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燕
关键词:鄂尔多斯 数字经济 经验
一、鄂尔多斯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十三五”以来,鄂尔多斯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以大数据产业为切入点推进数字经济建设,深入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信息惠民建设,全市数字化基础能力、应用水平和发展环境大幅提升,为全面开启数字鄂尔多斯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信息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大幅提升
宽带骨干网络实现速率提升和结构优化, 2020年上半年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2630G,直达北京双路由8000G光缆传输专线已投运,网络设备IPv6 (互联网协议第六版)支持率为80%。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153.9万个,城区和苏木乡镇所在地基本实现光纤全覆盖。实施“无线鄂尔多斯”工程,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基站共享率达88. 98%,已实现中心城区、旗府所在地以及人口密集区域4G网络全覆盖,中心城区、旗府所在地5G网络建设快速启动。
(二)政府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
建成“一网一库两平台N终端”(“一网”即政务服务网,“一库”即政务服务信息资源库,“两平台”即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和便民服务应用平台,“N终端”即个人计算机终端、自助终端、移动终端、电话终端、电视终端) 的政务服务平台,形成覆盖市、旗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四級政务服务体系,政务服务和监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初步搭建基于网格化的智慧城管系统,实现一张地图上报、调度、处理事件。
(三)数字经济不断壮大
数字产业化重点突出,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9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67.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7%,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22.3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占全部规上工业的0.2%。产业数字化稳步推进,建成鄂尔多斯煤炭数字综合平台、羊绒大数据平台、尿素(易肥网)数字综合平台等行业平台。
(四)制度环境不断优化
全市初步建立数字化发展组织机制和制度规范体系。组织机制建设方面,2013 年成立“鄂尔多斯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2017年设鄂尔多斯市大数据发展局,承担大数据产业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政策和制度建设方面,先后出台《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实施方案》《数字鄂尔多斯发展规划(2019—2025)》《数字鄂尔多斯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
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一是我国全面进入数字化转型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实施数字经济战略,先后出台《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纲要》《“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文件,持续推动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黄金期、窗口期、机遇期,国家的战略布局和各地区的先行先试为鄂尔多斯市数字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思路、路径和模式借鉴。二是数字内蒙古开启自治区信息化发展新征程。自治区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在推动数据资源创新应用、发掘数据资源要素潜力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快构建创新体系,重点突破数字经济,纵深发展数字政府,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政策文件,为鄂尔多斯市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政策支撑,也为鄂尔多斯市转型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数字鄂尔多斯成为重塑城市竞争力的最佳突破口。鄂尔多斯市资源禀赋独特、生态环境优良、比较优势明显,作为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现代煤化工基地,以及呼包银榆经济区重要城市和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肩负着煤炭、电力、羊绒、旅游、物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使命。全市正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的融合发展和创新应用,努力建设内蒙古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先行区和数字内蒙古发展的引领区。当前是鄂尔多斯市紧抓数字革命的重要窗口期,数字经济建设是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全面重塑与能力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面临的挑战
