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新业态下黄河开封段农耕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1-03-22 13:07朱晓娜
旅游纵览 2021年2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朱晓娜

摘 要:本文以旅游新业态为研究视角,围绕黄河流域开封段农耕文化旅游开发现状,探索旅游新业态推动黄河开封段农耕文化旅游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以期通过农耕文化旅游的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农民增收,丰富农耕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类型,创新农耕文化旅游营销模式,提升开封乡村旅游的体验满意度,进而推动沿黄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旅游新业态;黄河流域;农耕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新业态在农耕文化旅游中的应用,能够加速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资源要素向乡村旅游地的流动,为农耕文化旅游实现创新型、智慧化经营创造有利条件。目前,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加快了各旅游地公共服务体系的全域化,这都将为推动农耕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发展环境的优化提供便利条件[1]。研究旅游新业态下黄河流域开封段的农耕文化旅游发展问题,对于加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统筹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二者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开封农耕文化旅游的新开发模式探索也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旅游新业态

旅游新业态是为了适应不同层次旅游者消费需求的变化,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进行不断融合而产生的旅游产品新形态或旅游经营组织新形式。随着旅游新业态越来越多地被广泛应用,旅游行业与工业、农业、文化创意行业等产业的融合程度日益加深,并逐步挖掘出工业旅游、农业观光体验游及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等不同类型旅游新产品,满足了旅游者的多层次消费需求。

(二)农耕文化旅游概述

农耕文化是千百年来先民们在劳作中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将农耕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开展农耕文化旅游,既能够让农耕文化得到弘扬,又能让游客在体验农耕文化旅游项目当中感受劳作收获的乐趣。目前,农耕文化旅游在大多数地区的体现形式表现为三种。

1.农业观光游

农业观光游主要通过旅游地特色农业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从而推动观光旅游地的知名度提升。比如,吉林省松原市查干湖冬季捕鱼作为一种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每年12月下旬,都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观赏,查干湖的旅游知名度也因冬季捕鱼景观而大幅提升。

2.农耕民俗文化体验游

游客通过在旅游地“吃农家饭、住农家院、种农家菜、采摘农家果”等形式,了解早期农具耕作歷史,参与体验当地特色农耕活动。比如,湘西地区依托当地人民唱苗歌、打苗鼓、祭祀等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打造出了湘西“农耕文化旅游”新名片[2],通过与身着民族服装的当地村民一起使用专业农耕工具进行劳作,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乡村独有的农耕文化。

3.现代新兴农业体验游

在现代高科技手段和新型生态循环种植养殖理念的支持下,新型农田可实现一种多收和田地远程监控管理,游客不出家门便可实时掌握“自己的田”生长状况和收成如何。比如,黑龙江通河县实行了稻田养鱼、稻田养蟹等“水稻+”综合种养模式和“私人高端订制稻田”销售模式,让消费者在认领地块的同时,参与监督水稻生产全过程,并了解稻田绿色循环生产模式,这一极具特色的农事体验活动颇受游客欢迎。

(一)黄河流域农耕文化历史久远,底蕴深厚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沿黄区域地质地貌景观丰富多样,文化底蕴深厚。开封地处黄河中下游,正处于黄河“豆腐腰”地段,与黄河其他河段相比,黄河开封段的地上“悬河”奇观最为吸引游客。这里既有中原农耕文化在开封的历史缩影,也有开封人民抵御黄河多次泛滥而形成的治黄精神。将现代高科技种植养殖技术、文创产品塑造与开封农耕文化旅游开发有机融合,能够进一步拓展和丰富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内涵与表现形式。

(二)黄河流域开封段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讲好“黄河故事”。开封地处黄河之滨,作为“八朝古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中原早期农耕文化沉淀下来的朱仙镇木版年画、祥符盘鼓、汴绣、开封官瓷烧制技艺等“非遗”文化,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这些都为开封发展农耕文化旅游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一)黄河开封段农耕文化旅游发展层次低,游客体验度不足

黄河开封段总长88千米,开封位于黄河下游,是黄河流经地区唯一的地势低于黄河的城市,历史上多次遭遇黄河水的侵袭,留下了今天的开封城独特的“城摞城”遗址景观和著名的“悬河”景观。通过对黄河开封段农耕文化旅游项目的梳理,笔者发现目前黄河开封段的农耕文化旅游,除爱思嘉创意农耕体验园和兰考张庄村能够提供类型多样的农耕文化体验活动外,其他下辖区域在游客体验性项目活动设计上较为缺乏,游客仅仅停留在参观了解黄河文化的层面,农耕文化旅游发展层次低,住宿接待设施仍需进一步提升,农事活动或特色民俗活动游客参与体验度不足。

(二)黄河开封段农耕文化旅游创意产品欠缺

农耕文化旅游的真正价值在于将农民、农村和农业的元素融入旅游活动当中,要使游客来到旅游地不仅能够体验原汁原味的农耕文化活动,还能将当地特色农业文化“带回家”,就需要有满足消费者多样化购买需求的文化旅游产品。

(一)“农耕文化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态化

开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涵盖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曲艺、传统手工技艺及传统医药等八大类。将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汴绣、官瓷烧制技艺等“非遗”项目的展示与农耕文化旅游相融合,能够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化”呈现和传统手工技艺的弘扬和传承。通过设计“非遗”项目,如汴绣、汴京灯笼张等制作技艺的展示和体验环节,既能够让游客近距离观赏并参与学习“非遗”技艺,又可增加农耕文化旅游的体验项目类型,提升旅游层次。

