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龙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梨树县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指导下,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为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发展现代农业
梨树县立足农业优势和各乡镇发展基础,全力打造现代农业,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打造秸秆全覆盖免耕模式。梨树县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和黑土带,土壤性质为黑钙土。面对农民保护黑土地意识较差、秋季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等问题,梨树县从解决黑土区土壤退化、秸秆转化利用等问题入手,依托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创新研发了秸秆全覆盖免耕栽培技术。这种技术模式具有很好的蓄水保墒、节本增效、保护环境的效果,节约成本8%左右,每公顷增收1000元以上。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强调“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梨树模式”。
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为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梨树县通过整合发改、农发、国土、水利等资金2.2亿元,建设了一个集技术应用、机械装备、设施配套于一体的1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片,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梨树县将这一做法拓展到全县,每个乡镇建设1个万亩方、3个千亩方、30个百亩方,县政府给予政策支持,调动了乡镇、村社、各类新型主体和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目前各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总量达到160万亩。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自2008年起,梨树县在各乡镇开展了“农户玉米高产高效竞赛”活动,以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和农业科研单位的学术力量为保证,发挥农技推广机构的组织能力,通过有奖竞赛方式,将技术有效落实到田间。至2020年共连续组织了11届玉米高产高效竞赛,全县涌现出一大批高产典型,出现了多个吨粮田地块,为梨树粮食的稳产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造校地科技创新服务模式。面对现有的农业科技水平无法与现代农业相适应问题,2007年梨树县开始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设了占地1.6万平方米的中国农大梨树实验站。2015 年梨树县创办了首届“梨树黑土地论坛”,现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各乡镇借助梨树农大试验站和黑土地论坛影响力,依托各大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省内外知名农民合作社以及其他各类主体联合办学,多次开展农业培训、研讨交流等活动。近两年全县共开展以种植、养殖、果树栽培、食用菌生产、棚膜经济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班近40个,指导县内农民近3万人次。培训整合了全县的职业培训力量,发挥和调动社会办学机构的积极性,科学设置课程,提高办学质量,使参训人员都能掌握一技之长,学以致用。
打造乡镇经济多元发展模式。梨树县不断发掘各乡镇休闲旅游潜力,以东北独具特色的古迹遗址、乡土民俗风情为主线,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了一批集红色教育、历史文化、观光采摘、休闲度假、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农业观光主体。同时,放宽服务业准入条件,壮大规模,提升质量,补齐短板,鼓励各乡镇深入实施“互联网+”,充分利用梨树电子商务产业园、吉林浩丰生猪交易市场电商平台功能,积极与“阿里巴巴”“供销e家”等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全县村级电商服务站发展到157处,有5个村被评为省级“电商村”。
二、加强环境治理
《建议》明确提出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重大任务,要求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梨树县是农业大县和畜牧业大县,致力于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提升乡镇服务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扎实推进,做到了“三个提高”。
提高污染治理能力。由于历史原因,梨树县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善,处理能力一直较弱,随着中央、省、市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梨树县积极响应上级要求部署,按照分步实施、梯次推进的原则,先在沿河乡镇实施,逐步在全县铺开。投资3200万元,建设了16个乡镇垃圾中转站,每个垃圾中转站日处理垃圾约50吨,覆盖全县所有乡镇,极大提高了乡镇垃圾处理能力。同时,累计投入资金8亿元,升级改造县城区污水处理廠,日处理规模达到3万吨,排水达到一级A标准;前期建设了4座乡镇污水处理厂,现已投入使用;2019年新建了8座乡镇污水处理站,铺设了60余公里的污水收集管网。2020年,在剩余7个乡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乡镇污水处理全收集、全覆盖,污水直排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提升粪污处理能力。为有效解决农村粪污问题,提高乡镇、村粪污收集处理能力,制定了《梨树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方案》,投资3.7亿元,规划建设7个粪污区域性集中处理中心,721个村屯粪污收集点,配套运输车辆90辆,辐射全县所有乡镇、村。在粪污收集点建设上,以各乡镇为主体,充分考虑辖区养殖实际情况,合理布局,不搞平均化,不搞一刀切,确保粪污收集点有效发挥作用。
提高美丽乡村建设能力。梨树县坚持以点带线、以线扩面,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示范带动方面,集中打造了3条精品线路和5个样板村群,用典型示范推进全县人居环境提档升位。各乡镇又侧重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环境整治、休闲旅游等美丽乡村典型,引领周边村屯共同发展。在整体提升方面,各乡镇统筹兼顾,以干净整洁为目标,按照先环境整治、后基础设施、再提升田园景观的时序整体改变农村面貌,实现了面上有改善、线上有提升、点上有亮点,整体工作有新变化、新成果。几年来,全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85亿元,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村64个,人居环境建设重点村12个。2019-2020年投资1.3亿元,完成林地清收还林、村屯绿化美化、通乡公路绿化等造林任务23万亩,实现村边有林、路边有荫、屯屯增绿。
责任编辑/李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