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疾控中心地方病科 南阳473000)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传统疾病,按照病例类型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等[1]。 CSG 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胃脘疼痛、上腹部疼痛及其他胃肠道反应[2]。 相关研究认为,该病致病因素为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或其他微生物感染所致的胃肠黏膜病变,因此CSG 的发病率一般与Hp 感染接近或略高于Hp 感染[3]。 西医在治疗CSG 时以药物治疗为主, 予以患者促胃肠动力、抑酸等对症治疗,短期治疗效果理想,但病情易复发,中长期疗效不理想。 本研究应用中西医联合的治疗理念予以患者建中和胃汤治疗,以期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疗效。 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 选取收治的脾虚胃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82 例,以抽选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 例。 对照组男23 例,女18 例;年龄20~68 岁,平均(44.41±8.45)岁;病程1~8 年,平均(3.92±0.92)年。 观察组男24 例,女17 例;年龄21~71 岁,平均(44.83±8.52)岁;病程1~9 年,平均(4.11±0.94)年。 两组一般资料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4]CSG 的诊断;(2) 符合中医关于胃虚胃寒型CSG 的诊断[5];(3)伴有胃脘疼痛、大便异常等症状;(4)胃镜检查胃黏膜呈现局部炎症、水肿或出血等,病理检查显示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5)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1)其他慢性胃炎患者;(2)证候类型不属于脾虚胃寒型者;(3)合并消化道肿瘤等其他疾病者;(4)主要器官存在器质性损伤者;(5)不适合中药治疗或对常规西药用药过敏者;(6)精神、认知功能障碍者;(7)各种原因导致的治疗依从性不理想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以艾司奥美拉唑(国药准字H20046379) 治疗,20 mg/ 次,1 次/d, 连续治疗2周。合并Hp 感染者增加三联或四联抗感染治疗,直至Hp 试验转阴。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建中和胃汤治疗,组方:炙黄芪30 g、饴糖30 g、白芍15 g、干姜10 g、桂枝10 g、大枣1 个、炙甘草6 g。 随症加减,口渴甚者加天花粉10 g、石斛10 g;腹胀甚者加陈皮10 g、鸡内金20 g;脘腹胀气甚者加元胡10 g、炒香附10 g。 所有药物由我院中药房以自动煎药机统一水煎,每剂取汁400 ml,分早晚温服。 持续治疗2 周。
1.4 观察指标 (1)评价两组治疗疗效,以中医证候积分评价。 包括胃脘疼痛、嗳气、大便稀薄、食少纳差4 项主症,按照轻重程度分别计0~10 分,得分越高症状越为严重。(2)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后分别检测胃泌素(GAS)及血清炎症介质水平。 其中GAS 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IL-6)、 肿瘤坏死因子-琢(TNF-琢)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试剂盒采购自上海酶联生物科技公司。(3)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皮疹、头痛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 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来表示,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中的胃脘疼痛、嗳气、大便稀薄、食少纳差积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2 周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中的胃脘疼痛、嗳气、大便稀薄、食少纳差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 ±s)
食少纳差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胃脘疼痛治疗前 治疗后嗳气治疗前 治疗后大便稀薄治疗前 治疗后41 41 t P 7.86±1.52 7.66±1.75 0.553 0.582 2.56±0.78 3.94±1.12 6.474 0.000 7.58±1.67 7.67±1.65 0.246 0.807 2.15±0.56 3.18±0.75 7.046 0.000 7.41±1.26 7.47±1.30 0.212 0.833 1.74±0.35 2.56±0.76 6.275 0.000 6.14±1.12 6.20±1.15 0.239 0.812 1.55±0.35 2.64±0.44 12.414 0.000
2.2 两组患者GAS、IL-6、TNF-α 水平对比 治疗前, 两组GAS、IL-6、TNF-α 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 周后,观察组GAS 高于对照组,IL-6、TNF-α 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GAS、IL-6、TNF-α 水平对比(ng/L, ±s)
表2 两组患者GAS、IL-6、TNF-α 水平对比(ng/L, ±s)
TNF-α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GAS IL-6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后41 41 t P 107.24±16.41 110.34±16.78 0.846 0.400 142.44±19.41 130.45±17.42 2.944 0.004 38.90±6.12 39.43±6.25 0.388 0.699 13.90±3.62 20.78±5.92 6.349 0.000 35.24±6.21 35.12±6.16 0.088 0.930 15.78±3.41 23.72±5.23 8.143 0.000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两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例(%)]
CSG 作为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人们的健康造成较大负面影响[6~8]。 目前CSG 治疗主要以西医治疗为主,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Hp 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因此在此基础上予以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而CSG 属于“痞满、胃脘痛”范畴,病机为情志不节、肝气横逆、脾胃运化导致的脾虚,继而在外邪入侵的影响下发病,治疗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为主。 建中和胃汤由黄芪、白芍、大枣、桂枝、炙甘草、饴糖组成,方中炙黄芪具有益气补中、利水消肿、健脾利胃的功效;白芍有和血通阳、调和营卫的功效;大枣、炙甘草有补益脾胃、调和诸药的功效;桂枝具有温经养血的功效,再联合饴糖补脾益气的功效,全方有温中健脾、益气养胃的功效,正对应脾虚胃寒型CSG 的治疗,同时随症加减以获得更为理想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增加建中和胃汤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情况更理想(P<0.05),提示增加建中和胃汤能促进治疗疗效的提升。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GAS、IL-6、TNF-α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还提示建中和胃汤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促进炎症的吸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建中和胃汤的治疗安全性较高, 未明显增加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综上所述,建中和胃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虚胃寒型CSG 的疗效理想,值得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