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建涛 李 彦
由于1~4 月国际油价出现史无前例的暴跌,2020年成为公认的“黑天鹅”之年。2020年国际原油(布伦特期货)均价为43.19美元/桶,较2019年下跌32.69%。全年国际油价走势呈现“跌—涨—稳”的特征,油价一季度持续下跌;二季度先跌后涨,4月甚至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负油价,5月开始逐渐恢复;三季度先稳后小跌;四季度先稳后涨。
2020年国际油价的主流波动幅度在15~20美元/桶,WTI波动区间为-37.63~63.27美元/桶、布伦特波动区间为19.33~68.91美元/桶,最高峰出现在1月上旬,最低谷出现在4月下旬。布伦特围绕30~45美元/桶进行波动的时间居多,12月才突破至45~50美元/桶区间。1~4月波动剧烈,6月中旬以后波动幅度显著收窄,11~12月出现涨势。
2020年WTI和布伦特原油价格走势图。数据来源:隆众资讯。胡娅囡 制图
2020年国际原油市场走势有四个较为显著的特点:“恶性暴跌,惊心动魄”。1~4月国际油价出现史上罕见的恶性暴跌,1月中旬中国发生疫情导致需求预期骤然转弱,2月下旬海外疫情开始蔓延加剧,3月6日OPEC(欧佩克)与非OPEC减产会议谈崩(单日百分比跌幅为1991年1月海湾战争以来最大),沙特与俄罗斯开启价格战模式。诸多利空因素叠加,导致油价跌跌不休、坠入深谷。国际油价在2008~2018年间创造的所有历史低点,2020年3月仅用了12天就被轻松打破。布伦特最终跌破20美元/桶的坚硬“钻石底”,直逼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低点记录,3月初至4月底阴霾笼罩,撼动人心的低价维持了长达两个月的时间。
“历史上首次负油价”。2020年4月20日,载入史册的一天,WTI05合约收盘结算跌至-37.63美元/桶,出现了原油市场有史以来的首次负油价。导致负油价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美国疫情蔓延导致需求骤然转弱,WTI的交割地库欣地区剩余有效库容不足,将原油自产地运送到炼油厂或存储地区的运输成本,已经超过了其本身的商业价值。二是当时国际油价已经跌至历史低位,极端行情下投机力量异常膨胀且均为盲目多头,临近交割期却无规避风险操作,最终导致空逼多踩踏式惨烈行情的结局。
“长达数月的沉睡”。6月中旬到8月底,长达两个半月的时间内油价就像睡着了一样,几乎走出了一条直线,波动幅度极窄。而在9月上旬小幅下跌后,9月中旬至10月底再次出现长达一个半月的类似行情。近乎持稳的行情,反映出背后空好力量的旗鼓相当,即OPEC+联合减产带来的利好与疫情对需求和经济的利空影响相互制衡。
“年末翘尾”。11~12月国际油价终于迎来久违涨势,布伦特在12月中旬收复50美元/桶关口,主要得益于欧美疫苗积极进展的消息不断释放,提振市场信心,但已无力逆转全年的巨大跌幅。
综上所述,2020年国际油价重心大幅下滑,利空因素带来持续性压力。我们认为肆虐全球的突发疫情、OPEC+产出政策的转变和需求端的低迷是影响2020年油价的三大主要因素。
站在年末回顾梳理,年内不同时期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却不尽相同,2020年国际油价的走势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1月初至1月22日,布伦特期货从66.25美元/桶至63.21美元/桶,跌幅4.59%。
1月3日凌晨,伊拉克巴格达国际机场遭遇袭击,伊朗圣城旅指挥官苏曼莱尼及伊拉克什叶派民兵武装副领导人穆罕迪斯在袭击中死亡。这次袭击让市场担忧美伊关系会骤然恶化,然而实际情况是伊朗面对如此重要的军队高官身亡,并未做出过激反应,美伊关系趋紧预期随之消散,加之美国原油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300万桶/日,国际油价短暂上涨后便出现下跌。
第二阶段:1月23日至3月5日。布伦特期货从62.04美元/桶至49.99美元/桶,跌幅19.42%。
疫情开始全球蔓延,欧美多国在疫情泥潭中挣扎,直至年末也未能摆脱这一阴霾。中东局势等地缘政治因素一直以来被市场认为是影响国际油价的重要因素,但此次疫情对原油市场的影响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缘政治。这个阶段按照疫情其实还可以细分为两个时期。1月23日~2月10日,中国疫情从开始到抵达峰值,是导致国际油价下跌的核心因素;中国实际上只用了20多天的时间就迅速有效控制住了疫情的扩散势头,得益于此,油价在2月中旬曾出现短暂反弹。2月21日~3月5日,本阶段以韩国、意大利和伊朗为代表的世界疫情开始扩散,是导致国际油价下跌的核心因素。
第三阶段:3 月6 日至4 月底。布伦特期货从45.27美元/桶至25.27美元/桶,跌幅44.18%。
