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长城 之河北长城文化地标

2021-03-22 05:39策划张立方韩立森孙晶昌执行金凌霞苗卫钟
河北画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山海关万里长城张家口

策划 / 张立方 韩立森 孙晶昌 执行 / 金凌霞 苗卫钟

长城河北段依燕山—太行山脉而建,现存8个不同时期的长城近2500公里。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文化和旅游部会同河北省,将秦皇岛山海关、承德金山岭、张家口大境门和崇礼等4个长城区段作为保护规划的重中之重,以“众志成城 雄关天下”山海关、“坚韧自强 金山独秀”金山岭、“和平开放 大好河山”大境门、“自信自强 冬奥胜景”崇礼四个重点段为引领,精心构筑民族性世界性兼容的长城文化地标、文化名片。建设提升了金山岭长城、白羊峪长城、崇礼太舞四季小镇等一批高等级景区和度假区,培育了一批新业态产品,文创产品不断丰富,打造大境门商堡、太子城冬奥等22个文旅融合示范区和642个传统利用区,使长城文化彰显出持久影响力和强大生命力。

山海关众志成城 雄关天下

在中国,唯一以“山、海、关”合并命名的地方就是山海关了。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关口能像山海关这样承载了如此深重的历史印痕,并被赋予了如此特殊的文化含义。中国历史在这里实现着它的起承转合,山海关在很多时候成为了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和切入点。

摄影/关 欣

秦皇岛市山海关老龙头 摄影/刘 丽

山海关这个名称的出现,是在明代洪武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381年。那时被朱元璋赶到上都的元顺帝残余势力,对刚刚建立不久的明王朝仍存在着军事上的威胁,为防止蒙古势力的侵扰,护佑京师,这一年,留镇燕蓟的大将军徐达主动请旨:“发燕山等卫屯兵万五千一百人,修永平、界岭等三十二关”,见此地“枕山襟海,实辽蓟咽喉”,乃在此建关设卫,定名“山海关”。山海关遂成为明万里长城的东部起点。

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的山海关,北依燕山,雄关锁隘,易守难攻,南临渤海,四海咸通,“风帆易达”。同时它还处在辽西走廊最为狭窄的地段,山海之间最窄处仅有8公里,是联通东北、华北的咽喉之地,历来为兵家必争。所以把山海关比作燕京(北京)、盛京(沈阳)之间的“锁”真是恰如其分。

明朝统治者对山海关非常重视,明朝的十几代皇帝,都在不断地修筑蓟镇长城,“竭尽四海之物力以奉榆关”,前后总共用了260多年的时间,最终建成了“七城连环、互为犄角”的军事防御体系,使山海关逐步成为入侵之敌望而却步的军事重镇。

而这个军事防御体系之坚固缜密,只能用“叹为观止”来形容。

山海关的关城只是山海关整个军事防御体系中很小的一部分。这座不甚规则的梯形城堡由土筑砖包而成,与万里长城连接。据《卢龙塞略》记载,山海关城“高四丈一尺,周千五百二十八丈,凡八里百三十七步。月城二,水关三,居东、西、南三隅。四门楼,东曰镇东,西曰迎恩,南曰望洋,北曰威远,楼各重键,竖橹,铺舍二十有六,池千六百八十余丈,广二丈,深二丈三尺,外夹池,深广半之,地势下泄城中积水,而引以灌池。”榆林县志称“自京师东,城号高坚者此为最大”。

围绕着关城,山海之间修筑了7座卫城、由海边至北山依次为入海石城、宁海城、南翼城、北翼城、东罗城、西罗城,以及关城正东两公里欢喜岭上的威远城。关城东城墙与长城连接成一体,城墙上筑11座城楼,由南向北依次有海边的澄海楼、南水关城楼、靖边楼、新楼、牧营楼、镇东门的箭楼、临闾楼、威远堂、北水关城楼,以及关城的望洋楼、迎恩楼。七城奇正连锁,长城一线中穿,以前拱后卫、左辅右弼的格局,构成了完整的长城防御体系。即使不算深入辽东的其他卫星城堡,山海关本身已经是非常庞大的军事建筑群了。

这个建筑群,集大纵深防御和犄角之势于一关,恰似太极八卦之阵的布局,使整个防御系统相互连接,彼此呼应。来犯之敌,不论攻击任何地方,都会遭到来自三个方面的打击,堪称古代军事建筑的绝唱。

600多年以来,山海关雄踞辽西走廊最狭窄的地方,常有朝廷大员坐镇于此,总督关内外数十万兵马。致使关外之敌不敢轻易叩关。蒙古部族和后金的铁骑,每次入侵中原,都是绕开山海关,寻找防守薄弱的长城关口。清兵曾10次绕道突破长城防线,深入山西、河北、山东等地,但他们却从没有也从不敢跨越山海关,所以在冷兵器时代,正是山海关的存在,在后金日益强大的明朝末年,延缓了明朝的灭亡。而山海关也因此有了“山海之城,甚得地理,永不被兵”的美誉。

