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迁博物馆展品背后的故事

2021-03-19 07:50叶晨露杨澜涛
兰台内外 2021年3期
关键词:展品

叶晨露 杨澜涛

摘 要:2019年西安交通大学建成的西迁博物馆,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到西安的西迁历程,展现着感人至深的“西迁精神”。对于我们这些全程参与建设的建馆工作人员来说,建成的西迁博物馆中,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其独特的西迁故事和搜集过程。在此记录一些背后的故事,一是为这些西迁事迹所感动,以此激励后人,二是作为工作总结,以期为相关行业工作者带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展品

1955年,党中央为了适应国防形势和社会主义建设布局的需要,决定将位于上海的交通大学内迁西安。交通大学的师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克服重重困难,用了短短两年多时间,将交通大学从繁华的大上海迁到了大西北,改变了我国西部没有多科性工业大学的教育布局,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西迁过程中,交通大学的师生们用自己的切身行动,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决定筹建西迁博物馆,以纪念西迁历史、弘扬西迁精神。2019年底,西迁博物馆建成,占地面积约940平方米,馆内布展面积约2400平方米,分为溯源、西迁和致远三个展厅,以图片、文字、实物、雕塑和多媒体等方式,集中体现西迁人波澜壮阔的创业历程和辉煌成就。

西迁博物馆的展品,既有来自档案馆的馆藏,也有西迁师生的捐赠。在博物馆筹备期间,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向社会公开征集交通大学西迁相关实物,西迁师生积极捐赠了相关实物390件,最终悉數展出。作为西安交通大学档案馆的一名工作人员,我有幸参与了西迁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与西迁师生有过多次接触,在过程中对西迁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深深地为西迁师生爱国爱校的精神和知识分子的品格所感动。在建成的西迁博物馆中,这些西迁实物作为展品,承载着每位捐赠者的西迁情怀,传达着一段段独特的西迁历史。

一、见证西迁历史的英文打字机

在西迁博物馆的展品中,有一台由西迁教授卢振荣捐赠的诞生于1908年的意大利品牌英文打字机。这台打字机在50年代跟随卢教授从上海来到西安,见证了西迁历史。得知母校在筹备西迁博物馆的消息后,卢振荣教授将这台打字机捐给了西迁博物馆,并为我们讲述了关于这台英文打字机的故事。

20世纪初,卢振荣教授的父亲在上海工部局(清末列强在中国设置于租界的行政管理机构)做英文打字员,曾经用这台打字机打出了当时上海外白渡桥上的英文。后来上海发生了淞沪会战,工部局解散,工部局的老板就把这台打字机送给了卢父。20世纪50年代,卢振荣教授决定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跟随学校西迁时,父亲将这台自己倍加珍惜的英文打字机送给了卢教授以示支持。于是,这台承载着家人深切感情的英文打字机,跟随卢振荣教授从上海来到了西安。在西安的日子里,这台打字机不只是卢振荣教授思念家人时的精神寄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担当了打印西安交通大学对外信件的重要角色。

卢振荣教授1951年考入交大机械系,1955年毕业留校,担任画法几何及制图教研组教师,1956年随校西迁,以身作则支援西部教育事业的发展。来校为西迁博物馆捐赠英文打字机不久后,卢振荣教授不幸因病去世,卢教授的女儿给我们发来信息,感谢了我们的工作“给父亲很大的安慰,父亲非常欣慰他一生的努力得到学校的肯定”。我们在震惊惋惜之余,也有一丝欣慰。

二、西迁员工亲友证

西迁博物馆中,有一个特殊的展柜,展示的是西迁教授金精先生无私捐献的他本人珍藏的所有与交通大学西迁有关的实物。在这些实物中,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份西迁员工亲友证。

