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敏,谷福龙
(江西抚州市临川区高坪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江西 抚州 344100)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21年我国水稻作物中早稻产量达到了每公顷5 918 kg,同比增长3%。在4 734 hm2的种植区域内,满足水稻市场供应产量需求的前提下,也要积极关注水稻品质,借助有效技术手段,给予水稻优良的生长条件,促进水稻种植行业良性发展,实现粮食领域高质量生产目标。
我国种植水稻的面积较为广泛,且存在南北差异。其中北方地区多以单季稻为主,普遍种植粳稻。而南方地区则主要种植双季稻,常见旱稻。随着水稻产量的提高,其稻米品质也有了更加细致的界定标准。结合我国对水稻品质的分类依据。稻米品质包含碾米、外观、蒸煮以及专业、营养品质。对于碾米品质具体是通过检测稻米的糙米率以及整米率指标确定是否具备优良的碾米品质。如一级稻米的整米率高于72%,且糙米率高于84%。在外观品质上,优质稻米的水分含量充足,色泽美,气味香。在蒸煮时,精品稻米软硬适中。同时,还可以从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具体用途判定稻米品质。参照上述稻米品质界定依据,能够合理评估水稻种植产出稻米品质的达标率。要想获得品质优良的稻米,切实提升稻米品质,需在种植期间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优化种植环境,为其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
由于水稻栽培技术措施与稻米品质有着密切关联,因此,需在种植水稻过程中,合理应用水稻栽培技术,提高水稻成活率的同时,也能保障质量。其中较为关键的是水稻播种插秧技术。一般而言,水稻本身需要历经至少100 d方可长成稻米。一方面,水稻种植户需要根据水稻的生长周期,控制好生产温度,尽量为水稻创造最佳生长温度,具体标准见表1。另一方面,在播种水稻时,需注重播种密度,若密度较大,很容易造成水稻田间营养分布不均问题,必然引起稻米品质下降的后果。所以,需合理设置水稻种植密度。在控制种植密度时,常根据不同的插秧方法予以确定。结合相关研究成果:采用手工插秧方法时,可以每亩栽种1.5万窝水稻。此时若选用机械插秧方法,则适当减小密度,以每亩1.1万窝水稻为基础,最终经过科学设计种植密度,顺利地将水稻栽种在田地里。在提升稻米品质阶段,还要结合当地的土壤条件,选取适宜的插秧方式,以此提高栽培效率。
表1 水稻不同生长周期适宜温度(粳稻与籼稻)
另外,还需注意的是,种植户应按照标准的插秧步骤,保证田地里的水稻秧苗保持长势优良。在手插秧过程中,种植户应手持秧苗,横贴地面将其插入5 cm左右的土层中。而在机械插秧中,可以借助插秧机,在田间进行均匀的插秧操作。由于插秧机辅助下获得的插秧成功率与出苗率都较高。所以,应首选机械插秧方法,也可以提前设置示范田,对比手插秧与机插秧的成效之后参照地域条件择优而选。至于播种技术,是通过撒种的形式,将水稻种子播洒在稻田里,促使种子在发芽后长成株苗。种植户应在播种中对其进行预处理,而后搭配移栽技术,顺利栽种水稻。
根据学者李政芳的研究成果:稻米品质也会在施肥技术的辅助下有所提升,其中较为主要的是磷肥以及氮钾肥。为了有效控制稻米的蛋白质含量,满足精品稻米的直链淀粉高含量标准,在应用施肥技术时,应适量加强磷肥的使用。对于氮钾肥则可以适当减少施肥量。此外,在水稻施肥技术实践应用中,种植户还可以从施肥量与施肥方式上进行深度研究。
第一,施肥量的合理控制。对于上述提及的磷肥,其用量可以控制在每亩4 kg。同时,还可以适当施加基肥。特别是在播种水稻初期,可以在田间土壤内使用基肥,其用量为总肥量的40%。对于进入分蘖期的水稻也要及时追肥,以分蘖肥为主。而后在抽穗期也要适量施用保花肥,由此保证在肥料的助力下提高水稻开花率。在其即将长成果实时,还需按照10 kg/亩的标准施用粒肥,从而提高稻米的整米率,抑制空瘪稻米的产生[1]。
第二,施肥方式的优选。种植户在施肥环节,可以采用多种施肥方式,促使稻米品质得以提升。如前期少施,中期多施,后期补肥,在此种施肥方法下,可以搭配着基肥与分蘖肥,随时按照不同生长周期肥料需求量的变化,保证水稻有充足的营养。同时,还可以采用前促施肥法,它是在保证底肥量的同时,在播种前就进行施肥,由此产生一种储备肥力的效果。在施加底肥时,多以熟化粪便为主,能够有效提高土壤肥沃度,增加肥料的利用率。
水稻在其生长过程中,除了需要得到肥力的支持外,还要保持水分的充足性,以免形成旱灾,造成大面积水稻枯萎的情况。其一,种植户应当加强对根系处水量的及时供应。特别是在插秧后,理应在3 d时间里及时开展水稻灌溉工作,而且也可以结合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结果,确定最佳灌溉量。双季稻可以将灌溉量控制在350 m3/亩,单季稻的灌溉量为266 m3/亩,其最多灌溉量为1 000 m3,具体灌溉量应参照土壤条件、品种以及自然降雨频率有针对性地进行灌溉作业。其中灌溉后应保证稻田形成700 mm的水层;其二,种植户应当根据各地区的降雨规律,避免在多雨天气里过量灌溉,影响水稻长势。经过水稻灌溉技术的应用,水稻长成后,其稻米品质符合精品水稻的检测要求。
