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货运新发展为物流装备企业带来新机遇
——访深圳中集天达物流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鑫堃

2021-03-22 09:25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21年1期
关键词:货运机场航空

作为物流服务重要的细分行业之一,航空货运以其高度的快速便捷性在物流服务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国内航空运输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航空货运物流项目日渐增多,对物流装备和相关技术的需求也不断提高。

刘鑫堃 深圳中集天达物流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抢运抗疫物资过程中遭遇的瓶颈,暴露了我国航空货运的短板,但同时也促进了我国航空货运的加速发展。我国各大航空公司、国家物流枢纽机场都加大了货运方面的投资和建设。

作为物流服务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细分领域,航空货运物流系统建设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参与航空货运物流系统建设,不仅需要供应商具备相当强的物流技术能力,还要对航空货运相关业务有较深入的了解。深圳中集天达物流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集天达”)是全球知名的空港装备及自动化物流系统供应商,在航空货运业有着持续且深入的研究。在我国航空货运进入快速发展期的大背景下,我们采访了深圳中集天达物流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鑫堃,请他就航空货运物流新发展为物流装备企业带来的新机遇进行了介绍分析。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航空货运物流的特点,以及目前我国航空货运物流的发展状况。

刘鑫堃:航空运输是现代五大运输方式中最迅速快捷的运输方式,自诞生以来就受到各国重视,为全世界的人员及物资顺畅流通做出了突出贡献。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航空货运业得到飞速发展,如今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国内航空货运市场。近年来,国内各航空公司和机场的货运站等基础设施不断扩大和改善,各航空货运公司的运力也在不断增大。波音公司曾在2015年推算,在20年内,中国国内航空货运量每年将以10.6%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全球航空货运平均年增速。

从技术角度来看,与其他行业的物流系统相比,航空货物处理系统的装备与技术可以说是大同小异,主要以平面输送、垂直输送、立体存储、信息跟踪、运行监控和业务管理为主,但是也有一些自己独特的地方。一个典型的航空货站,一般由散货处理系统、集装货物处理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组成,附以安检、称重、条码等系统。

记者:我国航空货运物流的装备和技术发展状况如何?请结合贵司的发展情况,介绍一下我国企业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

刘鑫堃:从全球范围来看,与欧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航空货运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比较快。在早期,航空货运物流装备和技术的提供方,主要是欧美一些知名企业。随着包括中集天达在内的国内企业多年的努力和开拓,国内企业在这个细分市场已经占有一定位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装备和技术提供商开始进军这一领域。

北京大兴机场国际货站ULD集装存储系统包含514个10尺ULD货位,2台载重13.6吨5层ETV

以中集天达的发展为例,从1991年承建南航广州货库开始,中集天达通过同世界知名公司进行项目合作、技术交流、联合制作、全套技术购买、接受技术培训等方式,学习和继承国际先进和成熟的技术,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为国内外多家客户提供了若干先进可靠的设备和系统。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航空货运的高速发展,中集天达的航空货运处理系统业务不断取得稳健式突破,跃升至国际前列。

1999年投入使用的浦东机场东区货站,几乎全部航空货运处理设备都由中集天达提供,其中包括同2台13.6吨、20尺、5层高的ETV(Elevating.Transfer.Vehicles,升降式转运车),并且从投入运行至今,整个货物处理设备全部由中集天达进行维护保养。该货站设计年处理能力为24万吨,高峰时实际处理近100万吨,浦东机场东区货站这种连续超负荷的运转,充分说明中集天达所制造的设备系统完全具备了世界先进水平,这也是对中集天达所提供设备和服务完全能够满足浦东机场持续性运行要求的最好证明。

2003年,设计年处理能力为80万吨,当年世界第三、中国第一的南航广州货库开工建设,并在当年建成后投入运行,说明中集天达在航空货物处理系统方面的能力又得到了突破式提升。在该项目中,3台13.6吨的ETV和2台13.6吨的TV(Tansfer.Vehicles,转运车)共处一条巷道运行,该系统已经长期稳定运营多年。

