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作紫砂壶“掇只壶”的感悟与理解

2021-03-22 09:17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壶把壶盖莲子

陈 霞

紫砂壶的造型艺术的形态表达方式一般就是对造型的绘制,造型越简单,看上去很容易,一般来说制作上就很有难度。在简单的造型下有许许多多情感和扎实的技法都精炼其中,把各个复杂的元素都由繁变简,有条不紊的,只需要看一眼就能了解其整个造型,看得非常通透。这种表现方式可以说是一种最高的表现手法了,这种表现手法用安格尔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线和形愈是简练,就愈富有美和魅力。”像这种传统壶形的造型表现都是用这一种,把造型由繁化简,但一切内涵和韵味都包含其中,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了,掇只壶也是其中的一员,把表面上复杂的一切都进行做大成度的简化,把与造型毫无相干的元素彻底删除减去,用精湛的紫砂艺术来表达,把自己的情感和思绪都注入在其中,以简单的手法来表现,拥有丰富的意境和深层的含义,真是无巧不工,大像无形。紫砂壶的造型一直都在追求不断的创新,但是紫砂壶造型的变和不变,创新和传统表面上看是对立面,互相矛盾的,实际上传统和创新一直都是紫砂艺术发展的动力和追求,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掇只”从外观造型看起来是非常简单的,看着简单,但是是非常考验制作功力的一种壶型。

掇只壶从名字上就能言简意赅地解释道是连缀堆叠的意思。掇只壶都是由莲子壶演变而来的,把莲子的耳朵去掉,莲子的壶盖内里变成了双层,就演变成了现在的掇只壶。静静地看着这把掇只壶,虽然没有创意十足的造型,壶身也是光素,也没有刻绘装饰,但是这样一把简单的掇只壶,却不能让人小觑,细细观之就能发现这把掇只壶造型稳重,古朴端庄,泥料颜色也是温润如玉,素净典雅。有一种气度不凡的气势,每一细节之处都体现了制壶匠人紫砂技艺的精湛。

在制作这把掇只壶时首先要用搭子把泥块拍打成厚薄均匀的泥片,再用竹片把泥片夹平,最后再用尺规切割成长方形,壶身的直径就和这个长方形的泥片有直接关系,大小确定好以后就要找准一个衔接点,用刀片一起切整齐,再用脂泥来粘接起来,让两端重合粘贴在一起,然后再不断用拍子拍打,让重叠处可以紧密完整地衔接好,这样一个围身就制作好了。下一个步骤就是拍身筒,首先要把手指抵住泥片的内侧,用拍子轻轻向内拍打,一点点形成掇只壶的曲面造型,而且在拍打时还特别需要注意泥料的干湿程度,过于干和过于湿都会影响最后的成型效果。把拍身桶的技法颠倒过来就能排除另一端曲线,然后用脂泥去封口,这样一个壶身就做好了。安上壶嘴、壶把、壶盖,整体就是一个完整的抷了。一弯流壶嘴,圆润的圈型壶把,扁圆的圆珠壶钮,这三个点就构成了茶壶结构上的三个顶点,还有上下风格的水平线。这种视觉上的分割点对于整体比例的拿捏还是比较难的,非常考验制壶匠人的紫砂技艺。掇只壶的朴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就算是加上装饰,也可以感受出这把壶质朴的味道,给人朴雅的感受,让人观壶能感受出那种紫砂技艺传承千百年的传统之美。所以在我们眼中的掇只壶并不是随随便便制作出来的,它的高矮胖瘦都是一种恰到好处的韵味和比例,这种恰当的制作手法就已经把造型塑造得几近完美,不需要更多的装饰了,由眼入心,感受到紫砂艺术的美感。

宜兴紫砂壶从明朝开始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和繁荣的沉淀,一直到现在紫砂壶已经成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代表了,也进入了一个全新鼎盛时期。紫砂壶不管是外观造型还是装饰手法,都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猜你喜欢
壶把壶盖莲子
伪造的情书
碧桃千秋 流韵四方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一粒珠
陈年莲子,过早加糖难煮烂!
陈年莲子,过早加糖难煮烂!
莲子飞上天
煮不烂的莲子不好
趣味多音字(十)
制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