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克忠 李明伦 郑书波 刘瑞璟
摘要:高校实验室安全是保证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当前,我国各类高校都在积极建设智慧校园与实验室,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加强高校信息安全的自身建设,同时也是信息化时代对高校提出的更高要求。该文基于实验室安全信息化建设的优势,提出基于信息化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通过运用信息化检查实验室安全,实行实验室准入制度,采用多平台融合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等方法来实现和保障高校实验室的安全运行,最大化地发挥出高校实验室的科研教学作用,以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风险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04-0147-03
1 概述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保障高校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其整体安全规划过程涉及对实验室特定因素的考虑和对各类支持服务的组织与提供。例如,通风和个人防护设备的要求一般按实验室一级的标准要求进行管理,而废物处理、应急计划以及响应服务则通常需要在院校一级进行组织、予以提供。因此,一套完整的实验室安全系统中必然会涉及一系列不同的角色,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教师、学生、环境健康和安全专业人员以及实验信息专业人员等。这些利益相关者合作开发与实验室程序相关的危害风险评估和管理策略。然而,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语境来处理相关问题。因此,实验室安全研究和规划过程可能对管理信息化提出重大挑战。
高校实验室安全是保证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当前,我国各类高校都在积极建设智慧校园与实验室,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加强高校信息安全的自身建设,同时也是信息化时代对高校提出的更高要求。该文基于实验室安全信息化建设的优势,提出基于信息化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通过运用信息化检查实验室安全,实行实验室准入制度,采用多平台融合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等方法来保障高校实验室的安全运行,最大化地发挥出高校实验室的科研教学作用,以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2高校实验室安全与信息化管理
实验室安全信息分散在各种来源上,收集并将这些安全信息组织到操作程序中往往并非实验室工作实践的一部分。因此,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凸显了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信息化管理是一套综合管理系统,包括对安全信息的搜集、过滤、甄别以及如何利用安全信息实现综合管理等。在实践中,信息化管理要求能够收集和分析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系统地对实验室问题安全进行高效管理。因此,高效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特别是其系统的综合评、安全规划则需要系统的研究和科学的分析,以制定谨慎的操作计划来进行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高效实验室相关信息和管理资源以及风险评估工具的实现更需要来自院校级的帮助与支持,以构建安全信息化管理框架,打造安全信息化平台,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实现科学高效管理,以更好地保障实验室安全运行,最大化地发挥出高校实验室的科研教学作用。
3 高校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要素
3.1安全管理数据
实现高校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基于实验材料相关信息建立安全管理数据库,依据不同标准对实验材料进行溯源、分类管理,并将分散在各类不同资源中的信息统一组织起来,实现有效传递和分发。这样,便可以让实验室工作人员、科研教学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及时获取这些信息。
首先,实验用品、材料,尤其是化学品、化学原料的安全信息存在差异性,不能笼统处理,应分门别类予以管理。此外,对于相当数量的进口实验材料、用品,会受限于某些法律、商业条款的限制,如司法管辖权和商业秘密等,因此需要額外予以标注。
其次,对于实验材料、用品供应商的质量保证信息,应予以查证。此类信息文件的编制往往依赖于已公布的实验数据,而新型材料、用品,尤其是化学品,其安全数据往往缺乏还一定数量的实验支持而显得相对缺乏。以上两点对建立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数据库十分重要,只有完备的数据信息,才能打造出覆盖面广、数据量大、便于检索与查阅的信息化管理数据库。
3.2 安全管理系统
建立安全管理系统,就是要使用统一信息的标准与系统来支持实验室科研教学的安全管理工作。安全斜坡需要额外的化学安全信息和分析。院校相关部门应编制统一的安全指南来对安全模型予以描述,以统一的方式组织安全信息,并随实验室工作的开展而更新、扩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实验室科研教学工作的安全管理提供了示意性路径。例如:如何识别化学危害、如何评估存在的风险、如何尽量减少危险、如何做好应急准备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研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实验室承担了很大部分的新科学技术、前沿科学技术的研究以及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这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需要创新安全管理工具与手段以满足新需求。首先,要建立安全管理信息协调系统。院校相关部门应基于实验室安全数据信息建立协调系统,打破各个院系之间的局限性,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牵头制定实验化学品危害分类和通报的统一标准。同时,应结合技术和通信方面的考虑,以满足一致、可理解的化学品危害识别的需要。其次,要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监控系统。对于化学危害,院校相关部门应基于实验室安全数据信息建立监控系统,及时掌控实验室存量化学用品数量、状况,以及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化学产品的数量、浓度和变化等。对于非化学危害,如工作温度和压力状况也应纳入系统监控中。当前,随着摄像监控技术以及人脸识别系统的发展,对实验室入口区域进出人员进行人脸抓拍比对,对非权限人员予以警报提醒,实时监控实验室情况,可大大降低实验室被入侵的风险。再次,要建立实验用品信息溯源系统。对于化学品制造商和供应商,院校相关部门应充分掌握其相关信息,对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应追踪来源,为实验室研究的日常实践提供充分的提示与说明。此外,出于慎重的原则,实验室科研教学工作有必要采用系统的方法来处理这些基本信息以及相关附加信息。