一是数字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升级改造。鄂尔多斯市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低于全国水平,牧区移动宽带网络覆盖仍存在盲点,部分自然村尚无4G覆盖,仅通过2G网络实现通信。个别苏木乡镇和部分嘎查村政务外网尚未覆盖。目前,鄂尔多斯市已建成860多座5G基站,多集中在中心城区和人口密集区。二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尚未形成规模。鄂尔多斯市数字化产业总体规模小,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市场发展内驱力不足,产业协同存在短板。目前鄂尔多斯市从事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企业主要是京东方,互联网企业以IDC服务商、电商为主,还有少量从事教育、动漫、蒙文的企业,企业门类比较单一,小、散、弱情况突出。云计算、大数据产业虽然起步早,但是行业整体发展较慢。同时鄂尔多斯市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不足,未能形成本市信息化发展的市场驱动力,产业发展存在人才、市场、技术等短板,企业单打独斗未形成良好的发展生态。三是信息化系统需进一步整合。按照国家、自治区和市里的要求及统一部署,目前鄂尔多斯市各部门、各旗区都开展了各自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是目前各类系统林立,相互之间一定程度上存在交叉和重复,既不利于数据之间的共享交换,同时又增加了系统建设和运维的难度,浪费了有限的资金及人力资源。四是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推进信息化工作离不开专业技术强的人才队伍,目前普遍存在信息化管理人才短缺,专业能力较薄弱的情况,导致政府部门的信息化系统建设、维护受制于外部企业。外部人才引进难度大,本地缺少相应的服务、培训、交流机会,信息化人才发展空间有限。
三、国内外发展数字经济先进做法和经验
从国际上看,世界各国对数字经济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不断加快数字经济战略部署。美国是全球最早布局数字经济的国家,20 世纪90年代就启动了“信息高速公路”战略,美国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实现繁荣和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从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欧盟坚持合作共赢原则,着力打破成员国间的数字市场壁垒,推动建立数字单一市场,重视数据保护与开放共享,积极构建欧盟内部统一的数字市场,同时推进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英国是最早出台数字经济政策的国家,2009年发布《数字英国》计划,是数字化首次以国家顶层设计的形式出现。随后不断升级数字经济战略,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打造数字化强国,增强网络安全与治理能力,致力于网络治理实现新突破,坚持“数字政府即平台”理念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提高政府数字服务效能。德国积极践行“工业4.0”,不断升级高科技创新战略,积极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经济竞争力。日本政府早在2001年就提出《e-Japan 战略》,随后又相继发布《u-Japan》《i-Japan》 《ICT 成长战略》《智能日本ICT战略》等,实现数字经济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各阶段发展有章可循。从2013年开始致力于建设“超智能社会”。
从国内各省市看,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2019年10月,國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启动会召开以来,各省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纷纷启动试验区建设工作,广东、浙江等地陆续出台发展规划。广东省以第三产业数字化转型为驱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国内最早布局数字经济政策的省份之一,出台了《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8-2025 年)》等政策规定;浙江省以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为牵引,构建较完备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出台《浙江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推进5G基站建设与“一件事”集成改革,深化“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谋划建设超算中心,加快打造“互联网+”科创高地,聚焦“掌上办事之省”“掌上办公之省”目标,深入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快“城市大脑”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智慧化水平;北京市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抓住算力、数据、普惠AI等数字经济关键生产要素,瞄准“建设、应用、安全、标准”四大主线谋划推进,力争到2022年底基本建成网络基础稳固、数据智能融合、产业生态完善、平台创新活跃、应用智慧丰富、安全可信可控的新型基础设施;深圳市攻克了一批新基建的关键核心技术,5G应用示范项目遍地开花,例如全国首个5G智慧派出所、5G智慧电网、5G智慧港口、深圳机场航站楼建设5G示范基站、深圳地铁11号线试运行5G车地无线通信等等;贵州省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发展大数据产业蕴藏着巨大潜力,苹果、微软、甲骨文等世界知名企业落户贵州发展,阿里巴巴、华为、腾讯、京东等全国大数据、互联网领军企业扎根发展,云上贵州、货车帮、白山云、易鲸捷等贵州本土大数据企业异军突起,展现了贵州后发赶超的大数据力量。
四、鄂尔多斯市发展数字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聚焦数字产业化靶向,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适度超前布局高标准的数字基础设施。鼓励5G基站共建共享,优先开展中心城区、交通枢纽、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网络建设,加快推进5G网络从主要城市向重点乡镇延伸,实现连片优质覆盖。实现全市重点区域连续覆盖快通信网络设施IPv6(互联网协议第六版)改造升级和推广应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加快NB-LoT(窄带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推进物联网在交通、给排水、能源、通信、环保、防灾与安全生产等城镇公共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应用。
二是高质量建设数字产业集聚区。重点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空港物流园区和装备制造工业园区三个园区,形成高端要素集聚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挥人才创新创业集聚区的优势,大力发展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率先打造自治区首个区块链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区,重点在煤炭及煤化工产业链条、人工智能、金融、物流、医疗、交通、健康产业等领域结合区块链技术做有益的尝试,打造具有区域乃至全国影响力的区块链技术集成应用先行示范区。空港物流园区发挥物流、航空、综合保税以及信息技术等产业集聚优势,重点推广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打造电子商务、跨境贸易、智慧物流、高端制造等特色应用产业基地。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工业园区依托鄂尔多斯市源盛光电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引进相关配套产业,不断向电子产品制造业上下游延伸。同时抢占先机,大力推进数据标注产业发展。现阶段的AI应用研发,数据标注是根本,10 年之内都要依赖于标注数据。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数据标注有望成为撬动产业规模发展的新引擎。
