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枝对尾巨桉生长量的影响

2021-03-22 07:40苏福聪李书玲黄慧敏刘杰钊罗克展梁志诚刘媛任世奇
桉树科技 2021年1期

苏福聪李书玲黄慧敏刘杰钊罗克展梁志诚刘媛任世奇

修枝对尾巨桉生长量的影响

苏福聪,李书玲,黄慧敏,刘杰钊,罗克展,梁志诚,刘媛,任世奇

(1. 广西国有七坡林场,广西 南宁 530225;2.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 南宁530002;3. 广西南宁桉树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广西 南宁 530002)

为了解修枝对尾巨桉无性系生长的影响,本研究设置1/2强度修枝、1/3强度修枝、不修枝增加50 g·株追肥和不修枝、不增加追肥作为对照,分析修枝前后尾巨桉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修枝处理对树高增长量影响差异显著,对胸径和单株材积影响差异不显著;尾巨桉胸径增长呈现出随修枝强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修枝对胸径增长的影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生长时间对尾巨桉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影响差异极其显著;综合考虑树高和单株材积两项指标,对尾巨桉生长较适宜的修枝强度为中度修枝P3。

修枝;尾巨桉;生长量;单株材积

尾巨桉(×)是我国南方种植面积最广、速生丰产的优良无性系。随着产业升级,更高的生长量和更优的木材质量是桉树定向培育的新目标。树干分枝形成的木材缺陷如节子(尤其死节),严重影响桉树旋切单板的质量,是实木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人工修剪活枝是通过人工去掉林木活枝冠层的一种重要森林抚育管理措施之一,能够有效减少死节的发生,在林木培育中已经广泛应用。国外已对大花序桉()、巨桉()、细叶桉()和蓝桉()做过修枝的相关研究。国内也对托里桉() 、史密斯桉() 和尾巨桉(×)进行了修枝试验,研究了修枝对桉树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适度修枝一方面能够有效减少死节的发生,是提高实木用材质量和净木生产量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能够调整林木生长空间,促进林木生长,加快林木凋落物循环利用速率,以实现林木生产优质高产的目的。本文以尾巨桉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修枝强度处理,研究人工修枝对尾巨桉生长的影响,找出较合理的修枝强度,为今后生产经营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林概况

试验地位于广西国有七坡林场那琴分场那琴站10林班,试验树种为尾巨桉无性系29号,试验采用砍荒扒带整地方式,株行距2 m × 3 m,2017年9月萌芽更新,2018年5月完成修枝试验样地设置。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置4个处理:修枝强度以修去活枝冠层长度占整个活枝冠层长度的比例表示,即分别为不修枝,不增加追肥作为对照(CK);不修枝增加50 g·株追肥(P1);轻度修枝(修去活枝冠层的1/3下层枝条,P2);中度修枝(修去活枝冠层的1/2下层枝条,P3)。每个处理按等高线将每个标准地自上而下设置为3次重复,不同的修枝处理方法见表 1。修枝试验开始后对各处理桉树林进行生长调查,修枝后第9个月、第14个月,第24个月分别对各处理桉树试验林进行生长量调查。

1.3 数据分析

本文所有数据采用EXCEL 2007进行初步整理,并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修枝处理对尾巨桉生长量的影响

2.1.1 修枝对尾巨桉树高生长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9个月生时,不同修枝处理的林分树高生长量大小为P1>P2=P3>CK,修枝处理比CK提高9.1%;14个月生时,排序为P3>P2>CK>P1,修枝处理比CK提高1.8% ~ 10.7%;24个月生时,排序为P2>P1>P3>CK,修枝处理比CK提高5.9% ~ 7.8%。表3可知24个月时不同修枝处理树高的增长量为P2>P3> CK>P1,比CK提高0.6% ~ 2.3%。表4结果表明,不同修枝处理对树高增长量影响水平差异显著(0.05)。由此可见,种植初期,施肥对树高生长有促进作用;种植中期,适当修枝对树高增长量有明显促进作用,而施肥措施对促进树高增长量作用不明显。

