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坚,林雀卿,李海仪
(东莞东华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
玫瑰糠疹是一种好发于(10~43)岁患者的皮肤疾病,是一种具有特征性皮损和特定病程的炎症性自限性皮肤病。在初次发病后,(1~2)周内会出现泛发皮疹,随后呈现大小不一的玫瑰色淡红斑,有细薄的鳞屑,该症状持续6周[1]。根据临床资料统计[2],该疾病的发病率约为0.1%,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玫瑰糠疹具有自限性,患者在持续(6~8)周后可自愈,但是大部分患者自愈后皮肤表面会出现色素沉着,对皮肤美观度影响较大,因此对于玫瑰糠疹患者而言,及时接受针对性治疗十分关键[3]。对于玫瑰糠疹,临床上多采用西替利嗪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从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但是采用不同类型的抗病毒药物,患者的治疗效果也不同[4]。笔者观察阿昔洛韦和泛昔洛韦分别与西替利嗪联合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皮肤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玫瑰糠疹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使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16~45)岁,平均年龄(30.84±3.91)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病程为(6.48±1.84)年;研究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18~50)岁,平均年龄(30.68±3.45)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病程为(6.86±1.78)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 参考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美容专业委员会提出的玫瑰糠疹诊断标准[5],属于红斑丘疹型玫瑰糠疹;② 患者具备沟通、表达能力;③ 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④ 患者依从性良好,可以按照研究要求完成随访。排除标准:① 误入研究但不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② 不符合玫瑰糠疹的诊断标准;③ 近7d内未接受过左西替利嗪、泛昔洛韦药物治疗;④ 患者拒绝参加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左西替利嗪片联合阿昔洛韦片治疗,左西替利嗪片(北京天衡药物研究院南阳天衡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60677)口服,1片/d,每次5mg,空腹或餐中或餐后均可服用;同时服用阿昔洛韦片(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国药准字H19983136),每次0.8g(8片),5次/d。研究组接受左西替利嗪片联合泛昔洛韦片治疗,左西替利嗪片服用同对照组,泛昔洛韦片(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113)口服,每次0.25g,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7d,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用药治疗时长。
1.3 观察指标 ① 治疗满意度:让患者对本次治疗的满意度进行评分,评分内容包括疗效满意度、皮肤美容满意度、治疗安全性满意度、症状缓解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② 疗效评估:有效:皮损消退>70%、瘙痒症状消失,存在暂时性的色素沉着斑;显效:皮损消退50%~70%、瘙痒症状明显改善,存在暂时性的色素沉着斑;无效:皮损消退<50%、瘙痒症状存在,存在色素沉着斑[6];治疗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③ 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头痛、嗜睡、皮肤刺痛)、玫瑰斑片消失时间、治疗总时长统计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所有的数据均人工进行分类核对,按照数据类型的不同,分为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行卡方检验;置信区间为95%,α=0.05,使用 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玫瑰斑片消失时间、治疗总时长、治疗满意度评分对比 研究组的玫瑰斑片消失时间、治疗总时长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玫瑰斑片消失时间、治疗总时长、治疗满意度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玫瑰斑片消失时间、治疗总时长、治疗满意度评分对比(±s)
组别 n 玫瑰斑片消失时间(d)治疗总时长(d)治疗满意度评分(分)对照组 30 18.64±1.52 14.57±3.12 83.57±4.15研究组 30 15.75±1.45 10.27±1.34 97.13±0.45 t 7.535 6.936 14.792 P<0.05 <0.05 <0.05
2.2 疗效对比 研究组治疗有效21例,显效8例,无效 1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有效15例,显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67%。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P<0.05)。
2.3 不良反应对比 研究组中仅发生皮肤刺痛1例,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中,发生头痛3例、嗜睡2例、皮肤刺痛1例,发生率为20.00%;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用药不良反应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χ2=4.042,P<0.05)。
玫瑰糠疹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多发于青年人或中年人,以春秋季多发。初起损害是在躯干或四肢出现直径(1~3)cm大小的玫瑰色淡红斑,有细薄的鳞屑,称为前驱斑,数目为(1~3)个。(1~2)周以后躯干与四肢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斑片,常对称分布。开始于躯干,以后逐渐发展至四肢。斑片大小不一,常呈椭圆形,斑片中间有细碎的鳞屑,而四周圈状边缘上有一层游离缘向内的薄弱鳞屑,斑片的长轴与肋骨或皮纹平行,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少数患者的皮损仅限于头颈部或四肢部位发生;少数患者开始皮损为红色丘疹,可互相融合成斑片,这类患者常有剧痒,称为丘疹型玫瑰糠疹;另有一类患者,发病急骤,无前驱斑,多在下腹部或大腿内侧出现大片红色斑片或斑丘疹,有剧痒,损害迅速扩至躯干与四肢,这些损害渐渐在中央部位出现结痂性损害,痂皮脱落而呈玫瑰糠疹样皮损,这类患者可能是自身敏感性反应所引起,称为玫瑰型自身敏感性皮炎。
临床上常规治疗玫瑰糠疹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通过给予患者维生素、葡萄糖酸钙、抗组胺药物等,以提升机体免疫力对抗疾病,一般情况下,尽可能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同时联合外用擦剂,如5%樟脑霜、外用炉甘石洗剂、少量糖皮质激素制剂等。若是不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患者(4~8)周可自愈,皮肤症状可自然消退[7]。但是由于玫瑰糠疹会发生环状边缘性玫瑰糠疹,出现灰黑色的皮损,进而影响皮肤美观度,针对此,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措施十分关键。左西替利嗪是在西利替嗪基础上研发的新一代高效非镇静抗组胺药物,是西利替嗪的R-异构体[8]。左西替利嗪对H1受体的亲和性比西利替嗪高2倍,服用该药物后,进入体内可以迅速阻断外周H1受体,降低体内变态反应中的组胺浓度,同时还可以有效抑制黏附分子,从而阻断气道的变态反应,减轻由组胺等过敏介质所导致的皮肤血管扩张以及水肿,最终达到减轻疾病症状的目的。阿昔洛韦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体外使用阿昔洛韦可抑制巨细胞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性疱疹病毒;体内使用阿昔洛韦治疗,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药物进入被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后,与脱氧核苷竞争细胞激酶、病毒胸苷激酶,被磷酸化成为阿昔洛韦三磷酸酯。但是阿昔洛韦在使用后易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头痛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泛昔洛韦与阿昔洛韦均属于鸟苷类似物,泛昔洛韦进入体内后,被病毒编码的胸苷激酶磷酸化为OCV单磷酸,进入DNA,从而抑制DNA的合成。与阿昔洛韦不同的是,泛昔洛韦在治疗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安全性高。
本研究利用左西替利嗪与泛昔洛韦联合治疗玫瑰糠疹患者,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玫瑰斑片消失时间、治疗总时长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用药不良反应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表明左西替利嗪联合泛昔洛韦治疗玫瑰糠疹疗效显著,有助于缩短病程,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泛昔洛韦在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的同时,可以减少药物服用剂量,从而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性,发挥协同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玫瑰糠疹患者接受左西替利嗪与泛昔洛韦联合治疗后,患者的皮肤美观度得到显著改善,患者满意度较高,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较高,该治疗方案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