这份西迁员工亲友证属于金精教授的奶奶。1956年,金精教授在交通大学机械系任教,夫人高老师在交通大学幼儿园担任副主任,奶奶与他们生活在一起。为了保证顺利完成西迁任务,人事处处长林星专门打电话给工会,要求高老师来到西安负责交大幼儿园的管理工作。这时机械系还未搬到西安,俩人的小女儿还不满周岁。为了保证西迁的顺利完成,高老师忍下心给孩子断掉奶水,独自一人带着6岁的大女儿来到西安,由奶奶帮助金精教授在上海照顾剩下的两个女儿。到了暑假,高老师回上海与金精教授一起将全家老小迁到了西安,于是,金精教授夫妻二人与三个女儿、岳父岳母、还有金精教授的奶奶,全家八口四代人共同西迁,成为了“四世同堂”的西迁人,也就有了学校发给奶奶的这张亲友证。

金精教授特别提到,西迁时他担心奶奶年纪大了无法适应环境的改变,就征求奶奶的意见,问奶奶要不要留在上海,老人家回答:“哪的黄土不埋人!人是宝,人是活宝!”于是,已经85岁高龄的奶奶随校来到西安,扎根西北,帮忙照看孩子,稳固后方,困难时期一起挖野菜、做窝窝头,让金精教授和夫人能够在学校安心创业。

西迁博物馆展出的西迁员工亲友证,代表的是一大批在国家发出号召时,毅然放弃在上海的优渥生活条件来到大西北,在背后默默奉献的西迁家属。交通大学的西迁能够成功,离不开这些家属的支持,他们也是西迁的功臣,值得被纪念和缅怀。

三、珍藏半个世纪的教材

在为西迁博物馆搜集展品时,我们在档案馆的馆藏中发现了一套西迁时期的《材料力学》教材。这套由新中国的工程力学专业奠基者、西迁教授朱诚先生编写的教材,由西迁教授张镇生生前珍藏近半个世纪后捐给了档案馆,背后的故事令人动容。

朱诚教授1944年毕业于交大机械工程系,1947年赴麻省理工学院求学,师从国际著名的振动学权威邓哈脱,获振动学博士学位。1951年学成回归,出任交大新成立的材料力学教研室主任。1956年随校西迁后,朱诚教授与张镇生教授在同一教研室工作,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当时钱学森校友建议在工科学校中设立工程力学专业,高教部经过多方考虑决定由交通大学首先筹办,据张振生教授了解,这除了是因为交大在国内的地位以外,学校有朱诚教授这样的相关专业优秀人才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于是,朱诚教授在随校西迁时也承担了筹办工程力学专业的任务。

迁校之初,朱诚教授就身患肝炎,但仍然奋不顾身地工作,废寝忘食为学校筹建工程力学专业。张镇生教授某次去朱诚教授家里,发现朱诚教授为了尽快完成各项工作,甚至将一块黑板搬到了家里,在上面规划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在朱诚教授的努力下,交通大学的工程力学专业迅速建立起来,1957年开始招生。在筹备工程力学专业的这段时间里,朱诚教授还编写了这套得到国内同行高度赞誉的《材料力学》教材,并题字赠予了同一教研室的张镇生教授。

1959年春天某日,朱诚教授身体不适,请求张镇生教授为其调换次日的上课时间,张教授随即安排好课程的调换。但是两日后由于病情恶化,年仅39岁的朱诚教授英年早逝,再也没能出现在张镇生教授为他安排好的课堂上。出于对朱诚教授的怀念以及学术和人品的钦佩,张镇生教授对这套《材料力学》倍加爱惜,一直珍藏在自己的书架上。