表1 不同处理的修枝方法

表2 不同修枝处理的尾巨桉生长量

2.1.2 修枝对尾巨桉胸径生长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9个月生时,不同修枝处理的林分胸径生长量大小为P2>P1=P3>CK,相较CK提高6.6% ~ 9.9%;14个月生时,排序为P2>P3>P1>CK,相较CK提高2.2% ~ 9.6%;24个月生时,排序为P2>P1> CK>P3,P2比CK高了4.8%。由表3可知,24个月时不同修枝处理胸径的增长量为CK>P2>P1>P3,尾巨桉胸径增长呈现出随着修枝强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表4的结果表明,不同修枝处理对胸径影响水平差异不显著(>0.05)。

2.1.3 修枝对尾巨桉单株材积生长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9个月生时,不同修枝处理的单株材积生长量大小为P1>P2>P3>CK,比CK 处理提高19.9% ~ 24.2%;14个月生时,排序为P3>P2>P1>CK,比CK 提高0.9% ~ 26.1%;24个月生时,排序为P3>P2>P1>CK,比CK 提高0.4% ~ 18.2%。由表3可知,24个月时不同修枝处理后单株材积增长量为P2>P3>CK>P1,比CK 提高3.2% ~ 5.6%。不同修枝处理对材积影响水平差异不显著(表4)。

表3 24个月不同修枝处理尾巨桉增长量

表4 不同修枝处理对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增长的方差分析

注: *表示<0. 05。

2.2 不同生长时间对尾巨桉生长的影响

2.2.1 时间对尾巨桉树高生长的影响

表6的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时间值为0.000>0.000 1,不同生长时间对树高影响水平差异极其显著;重复对树高影响值为0.000,影响水平差异极其显著;不同时间×重复值为0.146>0.05,影响效应不显著。由此可见,不同生长时间对树高生长影响明显。

表6 不同生长时间与树高方差分析

注: ***表示<0. 0001,下同。

2.2.2 不同时间对胸径生长的影响

由表7可知,不同生长时间和重复效应值皆为0.000,对胸径影响水平差异极其显著;不同时间×重复值为0.15>0.05,效应水平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生长时间和重复对胸径生长影响明显。

表7 不同生长时间与胸径方差分析

2.2.3 时间对尾巨桉单株材积生长的影响

不同生长时间和重复效应值皆为0.000(表8),对胸径影响水平差异极其显著;不同时间×重复效应值为0.025<0.05,水平差异显著。由此可见,生长时间和重复对单株材积生长影响明显。

表8 不同生长时间与单株材积方差分析

3 结论

通过适当的修枝可以去除尾巨桉树体上的不良枝条,减少参与光合作用的枝条,增加树干的营养源,从而促进了尾巨桉的生长,增加了单株材积。修枝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外观质量,提高木材质量,增加木材附加值。本文通过轻度修枝(1/3修枝)、中度修枝(1/2修枝)、不修枝增加50 g·株追肥和不修枝、不增加追肥(对照)4种处理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修枝处理对树高增长量影响水平差异显著、对胸径和单株材积影响水平差异不显著,尾巨桉胸径增长呈现出随着修枝强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与任世奇等的研究结果一致,修枝对胸径增长的影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生长时间对尾巨桉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影响水平差异极其显著。

适当的修枝处理对尾巨桉林分有促进生长的作用,24个月时,尾巨桉生长增长量最高的修枝处理为轻度修枝P2;但是尾巨桉生长量最高的修枝处理为中度修枝P3。综合考虑树高和单株材积两项指标,对尾巨桉生长较适宜的修枝强度为中度修枝P3,即修掉活枝冠层的1/2,这与任世奇等研究了三种修枝强度对尾巨桉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一致。下一步将监测不同修枝处理对尾巨桉生长量的长期影响,为桉树无节材培育更全面、更准确的理论依据。

[1] 易平,陈健波,陈云峰,等.尾巨桉无性系不同造林措施林分生长调查[J].广西林业科学,2012,41(2):141-145.