600年峥嵘岁月,山海关成为许多政治家、军事家施展宏图大志的疆场,成为他们叱咤风云改写历史的舞台:徐达、戚继光、洪承畴、孙承宗、袁崇焕、努尔哈赤、李自成、吴三桂……他们那些围绕着这个关隘的争斗,无论是豪气冲天还是悲凄惨淡,都或多或少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并使这座关隘具有了更为厚重的人文内涵。

板厂峪长城穿心楼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三道关倒挂长城 摄影/王金磊

秦皇岛角山长城 摄影/揣连海

历史的脚步以战争的形式在这里来来往往,山海关在战争中不断遭受着重创:甲申之战、庚子之役、直奉大战、榆关抗战、解放山海关、山海关保卫战……惨烈的厮杀和腥风血雨都成了隐退在时光里的遥远的片段,古城却在战争的炮火中变得千疮百孔,迅速衰败下去。

而历史却从容地跨过了这道沉重的关隘,以它特有的步伐向前迈进。

山海关,仿佛一座地标,伫立在历史的拐角处,怀揣着它曾经的气度与雄心。

山海关现有世界文化遗产地1处(万里长城——山海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处(山海关),国保2处(万里长城——山海关、山海关八国联军营盘旧址)、省保7处、市保5处、区保34处。1961年3月4日,万里长城——山海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山海关旅游产业围绕“旅游+文化”,为市民、游客提供多种多样的文化盛宴,生动地将山海关历史厚重、山高水美的一面展示出来。每当旅游旺季,很多中外游客到山海关观光,天下第一关景区和老龙头景区的入口,每天都是人头攒动。

山海关古城 摄影/刘天平

实施亮化工程后的古城文化产业园钟鼓楼夜景

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摄影/马卫庆

老龙头游客中心门前众多游客 摄影/胡伟达

望京楼 摄影/郭建永

金山岭坚韧自强 金山独秀

金山岭长城,中国现存最为完好的一段明长城,被专家称之为明长城的精华,位于河北省滦平县与北京市密云县交界处,隶属滦平县巴克什营镇,距北京市区130公里,约2小时车程。金山岭长城西起龙峪口,东至望京楼,全长10.5公里,碉楼林立,敌楼密集,视野开阔,沿线设有大小关隘9处,敌楼67座,烽燧2座,素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之美誉。

在金山岭长城上,有数不清的射击孔、瞭望孔。

金山岭长城原为一段“野长城”“无名长城”,它的前身是北齐长城。然而北齐时期的长城大多低矮单薄,且多为土木所筑。明洪武元年(1368年),大将徐达在北齐长城的基础上主持修建。明隆庆元年(1567年),抗倭名将戚继光在徐达所建长城的基础上改建和重建。在后来的数十年里,明王朝又不断地调兵选将,加以修缮。

600多年的岁月弹指而过,这段“无名长城”,静卧燕山山脉中,过了一年又一年。这期间,它承受了地震、古代战争、现代战争以及风剥雨蚀的损伤。它旁边的八达岭长城与山海关长城早已名声大噪,只有它隐匿在滦平县巴克什营镇的大山深处,似乎已被世人遗忘。

直到1980年11月,国务院长城考察团来到滦平巴克什营镇,才从时任滦平县文物保管所所长苗济田处了解到这段长城的兴建过程和历史价值,然而,在那时,这段长城还是“野长城”“无名长城”,连正式的名字都没有。因为它的险峻大气,所以又被称为“第二个八达岭”。1980年底,滦平县政府在砖垛口、沙岭口、桃春口、金山岭等多个供参考的名字中,最后定了“金山岭长城”这个名字。

金山岭长城海拔约700米,为兵家必争之地,充分利用金山岭一带的山势和地貌,“因地形,用险制塞”,做到“合地利蔚为壮观,适防守居高守险”。金山岭长城的军事防御体系极强,设有烽火台、障墙、垛墙、战台、炮台、瞭望台、雷石孔、射孔、挡马墙、支墙、围战墙等,层层设防、固若金汤。

另外,在金山岭长城上,还可看到数不清的射击孔、瞭望孔,都饰以各种各样的图案:有桃形、箭头形、刀把形、锯齿形等等,一个个精巧别致,耐人寻味。马墙、支墙、文字砖墙、麒麟影壁墙、将军楼的防御体系,是其他长城中绝无仅有的。

静卧燕山600多年的金山岭长城 摄影/周万萍

金山岭长城采用条石青砖垒砌而成。据说这种长城砖的烧制工艺极其繁琐,首先将土坯自然干燥一个月,然后在砖窑中烧制两周,再加入水蒸四天,使其成品的耐久性更高,最后再烧制四天。一块长城青砖的大小是普通砖的四倍,有的甚至达到20公斤。

金山岭长城春天山花烂漫,浓郁飘香;盛夏万木葱笼,云雾飘渺;金秋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严冬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在这如诗如画的天地间,处处是美景,处处有奇观,令人叫绝。1982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长城精粹,建筑艺术高超,彰显了我国古人日臻完善的长城建造技艺和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万里长城,金山独秀,彰显了人与自然融合互动的文化景观价值。