三是探索建设大数据交易中心。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这是党中央首次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也为加快发展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提供了重要经济理论基础。所以,从生产要素角度,数据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具有资产商品属性,能够通过确权、流通、交易等方式,服务于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和政府治理创新应用。随着鄂尔多斯市数字经济建设的逐步深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必然会产生大量数据,现阶段有必要探索谋划鄂尔多斯大数据交易新业态发展,实现让数据从“资源”变身“资产”。在充分借鉴国内已有的大数据交易市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鄂尔多斯市大数据交易市场的发展定位,研究制定相关标准规范、机制规则,坚持标准先行。同时坚持政府数据引领,充分发挥其在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以政府数据开放引领带动其他行业数据开放流通应用,激发大数据交易市场活力。
(二)聚焦产业数字化靶向,壮大实体经济新动能
一是加快推动工业数字化升级。建设智慧矿山。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和煤矿智能装备,建设高效智能的现代化煤矿。煤矿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排水、供电、监测监控等系统和调度、生产、经营管理全部实现数字化集成、自动化运营、可视化操作、智能化管理,实现现有生产煤矿智能化改造。建设智慧电网。建设以智能电网为基础的综合能源网络,实现电网运行状态在线监测与智能诊断,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及多元化负荷的接纳能力。探索虚拟电厂(VPP)的建设,构建“技术+产品+运营+生态”的虚拟电厂业务体系,提升能源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建设智慧工厂。开展传统生产线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进“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化协同制造模式,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制造、服务新方式。
二是推动农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在重点农区和牧区推进物联网传感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全球定位等数字技术应用,实现精准施肥、远程监控、智慧放牧等。建设农牧业生产大数据应用平台,面向全市提供农牧业大数据查询、可视化决策等服务。完善农牧产品追溯体系,实现农牧产品生产监管、生产周期监测等,推动主要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和农牧业生产主体信息透明、运行透明、流向透明。鼓励农牧业龙头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建立产销衔接服务平台,实现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从初级产品到终端消费无缝对接。
三是培育数字服务新业态。发展智慧物流。推进传统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改造,推广使用自动化、智能化的物流设施设备,推动网络货运、物流追踪与物资管理、智能调度与高效储运、无人搬运、物流無人机等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提高物流作业能力和效率。发展融合化在线教育。依托社会力量建设基于人工智能的学情分析系统,实现智慧组卷、自动判卷、自动答疑辅导、智能测评等功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准确发现学生学习薄弱环节,智能推荐适合学生水平的个性化学习内容。建立“互联网+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养老服务,以企业为主体,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结合老年人个性化护理需求,向老年人家庭提供健康体检、远程看护、健康干预、健康评估反馈及居家环境监测等服务。
(三)聚焦数字治理靶向,实现政府数字化转型
一是建设智慧公共数据平台。围绕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等领域不同业务应用的协同运行需求,统筹建设统一身份管理与认证系统、统一视频共享服务平台、公共信用服务平台、全市时空信息“一张图”平台、统一非税支付平台等各类业务协同的大系统大平台。聚合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政务服务信息和便民公共服务信息,依托PC端、移动端、家庭固定端等各类渠道,形成一站式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统一APP等统一服务入口。
二是优化智能交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智能交通运行监测平台,采集车辆、人口、社区、商圈、学校、医院、交通枢纽等各类数据,依托数据分析、仿真模拟等手段,为城市交通路网规划、公共交通线网布局、市民出行精准服务、城市道路智能管理提供决策支撑,提高社会整体出行效率。推进智能信号灯部署,根据实时交通流量实现信号灯智能控制,对车辆行驶轨迹进行预判并提前干预,对急救车等特殊车辆提供线路定制和绿波通行服务。
三是建设智能化应急管理和救援设施。推进覆盖全市的风险感知骨干网络建设,逐步建成应急管理风险数字地图。重点推进煤矿、危险化学品、地震、水利、地质灾害等重点领域和灾害点现场感知网络建设,接入消防、地震、水旱、地灾、道路、特种设备等行业领域感知信息,建立覆盖市、旗区、苏木乡镇各级安监部门及企业的智慧应急平台,集重大危险源监控、危化企业重点设备监控、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隐患排查治理、预测预警分析、应急救援指挥等功能于一体。
四是提升自然资源数字化管理水平。搭建全市统一自然资源智能化管理平台,融合山、水、林、田、湖、草、沙漠等自然资源的物联感知、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修复等信息,实现全市统一监管。加快推进智能气象观测设施建设,建设无缝隙、精准化、智慧型气象监测和预报预警体系,大力发展以智能信息获取、精准气象预报、开放气象服务为标准的智慧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