后的林业专业合作社效率水平更低,相对于第一阶段,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值都下降了0.05,交易效率值基本不变仍为0.31。这反映剔除外部环境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后,林业专业合作社的业务收入、利润以及带动农户增收能力显著下降,但是交易能力几乎不受影响;合作社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中的纯技术效率分别下降了0.04和0.05,规模效率分别下降了0.038和0.04,反映社会效率和交易效率的下降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下降导致;交易效率值整体变动幅度不大,但是其纯技术效率提升了0.02,规模效率下降了0.01。调整后的经济、社会与交易的效率值在0.8以上的林业专业合作社分别为:6.75%、5.79%、7.89%,在0.20以下的林业专业合作社分别为:56.64%、68.31%、64.06%,效率值分布发生显著变化。整体上林业专业合作社各分项效率值中的纯技术效率大于规模效率,表明林业专业合作社运行效率的提高,也应注重经营规模。
表5 第三阶段效率测度结果
2.林业专业合作社效率驱动因素分析。林业专业合作社的经济、社会与交易运行效率Tobit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1)林业专业合作社规模对经济效率的影响不显著,而交易效率和社会效率分别在5%和10%水平显著,系数分别为0.000 9和0.002 7,表明对林业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和交易效率提升有正向促进作用。合作社规模越大,并不能直接提高林业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效率,可能因为社员过多,增加管理成本,不能带来直接的业务收入和经营利润;但在市场经济交易中能提高议价和带动社员增收的能力,有益于提高社员收入,从而提高了林业专业合作社的交易效率和社会效率。(2)组织资产总额对林业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效率在10%水平显著,具有负向抑制作用,但对社会效率和交易效率分别在5%和1%水平显著,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组织资产总额越大,可能管理能力跟不上,导致合作社的经济效率降低。组织资产总额越大,信用度越强,具有更高的承担风险的能力,更有利于市场交易和带动林农增收,因此能在一定程度提高合作社的交易效率和社会效率。(3)理事会成员数对林业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效率、社会效率和交易效率分别在1%和10%、10%水平显著,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理事会成员会带动林农收入水平的提高,会进一步扩大了理事会成员数,但是理事会成员数达到一定人数时,可能管理效率跟不上,增加协调成本,与规模经济存在“悖论”效应,但在本文中系数为正表明合作社整体规模效率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林业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规模。(4)理事长受教育程度对林业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效率、社会效率分别在5%和10%水平显著,具有正向促进作用。(5)理事长社会职务对林业专业合作社经济效率在1%水平显著,理事长社会职务有利于合作社获取社会资源,促进林业专业合作社社员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林业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效率水平提高,但是对林业专业合作社的社会与交易效率没有显著影响。(6)合作社股权制衡度对林业专业合作社经济效率在1%水平显著,对经济效率水平提高具有抑制效应,但对合作社的交易效率和社会效率在10%水平显著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股权分布不集中,可能出现林业专业合作社激励不足和内部协调成本增加,从而降低了合作社的经济效率。(7)财务信息公开次数对林业专业合作社经济效率在10%水平显著,表明辽宁省林业专业合作社的财务信息公开次数越多,经济效率越高。(8)理事长付出程度对林业合作的经济、社会与交易效率都在1%水平显著,表明理事长对合作社的精心打理能整体提高林业专业合作社效率。(9)财政补贴对林业合作的经济、社会与交易效率都在1%水平显著且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财政补贴通过技术培训与指导、优质品种树苗、修路、现金补偿等方式对林业专业合作社运行效率有显著影响。林业不同于普通农业,其不但具有普通农业的基本属性,更重要的是其生态功能,林农为保护森林等生态资源被剥夺一定发展权,更需要政府财政补贴支持。
对林业专业合作社效率运行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林业专业合作社效率的提升内部存在冲突,例如组织资产总额、合作社股权制衡度、财务信息公开次数等指标(见表6)。
表6 经济、社会与交易效率的Tobit回归结果
林业专业合作社作为提高林农组织化程度、以促进增收的重要非行政化组织,对提高林农收入、保护林业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林业专业合作社整体运行效率水平较低。林业专业合作社的经济、社会与交易效率的技术效率值处于[0.25~0.35],纯技术效率值处于[0.55~0.75],规模效率值处于[0.35~0.45]。由此可见,林业专业合作社运行效率低下是由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2.外部环境因素对林业专业合作社运行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对林业产业发展成熟度、林农人均纯收入、林业财政投资、林农受教育程度4个外部环境变量对社员数、管理费用、资产总额投入指标的松弛变量进行SFA回归,发现外部环境变量对林业专业合作社效率影响、作用路径差异显著。
3.林业专业合作社运行效率内部存在“冲突”。采用Tobit模型对林业专业合作社运行效率驱动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组织资产总额、合作社股权制衡度、财务信息公开次数等指标存在改进“冲突”。
在当前双循环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格局背景要求下,对林业专业合作社运行效率提质增效的政策启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林业专业合作社运行效率的提质增效要更多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是突破当前资本与劳动投入趋于下降的瓶颈,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林业专业合作社一方面不断积极创新和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等方面推动技术进步,促进合作社生产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依靠市场调节劳动、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配置,深入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林业专业合作社全要素生产率提高。
2.统筹国际国内生产与分工格局,提高林业专业合作社市场竞争力和营造林业专业合作社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当前全球贸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党中央提出立足国内市场,构建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战略,林业专业合作社是产业链中重要一环,也必须服从当前国家发展大格局,立足国内产业链生产与分工布局,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深化林权改革,提高林农收入;加大林业财政投入,提升林农教育水平,从而促进林业专业合作社运行效率的提升。
3.利用双循环发展机遇提升林业专业合作社运行效率。林业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效率、社会效率、交易效率之间存在改进冲突。政府要宏观调控,依据林业专业合作社不同现状引导林业专业合作社在经济效率、社会效率、交易效率之间找到平衡点或最优化的效率值。双循环发展对林业专业合作社的人力资本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合作社领导团体要具有广阔视野;增强林业专业合作社的自我发展能力与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相结合;扩大林业专业合作社经营规模,从而推进林业专业合作社规模效率的提升,有效促进林业专业合作社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