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雪,侯代忠,陈美贤
(南宁师范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广西 南宁 530100)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育起着支撑性作用。所以,通过何种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爱国,即对自己的国家怀有热爱之情,我国很多数学家都深爱祖国。敬业,即对自己的学业事业专心致志,古今中外,前有刘徽、祖冲之、欧拉等数学家在研究中兢兢业业,后有华罗庚、陈景润等为数学事业做出重大贡献,他们废寝忘食地钻研数学,表现出崇高的敬业精神,也给人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而对数学的运用更需要人们诚信待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可选用相关史料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家爱国、敬业、诚信的精神,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案例1】 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创设情境:
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提到了“正负术”:“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这实际上就是负数及其运算法则。由此指出,中国人使用负数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例如经商之人,以收入、获利为正,以支出、亏耗为负;而务农之人,记粮食产量增多为正,减少为负。可见,世界上最早在生活中使用负数的是中国人。引入数学史可以让学生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激发出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案例2】 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分式方程”时,教师用例子加深学生对分式方程增根、失根原因的理解。
学生演示解题过程如下。
解
42x(x-3)=35x(x-2),
7x2-56x=0,
x1=0,x2=8。
检验:当x=0或8时都有(x-2)(x-3)≠0,故x1和x2都是方程的解。
接下来展示数学家桑德森的解题过程:
解
42(x-3)=35(x-2),
42x-126=35x-70,
7x=56,
x=8。
让同学们讨论数学家与前一位学生求解的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发现桑德森在解分式方程时产生的错误,接着介绍桑德森的生平,指出分式方程是由桑德森写入课本的,以及他幼时因天花失去视力,只能依靠听别人读书来学习,但他仍熟练掌握了拉丁语、法语和希腊语,终于成为一名才华横溢的数学家的励志故事。桑德森作为一个盲人尚能如此坚持,各位同学更不该抱怨,不怕困难,努力学习。这让学生在理解分式方程增根失根原因的同时,学会知错就改,并让学生知道桑德森的伟大在于其敬业精神。
【案例3】 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时,教师如下创设情境。
(PPT展示)中国古代一本名为《太上感应篇》的书中有一个故事与我们今天讲的反比例函数有关。在明朝万历年间,扬州有一家规模很大的杂货店,这个店的男主人在去世前交给他儿子一杆秤,嘱咐道:“因为这杆秤,我才能白手起家,将家里的店经营起来。它由乌木制成,中空并放有水银,称出时水银置于秤头,称入时则在尾部,这样‘入重出轻’就是我致富的原因,希望你更加努力,好好经营”[2]。
讲完后,教师提问:“听完店主的话,请分析‘入重出轻’如何做到?这样的做法对店家有什么好处?有何弊端?”
经过学生自己思考及演算,他们理解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认识到商家“入重出轻”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这样,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告诫学生要诚信做人。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们在明确每个人要完成的工作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式,目标是一起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自由,是在法律约束下的自由。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们自由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向他们传递自由的价值观。平等,即人格平等。教师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因为师生关系平等是平等价值观的体现。公正,即公平公正。教师公正处理突发事件并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和谐班级的基石,也是公正价值观的体现。
合作学习的主要环节有确定任务、小组讨论、汇报展示、师生互评,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环节来引导学生形成自由、平等、公正的价值取向。
【案例4】 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图形的旋转”时:
师:请大家观察大屏幕,屏幕中有我们很熟悉的一些情景——钟表中指针的转动、行驶中的自行车车轮的转动、小时候经常玩的风车的叶片的转动、摩天轮的转动。这些物体所代表的图形各不一样,但都在运动,它们的运动有哪些共同点呢?请小组讨论之后回答。
生1:在旋转时,这些图形是围绕着某一点的。
生2:无论怎么旋转,图形的形状都是不变的,大小也是不变的。
师:其实,这样的图形运动就是旋转,也就是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
在这一环节之中,教师虽然注重了学生的思考,但在概念给出的过程中,教师完全是自己表达,而非让学生通过思考归纳给出旋转的定义。这导致学生不能在脑海中自主地形成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只能由教师“一言堂”主宰,没有体现出自由。自由的课堂应该是允许学生自由地发挥、讨论,并对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完全由教师将知识灌输进学生的头脑。
【案例5】 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时,教师给出等腰三角形性质之后,学生在小组范围内解决相关问题。
例2在等腰三角形中,
(1) 一个角130°,其它两个角的度数为;
(2) 一个角50°,其它两个角的度数为。
对于问题(1),在掌握等腰三角形性质之后,学生可以得出答案为25°、25°.