在稻田里生长的杂草,会对水稻养分的汲取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应用田间除草技术,能够增强水稻的生命力,使其在营养充足的条件下拥有优良品质。种植户在种植水稻时,应当定期观察稻田里杂草量。而且还要优选无公害除草剂,对稻田杂草予以清除。从市场调研中发现,适用于稻田除草作业的除草剂样式较多,主要包括吡嘧磺隆、丁草胺等。此类除草剂除草效力更强,且具备一定的环保性。种植户可以将浓度为10%的吡嘧磺隆除草剂掺入到土壤中,而后依据15 g/亩的标准进行使用,亦可利用拌水喷施的方式使用。至于丁草胺除草剂,它的用量标准为100 mL/亩,拌水后进行除草。但需注意的是此种除草剂的使用时机为整地后,若过早使用,将危害水稻质量[2]。
在种植水稻时,种植户采用的水稻栽培技术措施,还包含病虫害防治技术。作为粮食作物,水稻也会发生病虫害,严重影响水稻生长质量,甚至产生低产后果。从相关研究中,水稻常见害虫有包括象鼻虫、稻飞虱、二化螟在内的300余种。而常见病害泛指立枯病、稻瘟病等。面对水稻病虫害,种植户应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及时进行防控,以免病虫害泛滥后,使稻田遭受较大威胁。在防治病虫害工作中,种植户多以喷洒农药为主,这也是目前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如使用杀螟松农药、敌百虫农药等,又或是利用捕虫灯等物理防控手段,促使稻田内的害虫量得到合理控制,更能在多菌灵、杀枯净药剂作用下,抑制病害蔓延。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化,种植户也可以依靠生物防控方式,为稻米优质生长提供保障。
从上述水稻栽培技术措施的实践应用研究中可发现,其技术成果确实能够对稻米品质带来重大影响,为了保障稻米品质,理应加强技术措施的合理应用。经过总结将影响稻米品质的具体因素归纳为四点,且每一项因素都需要引起种植户的高度重视。
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需要先为水稻选择一个适宜生长的稻田,而后才能保证水稻在数月时间的发育后拥有优良品质。农田作为稻米品质的重要保障,种植户应围绕农田土壤条件、周边水源供应便捷性、通风环境等多个指标,判断当前农田是否适合栽种水稻。从农田质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分析中得知: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光照充足且通风条件良好的农田,其生产的稻米品质更优。反之,若不具备上述基础条件,在水稻收成时间里,整体产量以及稻米的品质都会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种植户应在种植水稻阶段考虑好农田质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程度,然后有方向性地对农田进行改良设计,以期栽培水稻后可以达成优质高产栽种效果。
栽培方式对于稻米品质也会产生些许影响。所谓的栽培方式主要是指上述内容中的插秧播种方式[3]。其中插秧方式包括机插秧与手插秧。实际上,使用农机设备开展插秧播种工作现已成为种植行业的主要转型方向,一是为了提高播种效率,帮助种植户减轻插秧工作量;二是为了更精准地控制插秧密度,保证秧苗均匀地分布在稻田里,可以避免人为因素影响,出现局部密植情况。但也要注意的是,对于地势陡峭或者不利于插秧机进场的稻田,依然需要以手插秧为主。而播种方式是以移栽形式,扩大稻田中秧苗数量。整体上选用不同的栽培方式稻米本身的蛋白质含量会存在差异,需要种植户从两种栽培方式中进行优选,以保障稻米的营养品质。
在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中,稻米品质会随着田间管理成效而呈现差异化结果。如过多施用氮肥或者钾肥,稻米的外观品质与营养品质都会下降,具体表现为稻米香味不足,蛋白质含量增加,往往会引起稻米口感上的降低。通常稻米中的蛋白质含量多在8%~11%,而精品稻米的蛋白质含量不会超过9%,且保持在6%~7%,此时稻米蒸煮后较为软糯且口感佳。因此,田间管理工作中的施肥量以及施肥种类均会产生显著影响,应当编制科学施肥计划,削弱肥料对稻米品质的不良影响。此外,在田间管理中还涵盖着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除草等技术内容。一般需要保证灌溉作业所用水源足够干净,且为其提供浅水层环境,而且还要注意不可频繁灌溉,特别是在收割前15 d不宜灌溉,这样才能保证稻米品质符合精品稻米的检测要求。而虫害以及病害的蔓延会造成稻米整米率下降,口感味道上也会随之变差。因此,应根据上述技术措施的应用要点,严格落实田间管理内容,保证稻米品质在水稻栽培技术措施中得到有效优化。
在按照标准的栽培技术措施逐步完成栽培任务后,水稻的收割时间也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一旦种植户收割时间过早,这样会造成稻米内部富含的蛋白质含量达不到精品稻米标准。如若超出最佳收割时间,稻米本身在后期蒸煮时也会出现“不香”或“过黏”情况。基于此,收割时间的控制是水稻栽培作业中提升稻米品质的重要内容。种植户应尽量选择晚熟期对水稻实施收割,从而保证在良好的收割环境下,获得优等品质的稻米。参照如上多个影响因素,水稻栽培技术措施要想为稻米品质的提升给予助力,应增加栽培步骤的规范性。
综上所述,水稻栽培技术措施的确能够对稻米品质产生深远影响。水稻栽培技术措施主要包含水稻播种插秧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以及除草病虫害防治技术。水稻种植户若能有效利用此类技术措施,完善水稻生长条件,能够适当改善稻米品质,以便生产的稻米符合消费者的实际要求。同时,还要加大对栽培技术的研究力度,不断优化水稻栽培环境,从而促进水稻种植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