金山岭长城处处是美景,处处有奇观。

大境门和平开放 大好河山

万里长城四大雄关之一的张家口大境门 摄影/黄俊善

大境门坐落在张家口市区北部,始建于明朝成化年,是万里长城四大雄关(大境门、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并称为万里长城“四大名关”)之一,是张家口的象征和标志,盛名享誉。数百年来,大境门经历了风雨的冲刷与岁月的洗礼,印证了中国北方最大国际商埠的繁荣与辉煌。

青边口长城 摄影/黄俊善

公元前217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众30万,大规模修筑长城。历时7年,筑成万里长城,途经张家口。1368年,明皇朱元璋派大将主持修筑北方长城,大境门段长城也得到修葺。后于1485年和1546年,大境门段长城再次得以修筑,并建小境门。至1644年,在小境门西边建“大境门”。因大、小境门是明、清王朝的边境之门,于是就有了“境门”之称。

从明洪武年间开始迁移山西人到张家口起,这块原为匈奴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的马踏之地便成为了汉人与北方多民族的融合地,这段历史长达600年。移民指挥张文于1429年在这里开始筑城堡,名张家堡。1529年,张珍在张家堡开筑了一个小北门,名张家口。张家口这座城市孕育、诞生于明代对蒙古族的重开互市之中,兴旺发达在清朝和民国时代对蒙俄贸易的黄金时期,为北出塞外直抵蒙、俄的交通要冲。1691年,康熙帝应贵族王公和上层喇嘛的请求,允许汉民在理藩院统管下到“后草地”经商,从此张家口的旅蒙业应运而生。

独石口长城 摄影/郭建永

作为张库大道的起点,大境门见证了这座城市300年的繁华,直到战争重新成为这片土地的主题。1927年,察哈尔都统高维岳在大境门题写“大好河山”四字。1937年,大境门沦陷于日本侵略者之手,1945年8月23日,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从日寇手中夺回,1946年10月我军主动撤离大境门,3年之后,大境门又重新回到人民手中。

大境门作为万里长城第一门,是千百年来长城文化积淀中独具特色的宝贵遗产,是社会先进文化弘扬、承传的载体,是张家口经济发展的独特资本。

大境门是万里长城众多关隘中十分特殊的关口。我国万里长城的关口都以“关”“口”称谓,只有张家口的这个关口称为“境门”,其中既包含“商文化”和“武文化”的魅力,也展示着民族交融、开发包容的历史渊源。

从明隆庆五年(1571年)起,张家口大境门外元宝山一带,逐渐形成历史上称为“贡市”和“茶马互市”的边贸市场,横贯欧亚大陆的张库大道由此诞生。清代,由于张库大道的繁荣,第一条国有实用铁路修到张家口,1909年由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通车。

大境门作为万里长城第一门和张库大道起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融合、开放精神;作为边区首府的张家口和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传承了红色文化基因和革命精神;冯玉祥故居、吉鸿昌烈士纪念馆等革命文化资源代表了全民族团结统一、众志成城的爱国主义精神。

2015年7月31日下午,在张家口大境门前,当听到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时,聚集在这里的市民热血沸腾,欢欣鼓舞。 摄影/何大为

张家口来远堡

张家口开阳堡 摄影/周西娟

张家口堡子里

崇礼长城自信自强 冬奥胜景

崇礼明长城于明成化和万历年间修建,全长102.4公里。2022年冬奥会太子城核心赛区周边以岔沟梁长城、桦林长城、枯杨树长城为主,长约15.3公里,涵盖了营岔村太舞滑雪场山顶长城线性墙体、保存完好的省保单位烽火台等单体长城附属建筑、枯杨树明长城和早期长城并行等文化遗产景观。

崇礼明长城 摄影/苗卫钟

崇礼水晶屯长城摄影/郭建永

赤城三棵树墙体

2022年冬奥会,一半以上的雪上比赛项目都在太子城赛事核心区举行,是长城文化与冬奥赛事的最佳连接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文化、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东方豪情与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在长城共享奥运冰雪盛会。

崇礼,这座因雪而生的小城,将成为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的主要比赛场地,因为冬奥而举世瞩目,因为冬奥而愈发光彩夺目。通过连续举办“健康河北·欢乐冰雪”系列活动,成功举办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世界杯等国际赛事,河北冬奥氛围日益浓厚,参与冰雪运动人次超过1000万。

崇礼,这座因雪而生的小城,将成为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的主要比赛场地,因为冬奥而举世瞩目,因为冬奥而愈发光彩夺目。

随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的建成,更壮美的河北长城将绽放于中华大地。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推进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通过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实施公园文化管理运营,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集中打造长城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以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影响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大生命力。

随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的建成,更靓丽、更壮美的河北长城将绽放于中华大地,让国内外游人更全面、更深度体验长城所蕴含的中华璀璨文化。

猜你喜欢
山海关万里长城张家口
山海关水关
长城长
收复山海关(油画)
“万里长城”真的有一万里长吗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张家口专场二)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张家口专场一)
万里长城永不倒
国共争夺东北第一仗:杨国夫勇战山海关
张家口发布氢能规划
来自张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