(二)“农耕文化旅游+现场参与”,开发研学旅游,传承农耕文化

研学旅游旨在培养中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将课堂延伸至教室外,让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增长知识和劳动实践经验。2016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教育教学当中;2018年,这一政策逐步在各城市中小學得到落实。研学旅游的兴起,为农耕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利好条件,依托中原地区深厚的农耕文化和开封厚重的人文历史,将农业耕作历史、民俗文化体验等融入研学课程的设计,使学生在旅游当中了解农耕文化,亲身体验生产劳作的辛苦,让学生在“游”中“学”,实现“游”“学”并重。

(三)“农耕文化旅游+VR技术”,创新后疫情时代“云旅游”体验

随着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在旅游业当中的应用,人们外出决策的时间日益缩短,借助VR技术可以让游客在家欣赏一些无法实际到达的目的地,不出家门就可以开展远程观光。黄河开封段农耕文化旅游与VR技术的融合,将会实现游客在线上和线下同时了解黄河开封段的农业发展历史和场景震撼的“地上悬河”景观;在出行前也可通过VR技术在线观看一些黄河开封段的旅游景观之后,再决定是否前往。后疫情时代,应用VR技术开展网上“云旅游”能够实现居家和游玩的兼顾[3]。农耕文化旅游完全可以借助VR技术,实现新的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网上虚拟体验传统农具操作等,让游客多角度了解黄河开封段农耕文化历史和中原地区的民风民俗。

(四)“农耕文化旅游+艺术设计”,打造黄河流域农业艺术景观

农耕文化旅游的核心在于其文化内涵,将农耕文化通过艺术设计,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业艺术景观,将开封地区的丰富特产用农业景观这种载体来做创新展示[4]。比如,将黄河开封段连片种植的菊花花田以汴绣图案、朱仙镇木板年画形象及开封特色地标建筑形象等为呈现内容,运用艺术设计方法和科技种植手段将开封地域特色农耕文化以现代农业景观画形式呈现出来。可以根据所要呈现的农业景观图像,选定不同品种、颜色的菊花,按照设定的形象进行定点测绘种植,构成菊花花田图案形象,后期根据花卉长势和图案要求对花田作相应修剪。

(五)“农耕文化旅游+文创+电商”,营销开封农耕特色文创旅游产品

文化创意与农业元素的巧妙融合,能够将抽象的地方特色农耕文化转化成具体的旅游纪念品,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农业旅游产品的产业链[5]。首先,可将黄河开封段“悬河”景观和开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农耕文化的视角进行创意策划,打造系列生活起居用品,如以菊花花卉图案和朱仙镇木板年画图案为例打造主题系列的冰箱贴、围裙、箱包、手机壳、遮阳伞等文化创意产品,凸显开封特色。其次,围绕开封特色物产花生和西瓜打造特色农业文创产品,如花生形状的文具盒、西瓜图案的卡通玩偶等产品。

(六)“农耕文化旅游+网络宣传”,打造农耕文化旅游“网红”打卡地

农耕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网络宣传,仅仅依靠旅行社抑或是传统纸媒与电视等宣传渠道,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也不符合现代网民的消费习惯。农耕文化旅游的特色体验项目和丰富的农耕文化旅游创意产品,都需要网络宣传的助力,才能让农耕文旅产品获得更多的关注。例如,将黄河流经开封所涉及的区、县特色农耕文化景观拍摄成短视频或者在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开封农耕文化旅游路线和文创产品类型相关的软文,积极吸引网络“粉丝”进行评论和转发,助力开封打造农耕文化旅游“网红”打卡地,推动农耕文化旅游逐步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一)坚持政府主导下的产业融合发展

黄河流经开封段涉及五区一县,在推动农耕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方面,需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各产业加强融合发展。首先,政府搭建农耕文化旅游发展平台吸引旅游企业加强投融资力度,可促进旅游产业与零售、娱乐及房地产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力争打造符合开封地域文化特色的农耕文化旅游产品。其次,政府主导下的产业融合模式,更有利于政府在宏观层面对农耕文化旅游的发展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市场在农耕文化旅游发展当中的调节作用,引导黄河开封段农耕文化旅游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探索可持续的农耕文化旅游运营模式

目前,农耕文化旅游经营中,“公司+农户”“政府+公司+农户”等模式都比较常见。农耕文化旅游的发展要结合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步伐,可探索股份制模式:村集体和农户个体以技术、农耕文化旅游资源要素、劳动量等入股,收益按股份分红。这种模式下,村民作为股东和员工直接参与利益分配。股份制自负盈亏,村民作为经营主体的工作积极性就会被大大调动,否则收益分配直接受损。

(三)筑巢引凤,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农耕文化旅游的发展,需要既懂得如何设计旅游体验项目,又懂得如何在股份制经营模式下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的旅游专业人才。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方面,可为农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类人才提供创客空间,并为农耕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的制造和宣传营销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创客团队回乡创业。对于现有农耕文化旅游从业人员,可由旅游行政部门或旅游行业协会牵头组织开展乡村旅游人才培训班,借助高校资源培训提升现有农村旅游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1] 魏如翔.新业态打开旅游消费新空间[N].河北日报,2019-10-19(002).

[2] 红网.吉首:打造“农耕文化旅游”新名片[EB/OL].(2018-05-24)[2021-01-15].https://baijiahao.baidu.com/s Id=16013 11177056835068&wfr=spider&for=pc.

[3] 吴学安.“云旅游”开启旅游观光新业态[N].中国财经报,2020-03-26(003).

[4] 杨佩群.潮州市体验式乡村旅游的农耕文化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9):226-230.

[5] 付佳.休闲农业旅游中农耕文化资源开发利用[J].农业工程,2019(5):141-143.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部启动新一年度黄河流域“清废行动”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题征稿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