当前,不少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重点均集中在安全操作、危险化学品及仪器设备等安全管理上。由于现有管理系统与平台之间无法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存在没有构建形成全方位的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问题,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之间大多各自为营、呈现“信息孤岛”的状态。在这种背景下,高效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建设需要多平台信息融合,建立人、物品或机器、环境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基于这种需求,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可确立实验室人员、实验室中的物品和物理环境对应的数据平台。为了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物品、设备管理,系统应设置“实验室物品/设备”模块,将各种设备信息输入系统,特别是对特殊设备、加热设备等进行阶段性管理。此外,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应将各类单独的管理系统,如化学品全程管理平台、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大型仪器管理系统等都关联至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全覆盖。
3.3 安全评估系统
在实验室环境中,决定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的关键因素是与化学过程相关的风险。除了所使用的化学品导致的直接危害外,风险还取决于人员对这些危险的暴露程度以及这些危险造成的潜在损害。因此,应评估步骤考虑此类因素,以确定在进行实验室科研教学工作时该采用何种审慎做法。院校相关部门应统一制定安全评估标准,为评估化学品危害及其风险程度提供支持。必须强调的是,由于统一分类的一般性质,各实验室有必要进行额外的分析,以充分评估各自实验室环境中的化学风险。有多种化学危害评估方法,考虑与实验室过程和条件相关的附加因素。
识别实验或实验室操作中的潜在危险包括审查要采取的具体程序和收集相关数据,以支持与之相关的风险评估。可能有用的数据类型包括基本危险分类、可能与实验程序相关的化学和物理特性、以及危险材料的处理和处置协议。有关化学和实验室危害的信息以多种形式存在,可以在許多不同的来源中找到。评估实验程序中的风险是一个对收集的危险信息进行优先排序的过程,以突出那些将推动危险管理方法的风险。根据收集到的数据以及实验程序和实验室环境中的具体条件指定风险评估排名标准,包括在实验过程中预计会出现的化学产品,以及可能影响程序进度和危害的物理因素,例如极端的温度或压力等。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及时了解信息来源以及提供这些信息的数据库的局限性和偏差。
3.4安全管理措施
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的框架内,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涉及危险控制系统的开发。一般来说,安全管理措施主要包括:(1)实验室安全准入门禁管理:门禁系统关联安全考试系统,未通过考试者不具备进入权限。所有人员的进出记录也均有记录可查。保证实验室开放式管理的安全性,有效保障实验室内人员生命安全;(2)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危化品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从源头开始把控、过程监控、末端回收处理,将危化品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可控可查,实现危化品的安全管控。应根据实验需要及时调整所涉及的化学成分,以尽量减少其危害。化学试剂或其他适用的化学试剂的浓度,可采用化学还原法;(3)实验环境监控管理:可引入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和工业传感器技术,对实验室环境进行24小时在线监控,协助管理者在事故发生前获得危险报警,一键联系实验室负责人和楼宇负责人,显著降低实验室安全风险;(4)实验室通风管理:确定可用于实验室空间的工程控制和程序,以尽量减少暴露。此类控制的常见例子包括实验室空间的一般通风、挥发性化学物质的适当储存以及通风柜等局部排气装置的提供。如发生气体泄漏事故,联动通风系统将危险气体迅速排出。在排风管中设置防火阀并与消防中控联动,一旦发生火灾,防火阀关闭防止火势蔓延;(5)实验室信息展示管理:通过中控展示屏集中展示实验室动态,多维多样数据展示,实现数据统一管理。事件实时智能监测,自动触发预警系统,将实验室健康状态汇总集中展示,方便管理。做到了数据可视化,应急智能化。
3.6安全管理人员与设备
在进行高校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的同时,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搭建完善的校园信息化安全平台以及组建实验室安全信息化平台管理团队。院校相关部门应通过安全培训并以考核的形式,提升实验室人员的基本安全操作意识,落实人员安全准入,降低了由于人为操作不当引发安全隐患的风险。首先,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监督和监督,包括识别和持续监督适用于计划工作的具体预防措施,以及系统中可能需要调整危害控制策略的关键点。其次,分配与所涉及的特定危险相适应的个人防护设备,以尽量减少直接接触。这项措施包括确定哪些类型的个人防护设备适用于实验室过程中的每个步骤,还包括统一着装等要求。此外,用于保护工作人员的专用设备,如防爆罩,也可包括其中。再次,基于安全管理制度的统一要求和各实验室具体安全要求,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持续的培训,并开展安全管理教育培训统一考试。对考试合格者发放实验室准入资格证,工作人员凭证进入相关实验室。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其所涉范围也较为广泛。在实践工作中,任何疏忽和纰漏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和非常恶劣的影响。当前,在国家对高校实验室科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的背景下,本文从安全管理数据、安全管理系统、安全评估系统、安全管理措施、安全管理人员与设备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和策略,以期对各高校实验室制定安全风险管理措施及方案、打造信息化安全管理平台有所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亓文涛,靖杨萍,孙淑强,俞丹亚.高校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2):294-296.
[2] 王羽,董招君,方东红.高校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1):257-259.
[3] 曹以,赵璐.关于高校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的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3):48-48.
[4] 刘瑞璟,张铁柱,张洪信,等.入口压力对转套式配流系统空化的影响[J].液压与气动,2020(9):P29-34.
[5] 李惠,杨凌雪,胡春帆.基于物联网的计算机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探索[J].数码世界,2019(12):257.
[6] 吴莹.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信息化建设探索与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6(7):132.
[7] 文华.高校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J].科学技术创新,2017(32):77-78.
[8] 夏昕.英国和新加坡高校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先进经验与借鉴[J].消防界(电子版),2019,5(6):43-45.
[9] 李军.浅谈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J].青年时代,2019(21):175-176.
[10] 聂江武,朱景阳,辛克忠.ES-FSC实验数据分析及性能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3(3):85-93.
【通联编辑:朱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