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苟且成为一种习惯

2021-03-22 02:41陌颜
初中生写作 2021年3期
关键词:小工苟且杨洁篪

陌颜

1968年,上海浦江电表厂来了名小工,这名小工除了工作认真踏实外,还酷爱学习英语。别的同事下了班往往都相约去打牌,喝酒,聊天,甚至去踢球,他却一人形单影只地留在宿舍里,默默沉浸在一个人学习英语的快乐中。

有时为了节约时间,他干脆不去食堂吃饭,坐在床边,一边啃着干硬的馒头,一边背诵着枯燥无味的英语单词,学习英语到了忘我程度。虽然同事们对他再三挖苦,但丝毫没有动摇他的学习热情。

后来厂里宣传科急需招一名文员,这可是个好机会。可令人遗憾的是:在竞选的时候,这名小工落榜了!因为这次选拔是重汉语不重英语。这时候,身边同事的冷言冷語越发难听了,有人甚至骂他书呆子。小工有些消沉,意志也有些动摇,但又不甘心放弃梦想就这么苟且下去。就在这时,小工的妈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不要因为一点儿挫折就灰心,做任何事情都得有恒心。不管结果如何,妈妈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你。”妈妈的话给了小工莫大的安慰和鼓励,他又重拾过去的希望和信心,夜以继日地学习英语。

不久电表厂收到了一些英文材料,工厂上下没有一个人能看得懂,厂长急得团团转。这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想起了那名不起眼的小工,结果小工轻轻松松一口气翻译了所有材料。从那以后,全厂所有的人对这名小工刮目相看,但这并没有改变他目前在厂里的身份。

直到1972年,由于外交需要,政府面向全国招考英语人才,那名小工因为考试成绩优秀,有幸获得这次学习的机会,并成为外派的首批留学生赴英国深造。

从此,这名小工的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人说他是幸运儿,也有人说他是通过个人的不断努力学习才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名小工叫杨洁篪,后来成了我国外交部部长。

在一次谈话中,杨洁篪回忆在电表厂的那段生活说:“一个人最好别让苟且成为习惯,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今日文摘》2020年17期)

点评:

这是一篇寓含着深刻道理的故事。杨洁篪的逆袭启示我们:习惯可以成就人,让一个人站上成功的顶峰;习惯也可以让一个人碌碌无为,甚至毁掉一个人。所以,请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吧!

猜你喜欢
小工苟且杨洁篪
别让苟且 成为习惯
别让苟且成为一种习惯
苟且的人生,想想就泪奔
别让苟且成为一种习惯
别让苟且成为一种习惯
别让苟且成为一种习惯
信奉苟且,到了远方还是一样苟且
功成名就的高晓松配谈 “苟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