[2] 任世奇,陈健波,周维,等.修枝对尾巨桉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3,32(11):2978-2984.

[3] WASHUSEN R, WAUGH G, HUDSON I, et al. Appearance product potential of plantation hardwoods from medium rainfall areas of the southern Murray‒Darling Basin. Green product recovery [J]. Australian Forestry, 2000, 63(1): 66-71.

[4] 任世奇,卢翠香,邓紫宇,等.修枝对大花序桉幼林生长和木材密度的影响[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9(11):45-50.

[5] SCHONAU A P G. The effect of planting espacement and pruning on growth, yield and timber density of[J].South Africa Forest Journal,1974, 88(1):16-23.

[6] SENTHALIR P, SHARANRA S, PARAMATHMA M. Suppression of branches intrees[J].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2004,91(6):1002-1004.

[7] THOMAS D S,MONTAGU K D,CONROY J P. Effects of leaf and branch removal on carbon assimilation and stem wood density ofseedlings[J]. Trees,2006,20(6):725-733.

[8] TURMBULL T L,ADAMS M A,WARREN C R. Increased photosynthesis following partial defoliation of field-grownseedlings is not caused by incressed leaf niteogen[J]. Tree Physiology, 2007, 27(10):1481-1492.

[9] 刘球,李志辉,陈少雄.不同修枝强度对托里桉幼林生长的影响[J].桉树科技,2010,27(1):32-36.

[10] 罗洪.史密斯桉整地修枝技术试验探讨[J].四川林勘设计,2008(3):64-66.

[11] 任世奇,陈健波,邓紫宇,等.修枝对尾巨桉生长动态及单板质量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7(3):0126-0132.

[12] FORRESTER D I, MEDHURST J L, WOOD M, et al. The effect ofsolid‒wood silviculture on growth, form and wood properties inplantations: an Australian perspective[R]. Victoria: Forest and Wood Products Limited Australia,2013.

[13] 杨中宁,梁燕芳,苏福聪,等.修枝对尾巨桉木材单板质量的影响[J].桉树科技,2017,34(3):16-19.

[14] 王保平,李吉跃,文瑞均,等.修枝接干对泡桐年生长规律影响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报,2003,25(4): 11-15.

[15] 梁元瑞.修枝对杉木幼林土壤肥力的影响初报[J].福建林业科技,2007,34(4):63-66.

[16] 徐礼春.修枝强度对湿地松幼林生长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7(3):128-129.

[17] 林登双.人工修枝对杉木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18):69-70.

Effect of Pruning on Growth of

SU Fucong, LI Shuling, HUANG Huimin, LIU Jiezhao, LUO Kezhan,LIANG Zhicheng, LIU Yuan, REN Shiqi

(1.)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pruning on the growth of, this study established a field trial with treatments of: pruning to 1/2 height; pruning to 1/3 height; no pruning and additional fertilization of 50 g·tree; and, a control treatment involving no pruning and no fertilization. The effect of pruning on the growthwas examined by evaluating growth in each treatment before and after prun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pruning treatment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eight growth. However, while there was a trend of decreasing DBH growth with increasing pruning intensity, differences among treatments for DBH growth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Growth periods of different length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r height, DBH and individual tree volume growth. Considering both height and individual tree volume, moderate pruning (pruning to 1/2 height) is the most suitable for the growth of.

pruning;; growth; individual volume

S753.51+8

A

10.13987/j.cnki.askj.2021.01.005

广西林业科技与推广项目(gl2018kt11);自治区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gl2020kt03);广西林业科技项目(桂林科研〔2015〕第19号)

苏福聪(1987— ),男,学士,工程师,从事森林培育与经营研究工作

任世奇(1984— ),男,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人工林培育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