2008年,中集天达成功交付设计年处理能力为120万吨的浦东机场西区货运站项目,该项目规模宏大,设备台套数在国际上都极为少见,要求的复杂性和技术先进性又上了一个台阶。系统设计共有7台13.6吨的ETV和1台TV,中集天达顺利地按计划建成该项目,项目管理和设备的技术性能以及管理软件都获得了业主好评。

2019年,中集天达交付的北京新机场货站,为建国70周年献礼工程。在设计年处理能力方面,设计货邮吞吐量为60万吨/年,占地面积达7.7万平方米,含国际货站1号库、国际货站2号库、国际货站3号库、国内货站,ULD(Unit.Load.Device)集装存储系统包含514个10尺ULD货位,2台载重13.6吨5层ETV散货存储系统包含1440个存储笼货位,2台载重2吨堆垛机,业内首次集成安检收货5面扫码、动态称重、3D体积测量。

同年,中集天达还成功交付了北京新机场南航基地项目,设计货邮吞吐量为65.2万吨/年,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含国际货站与国内货站。ULD集装存储系统包含192个10尺ULD货位,2台载重13.6吨5层ETV散货存储系统包含288个存储笼货位,2台载重2吨堆垛机。该项目的按时成功交付,同样获得了业主好评。

在上述项目之外,中集天达还相继承接了设计年处理能力为50万吨的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中性货站、设计年处理能力为40万吨的北京首都机场航港货运站等项目,2013年还中标东方航空物流有限公司位于上海浦东机场西货运区的航空货运站项目,年处理能力达到120万吨。中集天达正是通过这些持续性大型项目的成功实施,不断彰显自身在航空货物处理系统方面的能力和地位。

如今,中集天达的航空货物处理系统技术系列完整,人员专业队伍齐备,设计研发和制造能力强大,目前拥有大型货运站的几乎所有设备设计和工程实施经验,以航空货运站的核心设备ETV和堆垛机为例,ETV从6.8吨到13.6吨,从单轨到双轨,从10尺到16尺、20尺,从人工操作到全自动控制等;堆垛机方面,从单立柱到双立柱,从直行到转弯换轨,以及在八级地震烈度的超高堆垛机(30米),中集天达都有成功的工程实践案例。

此外,我们还积极引导航空货站行业发展,研发出航空货站专用整板运输AGV、散货运输AGV、智能拖车、DWS系统等,引导行业向智能化柔性化不断升级。并且我们开发的其他单体设备的规格品种也是多种多样,完全可以满足各类客户的需求。

中集天达多年来维持了一个稳定且有着传承的专业技术队伍,并且专业齐备,既有系统总体规划设计、结构和液压系统设计的团队,又有电气控制和软件开发团队,在解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和提供稳定高质量的技术服务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项优势也是业界中不多见的。

记者:近些年,我国航空货运物流建设面临怎样的新形势?对物流自动化装备和技术的需求发生了哪些变化?

刘鑫堃:首先,从政策的角度看,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航空货运市场蓬勃增长,政府对于推进航空货运的发展也愈加关注。例如,在《民航局关于促进航空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大航空物流新技术新装备供给。鼓励以机场、航空公司、物流企业等为主体,加大对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现代智慧物流新技术研发应用,不断优化经营管理和运行保障体系,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在机场物流设施和运行环节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大柔性。”在《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中也提出“推动航空物流标准化建设,简化货运操作环节,提升货运地面服务效率。”随着政策落地,可以预期空港物流建设发展即将进入又一个高速增长期。

电商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促使航空货运物流的需求快速增长。随着电商产业(尤其是“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网购热潮风靡全国,由此带动了快递产业爆发式增长。快递业务成为促进航空货运运输量和运输收入增长的一大亮点,在航空货运产品结构中占比越来越大,顺丰等国内领先的快递物流企业甚至已经开始布局建设航空货物枢纽。

