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饮一食,一病一痛,一呼一吸间,皆为民生。今年以来,无锡市公安局聚焦打防并重、整合社会资源、立足实战应用,以高科技为引领、大数据为支撑,始终保持对食药环领域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全力守护生态环境,保障群众健康安全。无锡公安破获食药环案件10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50名,提起公诉434人,涉案金额3.77亿元。
织密打防网络 全环节打掉犯罪链条
某品牌化妆品竟产自卫生条件极差的私人作坊,虽然包装有模有样,但里面的膏体却装在一个个粗劣的塑料桶里。今年4月,卢女士使用了一款美白产品后,脸部出现了红肿、疼痛等过敏反应。经检测,产品的汞含量远超限值。7月,警方在广州花都区抓获了涉嫌生产、销售伪劣化妆品的犯罪嫌疑人李某等人,现场查扣原料24桶及各类伪劣化妆品上万件,涉案价值400余万元。
今年以来,无锡市公安局持续深入开展“昆仑”专项行动,坚持“追源头、捣窝点、打团伙、摧网络”工作思路,始终保持对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活动零容忍、严打击,健全大要案件挂牌打击、集中警力联合打击和因地制宜精准打击工作机制,对团伙性、网络性重大案件紧抓不放、一查到底。
今年2月,警方接到群众举报,称宜兴市某涂料公司将污泥、尾渣等危险废物露天堆放,导致周边环境污染。警方会同生态环境部门联合行动,将危险废物鉴定、称重,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查处。这是公安机关打响净土保卫战的一个缩影。
无锡市公安局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坚持源头治理与集中攻坚并重,严厉打击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等违法行为,严控污染土壤环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今年以来,已破获环境污染刑事案件2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22名;查处环境资源类刑事案件2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4名。
“对环境污染违法行为必须动真格,用铁的手腕严厉打击,才能让那些只顾一己私利、不顾环境保护的企业和个人引以为戒。”市公安局食药环支队支队长表示,只要触及环境污染违法犯罪的“红线”,查处绝不手软。
为进一步攻克案件发现难、筛查效率低、专业要求高等问题,市公安局创新打击机制、优化作战模式,建立实地采样和巡查制度,紧盯农贸市场、食品集散地等重点场所和互联网销售渠道,采集最全面、最详实、最鲜活的“源头活水”数据,为侦查破案指引方向。
激发创新活力 全要素深化技术攻关
今年9月,宜兴警方接到吴某报警,称在网上购买的2箱贵州茅台酒疑似假酒。经走访摸排和研判分析,警方发现了一条生产、销售、运输假酒的犯罪链条,并锁定了嫌疑人落脚点和储存假酒的仓库所在位置。10月25日,警方在杭州、武漢等地同步收网,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6名,缴获假茅台酒596箱。
食药安全检验技术只有持续更新完善、加快成果转化,才能充分发挥打击食药类违法犯罪、服务实战的功效。无锡市公安局坚持向科技要战斗力,大力开展“砺剑工程”,深化技术创新,坚持以检开路、以检促打、以检增效,持续深化检验检测技术前瞻性、原创性科研攻关。今年以来,实验室自检检材652份,定性问题检材354 份,为基层办案单位送检393份。
“我们坚持更新升级自身快检技术,固化‘快速抽检、锁定目标、固定证据、立案侦办工作机制,现已实现对降糖、漂白、瘦肉精等8大类50余种成分的快筛检测。”食药环支队民警介绍,“今年,我们又新发现了2种国家公布的保健品非法添加名录以外的药物,并迅速建立了相应检验方法。自支队实验室建立以来,我们共自行发现16种国家公布的保健品非法添加名录以外的药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给基层办案提供有力保障,无锡市公安局出台了《办理食品、药品和环境案件送检工作流程》,简化送检流程,大大缩短一般涉案检材的定性时间,还与相关行政部门搭建涉案物品检验鉴定“绿色通道”。如今,办案民警有了检验结论作为支撑,就可以快速出击,捣毁制售窝点,有效解决了盲目送检、检验检测时间长、贻误战机等问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餐桌上有放心肉、锅里有安全油、盒子有踏实药,是老百姓对幸福生活最朴素的追求。为筑牢源头治理安全屏障,无锡市公安局还推动各分局食药快检室“勘查+检验”提档升级,在全市公安派出所设置食药环侦兼职快检员,真正做到了快采、快检、快筛。
完善联动机制 全流程畅通信息渠道