小组范围内讨论问题(2),情形如下。
生1:和(1)相似,求出两个角分别为65°、65°;
生2:我认为要求的两个角的度数是50°和80°。
因为生1的数学成绩优于生2,且受到问题(1)的影响,小组内其他成员第一反应认为生1的答案是正确答案,没有意识到应该对此问题进行分类讨论,并将两个答案结合起来。这种因为成绩差异而对发言内容有所偏向,不能合理评价的现象,体现了一种不平等。因此在实际的课堂之中,要引导学生重视所有人的发言,无论对错,无论成绩如何,都应该给予尊重,合理地评价、采纳。
【案例6】 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平方差公式”时,鼓励学生在新知的探究过程中,以问题串的形式层层递进,得到知识。
问题1计算下列各式:
(1) (a+1)(a-1)=; (2) (x+3)(x-3)=;
(3) (2m+1)(2m-1)=; (4) (-a-b)(-a+b)=。
问题2它们的结果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问题3猜想并验证:(a+b)(a-b)=。
学生独自完成问题1,在小组讨论得出共同特征并完成猜想及推导验证之后,得出平方差公式。
问题4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在大正方形(边长a)中剪出一个小正方形(边长b),将剩下的图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以剪拼前后两个图形的面积证明平方差公式。
问题1考察基础知识,问题2、3难度增加,问题4难度最大。公平合理的提问方式是由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难题,中等学生回答正常程度的题,学困生回答基础问题。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提问中,教师有时不会依据问题难易程度来确定展示的学生,例如,有的教师只提问成绩好的学生,有的教师只提问课堂上活跃的学生。教师由着自己的喜好来提问的做法是不公正的。
民主,即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发散自己的思维,勇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文明,即文化悠久,思想开明。无论是源远流长的文化文明,还是数学所代表的简练、精确、富有逻辑的理性文明,或是在数学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科技文明,中华文明都始终保持着其独一无二的魅力。和谐,指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处要时刻保持和谐,而数学素材主要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一些问题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使学生确定努力的方向,认识到自己在未来社会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案例7】 在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教学中,情境引入过后,教师发问:对于刚才三个情境中所提到的-3,3,1.8%,-2.7%,3.5,-1.2这几个数字,请同学们依据自己的标准作出分类,并给出理由。
生1:我将这几个数分为两类,一类是百分数,有1.8%,-2.7%;一类非百分数,分别为-3,3,3.5,-1.2。
生2:我觉得这几个数可以按照是小数还是整数来分类,小数有1.8%,-2.7%,3.5,-1.2;整数有-3,3。
生3:我认为这六个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比0大,有3,1.8%,3.5;另一类是比0小的,有-3,-2.7%,-1.2。
师:看来大家都能依据自己的标准来作出分类,事实上,对上述数字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而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正数、负数,请同学们根据之前的分析给出有关于正、负数的定义。
生4:我认为大于0的数是正数,负数小于0。
教师点评补充,给出定义:像3,1.8%,3.5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像-3,-2.7%,-1.2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符号“-”(负)的数叫做负数[3]。
在类似的课中,进行概念教学时,教师应该注意不要直接给出相关概念,要由学生在分析情境后归纳总结,教师再补充说明,体现民主的价值观。
【案例8】 讲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时,设置如下练习题。
为节约用电,S区生活用电收费标准定为:不低于b千瓦时/月,每千瓦时0.4元;高于b千瓦时/月,多出的部分电价为0.68元/千瓦时,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 若小明家一月份用电量为84千瓦时,电费30.72元,则数值b为多少?
(2) 若小明家二月份电费的平均值是0.36元,那么他们家二月份用电量是多少?电费是多少元?
练习题与实际生活相关,将实际问题数学化,不仅可以起到巩固知识点的作用,还将数学融入生活之中,体现“生活处处有数学”,并将勤俭节约的文明理念融入了学生的数学教育中。
【案例9】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从数据谈节水”课堂中,在学生们阅读材料后,引出下列问题:
(1) 根据我国2008年用水量,判断是否发生“水危机”。(注:“水危机”指用水量高于该国总水资源的20%。)
(2) 请同学们自行分组,在全校开展以“家庭人均月生活用水量”为题的统计调查活动,分别用制作表格、直方图等方式整理所收集到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对全校所有同学的家庭月人均用水量的平均值进行计算或者估计。
上述问题(2)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要联合小组成员,甚至是全班同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民主的价值观;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自由地表达,与同学平等、友善地交流。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和调查活动能使让同学们了解到当前水资源浪费的严重性,强化节约用水的观念,把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由此体现文明、和谐的价值观。
在数学课堂上,要以富强、爱国的观念作为基础;保证整体的氛围是民主的、自由的;课堂秩序能体现出和谐、公正和法治的思想;师生之间、各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友善、诚信的;并以文明、敬业作为课堂的基本规范。在一堂数学课中将这24个字体现出来,是当前对教师提出的时代要求,这也是新时代所有教师的共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