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立超
江南水乡宜兴,自古以来就是山明水秀、物华天宝的旅游胜地,如今,以紫砂壶而闻名海内外,吸引了许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玩。翻阅宜兴7000多年的制陶史,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在历史上,宜兴均陶、彩陶、精陶、青瓷和紫砂,可以并称为“五朵金花”,曾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深深地影响了陶瓷的发展,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于饮茶的重视,除了对于茶叶有着较高的品质要求之外,对于冲泡茶叶的器具也格外的重视,于是有着“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紫砂壶就成为了茶友的不二选择。紫砂良好的透气性使得“不夺茶香,又无熟汤气”,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茶叶的醇正味道,就算是隔几天也不会发霉,同时,许多的艺术表现形式,诸如诗歌、绘画、篆刻等等都可以在上面得到表现,所以自紫砂发端以来,文人雅士们就参与设计与制作,把他们的才情和对于生活的感悟融入紫砂艺术中,形成了独特的紫砂文化,影响着我们的艺术审美。
我的这件紫砂作品《石瓢壶》,就是在景舟石瓢的经典器型之上,把我对于紫砂光素器的理解融入其中,充分地展示了石瓢壶的造型艺术和蕴含其中的艺术审美和文化内涵,让我们对于最为熟悉的紫砂器型之一的石瓢有着全新的认识。此壶壶身和传统的子冶石瓢相比较,更加的丰满。壶底与壶口的大小经过改良,身筒不再是非常立体的椎体,而是略显饱满圆浑的圆锥体。壶腹呈现微妙的弧线变化,与之相应的壶嘴、壶把与壶身筒衔接,也加大了弧度的设计,宛如自然胥出,浑然一体。桥钮与平盖衔接之间,各个角度琢塑和缓的弧度到盖面,与壶身的圆锥体相呼应,连壶钮形成的内空间,也与壶体造型相映成趣。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石瓢》,通过改良创新之后,出水还是非常爽利,端握也是非常舒适,整体更为大气磅礴,把“满”的特点展示得淋漓尽致。其中所凸显出来的传统功力和对于经典器型的把握和参悟也是非常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同时也让我们可以感受到石瓢壶在历史变迁之中折射出来的渊源和脉络。
作为紫砂造型之中“跌不破的形”,从石瓢壶的诞生到其发展演变,许多的紫砂巨匠都演绎出石瓢壶各自的特点,它们以自己独特的神韵美感,和而不同地在紫砂历史长河中绽放光芒。石瓢壶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一种煮水的器具“石铫”,宋代大文豪苏轼在诗中写到:“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在后来随着饮茶方式从煮茶逐渐演变成为冲泡茶叶的方式,端把取代提梁,经过苏轼、陈曼生、杨彭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器型。“弱水三千,仅饮一瓢”顾老从其中找到灵感,最终把“石铫”改名为“石瓢”,成为了最为经典的器型之一。从曼生石瓢、子冶石瓢到心舟石瓢、景舟石瓢等等,都具备着三角形的架子,直筒的壶流等基本元素,让我们在其中感受到一脉相承的艺术魅力和中国文人的铮铮铁骨,所以石瓢壶形尽管不是特别的便于陶刻装饰,但是许多的文人雅士喜欢在石瓢壶上面进行绘画和书法的装饰,也成为了紫砂艺术之中一道靓丽的风景。我的这件紫砂作品《石瓢壶》采用了光素器的手法,把紫砂最为淳朴的质感和肌理展示出来,通过精致的工艺和明针的细腻处理,延续了传统石瓢的造型特点和景舟石瓢的实用大气和稳重和谐,从紫砂艺术的历史沿革之中找到创作的灵感,带给我们永不过时,简洁耐看的精品佳作。
结语:在紫砂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之中,造型的发展和演变也是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但是其中有几种经典的器型却是一脉相承,万变不离其宗,石瓢造型就是其中的一款。从曼生石瓢开始到子冶石瓢、景舟石瓢,还有后来的汉棠石瓢、霸王瓢等等,都是在三角形椎体的基础之上进行演绎,从而让我们感受到经典的无穷艺术魅力和与时俱进的艺术审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的紫砂精品呈现在我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