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源,纪树志
(甘肃省敦煌市阳关保护区管理局,甘肃 敦煌736200)
阳关保护区渥洼池湿地、西土沟湿地是候鸟重要迁徙通道和迁徙驿站,通过多年监测,每年有大量的候鸟在此迁徙、栖息、繁育,结合阳关保护区五年内多种重点候鸟迁徙时间、数量、居留迁徙特点,旨在收集保护区多种候鸟迁徙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总结五年来候鸟种群数量增减规律。
阳关保护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安敦盆地,总面积为8.817 万hm2,是典型的湿地与荒漠复合生态系统,湿地面积1.535 万hm2。阿尔金山的雪山融水经过地下潜流,在保护区以泉眼、河流、湖泊、沼泽的形式镶嵌分布,保护区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为保护区候鸟的繁衍生息提供了生境依托和“迁徙中转补给”[1]。
渥洼池湿地是保护区绝大多数候鸟的迁徙驿站[2],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对渥洼池候鸟的监测,客观地反应了保护区候鸟动态变化情况。经调查,保护区每年迁徙过境候鸟数量均超过1 万只,候鸟种群由87 种增加至现在的124 种,其中在阳关保护区境内发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玉带海雕(Haliaeetus leucoryphus)黑鹳(Ciconia nigra)、大鸨(Otis tarda)、小鸨(Tetrax tetrax)、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等6 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大天鹅(Cygnus cygnus)、小天鹅(学名:Cygnus columbianus)、靴隼雕(学名:Hieraaetus pennatus)、燕隼(学名:Falco subbuteo)、棕尾鵟(学名:Buteo rufinus)、蓑羽鹤(Anthropoides virgo)、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灰鹤(学名:Grus grus)等20多种[3]。
候鸟数量监测采用直接计数法,监测时以步行为主,在比较开阔、生境均匀的大范围区域,利用人工巡护、高倍望远镜、湿地监控云平台,通过直接计数而得到渥洼池湿地区域中候鸟绝对数量的监测方法,适用于越冬候鸟及监测区域较小、便于计数的繁殖群体的数量统计。对于候鸟种群数量极大,或鸟类群体处于飞行、取食、行走等运动状态时,可以用5、10、20、50、100 等为计数单位来估计群体的数量。春秋季候鸟迁徙季节的监测以红外相机及鸟类视频监控为主,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得到候鸟迁徙的数量变化,见表1-3。
表1 2017 年甘肃敦煌阳关国家级保护区重点保护候鸟监测数据统计表
表2 2018 年甘肃敦煌阳关国家级保护区重点保护候鸟监测数据统计表
(表2 续表)
表3 2019 年甘肃敦煌阳关国家级保护区重点候鸟监测数据统计表
通过阳关保护区渥洼池湿地1 条监测样线,两侧以200 m 的范围为监测区域,28 个监测样点来估计候鸟种群的数量,通过鸟类视频监控系统和18个红外相机,在候鸟种群聚集繁殖密度很高或者难以进行直接计数的区域使用。采用公里网格抽样法,在观测区域建立渔网,监测周期为30 d[4],同一监测区域取5 个样点数据的办法,监测强度不低于1%,如图1 所示。
图1 阳关保护区渥洼池湿地样线、样点布设表
3.2.1 候鸟种群样线(点)数量计算公式
式中:f(n)是每个红外相机监测点,f(p)是每月某种候鸟统计数据,N 是全年某种候鸟总数据。
当百分数大于50%为极多种,用“++++”表示;百分数为10%~50%,为优势种,用“+++”表示;当百分数为1%~10%,为常见种,用“++”表示,当百分数小于1%,为稀有种,用“+”表示。如图2 所示。
图2 鸭科,鹭科,鹰科,科五年总数对照图
3.2.2 根据候鸟月数量平均值计算公式
式中:Xn 为候鸟月出现次数平均值,n 为取样数,f(x)为监测数值,如图3 所示。
图3 2016—2020 年保护区重点迁徙候鸟统计表
经过候鸟数据统计与样线调查,阳关保护区中现已查明共有候鸟124 种,隶属15 目,41 科。其中,鸭科为61.8%(极多种),鹭科为32.5%(优势种),科为23.6%(优势种),鹰科2.6%(常见种),鹳科0.81%(稀有种),鸭科、鹭科、科增长幅度明显。阳关保护区通过实施湿地恢复与治理项目,持续加强日常巡护管护力度、杜绝了人为活动的干扰因素,保护区生态环境群落得以不断改善,使得阳关保护区2016—2020 年内,渥洼池湿地、西土沟湿地等多个湿地区域内新发现候鸟物种、种群数量、居留时长、繁育产仔数量呈逐年增加的明显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