当然,新需求也对航空货运物流装备和技术提出了新要求。物流装备和技术要适应航空货运新特点,提高航空货站运作效率。如,物流装备和技术提供商要研究如何满足大型航空枢纽和货运枢纽的物流运作需求。因为从世界和我国航空货运的发展历程中就可以看出一个规律,即航空货运物流集中化和规模化的趋势。全球航空货运量不仅主要集中在国际航线市场上,而且集中在少数国家和主要机场上。中国前14位机场的货邮吞吐量占到全国总量的80%;国际货运方面则更为凸显,位居全国前列的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郑州五座机场的国际货邮吞吐量占全国总量的85%。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民航业“重客轻货”的传统理念,客观上造成我国现有机场货运建设相对滞后。然而,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抢运抗疫物资过程中遭遇的瓶颈,暴露了我国航空货运的短板,但同时也促进了我国航空货运的加速发展。我国各大航空公司、国家物流枢纽机场都加大了货运方面的投资和建设。

与传统客运空港不同,航空货运枢纽在功能定位上的差异,直接决定规划体系设计的差异性。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为例,其物流规划和设计更贴近货运物流运作的需求。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主体工程项目鄂州民用机场定位为货运枢纽、客运支线、公共平台和顺丰基地。该机场主要服务于快递公司的速运业务,以满足稳定时效产品的体系需求,并承接当地航空货物运输,积极拓展国际航空货运业务及高增值业务。

从技术细节角度看,空港物流自动化装备呈现出从平面化向立体化、从固定化向柔性化发展的趋势。目前,在机场物流技术更新速度快、航空货运物流运营方式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要求项目既要能够满足现有需求,也要为将来发展留有足够空间,要避免投资浪费,做到建有所用。根据机场业务的变化,快件邮包业务不断提高比例,针对小件高速大批量处理的输送分拣设备占比也相应提高,未来的货站建设智能化柔性化将是主流方向,未来货站建设会向着多层多功能综合业务发展。中集天达研发的DWS系统,就是为了解决货物收货时的体积测量、重量称重、读码三个问题点;而在货站内部,中集天达的高性能散货堆垛机、ETV以及智能AGV,通过相互配合可完全释放货站内平面空间,实现“货到人”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解决货站内人流、物流的混合。而且我们研发的交叉带分拣机、滑块分拣机、排轮分拣机的包裹处理系统,也可以更好地满足货站邮包货快速增长的需求。

记者:结合中集天达的发展经验,您认为物流装备企业应如何把握当下的市场机遇?对于未来发展,中集天达有怎样的发展思路?

刘鑫堃:随着同类型企业数量的增多,我们深知能力的提升是把握市场机遇、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其中,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服务网点建设、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三个方面。

服务网点与终端销售网络离得越近,服务网络越密集,服务半径逐步缩小,对于企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集天达已形成了辐射全国,覆盖华北、西北、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区域的营销网络;国际化战略布局方面,正以东南亚和中东为中心稳步前进。在售后服务方面,我们也建立了经过严格培训的维修服务队伍,可根据用户要求为其提供一定期限的保驾服务、长期的软硬件维护及备件供应服务。

技术创新方面,我们始终将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结合目前行业在绿色环保、安全高效和自动化方面的应用需求,我们已经未雨绸缪提前在收货安检和计量系统(如托盘货DWS等),柔性化搬运设备(散货和集装货AGV、站场内自动驾驶拖头等),高性能散货堆垛机和集装货ETV,以及一体化运行监控系统(如SCADA等)、云平台信息管理系统(如EMS等)、半自动打板或辅助打板系统(如外骨骼应用)、快件自动化输送分拣系统等方面投入研发力量,并利用自身在行业的影响力,开展了持续的推广和应用,以及迭代升级。

人才建设方面,我们正在引导培育“技术型”的队伍建设,落实“干部能上能下”的考核制度,充实一些“想干、能干、敢干”的管理人员,形成未来的核心管理队伍。由于业务规模有限,技术传承也是一大挑战,对于新员工,从基础进行培养,通过各种技术和能力培训,稳步凝聚新员工的向心力,同时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传帮带”,使员工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得到快速成长。

猜你喜欢
货运机场航空
机场罢工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如何避免GSM-R无线通信系统对机场电磁干扰
波音公司试飞电动垂直起降货运无人机
航Sir带你逛机场——东京国际机场
面部识别使机场安检提速
AT200大型货运无人机实现首飞
货运之“云”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