今年4月14日,新吴公安分局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在福建省莆田市抓获涉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某知名品牌奶瓶的嫌疑人彭某。经审讯,彭某交代,2020年8月至12月期间,其在网上销售假冒奶瓶,涉案金额80余万元。
为提升打击食药环领域违法犯罪合成作战效能,无锡市公安局主动对接市场监管、环保、自然资源等行政监管部门,健全完善线索转递、联动执法等机制,互相通报案情及工作建议,打造多部门联合办案新常态,今年以来,共召开联席会议10次,联合执法打击200余次,进一步推动形成务实、高效的协作格局。
“我们积极构建快捷高效的部门联动协作格局,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加强日常沟通对接。”民警介绍,他们还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充分挖掘和利用行政监管资源,全面掌控食药环领域发展态势和安全形势,切实提升打防管控整体合力。
“惠山区某工业园内一排水管有黄色污水排出!”接到群众报警,民警立即会同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到现场反复勘查、细致走访、沿管摸排,初步确定涉嫌非法排污单位,立即控制相关责任人,进行调查取证。
多部门联动贯穿于整个污染防治攻坚战。“在这起案件中,嫌疑人在深夜将危险废弃物运往偏僻、空旷地段,进行非法倾倒、填埋,我们应加大夜间蹲守力度……”在市生态环境局的警务室内,公安民警与该局工作人员正对案件的侦办工作进行会商。
无锡市公安局积极发挥驻外警务室前沿平台作用,深化驻市场监管局、医疗保障局警务室建设,以警务室和派驻民警为沟通桥梁,推行周会制度,对涉及的案件、线索和有价值信息进行汇总梳理,主动发现案件线索。
打击和服务齐驱才能最大程度维护企业权益。公安机关与企业共建警企合作打假机制,积极与阿斯利康、拜耳、辉瑞等10余家知名食品药品生产企业以及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保持常态执法协作,实施线上线下协同打击机制,构建案件协查“快速通道”,接受案件线索上百条,破获相关案件20余起。今年6月,经过2个月循线深挖,宜兴警方打掉一个特大制售假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22人,扣押假冒戴森品牌吹风机7000余臺。该团伙从网上购买零配件进行组装,成本300元的假冒戴森吹风机层层加价后,售假高达2000元。
铜陵破获特大骗取出口退税案
安徽省铜陵市公安机关联合铜陵市税务部门,经过数月缜密侦查,成功破获铜陵市首起骗取出口退税案,摧毁一个骗取出口退税团伙,涉案金额超6亿元。
2021年3月,铜陵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接到税务部门提供的某科技企业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线索,组织民警迅速侦查。民警发现该企业每个月销售金额达几百万元,货款资金存在异常情况,进一步证实其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嫌疑。鉴于案情重大,铜陵市公安机关从多个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案组,联合税务部门开展案件攻坚。
通过对该企业资金流向分析和产品跟踪调查,专案组逐渐掌握该团伙的组织架构。经查,犯罪嫌疑人石某于2018年成立某科技企业,生产的所谓高科技电流采样控制模块产品其实并没有实际功能。这些成本不到1元的产品,在石某的精心包装下,售价高达200多元。
2018年至2019年,石某召集其他犯罪嫌疑人成立一系列公司,形成完整的“研发—生产—销售—出口”产业链。石某通过其成立的配套公司为其科技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提供便利,并通过江西、湖北等地的下游出口企业为其与境外公司签订虚假出口合同伪造出口,并伪造资金流、货物流,让下游出口企业骗取国家出口退税,然后瓜分税金。通过“低值高开”和伪造出口一系列操作,以石某为主要犯罪嫌疑人的团伙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金额达6亿余元,骗取国家出口退税累计6000余万元。
2021年9月7日,在充分掌握该团伙成员身份信息及相关犯罪证据后,专案组开展抓捕行动,先后抓获石某、黄某、卞某、谢某等7名犯罪嫌疑人。目前,石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逮捕,1名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2名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此案仍在进一步侦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