本阶段以意大利为代表的多国疫情愈加严重,是导致国际油价下跌的重要因素,但非主导性因素;主导性因素是沙特及俄罗斯在减产谈判破裂后计划进行增产,导致看空情绪骤增,油价破记录深跌。3月6日OPEC与非OPEC减产会议因分歧过大而流产,随后沙特与俄罗斯开启价格战模式,诸多利空因素叠加,3月初至4月底阴霾笼罩长达两个月的时间。2020年4月20日,WTI05合约收盘结算跌至-37.63美元/桶,出现了原油市场有史以来的首次负油价。
胜利油田滨南采油管理三区积极做好作业现场协调,缩短占井周期,为2021年油井稳产提供保障。肖金禄 摄
第四阶段:5月初至6月中旬。布伦特期货从26.44美元/桶至39.72美元/桶,涨幅50.23%。
虽然欧美疫情一直处于持续上升态势,但5月初开始美国和欧洲多国开始放宽疫情管制,成为这一阶段带动油价上行的核心利好。此时美国新增确诊人数仍在持续增长,只是新增确诊人数的增速有所放缓。自从欧美放宽疫情管制后,国际油价在需求复苏的提振下出现了一波上涨,基本贯穿5月。此外,4月中旬达成的近千万桶级别的OPEC+联合减产协议也在5月1日开始执行。5~6月国际油价上涨的主要动力就是OPEC+减产和欧美放宽疫情管制对供需两端预期的提振,是油价自低点反弹的恢复期。
第五阶段:6月中旬至10月底。布伦特期货从40.96美元/桶至37.46美元/桶,跌幅8.55%。
6月中旬到8月底长达两个半月的时间内油价波动幅度极窄。在9月上旬经历短暂的小幅下跌后,9月中旬至10月底再次出现长达一个半月的类似行情。近乎持稳的行情反映出背后空好力量的旗鼓相当。
第六阶段:11月初至12月。布伦特期货从38.97美元/桶到48.79美元/桶,涨幅25.20%(数据截至12月7日)。
北京时间12月4日凌晨,OPEC+部长级会议达成协议2021年1月将小幅增产50万桶/日。从结果来看,本次大会不及预期,但好在增产幅度不大,没有对交易商心态形成明显冲击。同时,本次会议提出的另外两个信息点也带来利好,一是补偿机制将延续至2021年3月底,意味着3月底前减产执行力度欠佳的产油国都要进行额外弥补,以确保减产任务的完成;另一个是从2021年开始,每月进行一次商讨,以决定下个月的产出策略。这个声明意味着2021年2月开始,OPEC+产量政策拥有很大的灵活空间,继续增产和减产都有可能,且调整幅度很小,不会超过50万桶/日。整体来看,本次会议还是较为成功的,释放了一定利好。此外,2020年11~12月欧美疫苗研发的积极消息频传,对深陷疫情的欧美多国形成心态提振,加之拜登胜选使得政局明朗,美国新版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有望出台,多重利好均给油价带来上行动力,国际油价终于在年末迎来难得的突破。
新冠肺炎疫情意外扰动了2020年的原油市场行情。回顾包括SARS在内的历史上出现过的疫情,都没能对当时的国际油价产生显著影响,而2020年暴发的本次疫情,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影响国际原油价格走势的主导性因素。中东局势等地缘政治因素一直以来被市场认为是影响国际油价重要因素,但此次疫情对原油市场的影响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缘政治。
疫情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逻辑大致是:疫情逐渐蔓延→管控措施增强→出行及消费等受限→经济承压和需求预期转弱→国际油价下跌。也就是说,疫情对于国际油价的影响主要是在需求端产生了利空效应。
直到2020年12月10日,布伦特原油期货收盘结算价为50.25美元/桶,年内才终于再次突破50美元/桶大关,意味着油价自3月5日跌至低位以来,用了9个多月的时间才完成恢复,2020年行情向上的艰难程度可见一斑。
国际油价在去年末实现了向上突破关键点位,我们认为背后的核心影响因素是疫苗,11~12月关于欧美疫苗研发进展的积极消息,为油价的持续上冲加注了关键燃料。一旦疫苗研发进度加快,后期的批量生产和大范围接种都会提速,疫情一旦好转,将明显增强市场对于未来石油需求的预期。
除了疫苗获得积极进展的消息,OPEC+达成新版减产协议、美国大选平稳过渡并可能推出新的财政刺激政策也是重要利好因素,共同推动国际油价上破50美元/桶关口,实现“年末翘尾”。
展望2021年,“摆脱低位,缓步回升”或是国际油价的走势特点。2021年,OPEC+联合减产和海外疫情或仍将是几乎全程贯穿的两条主线。
2021年,按照OPEC+既定减产协议,减产力度将由2020年的770万桶/日降至580万桶/日,但由于2020年海外疫情的严重程度超越预期,因此不排除OPEC+770万桶/日左右的减产力度可能延长至2021年一季度甚至上半年。无论如何,OPEC+联合减产都将在2021年全年为油价提供托底力量。除非海外疫情加速恶化导致欧美国家被迫大范围管控出行,否则2021年国际油价应无大幅下滑风险。疫情在2021仍将压制欧美需求预期,虽然中国及欧美疫苗已陆续落地并接种,带来一定的利好支撑,但大规模量产及有效投放率依然有待提高。
2021年至少前三季度,世界疫情恐难有显著改善,多数欧美国家在隔离管控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对病毒依然束手无策,仍是油价走高的头号阻力。2021年,新上任美国总统的执政策略、对美国能源开发的支持程度及中美关系的定位也值得关注,中美贸易摩擦会否卷土重来、美国原油产量及出口的变化趋势都是2021年的不稳定因素。