如今,在西迁博物馆展出的这套教材,既是无数像朱诚教授这样“胸怀大局、无私奉献”的西迁人的精神写照,也寄托着后人对他们的尊重和怀念。

四、尘封半个世纪的西迁摩托车

西迁博物馆展出的西迁实物,也有一部分来自于档案馆的馆藏。其中一辆生产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英国产摩托车,就是在2016年由本校武装部移交给档案馆的,移交和展出的过程亦有几分曲折。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自行车都还是稀罕物件,摩托车更是少之又少。交通大学学生的课外生活一直是十分丰富多彩的,学校为了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在1955年采购了60余量世界知名品牌摩托车,成立了专门的学生社团——摩托车队。1956年西迁时,这些摩托车随校来到了西安,摩托车队也就成为了当时最热门的学生社团,报名人数众多,能被选入摩托车队,对同学们来说是无比自豪和荣耀的事情。为了保证同学们的安全,摩托车队的训练也很严格,入选的同学们需要通过理论知识和驾驶技能两项考核,得到证书后才能开始正式驾驶摩托车。在当时,每年校运会开幕式上的表演是摩托车队的重头戏,摩托车队也曾惊艳亮相校庆游行,给西安市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随着时间的流逝,60年代之后,这批曾经大放异彩的摩托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由学校武装部保管。2015年,武装部的老师与本校档案馆联系,询问这些摩托车是否有档案保存价值,当时档案馆内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观念认为这些摩托车是很重要的西迁实物,应该收过来妥善保管,另外一种观念认为摩托车不能算实物档案,占地面积又大,档案馆库房紧张,应该不予收藏。国内高校档案界对实物档案的相关议题一直存有争议,有这样的不同意见也是情理之中。最终在时任领导的协调下,档案馆接收了仅存的3辆西迁摩托车,但由于库房紧张无处存放,经与其他部门协商,保存在其他部门的空房中。

五、结语

在为西迁博物馆搜集展品的过程中,我们曾经从两个角度考虑展览的出发点:从国家层面来说,交通大学西迁是国家出于战略和发展的考虑做出的决定,是改变中国高等教育布局的大事件;对于个人来说,西迁是改变每个西迁参与者人生轨迹的重要事件,交通大学的西迁人是新中国成立后“听党指挥跟党走”的典范。在西迁博物馆的建设过程中,我们既要考虑如何展现好西迁历史,又要考虑照顾到每位西迁参与者的情怀与感受,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初期从档案馆的馆藏中搜集展览素材时,我们发现馆藏大部分是关于国家决策和通知的相关文件,关于个人的素材很少。每个西迁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西迁历程和西迁故事,这些个人的西迁历程是西迁画卷中不可缺少的一笔。于是我们面向社会公开大范围征集西迁相关实物,最终征集到的390余件实物,既丰富了西迁博物馆的展览素材,又进一步完善了我们对西迁历史的研究。西迁博物馆展出的这些展品,尤其是悉数展出的由西迁师生捐赠的实物,既体现了国家、社会和学校层面对西迁这一历史事件的认可,也是对捐赠展品的西迁师生和整个西迁群体的精神慰藉,意义重大。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些展品,西迁博物馆的展览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现在,每每走在建成的西迁博物馆中,看到这些展品,那些感人的背后故事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相信对于参观者来说,这些展品不只生动地展现了西迁历史,也起到了很大的精神传播和激励作用。在交通大学的西迁过程中,有太多感人的事迹,我们很荣幸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些事迹挖掘出来,通过这些展品向广大参观者展示每一位西迁亲历者背后的故事,展示他们的担当和奉献。  交通大学西迁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举足轻重的一笔,平衡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布局;“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体现了在党的教育下成长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情怀和使命担当。这些展品承载着西迁历史,传达着西迁精神。我们也希望在西迁博物馆的影响下,在这些展品的意义传播下,西迁精神能够更加发扬光大,成为激励全国人民拼搏奋斗的重要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房立民.杨澜涛.交通大学西迁亲历者口述史(2)(3)[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2]于鲁霞.对高校实物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探索[J].兰台世界,2010

[3]马新梅.高校实物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考[J].城建档案,2020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猜你喜欢
展品
展品被盗了
科技馆展品深化设计实践
《Radio World》公布IBC 2019“最佳展品奖”名单
免费开放背景下科技馆展品维护维修模式探索
庆回归航天展
我25年前的一次展览
第八届中国赏石层展品选登
第五届柳州国际奇石节展品选登
2009中国(昆明)东盟赏石石材博览会展品选登
第四届珠海航展国内新展品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